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澤東指揮的這一仗堪稱世界戰爭史一絕,美國不理解,蘇聯說奇怪

2024-01-07歷史

毛澤東指揮的這一仗堪稱世界戰爭史一絕,美國不理解,蘇聯說奇怪

這場沖突堪稱一出荒誕悲喜劇的戰役,成為中國歷史上一次獨特而引人註目的事件,堪稱世界戰爭史上的獨特之一。這場戰事由毛主席親自主持,歷時長達20年,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註。

美國對這場戰爭感到困惑,甚至連蘇聯也對其感到不可思議。那麽,這場戰役究竟是怎樣的?它存在著哪些獨特之處?

金門島位於中國福建省廈門灣,離廈門僅15公裏。由於地理位置的獨特性,這個群島對登陸具有明顯的優勢。蔣介石在未能成功圍剿共產黨後,從大陸撤退,並將防守重點集中在金門島及其周圍群島,使金門島成為國民黨撤離大陸後的重要軍事基地。

新中國成立後,國際局勢極為惡劣。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美國不滿在北韓半島上的失利,將目光投向台灣地區。蔣介石撤回台灣後,懷揣反攻大陸的野心,得到美國的軍事援助承諾。

面對美國公然介入中國內政,中國強烈譴責,並宣稱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然而,美國不僅未收斂,還在韓戰結束後提出了【美台共同防禦】條約,迫使台灣當局簽署。

看似蔣介石需要這份條約來反攻大陸,實際上,美國打著自己的算盤。他們企圖透過支持國民黨軍隊,分裂中國,使台灣成為封鎖新中國的「第一島鏈」,並透過法律手段隔絕台灣與大陸,實作「台獨」的邪惡目的。

美國此舉類似於他們曾經肢解蘇聯、將德國與北韓分裂的手段。早在1947年,美國曾在聯合國提出將台灣暫時交給聯合國保管的邪惡想法,引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抗。

蔣介石明確目標是依靠美國軍力。隨後,美國向台灣提供大量經濟和軍事援助,支持下,蔣介石敗退到台灣後,他的士兵一直在擾亂中國沿海地區,肆無忌憚。

實際上,在解放戰爭之前,美國一直在暗中支持國民黨政府。但由於蔣介石的貪婪,未能戰勝中國共產黨,最終被逼退台灣。盡管美國對蔣介石的失敗嗤之以鼻,但為了自身利益,仍然繼續支持他。

1958年,中東局勢發生變化,美國直接介入各國政權,中東動蕩不安。盡管如此,美國仍然保持對台灣地區的監視,而蔣介石則趁機希望反攻大陸。1958年7月,蔣介石借助美國力量,宣布進入「緊急戒備狀態」。

毛主席觀察了一段時間的局勢後,於八月正式宣布「炮擊金門」。1958年8月23日,由毛主席親自指揮的金門炮戰役正式打響。人民解放軍向金門及其周圍附屬島嶼進行了大規模射擊。金門島距離大陸最近處僅有5.5海裏,戰略位置至關重要。

北部地區多為泥沙,極易登陸作戰,成為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防守區域。解放軍在福建前線部隊的支持下,紛紛發射近500門大炮,彈雨如註,從各個方向攻擊國民黨軍隊的駐地。這場炮擊持續了一個半小時,導致金門和馬祖島上的國民黨軍隊損失慘重。

在炮擊幾天後,解放軍繼續對金門島發動攻擊,並出動海軍艦艇在海上打擊國民黨軍隊。由於解放軍迅速封鎖了金門島,使得國民黨軍隊的補給運輸中斷,島上的糧食和彈藥等物資幾乎耗盡。

這次炮擊導致600多名國民黨軍隊成員喪生,一艘貨船也被擊沈。8月27日至9月4日,蔣介石兩次請求美國用武力制止解放軍對金門的攻擊,並為金門島和馬祖島的補給提供護航。然而,美國對此持兩面態度,一方面承諾援助,提供40多架飛機和護航艦隊,進入台灣海峽。

另一方面,美國不願介入台海戰爭,以免卷入難以自拔的泥潭。因此,美國要求蔣介石放棄進攻馬祖等地,確立海峽之間的界線,與中國大陸「劃峽而治」。然而,這對蔣介石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因為放棄這些島嶼將使台灣失去唯一與大陸聯系的保護樞紐。

如果放棄這些地區,蔣介石的反攻大陸計劃將徹底失敗。而美國也可能借機提出「台灣獨立」的言論。蔣介石對此表示強烈反對,美國和台灣當局之間的矛盾逐漸公開化。毛主席看到整體局勢緊張,決定采取行動遏制敵對勢力。

於是,毛主席下令解放軍選擇時機轟擊金門島。在1958年8月23日,對金門進行了第一圈轟擊,導致國民黨軍隊損失慘重。9月4日,在毛主席的命令下,解放軍停止了對金門的轟擊三天。在此期間,解放軍利用炮擊聲勢向世界傳達了將海岸線擴大至12海裏的資訊。

1958年9月8日,由美國護航的台灣艦隊啟程前往金門。然而,毛主席下令只向台灣軍隊開火,不攻擊美國艦隊。面對解放軍猛烈的炮火,美國艦隊立即拋棄台灣艦隊,單獨逃離。毛主席看到美國艦隊逃跑後,似乎洞悉了美國的戰略底牌,清晰認識到局勢的變化。

於是,他改變了封鎖金門的策略,轉而采取「打而不攻,攻而不封,封而不死」的戰略。毛主席讓金門和馬祖兩個島嶼繼續留在蔣介石手中,認為如果蔣介石失去這兩個島嶼,將中了美國分裂台灣的陰謀。而保留這兩個島嶼勢必激發蔣介石和美國之間的矛盾。

因此,在10月6日,解放軍以彭德懷元帥的名義宣布,從10月6日起到10月13日,暫停炮擊,允許自由輸送物資,但不得有美軍護航。毛主席甚至宣布,如果補給不足,解放軍也可以提供支援。然而,在10月8日,美國宣布停止對蔣介石軍隊的護航,這讓蔣介石大為惱火,並明確表示:「劃峽而治,絕無余地。」為了說服蔣介石,美國派遣國務卿杜勒斯在停火期間與蔣介石進行談判。

毛主席突發奇想,再次下令恢復炮擊。共產黨宣布,以後逢單日開火,雙日停火。盡管如此,共產黨從未真正攻擊過他們,逐漸使得兩岸局勢緩和,直到1979年,這場戰役才宣告結束。在毛主席看來,這場戰役不僅僅是一場軍事行動,更是一場政治對決。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曾評價這場戰役,稱其為「一場滑稽的歌劇式戰爭」。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也表示:「不可思議,明明可以拿下,卻放棄了拿下」。當時國內有許多人也不理解毛主席的做法,但這足以顯示出毛主席卓越的政治遠見和高明的戰術手段。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絡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