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黃顏色是如何從皇家禦用顏色成為「三害」之一的專有名詞的?

2024-02-27歷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是中國封建王朝群眾給當朝扛把子的尊稱,而皇又通黃,所以這黃顏色也就成了封建帝王的專屬顏色,龍袍要黃顏色,琉璃瓦要黃顏色,清朝時更是達到極致,八旗有正黃旗鑲黃旗,就連康熙爺仨微服私訪時,用的花名不是龍公子就是黃老爺,可見這古代帝王對黃顏色的獨享和喜愛。

所以,黃顏色至少在民國之前,都是正經顏色,還十分尊貴,除了打算造反的那些牛人,普通老百姓可高攀不起。

所以黃顏色從陽春白雪成為「三害」之一的專有代名詞這事還真就是舶來品,屬於西方的文化輸出了。

網上對於這事的起源也有不同的版本,但不管哪個版本都離不開文化人那點腌臜思想在作怪,好聽一點的說法叫做人性寫實,大眾一點的說法那就是為了多吸引幾個隱藏讀者,而添加的小彩蛋,久而久之,文學作品中要是不帶點刺激感官的內容,都算不上優秀的作品了。

就像是中國古代那些精怪誌異的小說一樣,本就是作者郁郁不得誌時產生的幻想和寄托,這也是為什麽小說的主人公永遠都是落魄書生與各種美艷鬼妖,富家千金,畢竟這些都是作者永遠得不到的存在。

說回正題,關於西方黃顏色的起源最普遍的說法是源於1894年,英國的一本名叫【黃雜誌】的刊物,當時不少小眾作家在這本雜誌上發表「軟刺激」的作品,還給自己的小眾群體起了個名字,叫做「頹廢派」,而且這本雜誌的還使用黃顏色的紙張作為封皮,漸漸的,也就加深了人們對「黃」的印象。

這裏邊還有個小故事,說當年王爾德因為同性戀被逮捕的時候,手中抓著不放的就是這本雜誌,因為當時還沒有「政治正確」這種雷人的主張,同性戀可是重罪,所以不管是名稱還是外表,滿眼都是「黃」的雜誌也就連帶著成了發泄物件,人們表面上自然對這本帶有「軟刺激」的雜誌表現的十分厭惡,據說惱羞成怒的群眾還把出版社給砸爛了。

反正,黃顏色從此在歐洲就多了些許內涵,也讓不少同道中人在文化交流時多了一層保護。

當然還有關於黃顏色還有另一種說法,這回的故事發生在美國,當時的傳統主串流媒體還是報紙,老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報業在競爭的過程中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標題黨都屬於微末小道,為了增加銷量,其中一家報社便連載了一則漫畫,漫畫的主人公形象是一個身穿黃顏色長服的孩子形象,而內容則充滿了各種「強刺激」,還將一些時事透過渲染誇張等各種手法篡改真實的新聞內容,達到吸引眼球的目的。

那時候的美國社會對這種作品可是十分喜聞樂見,因此這家報社的銷量穩穩的蓋過競爭對手一頭,這個「黃孩子」也就逐漸的成為了低俗的代表,又因為這種漫畫當時釋出在新聞報紙上,所以又被稱為「黃色新聞」。

對,就是前兩天央視點名批評的那個「黃色新聞」。

當然這只是流傳最廣的兩個版本,但是西方自始至終也沒有用過黃顏色來代表低俗,甚至藍色Blue才是專有名詞,僅憑這些還不足以說明黃顏色是西方傳進來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來自咱們北方的鄰居大鵝,大鵝在帝制時期婦女在從事特殊行業時,需要領政府頒發的特許證,而這證件恰好被稱為「黃色執照」,這在大鵝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罪與罰】當中有過描寫,那麽黃顏色以訛傳訛到了國內,也就成了「感官刺激」的代表了。

不管哪種版本,在那個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受西方列強的影響十分巨大,學習吸收西方先進思想是一件十分時髦和進步的事情,自然糟粕也就一同吸收了。

而在國內黃顏色被大肆宣傳成專有代名詞,還是因為「感官刺激」產品在流通環節上為了掩人耳目造成的,抗日戰爭結束以後,許多人尋求解放壓抑許久的思想和情感,這讓嗅到「商機」的人開始倒賣西方的「感官刺激」雜誌,通常用黃色牛皮紙做封皮,用來掩蓋花花綠綠的內容,久而久之,黃顏色也就專指「三害」之一了。

所以,你明白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