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38軍來源於紅三軍團,彭老總頗為訝異:3軍團打仗從不是這種作風

2024-04-12歷史

1950年11月13日上午八點半,根據誌願軍總部命令,各軍軍長(或是政委)來到位於北韓北部山區的大榆洞,參加誌願軍黨委第一次會議。

盡管第二次戰役在即,各軍工作均很忙碌,但按照戰役計劃,各軍的主要任務其實都不重,他們以部份兵力,誘使敵軍不斷前進,主力伺機向後轉移,而不知情的「聯合國軍」並沒有意識到我軍是大規模兵力入朝,在我軍不斷吸引下堅持北進。

趁著這個空檔,誌願軍黨委決定總結一下第一次戰役的經驗教訓。

當然,根據第一次戰役表現不同,各軍軍長(或政委)臉上的表情也各不相同。

這就不得不說到梁興初。

梁興初率領38軍在首戰失利,已經不是新鮮事兒,也就是在這次黨委會上,他受到彭老總嚴厲的批評,甚至於差點被彭老總「斬馬謖」,可在一開始,梁興初並沒有想到自己會遭到如此嚴厲的批評。

梁興初之所以如此樂觀,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兩個因素:

一、38軍知恥近乎勇,後來打的不錯,尤其是112師335團在飛虎山一戰中,五晝夜作戰擋住了南韓軍一個師以及美軍一部;

二、38軍的前身就是紅三軍團的老部隊。

到了大榆洞後,梁興初還饒有興致的跟楊迪(時任誌願軍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後任沈陽軍區參謀長)開玩笑,讓他做一鍋狗肉過來招待他們,楊迪苦著臉說:

「梁軍長,你盡出難題。」

據說梁興初挨了批評後,很多人都認為彭老總太嚴厲,特別是對自己的老部隊還這樣,彭老總聽說這個訊息後還頗感訝異,回去後就問鄧華:

「38軍是我的什麽老部隊?」

鄧華給彭老總解釋:

「38軍的前身是八路軍686團,就來自咱們紅3軍團。」

彭老總聽後,自己叨咕了一句:

「我們3軍團,打仗從來不是這種作風!」

這個故事被傳的有鼻子有眼的,而且結合史料來看,的確煞有其事,但我沒有查到出處。

不少故事裏,稱鄧華也是紅三軍團出身,我後來專門去看了資料,發現並不是,因為鄧華是湘南起義後跟著朱老總上了井岡山,後來朱老總、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湘南起義的部隊與毛主席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合編為紅四軍,鄧華任職多數時候也都是在紅一軍團,而不是在紅三軍團。

梁興初是1930年2月參加紅二十軍,同年9月被編入紅四軍第12師36團任通訊班長,根據時間推算,井岡山根據地當時已經陷落,所以梁興初也不可能是彭老總在井岡山時期的老部下,從梁興初的任職經歷去看,他在土地革命時期,與彭老總也無大的淵源。

不過,38軍確確實實承襲的是彭老總紅三軍團的老部隊,當然這個說法並不算很仔細,這要具體的分析。

網上有篇文章稱,三十八軍軍歌中有一句歌詞:

「平江起義上井岡,鐵流向北方。」

因為查閱到的資料相當混亂,也有說這句詞是四十二軍的軍歌,部隊的軍歌也經歷過幾個叠代,版本也不同。

總而言之,38軍與紅三軍團之間,是有淵源關系的。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根據中央指示,各大解放區都抽調了部隊到東北,總計十一萬兵力,延安以及陜甘寧解放區還抽調了兩萬多名幹部。

這些部隊到了東北以後,為了適應戰爭形勢的需要,都進行了新老部隊的合編,所以單純以某支部隊的前身是來源於哪支部隊,這個概述已經不太準確。

38軍的前身就是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即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是東野部隊成立最早的五個野戰縱隊之一。部隊下轄三個師,即1師、2師、3師,這三個師的前身則是山東一師、二師以及原濱海支隊為基礎擴編為第7縱隊。

因此,38軍的構成就是來源於抗戰時期的山東軍區。

提到山東軍區的部隊發展,就不能離開羅榮桓。

八路軍在山東的部隊主要來源有兩個,一個是羅榮桓帶去的原115師主力部隊,另外一個是山東縱隊。

在黨中央、毛主席的幫助下,山東後來統一了黨政軍指揮,從1943年3月開始,羅榮桓出任了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15師政治委員、代師長,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統一領導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黨政軍工作。

盡管對外仍然保留了115師的番號,但八路軍山東縱隊與115師合署辦公,改稱山東軍區,山東縱隊下轄的各部隊也都調歸各軍區,山東縱隊的番號就被取消了。

1945年8月11日,山東軍區部隊整編後,形成了下轄8個師的規模,抗戰勝利後,山東軍區響應號召,抽調軍區主力開赴東北。最初只抽調四個師12個團,後來又決定山東軍區調配30個架子團。

等到中央確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後,由命令羅榮桓率領山東軍區主力開赴東北,山東軍區後來抽調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師,警備第三旅及第五師主力共6萬人,全部被編入東北人民自治軍,後改稱東北民主聯軍。

值得一提的是,時任山東一師師長的是梁興初。

就這麽來看,梁興初後來從十縱調38軍任軍長,完全可稱得上是回娘家。

那麽山東一師、二師以及濱海支隊的前身又是哪支部隊呢?

八路軍山東軍區濱海支隊是脫離國民黨軍的原東北軍111師改編的,萬毅任支隊長,這支部隊開赴東北後,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七縱隊,後來與山東軍區一師、二師合並後,萬毅還短暫出任過一縱司令員。

這裏就可以略過不談。

而山東軍區一師、二師則是來源於老八路部隊。

山東一師由濱海軍區第一軍分區機關以及軍區部隊組成,雖然大部份是山東老子弟兵,可下轄各團中,卻有不少原來115師的部隊。

其中下轄的一師一團原來是濱海第六團,再往前追溯則是原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1營以及冀魯邊第七團,兩團合編後,稱八路軍115師教導二旅六團,因為是老部隊合編而來,戰鬥力強悍,時任稱之為「老六團」。一師二團則是原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與山東縱隊挺進支隊合編以後形成的。只有一師三團整體是來源於原來的山東縱隊,是屬於土生土長的山東子弟。

山東二師的情況與山東一師相差不多,由濱海軍區第二軍分區機關以及軍區部隊組成,師長羅華生。部隊主要由八路軍344旅688團、補充團與山東縱隊一部份合編成的其中二師四團的前身則是由115師教導二旅四團,該團原來是343旅補充團。二師五團的前身則是來源於344旅688團1營,六團同樣是屬於山東土生土長的子弟兵。

山東軍區一師、二師下轄各團中,有原來來自紅軍老部隊的團,基本上均為該師主力,比如山東一師的一團、二團,二師的四團、五團。

透過之前的描述也不難看出,山東一師一團是當之無愧的老八路團,也是一師的主力,後來東野一縱改編為38軍後,一師一團也改稱112師334團。

如今的戰史中,112師334團又有個特殊的稱呼「平江起義團」。

追本溯源,組成該團的原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1營成立之前,該營為紅四師第10團,紅四師的前身就是紅三軍團,因為在長征時期損失慘重,彭老總本人又淡泊名利,因此後來恢復軍團番號後,彭老總要求將紅三軍團合並到紅一軍團。而紅三軍團建軍的基礎又全都是來自於平江起義的紅五軍。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序列中,只有22個團被認定為是老紅軍團,在歷次作戰、部隊改編中從未被打散建制,撤銷番號,334團即是其中之一。

另外113師337團中,也有部份部隊是來自於八路軍115師686團,該團在改編之前就是紅四師,即原來的紅三軍團,抗戰時期686團抽調了特務連與偵察連組建了343旅補充團,所以337團部隊中有兩個紅軍連,都是來源於原來的紅三軍團。

當然,從這個角度去看,38軍中來源於紅三軍團的部隊其實不多,只有一個團多一些,另外還有來自於其他紅軍的老部隊。

比如在38軍中,同樣被認定是紅軍團的113師338團,也就是原來的二師五團,該團的前身就不是來源於紅三軍團,而是來源於紅25軍75師。

網上有人在了解了部份史實後,出於臆斷,認為彭老總在二次戰役後表揚38軍,就是因為38軍出身紅三軍團的緣故。其實要這麽來論,未免有失偏頗。

不管38軍是否是源自紅三軍團,我相信彭老總在電報稿上寫下「萬歲軍」的時候,想到的是在前線浴血奮戰的38軍將士們,而不是考慮所謂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