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太平天國:楊秀清打仗水平如何,且看他破兩大營

2023-12-23歷史

1856年初,楊秀清在府中踱步,他在思考一個老問題:京師缺糧,清軍多次襲擊,太平軍難以東西兼顧,這該如何是好。

1853年,楊秀清攻克南京,與清朝隔江對峙。此時,從廣西一路跟蹤而來的向榮、和春、張國梁駐紮孝陵衛,組建「江南大營」。

琦善、勝保則從北方南方,率領八旗、綠營一萬余人,在揚州城外駐紮,組建「江北大營」,與江南大營一起圍困京師。

兩座大營,巔峰時期兵力7萬余人,是清朝在南方的主力。兩大營的任務,除了封鎖京師、鎮江、揚州,也阻止太平軍北伐,以及進入江浙,確保這塊財稅重地安全。

太平天國初期,北伐、西征、東征同時並舉,後因兵力不足,重點西征。但是兩座大營的存在,他們經常襲擊南京,讓太平軍無法集中兵力西征,陷入兩線作戰局面。

向榮奏報鹹豐,將廣東、福建一帶的「紅單船」調來長江,專門襲擊太平軍的糧食運輸線,斷絕南京的糧食供應。

太平軍號稱有萬艘戰船,但幾乎都是民船、漁船,無論是船只的堅固程度,還是裝配的火炮,都遠遜於「紅單船」。

「紅單船」可以用於航海,還裝備西洋火炮,對太平軍的「民船」優勢明顯,堪稱降維打擊。

楊秀清知道,太平軍想要獲勝,就得先擊敗湘軍。能否集中兵力打垮湘軍,則先避免兩線作戰,調集各路兵馬投入兩湖戰場,這就需要先摧毀兩大營。

從戰鬥力上看,兩大營不如湘軍能打,卻也不是很差。兩大營兵力眾多,還有水師優勢,且吉爾杭阿、向榮、和春、張國梁也是一時之人傑,並非泛泛之輩。

單純靠京師的兵馬,自保尚且困難,摧毀兩大營只能是夢。如此,楊秀清決定抽調各路精銳,組建一支機動兵團,在重點方向取得突破。

楊秀清享有「天父」傳言資格,他可以節制各路將士,只要楊秀清決定的事,就沒人敢反對,都得遵照命令列動。

秦日綱、李秀成在安慶,陳玉成在鄂西,塗鎮興、陳仕章在皖南,周勝坤鎮守皖北廬州。他們得到命令後,立刻率所部兵馬來到南京聽命,準備下一場戰鬥。

為了集中兵力,周勝坤可以放棄廬州,沒有任何猶豫。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楊秀清的厲害之處,如果是太平天國後期,想讓諸侯放棄領地來增援京師,幾乎不可能。

秦日綱帶著「五丞相」,總計3萬人馬,開始東征,目標對準鎮江。

鎮江是江北大營的防禦範圍,力量相對江南大營而言比較弱,楊秀清決定從清軍的薄弱地方入手,撕開防線。

吳如孝在內,秦日綱在外,太平軍兩面夾擊,清軍招架不住。此時,陳玉成駕馭孤舟沖殺,進入鎮江城內,然後率兵沖出來,一舉打垮清軍,解除鎮江之圍。

鎮江獲勝,秦日綱乘勢北上,攻克揚州,奪取糧食數十萬擔,然後運回鎮江,給吳如孝使用。

聞知江北大營失敗,向榮很著急,立刻讓張國梁率兵北上,攻克浦口、江浦,阻止秦日綱回京之路。與此同時,吉爾杭阿整頓兵馬,試圖襲擊太平軍側後。

張國梁,號稱「江南長城」,勇猛善戰,頗有謀略。廣西期間,天地會出身的張國梁一度投奔太平軍,後接受招撫,跟著向榮作戰。

秦日綱的戰術,張國梁非常熟悉,畢竟他們是老對手。張國梁能打,秦日綱沒有直接交戰,而是走高資,先滅了江北大營,再做打算。

九華山之戰,太平軍火炮猛轟,摧毀營壘一百多座。清軍救援不及,吉爾杭阿沒辦法突圍,絕望之下開槍自盡,江北大營被終結。

摧毀江北大營後,秦日綱向楊秀清提出要求:士兵長期交戰,疲憊不堪,應該先回來休整一個月,然後再攻打江南大營。

楊秀清不答應,秦日綱再次爭取,陳玉成、李秀成等將領也聯名,希望東王能理解將士們的辛苦。

將士聯名上奏,楊秀清很生氣,大發雷霆。李秀成在自述中說:「東王不許,再敢商議,則嚴懲不貸」。

軍國大事,楊秀清說了算,秦日綱知道東王的脾氣,便不再提建議,而是立刻攻打「江南大營」,與向榮、張國梁對決。

楊秀清知道,沒了江北大營協助,江南大營也熬不了多久,這是摧毀他們的千載良機,豈能錯過呢?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楊秀清了解清軍,也知道自己人的情況。秦日綱是猛將,但謀略不足,與向榮、張國梁相比還是差了一點。再則,太平軍兵力不足,僅憑秦日綱軍團,難以摧毀江南大營。

為了確保獲勝,楊秀清決定調回正在江西征戰的「戰神」石達開,讓他立刻趕回京師,與秦日綱一起行動。

東王有命令,石達開本想繼續在江西,也不敢違背,便讓嶽父黃玉昆負責江西軍務。接著,石達開率3萬兵馬,進入皖南,攻打江南大營的側後。

秦日綱與向榮、張國梁相持不下,石達開卻突然殺出來,局勢瞬間逆轉。張國梁為了保住後方,不得不分兵救援,阻止皖南方向的太平軍。

石達開避實就虛,立刻間道襲擊,殺向京師郊外的孝陵衛,攻打江南大營指揮部。

張國梁心急如焚,又率兵返回,試圖救援向榮。結果,太平軍提前設好埋伏,清軍措手不及,韋昌輝又從城內沖出來,張國梁無法招架。

好在張國梁勇猛,雖說戰敗,卻救出向榮,然後一起逃向江浙。至此,江南大營被摧毀,京師結束了3年被圍困的歷史,太平天國進入軍事上極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