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師長接新政委上任,見面楞住了:你不是我3年前那個小勤務兵嗎?

2023-12-21歷史

1933年6月,時任紅25師師長的許世友接到通知,他率領的紅25師即將迎來一位新的師政委。

為了表達對新戰友的尊敬,許世友決定親自去迎接師政委的到來,當許世友見到自己的那位新「搭檔」時覺得對方特別眼熟,新政委看起來還不到20歲,應該是個年輕有為的好苗子。

當新來的政委向他敬禮並自報家門後,許世友情不自禁地說道:「你不就是我3年前的那個小勤務兵嗎?」

這位年輕的師政委叫做陳海松,在他當師政委這一年,才只有19歲。

而僅僅又過了一年,陳海松就升任為紅九軍軍政委,職位徹底超越了許世友,朱德總司令甚至稱他為「紅四方面軍最年輕有為的軍級幹部」。

那麽這位陳海松到底何許人也,為什麽在短短的3年時間裏,就能從許世友的勤務兵成長為與許世友平起平坐的師政委呢?

關於陳海松,我們還要從他的童年開始講起。

鬧革命的「孩子王」

1914年2月13日,湖北省大悟縣李陳窪出生了一名嬰兒,被命名為陳海松。

陳海松的家庭還算富裕,家裏有一畝半的山坡地。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在陳海松兩歲那一年,他的母親就不幸去世了,陳海松被父親托付給了膝下無子的嬸娘養活。

嬸娘因為自己沒有孩子的緣故,就把陳海松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撫養,雖然她家並不算富裕,但還是將陳海松照顧得無微不至,總是盡可能的滿足他的要求。

李陳窪是一座小山村,村子周圍是大量的參天大樹,在陳海松六七歲時就開始練習爬樹,很快他就練習得像猴子一樣敏捷,一溜煙的功夫就能爬上一棵大樹。

而他也憑借著一手出色的爬樹本領,再加上會「來事」,很快就成為了村子裏知名的「孩子王」,村子裏大大小小的孩子在他的帶領下幹出了很多的淘氣事,陳海松沒事時就帶著孩子們下水摸魚,或者上樹掏鳥窩,有時候還會帶著孩子們和其他村的小孩「打仗」,為此沒少挨嬸娘的訓。

1927年11月13日,湖北省黃安、麻城3萬余名農民在中共湖北省委的領導下,發起了聲勢浩大的黃麻起義。黃麻起義的爆發,直接在大別山區燃起了熊熊革命烈火,陳海松的家鄉也不例外。

兩年後,陳海松的家鄉就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5歲的陳海松也被革命所吸引,不再像小時候一樣淘氣,每當聽到大人們討論革命的事情時,他總會悄悄地湊上前去聽。村裏的大人們對他的表現很是欣賞,笑著說道:「這孩子王也要鬧革命了啊!」

1930年的春天,陳海松被任命為兒童團大隊長,整天帶著紅纓槍和兒童團的團員們四處巡邏,隨著他對革命的理解越發深入,逐漸產生了正式參加紅軍的念頭。

嬸娘聽到陳海松的這個想法後嚇了一跳,趕緊將陳海松的親生父親找到家裏,和他商議給陳海松討個老婆,以此「拴住」他的事情,陳海松的父親覺得有道理,於是花錢找人給自己兒子娶了一位「童養媳」。

「童養媳」到家後,陳海松立馬明白了父親和嬸娘的想法,他擔心家人不允許自己參加紅軍,於是裝出一副放棄參軍的樣子,連兒童團的活動也不參加了,每天幫著家裏人到田地裏幹活。

因為陳海松在田地裏表現得很好,所以嬸娘逐漸相信他真的「改變」了,放心地讓他一個人在田地裏幹活,而不去做任何的幹預。

其實陳海松之所以要下地幹活,是因為他家的田地距離大路很近,經常會有紅軍隊伍路過附近,陳海松每天勤勤懇懇地幹農活就是為了等待紅軍的到來。

1930年7月,一支紅軍隊伍經過了陳海松家田地,陳海松見狀欣喜若狂,趕緊扔掉手裏的鋤頭奔著紅軍跑去,並順利的加入了紅軍,他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過。陳海松加入紅軍後不久,就被營長余天雲看中,當了他的勤務員。

同年,許世友的勤務兵在一次戰鬥中英勇犧牲,聰明伶俐的陳海松又被調去給許世友當了勤務員。

陳海松在和許世友打仗時,就被許世友奮勇殺敵的精神深深地感觸了,只見許世友每次戰鬥之中都能揮舞大刀,搶先沖在戰士們最前方,用一手流暢的刀法深入敵中。

在許世友的影響下,陳海松在之後的戰役中,也總是像許世友一樣身先士卒,總是搶著爭著沖在最前面,因為表現出色,許世友對這個機靈勇敢的小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因為上級調整職務的原因,兩人不得不就此分離。

1931年春,陳海松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英雄出少年

陳海松入黨一年後,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向川北一帶轉移,因為陳海松聰明能幹,沒過多久就被調至機槍連擔任指導員。

陳海松到達連隊後沒幾天就牢牢記住了全連所有幹部戰士的名字和樣貌,開會點名時他都不用花名冊,而他上政治課時,也只需要掃一眼材料就能理解其中大體意思,然後結合實際生動形象地給戰士們講出來,戰士們對他十分佩服,因此沒過多久,陳海松就正式升任為營教導員。

陳海松這個「營教導員」還沒能當多久,就碰上了「左的發狂,右的可恥」的張國燾發起的「肅反運動」,他們團的團政委因此遇害,陳海松正式升任為團政委。

不久之後,團政治部主任因為經不住嚴刑拷打,一口咬定陳海松是「改組派」,之後陳海松就遭到了「肅反」。

此時陳海松的團長就是余雲天,他對自己這個曾經的小勤務員十分喜歡。知道陳海松遭難的訊息後,趕緊去找師長何畏,說陳海松今年才19歲,當初參軍的時候還是個小鬼,連「改組派」是什麽都不知道,怎麽可能去當改組派呢?

何畏只是聳了聳肩,表示此事自己無能為力。余雲天見狀咬咬牙,找到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的住所,將陳海松的情況一五一十向他做了匯報,並著重強調陳海松是個好苗子,將來一定有大作為,不能就這麽糊裏糊塗的被殺。

在徐向前的親自過問下,陳海松成功逃過一劫,但是因為組織上不願意恢復他的黨籍和職務,他再次成了余雲天身邊的勤務員。

1933年2月,國民黨第29軍軍長田頌堯被蔣介石任命為川陜邊區「剿匪」督辦,奉命率領6萬大軍對川陜蘇區進行「三路圍攻」,因為我軍人手緊張,陳海松被任命為臨時副營長,率領兩個連的部隊扼守殺牛坪。

在戰鬥中,陳海松只留下少量兵力堅守重要工事,他自己則率領大部份兵力向敵人發起攻勢。

經過激烈的戰鬥,陳海松憑借著卓越的指揮才能,指揮部隊抵擋住了敵人五個團的輪番進攻,並給敵人造成了1500余人的慘痛傷亡。

殺牛坪戰鬥結束後,陳海松又接連打了數個漂亮的阻擊戰,他也因此恢復了黨籍和職位。

1933年6月,立下多項戰功的陳海松被調至第25師擔任師政委。

25師師長就是他曾經的老上司許世友,當許世友看到新任政委竟是自己曾經的勤務兵時,不由得很是驚愕,脫口而出道:「你不是我三年前的那個小勤務兵嗎?」這一年,許世友28歲,而陳海松年僅19歲。

只可惜這麽一位軍事天才,卻在4年後的戰鬥中英勇犧牲了,如果不犧牲,按照他的資歷,1955年授銜時軍銜不會比許世友低。

咱們話歸正傳,接著往下看。

1933年11月,四川「剿匪」總司令劉湘糾集了20萬軍隊對川陜蘇區發起了「六路圍攻」。陳海松在之前的宣達戰役中腿部受了重傷,當他聽到戰役打響的訊息後,不顧醫生勸阻毅然回到了前線陣地,和戰友們一起戰鬥,

1934年6月22日,劉湘發起所謂的「第四期總攻」,集中50多個團的兵力向萬源城一帶發起猛烈攻勢。許世友和陳海松率領的紅25師奉命堅守大面山,這是敵人的首要進攻目標之一。

為了保衛大面山,許世友和陳海松率領戰士們在山上挖了大量壕溝,構建了層層火力網,給敵人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負責進攻大面山的唐式遵見部隊久攻不下,當即調遣了大量飛機、大炮對大面山進行了狂轟濫炸,我軍陣地瞬間變成一片火海。

之後唐式遵指揮川軍再次對紅軍陣地發起沖鋒,眼見敵軍已經越過了第1道防線,許世友當即紅了眼睛,拔起大刀就要往山下沖去。

陳海松見狀,一把抱著他說道:「你是指揮員不能擅離指揮位置,我去!」說著,他擼起袖子帶著師部的手槍隊就向山下的敵軍沖去,成功擊退了敵人的攻勢。

唐式遵部的接連失敗讓劉湘感到萬分惱火,為此專門下令:「誰先突破敵軍陣地奪下萬源城,賞3萬銀元,誰敢擅自脫離陣地或者進攻時畏縮不前,一律法辦,不管是師長還是旅長。」

唐式遵接到劉湘的這個命令後,立即組織了一支敢死隊向紅軍陣地發起沖鋒,許世友和陳海松組織戰士們用滾木礌石來對付敵人。

這批敢死隊員雖然損失慘重,但因為軍令在身不敢撤退,一個勁兒地向山上發起沖擊,許世友見狀來了興致,又想沖下陣地和敵人「打個痛快」,陳海松見狀再次攔住他,並言明:「和尚你敢下去,就別怪我不念兄弟情了!」許世友只得丟下大刀,一臉遺憾地看著山下的敢死隊。

經過一天一夜的戰鬥,敵人的這次沖鋒再次被我軍擊退,敵軍士氣大減。第2天敵軍發起的最後一次沖鋒被我軍擊退後,再無心戰鬥開始選擇撤退,許世友和陳海松見狀趕緊率領戰士們進行追殺,一口氣追了三、四公裏才命令部隊撤軍。

經過10個多月的激烈戰鬥,紅四方面軍於1934年9月順利贏得了反「六路圍攻」作戰,三個月後,20歲的陳海松因功升為紅九軍軍政委。

「小政委」

陳海松為人精明,善於與人相處,在紅四方面軍的口碑很好。

在當時的紅四方面軍,一些高級指揮官喜歡擺官架子,隨意打罵下級官兵現象十分嚴重。而陳海松和他們截然相反,雖然他已經是一名軍級幹部,但總能和戰士們打成一片,沒事時就喜歡下連隊和戰士們一起聊天,一起學習,一起做遊戲。

因為陳海松長著一張圓臉,看起來十分討喜,年紀又不大,因此有些膽大的戰士私下裏給他取了個外號叫「小政委」。

有一次陳海松下連隊時,一名戰士不小心脫口而出了「小政委」三個字,結果陳海松不但不生氣,反而哈哈大笑表示自己很喜歡這個「有趣的稱謂」,從此以後,陳海松「小政委」的稱呼就傳開了,後來甚至演變成了「小胖政委」。

不管是叫「小政委」,還是「小胖政委」,每當戰士們稱呼他,陳海松都會笑著點頭答應。也正是因為他如此平易近人,很快就把清了戰士們的思想脈搏,他個人對戰士們思想動態的掌握,甚至要比下級政治軍官匯報的還要準確。

喋血西路軍

1936年10月9日,紅軍一、二、四方面軍順利在甘肅會寧會師。不久後中央決定將紅軍第三十、第九、第五軍、騎兵師、特務團、婦女團等共21000余人的部隊向西渡過黃河,並於11月上旬正式組建成西路軍,準備發動寧夏戰役,作為紅九軍的軍政委的陳海松,也在此列。

結果西路軍渡河一個月後,就接到了「放棄寧夏戰役計劃,向河西走廊挺進,爭取打通連線新疆蘇聯道路」的命令,而此時敵人也已經糾集了115000余人的軍隊,準備對渡過黃河的西路軍,展開了殘酷的圍剿。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因為戰略指揮上的失誤,再加上沒有後援,西路軍逐漸陷入了被動的局面,進入1937年後,經過在倪家營子一個多月的艱苦戰鬥,西路軍只剩下3000余人了。為了保存革命種子,西路軍正式決定突圍,而陳海松率領的第九軍則奉命為部隊打掩護。

1937年3月12日,西路軍殘存主力進入梨園堡休整,作為後衛部隊的紅九軍,則奉命駐紮在梨園口,這裏是前往祁連山的重要隘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陳海松到達梨園口後先是松了一口氣,他決定先爬到山口上觀察一下附近的地形,結果他剛爬上山不久,敵軍的兩個騎兵旅就緊隨而至,向紅九軍發起了猛烈攻勢。

陳海松為了掩護西路軍總部撤退,命令部隊奪取了梨園口附近的西山頭,並和敵人展開了猛烈廝殺。在打退了敵人的三次進攻後,紅九軍的彈藥已經告急了。

陳海松考慮到敵我懸殊,為了能盡可能多地保存一些革命力量,專門找到保衛局長陳宜貴,讓他組織部隊人員先撤退。因為西路軍總部就在身後的緣故,總要有人留下抵擋敵人的進攻,因此陳海松決定自己率領幾十名戰士和敵人進行戰鬥。

陳宜貴知道現在這種局面留下來就相當於送死,因此他堅決不肯自己先走,要求和陳海松一起戰鬥,陳海松聽後當即發了火,說道:「讓你撤你就撤,別在這裏婆婆媽媽的,沒完沒了!」

陳海松眼見陳宜貴還是不肯離開,轉而用一種柔和的語氣說道:「你也知道,機關同誌們的戰鬥力太弱,留下來等於送死,你還是帶著大家先走吧,總比大家一塊留下來等死強。」陳宜貴咬了咬牙,強忍的淚水,帶領機關的同誌們撤離了。

陳海松抵擋了一陣敵人的攻勢後,眼見戰士們的子彈越來越少,敵人反而越打越多,遂大吼一聲:「同誌們跟我沖!」然後率領警衛排就向敵人沖了上去,並成功地打退了敵人的一次攻勢。

不過紅軍戰士的不利局面並沒有得到絲毫改變,敵人的增援仍然源源不斷地趕來,而紅軍戰士的槍裏已經沒有子彈了,陳海松算了算時間後認為西路軍大部隊有可能還沒有完全轉移,於是率領戰士們揮舞著大刀就向敵人沖去,再次接連擊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牢牢的守住了陣地。

當天上午10點,陳海松為了更好地觀察戰爭形勢,爬到一個山包頂上,當陳海松擡起身子觀察時,敵人的一排子彈朝他掃了過來,陳海松因此身中八彈倒地犧牲。

陳海松等戰士犧牲後,西路軍大部隊成功轉移到了祁連山的深處,而在梨園口的最後戰鬥中,除一名戰士身受重傷僥幸逃生外,其余戰士全部犧牲,無一幸免。

那名負傷戰士脫險後順利的找到了殘存的西路軍部隊,並報告了陳海松犧牲的詳細情況。當幸存的300余名紅九軍戰士知道陳海松犧牲的訊息後,情不自禁地哭了出來,為敬愛的軍政委,也為那些犧牲了的戰友們。

1937年5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為西征中犧牲的高級幹部召開了追悼會。毛主席、任弼時等領導人都參加了這次追悼會,為犧牲了的陳海松等幹部哀悼。

當朱德總司令聽到陳海松犧牲的訊息後,不禁扼腕嘆息,常常對他人講:「陳海松是紅四方面軍裏面最年輕有為的軍級指導員,如果不是犧牲的太早,現在一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徐向前也曾多次對人說:「陳海松是紅九軍的核心首長,紅九軍少不了他呀!」

當初林彪擔任紅一軍團第4軍軍長時年僅23歲,而陳海松擔任紅九軍軍政委時年僅20歲,因此他可以說是紅軍乃至解放軍軍史上最年輕的正軍級幹部。

在他參軍那一年,許世友是團長,僅僅過了三年,他就和曾經的老首長許世友平起平坐。

而他被任命為軍政委那一年,許世友是紅九軍副軍長兼25師師長,級別比許世友還高半級,可惜這位年少有為的優秀指揮員,永遠地倒在了梨園口,不然1955年最少也得是上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