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軍的作為從紅15軍改編而來的王我軍王牌部隊,不論是在解放戰場還是在抗美援朝戰場都打下了赫赫威名,每一位軍長也都是人中豪傑。
1983年,39軍又迎來了新一任軍長徐惠滋,這位將軍又有著什麽樣的傳奇人生呢?
上任當天,副軍長黃達宣早早的就著裝整齊的等待著新軍長的到來,但是當他看到徐惠滋的時候卻楞住了:「這不是我當年的俘虜嗎?」
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呢?
遼沈戰役被俘虜
1948年,東北戰局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冬季攻勢結束之後,國民黨部隊的力量僅剩下長春、沈陽和錦州三個地方。而我軍力量已經逐漸壯大,有了和國民黨軍隊制衡的力量,一場決戰蓄勢待發。
經過一番商討過後,東北野戰軍南下進攻錦州,遼沈戰役就此打響。聽說錦州被攻破之後,長期被圍困的長春守軍軍心潰散,還沒等解放軍進攻就已經大批投誠了,至此,長春和平解放。
此時國民黨僅存的沈陽戰場岌岌可危,但是蔣介石著急的不行,偏偏在這個時候,沈陽守軍衛立煌又在跟他對著幹。
衛立煌和蔣介石的矛盾由來已久,雖然他在國民黨內部資歷很深,也曾為了蔣介石的「反共」大業立下過汗馬功勞,但是就因為不是老蔣的嫡系,一直被他忽視,什麽好事都輪不到他。長此以往,衛立煌對蔣介石的成見也就越來越深。
所以不管蔣介石怎麽指揮,衛立煌就是不肯按照他的說法做,錦州被圍困的時候,蔣介石就曾經喊他出兵解圍,但是衛立煌卻不為所動,完全和他的命令對著幹。
等到沈陽被圍的時候,蔣介石趕緊命令廖耀湘加快西進的步伐,這時候衛立煌又站出來和蔣介石拉扯。一個說要進攻,一個說要固守沈陽,廖耀湘一時不知道該聽誰的,只能帶著大軍在原地徘徊。
這一耽擱就落入了危險,我軍趁機將他們團團圍住,一舉殲滅了廖耀湘部隊,然後集中力量打算攻打沈陽。
此時的沈陽守軍加上最近從其他地方逃過來的人馬,一共達到了14萬人。蔣介石要衛立煌堅守沈陽,但是衛立煌卻有著自己的盤算。
雖然這些人手看起來挺多的,但是很多都是剛剛打了敗仗的殘兵,士氣不高。本來沈陽孤立無援就已經軍心潰散了,這樣一來,全部士兵的鬥誌全無,哪裏還有什麽戰鬥力?
所以早在我軍展開攻勢之前,衛立煌就立馬逃之夭夭了,群龍無首的沈陽守軍自然更加不堪一擊,很快就被打敗了,城內守軍也被全部俘虜。
此時,身為一名機槍手的徐惠滋就在其中。
黃達宣慧眼識珠
雖然衛立煌跑了,但是沈陽也並未像長春那樣和平解放,在留守的將領中有一位叫做周福成的人依舊在負隅頑抗。
此時的不少守軍已經起義了,有的軍隊甚至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就放棄了,我軍順利進入城內。考慮到此時周福成還在固守沈陽,我軍派出了前衛團率先攻進市區。黃達宣就是這個前衛團的一名連長。
經過一夜的激戰,天還蒙蒙亮的時候,黃達宣來到了大西門附近,然後就發現了前方一座破舊的小樓內似乎有人影在晃動。他立即警惕起來,躲到隱蔽處觀察情況。果不其然,過了一會就有兩個人偷偷的露出頭來,黃達宣剛要上前,他們又趕緊躲了回去。
於是他趕緊叫來周圍的人包圍了這座小樓。
他則帶著一小隊人手直接沖進了裏面,裏面的守軍已經完全沒有了鬥誌,看到黃達宣來了也只是驚恐的躲到一邊。黃達宣很快就來到了這支殘軍的長官所在地,還沒等他出聲,裏面的人就主動走了出來,一臉沮喪的說道:
「我就是周福成」
眾人都震驚了,他原來就是周福成,前幾日還在頑抗的他,現在已經完全失去了鬥誌,而且據他所說,當時的他已經開始準備起義了,然後就被提前俘虜了。
沈陽戰役勝利結束之後,這些俘虜們就開始按照我軍的優待政策自行選擇出路,要麽繼續跟著解放軍戰鬥,要麽拿著路費回家。
而黃達宣此時也被交待了另一個任務,那就是挑一些好苗子補充我軍力量,來到俘虜營地後他一眼就看到了人高馬大的徐惠滋。
黃達宣要的就是這樣人才,於是高興的開始詢問起來徐惠滋的情況。
他原本是山東蓬萊人,後來才搬到遼寧丹東的,因為家庭貧困無法維持生計,他這才參軍入伍謀個活路。此時距離他當上兵還沒有多久,就被俘虜了。對於要不要回家,他其實還有些糾結。
在黃達宣問起他的意願的時候,他支支吾吾的說了聲想回家,但是表情還是有點猶豫。黃達宣看出了他的想法,同時也不忍心這麽一個當兵的好材料就這麽浪費了,就開始苦口婆心的勸他。
「雖然沈陽解放了,但是全國還沒有完全解放,革命還需要這樣的人才。再說了,你的老家山東還沒有解放,你不想家鄉的老百姓早日迎來安穩的那一天嗎?」
徐惠滋被說動了,輕輕點了點頭,最終決定留下來。
從那以後,徐惠滋就開始在黃達宣手下戰鬥,而他也果然不出黃達宣所料,作戰的時候非常勇猛,是個好戰士!
黃達宣從那時起就看出來徐惠滋將來必定會有大出息,沒想到的是,他居然一步步的從一個小兵變成了現如今的軍長。
二人見面的時候都非常感慨,徐惠滋激動的握住黃達宣的手,喊了他一聲「老連長」,黃達宣連連擺手,說自己不敢當。
徐惠滋則表示,若是沒有他曾經的挽留,自己也不可能有現在的成績,說不定還在老家放牛種地呢。
兩人聽了也都哈哈大笑起來。
事後,聽說了這件事的人也忍不住調侃黃達宣:「你這一扒拉還真扒拉出來一個大將軍!」
這也算是一樁美談了。
從基層士兵到解放軍上將
那麽,徐惠滋是怎麽一步步從一名士兵變成現在的軍長的呢?
雖然徐惠滋家境貧寒,但是父母還是努力讓他讀了點書,有知識文化還作戰勇猛,這樣文武雙全的人才想不升官都難。
在解放戰爭後期,徐惠滋憑參加了多個著名戰役,都表現出了不俗的戰鬥力,他也成功透過了組織的考驗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他也隨軍入朝,繼續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在這期間,他也慢慢的從一名士兵一步步變成了一名團長。
回國後,表現出色的徐惠滋備受欣賞,為了進一步提高他的能力,上級把他送到了解放軍步兵高級指揮學院進修。這不僅是對他的學識,也是對他的軍事指揮能力的巨大提升。畢業之後,他的前途將會更加廣闊。
1981年,歷任師副參謀長,師參謀長的徐惠滋終於成為了一名師長,但是此時的他已經年紀不小了,按照部隊的規定,他過不了幾年就要退休了。
此時他也在想今後的去向,轉業的話就要離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軍隊,這麽多年的感情他實在放不下。但是他也知道,他不得不走了,不能給部隊添麻煩。
就在他依依不舍的將要和部隊告別的時候,事情卻突然出現了轉機。
1984年鄧公來到他所在的營地檢閱部隊,本來是沒有他什麽事的,被檢閱的部隊是另一支王牌師。
但是就在鄧公要來的時候,那支部隊的師長卻不幸得了重感冒,沒有辦法出席這次的儀式了,於是徐惠滋就代替他接受了這次檢閱。
雖然是臨危受命,但是徐惠滋一點也沒有慌張。他本就生的虎背熊腰的,穿上整齊的軍裝再加上他炯炯有神的眼睛,看起來特別有軍人的氣勢。
鄧公看到後非常滿意,心裏暗暗記下了這個頗有精神氣的將軍。
原本徐惠滋並沒有把這件事當回事,保持一位軍人應有的氣質是他本來就應該做到的事情。就算是在平時,他也永遠是軍裝筆挺,昂首闊步,充滿剛毅的氣質。
但是在不久之後,他卻收到了一紙調令,將他任命為第39軍新任軍長。
雖然這次機遇和上次的表現不無關系,但是這次任命絕非是這麽簡單的原因。39軍在我軍中的地位自是不必多說,能擔任軍長的人必定是人才中的人才。
而徐惠滋就是這個人才,只是那一次表現才讓眾人發現了他,然後經過多方考量才發現他確實是非常合適的人,這才成就了他的新機遇。
徐惠滋的機遇還遠不止於此,1988年,軍中時隔多年再次展開了賦銜工作,這一次不僅客製了新的軍裝,還制定了新的條例,徐惠滋剛好符合條件。
經過評定,這次授銜中徐惠滋被授予中將軍銜。
1994年,徐惠滋再次得到了晉升,成為了上將中的一員,他的軍事生涯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結語
從一名小兵一路到解放軍上將,徐惠滋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也多虧了黃達宣當年的火眼金睛,從成百上千的俘虜中選中了他。
俗話說得好,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黃達宣就是難得的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