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羅塞塔石碑傳奇——法國小夥用「中文」破譯,開啟古埃及歷史之門

2023-12-28歷史

在倫敦大英博物館,有一個備受矚目的古物,它就是羅塞塔石碑。

這座石碑被置於埃及展館入口的最耀眼之地,它是一件珍貴的古埃及文物,盡管羅塞塔石碑的尺寸並不大,僅有1.14米高,0.73米寬,但其上刻印的希臘文字、古埃及文字和通俗體文字,卻為世界揭示了一段神秘的歷史。

然而,令人驚嘆的是,這塊石碑的解讀之旅竟然是由一位法國人完成的!他透過漢語的幫助,成功解讀了這塊石碑上的文字。這不僅揭示了羅塞塔石碑的歷史價值,更為我們揭示了漢語在歷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古埃及文字

古碑的起源,可追溯至遙遠的古埃及的羅塞塔城。當年,拿破侖領兵踏至,在築建防禦工事時,這塊與眾不同的石碑偶然露出真容。石碑的獨特色澤,在周圍的石群中如鶴立雞群,吸引了拿破侖的目光。他對這塊石碑產生了濃烈的興趣,決定帶回開羅深入研究。

拿破侖在返回法國之前,因未能完全揭示石碑的奧秘,便將其作為戰利品贈予英國。從此,羅塞塔石碑在大英博物館靜靜佇立,吸引著全球學者的目光。石碑上的神秘文字,如同被封存的秘密,引得無數專家競相解讀。

許多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曾試圖解開石碑上古代密碼的奧秘,但都未能取得任何進展。

直到一位名叫商博良的法國年輕人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狀況。

商博良自幼便對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得益於他的父親是一位書商。年僅11歲時,他開始學習希臘文,並在12歲時前往格勒洛布爾深造。學校發現他在語言方面的天賦,於是讓他學習希伯來語、阿拉伯語、迦勒底語等多種語言,全面培養了他的語言能力。

1803年,年僅13歲的商博良開始學習波斯語、梵語、科普特語和漢語。同時,他還結識了當時隨拿破侖前往埃及的傅立葉省長。傅立葉曾組織一支專家團隊來研究羅塞塔石碑。這個團隊中包括了商博良這樣的天才少年。

在研究過程中,商博良逐漸發現石碑上的文字是由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通俗文字和古希臘文三種文字組成。他細心地觀察,發現古埃及人在書寫君王名字時,總會在上方加上方框或底線,這如同一種獨特的簽名,為他們的尊貴身份加冕。

法老的名字是被圈起來的

在石碑上,他偶然發現一些文字帶有這樣的標記。於是,他開始在希臘文和埃及古籍之間穿梭,尋找線索。終於,他成功解讀了埃及國王托勒密和王後克里奧帕特拉的象形文字含義,這如同解鎖了一把通往神秘世界的鑰匙。

然而,解密的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盡管商博良試圖從與瑪雅象形文字相近的角度入手,但仍有許多文字無法解釋。

再此之前,他一直以為古埃及文字是「表意」的,也就是說每一個埃及字元都是獨立的,有自己單獨的意思。比如說一個小鳥的圖形,也許代表的就是「飛翔」的意思。

於是,他決定轉變思路,從中國漢語的角度入手。

他慎重地找來了兩位赫赫有名的法老名字:托勒密(Ptolmes)和克婁巴特拉(Cleopatra)。這兩位卓越的統治者,作為希臘人的後裔,在古埃及的文字記錄中,他們的名字或許會以符號的形式一一對應每個字母。

讓我們仔細觀察這兩個名字,它們都包含著相同的字母:p、o、l、t。古埃及的文字裏,是否真的存在對應的符號來表示這些字母呢?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只需要對比一下便可知曉。

經過對比,我們發現p確實被一個方形的符號所代表,o則如同一根打結的繩子,l的符號顯然是一頭威武的獅子。然而,t的符號卻有些與眾不同,它是由不同的字元來表示的。

這一發現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有趣的事實:在古埃及文字中,每個字母都有獨特的符號表示。

順著這條線索,繼續深入研究那些神秘的埃及法老名字。終於,在1822年9月14日這一天的黎明,他的法國建築師朋友Jean-Nicolas Huyot寄來了一份珍貴的資料。

他從中發現了一個陌生的法老名字,於是立刻運用自己之前破譯的符號進行比對解讀。經過不懈的努力,他終於揭開了這位法老的身份之謎:他就是偉大的拉美西斯。

法老圖坦卡蒙金色面具,現藏於開羅埃及

這一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拉美西斯並非希臘或羅馬統治時期的法老,而是古埃及歷史上的一位真正王者。這一發現揭示了一個重要的秘密:古埃及人在書寫法老名字時,采用的是一種類似於「拼音」的方式,透過象形文字來表達發音。這意味著,埃及的象形文字並非我們所理解的「象形」,而更像是一種表音文字,每個符號都代表著特定的發音。

商博良,耗費了整整20年的光陰,終於揭示了其神秘面紗。他發現,這些古老的文字由表意符號、表音符號和部首符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表意符號,如同傳遞思想的使者,用簡潔的線條描繪出物體的核心意義;而表音符號,則如歌唱的旋律,捕捉到了語言的韻律和節奏。令人驚嘆的是,每一個發音符號都可能承載著多種含義。

為了防止混淆,古埃及人巧妙地引入了部首符號,它們如同漢字中的部首,為不同的意義類別打上了獨特的標簽。這些象形文字大約出現在公元前4000年,幾乎與甲骨文同齡或更為久遠。但由於歷史的斷代和各種原因,包括商博良在內的許多學者曾一度迷失在這片古老的文字之海中。

商博良成功解開了羅塞塔石碑的謎團,這塊石碑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深入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寶貴視窗,還成為了一張寶貴的對照表,引領著後來的學者深入研究埃及的文字。

而石碑上記錄的內容,原來是一封來自公元前196年的感謝信。

在世界的古老篇章中,古代埃及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盡管歷史長河中命運多舛,屢遭外族侵略,但它依舊閃耀著神秘而迷人的光芒。羅塞塔石碑矗立在那個時代,見證了托勒密王朝的輝煌與滄桑。

托勒密王朝,一個由亞歷山大大帝的得力幹將托勒密所建立的王朝,帶著希臘的烙印,統治著這片神秘的土地。然而,王朝的統治者們並未掌握埃及的語言,希臘語成為了官方語言。

在公元前205年,年僅6歲的托勒密五世被推上了王位。他繼位時,王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榮,混亂與叛亂交織,連法老的加冕典禮都被推遲。然而,這位年輕的法老在成年後展現出了他的智慧與果斷。他遷都至孟菲斯,這一舉措被視為王室對祭司勢力的妥協與讓步。

為了鞏固統治,法老對祭司集團極為慷慨。他不僅免除了神廟的一切賦稅,還準許在孟菲斯舉辦一年一度的宗教大會,使得祭司們無需長途跋涉至亞歷山大城。

終於,在公元前197年3月26日,孟菲斯舉行了盛大的法老加冕典禮。埃及的祭司們齊聚一堂,他們尊奉這位國王為「神明之子,就如荷魯斯,乃伊希斯與奧西裏斯之子」,以此表達對法老的支持。

為了紀念法老繼位一周年,埃及各地的神廟裏樹立了18塊莊重而神聖的石碑,其中羅塞塔石碑尤為引人註目。它原本安放在尼羅河三角洲的賽易斯,後被轉移到羅塞塔,仿佛在訴說著一段傳奇的歷史。石碑上的文字,由祭司們精心撰寫,贊美之詞溢於言表,字裏行間都充滿了對國王的敬仰與崇拜。這些文字背後,卻隱藏著王室與祭司勢力之間的利益交換和妥協。

祭司們利用其至高無上的宗教權威,宣稱國王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神明,從而確保民眾對法老的忠誠與擁護。而法老則以優厚的稅收優惠政策回饋祭司勢力,保障其經濟利益。這便是羅塞塔石碑背後所見證的那段歷史,一段權力與利益、退讓與妥協交織的故事。它不僅展現了古埃及社會的復雜紛繁,也讓我們對那時的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