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主席考慮以「支援軍」名義入朝參戰,黃炎培反對:這叫師出無名

2024-01-24歷史

前言

1950年10月2日,國慶日剛過,毛主席在中南海頤年堂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

會議的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要不要出兵北韓。

隨著仁川登陸,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幹涉的情況下,韓戰的局勢幾乎是一下子立刻改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形勢不容樂觀。

也就是前些天,即9月30日,周恩來在全國政協慶祝國慶一周年大會上演講:

「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也從不害怕戰爭……誰要是抹殺和破壞這四分之一人類的利益而妄想獨斷地解決與中國又直接關系的任何東方問題,那麽誰就一定要碰的頭破血流。」

可也就是周總理發表演說的同一天。李承晚軍第三師越過了三八線。

「這個兵我看是非出不可」

出兵北韓,事關國家大事,任何一方的意見,也都必須考慮在內。

總而言之,贊同出兵的有,反對的聲音也不在少數。

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軍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林彪就曾針對出兵北韓有不同意見:

「打仗、打仗,我們打了幾十年仗,10年內戰,8年抗戰,4年解放戰爭,人心思和啊,現在再出兵打仗,可是不得人心啊。」

「國家剛剛解放,還有土匪在活動,還出去打,自己顧得過來嗎?再說,對國民黨作戰我們有把握,打美國的現代化,還有原子彈,我們行嗎?我看中央還是要慎重考慮,穩妥行事。」

可毛主席心中註意已定,這是一場帝國主義強加給我們的戰爭,不是我們要打,而是我們不得不打。

10月4日,中央派出的專機將彭德懷從西安接到北京,當晚就住在了北京飯店。彭德懷這次回來,是要向中央匯報西北工作的情況。

躺在北京飯店的彭德懷,幾乎是徹夜難眠,一開始還以為是睡沙發床不太習慣,結果搬來地毯睡在地上,還是睡不著,腦子裏想的都是美國占領北韓以後的種種情況。

第二天開會,彭德懷旗幟鮮明地站在毛主席一面:

「出兵援朝是完全必要的,無非是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如果美軍重兵擺在鴨綠江江岸和台灣,它要對我們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能找到借口,我們還是不得安寧。」

「這個兵我看是非出不可。」

彭老總的發言贏得了與會者的熱烈掌聲。

在頤年堂開會期間,毛主席逐個與政治委員談心,逐個做工作:

「我們不能見死不救,盡管有些同誌對出兵有些意見,講的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別人處在國家危亡的時刻,作為鄰國和夥伴,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麽說,心裏也是難過的。」

毛主席說服了與會的全體人員,大家一致決定:出兵北韓。

在毛主席的心裏,已經選定了合適掛帥的人選。

「個別人反對無礙大局,歷史照樣前進,革命照樣勝利,我們的額彭大江郡,可以說是受命於危難之際啊!相信他一定能大好 這次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

決定出兵後,毛主席與周總理開始商量,究竟是以怎樣的名義出兵?

這關系到整個戰爭的性質問題。

如果就是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名義入朝參戰,那等於說是以國家的名義參戰,等於公開向美國宣戰,無形中給了敵人擴大侵略戰爭的借口,怎樣做到師出有名,毛主席頗費了一番心思。

在反復的商討中,毛主席和周總理,都傾向於使用「支援軍」的名義。

「支援北韓人民嘛。」

兩位領袖意見初步一致後,在擬定計劃方案時,就已經開始使用「支援軍」的字樣。

不過使用「支援軍」的名義,畢竟還只是一個初步建議,對於是否公之於眾,毛主席還是采取了慎之又慎的態度,並就相關事項,請教了諸多資深的民主黨派人士。

一開始有不少人表示贊同,認為「支援」兩個字非常合適,不需要再專門為此費神,可毛主席並不贊同:

「一定要聽取多方面的意見。」

果不其然,在廣泛的征求意見中,著名民主黨派人士黃炎培先生,就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支援」、「誌願」一字之差有何不同?

黃炎培是中國近代著名愛國主義者、民主教育家,因德高望重,被人尊稱為「黃任老(黃炎培字任之)」。

辛亥革命時期,黃炎培就加入了同盟會,二十世紀初黃炎培投身教育事業,九一八事變後積極投身救亡運動。

與中國共產黨的交情,則始於1937年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雙方逐步的了解過程中,黃炎培也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為國為民的情懷。毛主席、周總理對這位老先生也有頗多的了解,知道這位先生常有一些真知灼見直言不諱,對他十分尊重。

就毛主席廣泛征詢「支援軍」建議時,黃炎培有不同看法,為此專程到中南海面見毛主席,毛主席十分重視,並叫來周總理一起聽黃炎培的意見。

「有個問題我們必須要考慮啊。」

黃炎培一落座,便鄭重其事地提出自己的建議:

「自古道師出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個仗就不那麽好打。」

周總理笑了笑,對黃任老說:「我們叫支援軍,有什麽不好嗎?支援北韓人民,不是名正言順嗎?」

「不,不,不。」

黃炎培搖了搖頭說:「這樣的叫法是不是師出有名,我看還值得考慮。」

「怎麽能說是師出無名呢?先生有何高見啊?」周總理仍舊微笑著,耐心的詢問。

毛主席對這一問題也感興趣,他盯著黃炎培,想聽聽他的建議。

黃炎培像個教書先生一樣耐心的解釋道:

「支援軍,顧名思義,那就是派遣出去的,還是以國家的名義,那不等於說是我們公開向美國宣戰?」

毛主席、周總理仔細咂摸了黃任老的話,感覺確實有那麽一些道理。

「噢,有道理。」

毛主席沈吟了片刻,從筆筒你拿出一支鉛筆,將面前紙上「支援」兩個字劃掉,改成了兩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誌願」

「我們不是跟美國宣戰,不是國與國宣戰。」毛主席欣然說道:

「我們是人民誌願的麽!這是民間的事兒,人民誌願去幫助北韓人民的,他們不願看著北韓人民挨打,這不是國家與國家的對立。」

周總理連連點頭,又比劃了一個手勢:

「‘誌願’兩個字好,世界上有許多誌願軍的先例,馬德裏保衛戰就有各國來的誌願兵。」

周總理所提到的馬德裏保衛戰,是指1936年西班牙內戰時期的事兒。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駐摩洛哥司令佛朗哥發動叛亂,納粹德國與意大利做出支持佛朗哥的決定,並派出幹涉軍公然支持叛軍。

法西斯的猖獗也激起了全世界愛好正義和平人士的反對,來自54個國家3萬多人自願組成國際縱隊,奔赴西班牙戰場,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篇章。

「國際縱隊」中是來自各個國家的人,其中還有不少是知名人士,如作家海明威、白求恩,更多的一部份是農民、工人,還有一些知識分子。

其中也包括了一部份中國人。

黃炎培老先生十分高興,不住的點頭:「好,師出有名則戰無不勝,你們領導人時光珍貴,我沒有意見了。」

一聽大事有著落,黃炎培也不作過多停留,毛主席、周總理一起送他上了車。

美軍誤以為是「小規模」的誌願部隊

1950年7月7日,以美國為主導的聯合國確立,派遣聯合國軍進入北韓的同時。中央人民政府人民軍事革命委員會召開國防會議,並做出了【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

會議還決定,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兵團25萬大軍組建東北邊防軍,以備將來戰事一旦擴大,東北邊防軍能夠迅速參與作戰。至8月下旬時,第19兵團、第9兵團分別調至隴海鐵路、津浦鐵路附近,以備隨時戰略支援。

另外7月7日,周恩來同時指出,東北邊防軍一旦參戰,立即「改穿誌願軍軍裝,使用誌願軍標誌」。毛主席也在8月4日指出,要用「誌願軍」形式。

那麽也說是說,東北邊防軍一旦參戰,那麽東北邊防軍的司令員兼政委就是誌願軍司令員兼政委。

1950年10月5日,中央政治局正式做出了出兵北韓的決定,10月8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為組成的中國人民誌願軍釋出了第一個命令:

「任命彭德懷同誌為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中央軍委作戰部部長李濤為毛主席起草了一份命令:關於東北軍區以及13兵團 組成誌願軍的命令。

「應北韓政府請求,為了援助北韓人民的解放戰爭,反對帝國主義以及其走狗們的進攻,借以保衛北韓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誌願軍,迅即向北韓境內出動,協同北韓同誌想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

「中國人民誌願軍進入北韓境內,必須對北韓人民、北韓人民軍,北韓民主政府,北韓勞動黨、其他民主黨派即北韓人民的領袖金日成同誌表示友愛和尊重,嚴格地遵守紀律和政治紀律……」

隨著毛主席一聲令下,聚集在中國東北的解放軍迅速換上了誌願軍軍裝。

10月8日當晚,彭德懷風塵仆仆的趕往沈陽,他要在部隊出發之前,提前一步進入北韓,臨別前彭德懷與諸位將軍痛飲出征酒並致辭:

「從井岡山到北韓,還是咱們這些人,。咱們叫誌願軍,其實也不是誌願的,要不是美國軍隊壓到鴨綠江邊,我也不會誌願,現在他打到咱們家門口,我誌願掛帥出征,你們誌願不誌願。」

「誌願!」

整齊渾厚的聲音震動天地。

雖然名稱上我們是以「誌願軍」的名義出征,可事實上卻是以現役部隊成建制規模的力量參戰。

不過當時參戰部隊官兵,對於援助北韓都采取了積極的態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誌願」。

1950年10月25日,誌願軍入朝作戰第一次戰鬥打響,40軍118師對北鎮的聯合國軍發動進攻,僅1個小時便奪取了溫井。

11月1日,雲山之戰打響,39軍對戰美軍著名的「開國元勛師」——美騎兵一師。大獲全勝,對戰的南韓第一師倉皇逃竄,打出了一個開門紅。

事實上即便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已經打響,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都不認為是中國軍隊大規模參戰,還以為是小股部隊。

白善燁指揮南韓軍第一師在雲山駐紮時,曾發電報給麥克阿瑟稱遭遇中共軍隊主力。

麥克阿瑟接報後輕蔑一笑稱:

「是中國邊境守備部隊,數量不過5000,中國軍隊不會參戰,他們如果參戰,仁川登陸時就參戰了,中國人沒那個膽量。」

而事實上他們誤以為的小股部隊,是誌願軍4個軍、12個師、3個炮兵師26萬大軍。

一開始毛主席和彭德懷曾考慮,入朝參戰部隊應分為兩批入朝,第一批為兩個軍六個師,在加上兩個炮兵師。

不過新中國建立初期,防空力量嚴重不足,空軍也尚未完全建成,考慮到美軍在我軍渡江後,極有可能大規模轟炸鴨綠江封鎖通道,造成後續部隊渡江困難,況且當時敵軍在北韓的兵力,達到15個師42萬人,貼近鴨綠江一線的部隊就有13萬人,分兩批無法在兵力上形成優勢。

於是毛主席與彭德懷做出決定,4個軍同時開進北韓。

第一次戰役,沒有公開誌願軍參戰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誌願軍40軍118師在溫井首戰得勝。

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致電毛主席請示戰報新聞,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戰報不是以誌願軍總部的名義發出的,而是以北韓人民軍總部的名義寫的:

「我軍於25日全殲狂妄北進的敵軍先頭部隊。」

戰報中並沒有明確指出,這場戰鬥是中國人民誌願軍參戰的結果。

10月27日,毛主席電示彭德懷:

「暫時不宜發表作戰新聞,待戰役告一段再發表為宜。」

第一次戰役期間,中朝雙方都沒有公布誌願軍參戰的訊息,也進一步起到了迷惑聯合國軍的目的,整個一次戰役期間,美軍始終認為,他們面前遭遇的中國軍隊,只是小股力量。

1950年11月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落下帷幕後,毛主席決定公開誌願軍參戰的訊息,以鼓勵中朝人民抵抗侵略的熱情,但同時又指出,不以「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名義,而只是以誌願部隊來稱呼參戰部隊。

毛主席致電彭德懷:

「為了迷惑敵人的目的,目前還是不宜以聯合司令部的名義發表戰報,而應以人民軍總司令部的名義發表戰報,但在戰報中應當有幾句話提到此次作戰中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誌願部隊(簡稱誌願部隊,對外不稱誌願軍,對內則稱誌願軍)參加,並且打得很勇敢。」

11月7日,新華社公布了「中國誌願部隊」參戰的訊息:

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軍總司令部頃發表公報稱:共和國人民軍在北韓西北部的作戰中取得重要勝利。在此次作戰時期,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誌願部隊的加入,這個誌願部隊在人民軍總司令部統一指揮之下,和人民軍一道參加了作戰。在中國人民誌願部隊的參加之下,人民軍在溫井、雲山一帶擊潰了李承晚匪軍第二軍團4個師及美軍一部,迫使該方面美國侵略軍及李承晚匪軍逃至清川江以南。

誌願部隊的提法也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代表著在北韓戰場上,不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而是零散的支援部隊參戰。

同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

誌願軍在西線布置了全部的6個軍的兵力,而在東線長津湖地區,則調了剛從國內趕來的第九兵團3個軍。

在聯合國軍進攻下,誌願軍采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戰術,將敵軍誘入作戰地區。

西線戰場主要以美軍第九軍為作戰目標,在以清川江南北地區對美第八集團軍采取大規模包抄作戰,38軍113師創造軍事歷史上的奇跡,以14個小時急行軍70公裏,穿插三所裏、龍源裏,切斷美軍南撤的通路,40軍也抽調出一部份兵力,搶占軍隅裏,主力繼續向安州方向推進。

東線戰場的長津湖地區,在極度嚴寒的情況下,誌願軍搶占下碣隅裏、柳潭裏、新興裏和古土裏地區,切斷美軍陸戰一師逃跑的通道。

二次戰役,誌願軍殲敵3.6萬余人,重創美陸戰一師、二師、第25師、騎兵第一師,全殲美第七師一個團,並基本殲滅南韓軍第7、第8師以及土耳其旅,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員沃克也在撤退中遭遇車禍身亡。

考慮到這時候誌願軍已經是大規模的入朝參戰,成為既定事實,公布誌願軍參戰的訊息,有助於振奮前線士氣。

1950年12月5日,中朝正式公布,中國人民誌願軍參戰。

誌願軍參戰的訊息引起了美國的恐慌,雖然杜魯門、麥克阿瑟毫不掩飾的用原子彈威懾。

毛主席、周總理卻並不恐慌,反而還出人意料地笑了:

「我們的對手實在是不夠高明,有來玩兒這老一套的把戲了,美國這個在世界大戰中撿洋落起家的暴發戶,他的領導人全是一些一觸即跳的家夥,沒什麽了不起,杜魯門和麥克阿瑟的那些話都是嚇唬人的,靠戰爭和原子彈訛詐,起結果只能使美國更加孤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果不其然,杜魯門聲明一發表,英國首先慌了,反對美國使用原子彈,接著聯合國大會上,有13個國家要求在北韓停火。

中國人民誌願軍,這個響亮而又光榮的稱呼,從此開始正大光明的出現在戰場上,並以頑強的意誌決心,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直至最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