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5年,誌願軍參謀長授少將軍銜,彭德懷知道大怒:那我頂多上將

2024-02-02歷史

1955年,誌願軍參謀長授少將軍銜,彭德懷知道大怒:那我頂多上將

1955年8月,中國新政府的軍銜評定工作正進入最後的審定階段,羅榮桓負責該工作,終於松了口氣。

在過去的戰爭中,我軍的許多將領都立下了卓越的戰功。要將每位將領的功績與軍銜準確匹配,確實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幸好,軍銜評定名單已經基本敲定,羅榮桓終於可以卸下肩上的沈重擔子。

就在這時,剛剛從北韓戰場凱旋歸來,擔任國防部長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的彭德懷突然找到了他。

「榮桓,聽說軍銜名單已經出來了,你給我看看。」

對於這個請求,羅榮桓感到有些疑惑。

莫非彭老總擔心自己的軍銜評定不夠高?

這個念頭剛一冒出,羅榮桓就堅定地搖了搖頭。

畢竟,彭老總是我軍的創始人之一,在軍隊中享有崇高的聲望。大家都清楚,彭老總授予元帥軍銜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於是,羅榮桓開玩笑地說:「彭老總,您難道還擔心自己的軍銜評定不夠高嗎?」

聽到這句話,彭德懷顯得有些激動,他嘆了口氣說:「我自己倒沒什麽可擔心的,給我什麽軍銜都可以。」

然後,他話鋒一轉:「我聽說,解方沒有被授予軍銜,所以特地過來詢問一下。」

聽到這個訊息,羅榮桓有些猶豫。

雖然解方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擔任誌願軍參謀長,但在這次軍銜評定名單中,他的名字確實沒有出現。

得知這一結果,彭德懷顯得有些生氣。在他堅持立場的爭論中,羅榮桓只好無奈地向中央請示,最終決定授予 解方 少將軍銜。

然而,彭德懷對此仍有些不滿,頗有些發牢騷地說:「如果給解方授予少將,那我也就給自己授個中將,最多是上將。」

解方作為誌願軍的「三號人物」,僅次於司令員與政委,為何在軍銜評定初期未考慮授予他軍銜呢?

1908年,吉林省東豐縣小四平鎮迎來了 解方 的誕生。

在十幾歲的時候,解方獲得了家裏為他爭取到的一個奉天三中的入學名額。

解方少年時期的最大夢想是學習醫學,成為一名有所成就的醫生,回到家鄉幫助需要救治的人。

為了實作這個理想,解方利用業余時間頻繁光顧學校圖書館,專心研讀醫學相關的書籍。

然而,1927年,他原本規劃好的生活軌跡卻突然發生了變化。

當時,整個東三省處於由奉系軍閥張作霖掌控的局面,而張學良作為張作霖的接班人,急需招攬人才。

張學良計劃將弟弟張學銘送到日本學習軍事,並尋找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作為伴讀。聽說奉天三中的解方成績優異,同時熱衷醫學,引起了張學良的興趣。

張學良找到解方後,迅速表達了自己的意願,並參照班固投筆從戎的故事,勸說解方學醫只能救治有限的人,而學習軍事則能拯救更多國家的危難之中。

受到這番勸說,解方被深深打動,產生了學習軍事的念頭。

不久後,在張學良的安排下,解方和張學銘前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入學後,解方被編入第三師團第六聯隊。

透過一年的刻苦學習,他從原本成績較差的學生蛻變為全年級綜合成績的優等生。成績公布後,他獲得了裕仁天皇親賜的軍刀。

1930年夏天, 解方 順利畢業。由於他的卓越才華,日本方面極力遊說,希望他能夠留在日本軍隊任職。

然而,對於解方而言,內心深處充滿了對日本人的仇恨,因此果斷拒絕了日本方面的邀請。

回到祖國後,解方被派往天津警察署,協助新任天津市長兼警察署長的張學銘處理各項事務。

在此期間,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作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卻奉行「不抵抗政策」,將東北地區輕易拱手讓給了日本人。

面對家鄉被日本侵占,解方急於挽回局勢,多次請求張學良領導東北軍收復失地。然而,他的書信請求都被無視,令解方感到徹底的失望。

對於蔣介石在南京的冷漠,不僅不抵抗外敵入侵,反而不斷調走張學良手中的東北軍與紅軍對峙,解方看透了其中的陰謀,選擇棄暗投明,與紅軍建立聯系。

1936年4月,解方正式加入共產黨。在他堅持不懈的勸說下,張學良最終決定與紅軍合作,發動西安事變,對蔣介石實行兵諫。

然而,由於蘭州城內駐紮著大量國民黨中央軍,為了防止不必要的沖突,解方主動請纓,獨自前往蘭州。

1936年12月12日,解方以慰問將士為名,在自己的寓所設宴席,並在宴請中央軍將領的過程中,下令埋伏在門外的士兵突襲,成功控制在場的所有人。

因此,在西安事變發生後,由於蘭州城內的中央軍未能得到上級首長的命令而沒有出城支援,最終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

解方的行動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評價。

1941年初,解方脫離東北軍,來到延安,得到毛主席的親自接見,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20師358旅的參謀長。

解方雖然沒有獨自指揮戰鬥的經驗,但他機智敏捷,總是能在關鍵時刻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因此,從抗日戰爭一開始,他一直被安排在參謀長的職務上,為軍隊的主官提供軍事策略。

在解放戰爭中,解方先後擔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副參謀長、四野第12兵團參謀長、第40軍副軍長等職務。他經歷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和廣西戰役,最終站在海南島與國民黨的兵力相對。

當時,海南島上駐紮著國民黨第4軍、第32軍、第62軍、第63軍、第64軍,總共約10萬人。我軍的第40軍、第43軍和瓊崖縱隊也擁有近10萬兵力。在雙方兵力相當的情況下,減少我方傷亡就能增加勝算。

在戰前,解方費盡心思收集情報。他購買了關於海南風土人情的大量書籍,仔細閱讀以了解當地人的生活習慣。此外,他還安排人員獲取當地的潮汐表,以確定最佳的登島時間。

1950年3月5日晚上19點,解方指揮第40軍118師352團一個加強營的兵力,乘坐13艘船只,在夜色的掩護下悄悄駛向海南島。

第二天下午2點左右,第一批部隊按照預先計劃到達登島點。解方在指揮所透過通訊機釋出命令:「開始登島!」

800多名勇士冒著敵人的火力,沖向岸邊的敵軍陣地,成功擊潰兩個連的守軍,並與支援的瓊崖縱隊成功匯合。

第一批部隊成功登島後,1950年3月26日晚,解方再次指揮第118師一個加強團的2900人,成功擊退國民黨的10個營,實作了再次成功登島。

這兩批先頭部隊登島後,迅速隱匿在深山中,四處與敵軍周旋,吸引了敵人的註意。

在他們的協同作戰下,4月16日,第40軍和第43軍主力發動了進攻,成功殲滅國民黨部隊3萬余人。

這場勝仗使解方在軍中聲名鵲起,毛主席看到前線傳回的捷報後更是贊揚道:「此人真是我軍中的諸葛亮。」

解放了海南島後,解方等許多將領以為未來的十幾年裏不會再有大規模的戰役。

然而,他們未料到在1950年6月,韓戰爆發。面對美國出兵北韓的強大實力,毛主席果斷決定將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誌願軍,以保衛國家、抗擊美國援助北韓。

誌願軍成立後,由彭德懷擔任司令員兼政委,鄧華任副司令員兼副政委,而解方則擔任參謀長。

盡管韓先楚和洪學智也被委任為誌願軍副司令員,但由於他們分別負責誌願軍第19兵團司令員和第13兵團副司令員職務,因作戰指揮的需要,兩人基本不在誌願軍司令部內工作。因此,實際上解方是誌願軍的「三號人物」。

1950年10月19日晚,彭德懷率領第一批誌願軍部隊進入北韓戰場。

在剛剛進入北韓的作戰會議上,彭德懷迫不及待地請解方發表見解。

「請你講一下制定的作戰方案。」

解方應彭老總的點名,毫不猶豫地站起身,徑直走向戰略地圖。

指著地圖,解方坦然說:「目前敵人采取試探性進攻,我們應該邊打邊撤,制造出我軍戰鬥力減弱的假象。」

「在撤退過程中,可以適度拋棄一些武器和裝備,制造出潰不成軍的假象。等敵人進入包圍圈後,一舉殲滅他們。」

解方提出了詳盡的計劃,彭德懷等人專心聆聽,直到他回到座位後,全體誌願軍一級將領無不鼓掌。

當時,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釋出了一句強硬的話:「在聖誕節前結束戰鬥,讓士兵們回家過節。」

解方敏銳地察覺到麥克阿瑟的自信和他在這場戰鬥中迫切渴望取勝。基於對敵人的這種心理,解方制定了「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作戰方案。

這一方案取得了顯著效果,在第二次戰役中,誌願軍全殲敵人3.6萬人,幫助北韓奪回了平壤、元山等大片失地。

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戰役中,解方憑借他沈著冷靜的性格,多次協助彭德懷制定戰略計劃,最終打敗了美軍的囂張氣焰。

1951年6月,美國政府透過外交途徑與中國取得聯系,表達了和談的意願。解方以誌願軍代表身份出席了談判。

然而,一開始美軍代表就提出了無禮的條件:「盡管戰爭陷入僵持,但我們的空軍和海軍占據絕對優勢,停戰的前提條件是北韓必須割讓土地作為補償。」

面對對方的傲慢態度,解方怒斥道:「僅憑陸軍就把你們的海陸空三軍都逼回了‘三八線’,如果我們動用海軍和空軍,你們早就被趕下海了。」

最終,由於無法妥協,談判以失敗告終。然而,解方憑借堅定不屈的精神,在外交場合贏得了國家的尊嚴。

在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二階段,解方指揮誌願軍發起了一系列戰役,包括「夏秋防禦戰役」、「春夏鞏固陣地作戰」、「秋季戰術反擊作戰」、「春反登陸作戰」,徹底壓制了囂張的美軍。

1953年7月27日,【北韓停戰協定】終於簽署,歷時近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正式結束。

回國後,解方以卓越的表現贏得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贊許。

周恩來得知他在談判中的堅定表現後,稱贊道:「解方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軍事與外交兼備,如此有血性的軍人在外交方面也不遜色。」

然而,盡管解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表現卓越,但在1955年的軍銜評定中,卻幾乎被遺忘。原因在於在評定開始時,一些同誌認為解方曾在軍閥部隊任職,身份復雜,因此不應授予軍銜。

這一觀點,不可否認。解方年輕時曾在奉系軍閥的東北軍中服役。

得知這一說法後,彭德懷怒不可遏,拍桌而起:「我也是老軍人,要是這樣,還評什麽軍銜?」

羅榮桓見狀,避免兩位領導尷尬,經過中央請示,決定破格授予解方少將軍銜。

盡管解方僅獲少將軍銜,與誌願軍其他領導相比顯得有些不公平,但在彭德懷心中仍有些不滿。

洪學智被授予上將,韓先楚也是上將,而解方身為誌願軍參謀長,只得到了少將軍銜,這的確讓人難以理解。

盡管內心有怨言,彭德懷最終選擇了妥協,只是抱怨著:「既然解方是少將,那我也就授中將,最多是上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