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在國民黨高官們的眼中,周恩來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2024-04-10歷史

周恩來總理以其巨大的人格魅力,贏得了社會各個階層的普遍尊敬,即使是在國民黨的眼中,他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對手,無論是蔣介石、宋美齡、張治中,還是晉系的閻錫山、桂系的李宗仁、西北軍的馮玉祥,都對他做出了極高的評價和贊譽。

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當時周恩來雖然還只有26歲,但是其幹練成熟的工作作風,讓蔣介石對他刮目相看,萌生了拉攏之意。

不過,周恩來已經立誌於共產主義,便婉言謝絕了他,讓蔣介石經常長籲短嘆。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爆發了著名的西安事變,蔣介石被扣押,他的夫人宋美齡急得團團轉,立即和宋子文乘機趕赴西安。

同時,周恩來也從延安出發,來到西安,幫助解決西安事變。

在西安期間,宋美齡與周恩來多次會談,對他高瞻遠矚又細致入微的作風非常佩服。西安事變解決後,宋美齡與蔣介石乘機返回南京,在飛機上,宋美齡感慨地說:「為什麽我們國民黨內,沒有像周恩來這樣的人物呢?」

1937年3月,周恩來給蔣介石帶去了一個好訊息,內容是「遠在蘇聯的蔣經國,已被蘇聯內務部找到下落,不久後將會獲得批準,回到中國」。

自從國民黨和共產黨決裂之後,同樣也跟蘇聯交惡,當年遠赴莫斯科求學的蔣經國,就被蘇聯扣押,下落不明,讓蔣介石憂心忡忡,所以,周恩來的這個訊息,對蔣介石而言,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訊息」!

蔣介石見到周恩來後,感激地說:「恩來,你是中共最理智、最有人情味的同誌。」

另外,蔣經國也對周恩來非常欽佩,曾對部下蔡省三說:「周恩來是好人,對人誠懇,不是做作,是出於他有素養。」

素有「山西王」之稱的閻錫山,也領教過周恩來的出眾才華。

那是在1937年9月,周恩來與朱老總、彭老總等人抵達山西太原,與閻錫山商議如何一同抗日等事宜。當時,周恩來在太原一所學校禮堂內,發表了中國共產黨如何抗日的想法以及具體措施的演講,聲情並茂,有理有據,讓整個禮堂內外,熱烈的掌聲此起彼伏。

當時閻錫山也在場,感慨地說:「人才都跑到共產黨那裏去了,人家那個地方有人才,實幹,真正能夠幹出活來。」

第二天,閻錫山與周恩來、朱老總等人討論雁門關、平型關、茹越口一帶的防禦工事問題,會談結束後,閻錫山請周恩來草擬一份作戰計劃。

周恩來回去後,僅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就將作戰計劃完成,第二天一早送到了閻錫山的手裏。閻錫山看完後,連連稱贊說:「周先生真是大才啊!共產黨有這樣的人才,真是了不得啊!咱們這裏是沒有這種人才的。」

1938年2月,周恩來來到武漢黃土坡千家街福音堂,拜訪了馮玉祥將軍,將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和盤托出,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讓馮玉祥連聲贊道:「好!好!」

隨後,周恩來又將抗戰局面以及後續的發展,作了一番獨到的見解,讓馮玉祥大為佩服。會談結束後,馮玉祥在晚上的日記中,對周恩來寫下了「極精明細密,殊可欽可佩也」的評價。

第二天,馮玉祥將軍又手書八個大字,讓身邊的人不解其意,哪八個字呢?「吃飯太多,讀書太少」。言下之意,就是馮玉祥說自己「吃飯太多,讀書太少」,不如周恩來。

1965年7月20日,一架載著李宗仁夫婦的飛機緩緩地降落在北京機場,當李宗仁攜夫人走出艙門後,他一眼便看到了歡迎人群中的周恩來。李宗仁急忙走下舷梯,緊緊握住了周總理的手,深情地說:「周公,謝謝你啊,能讓我再次重歸故土!」

周總理笑著說:「德鄰公,你回來了就好啊!」

的確,李宗仁能回國,離不開周總理的多方關照和打點。其實,早在1949年的國共和談中,李宗仁就早已領教過周恩來的超人魅力。

1949年4月4日,國共和談在北平舉行,中國共產黨代表以周恩來為首,國民黨代表以張治中為首。中國共產黨本著和平解決的原則出發,同國民黨推心置腹地展開和談,但是蔣介石在幕後指揮,最終拒絕簽字。

作為李宗仁的私人代表黃啟漢,回到南京後,將和談過程中的種種見聞告訴了李宗仁。李宗仁聽完後,久久不能平靜,最後說:「周恩來作為國共和談的首席代表,高瞻遠矚,立地生輝,拋開國共兩黨各自的信仰不說,僅有這樣的傑出領袖人物來看,中國共產黨的勝利也是天經地義的,順乎道理。」

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張治中和周恩來的關系最為特殊,盡管二人站在對立面,但卻一直是朋友,彼此相知相敬。

兩人相識於黃埔軍校,當年周恩來是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張治中是黃埔軍校教官、教育長,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張治中後來評價周恩來說:「他為人很熱情,談吐,風度,學識都有很大的吸重力。」

當1949年4月的國共和談破裂後,周恩來竭力挽留張治中,說:「文白,在西安事變中我們已經對不起一個姓張(指張學良)的朋友了,今天我們絕對不能再對不起你啊!」

為了讓張治中安心,周恩來還特地派人把他的家人都秘密接到了北京,當張治中見到他們後,激動不已,因為他深知在當時那個環境下,把自己的家人接到北京是如何的不容易,由此也足見周恩來對自己是多麽的用心。

後來,張治中感慨地說:「我的一切進步,與我的老朋友周恩來的幫助、教育是分不開的,我永遠不會忘記他的情懷,他那廣泛團結人的思想是中國人學習的楷模。」

(參考資料:【魅力周恩來】【周恩來與國民黨將領】【周恩來真情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