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孟良崮俘敵上萬,陳粟首長兩條指示:提高俘虜待遇,不能放一人

2024-04-11歷史

作者:莫孤煙

聲明:兵說原創正選,已開通全網維權,抄襲洗稿搬運必究

我軍對待俘虜的政策,一貫是「想留下的歡迎,不想留的發路費」,這是從紅軍時期一直延續下來的老傳統。不過,也不是所有不想留的俘虜都可以放走,諸如機槍手、炮兵、衛生兵、譯電員等技術含量高的兵,是一定要留下來的,至於覺悟,則可以慢慢改造。

不能放的俘虜,要麽是稀缺的人才,可以培養成部隊的骨幹;要麽是頑固分子,放回去可能後患無窮。如果一支敵軍中大部份人兩者兼顧,那就更要謹慎對待。例如解放戰爭中的整編74師。

在蔣軍部隊,單論訓練水平糊武器裝備,整編74師未必比得上最早更換美械的遠征軍部隊。但綜合戰鬥力評估,無論蔣軍還是我軍,都認為該部在蔣軍中是一流的。例如華野司令員陳毅在接見整編74師被俘軍官時就說,「貴軍的戰鬥力亦堪為國軍之冠」。

如果說陳毅這麽講,多少有一些辭令式的客套,那麽實際負責華野軍事指揮的副司令員粟裕的評價就更具權威性了。粟裕在解放戰爭中曾多次與整編74師、整編11師、5軍這三支關內蔣軍王牌部隊交手,自然最有發言權,他就始終認為,整編74師的戰鬥力要強於另外兩部。

【粟裕在指揮作戰】

整編74師戰鬥力強的主要原因,除了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戰鬥經驗豐富、老兵比例非常高。該師的前身74軍在抗戰時期幾乎打遍全場,淞滬、南京、武漢、長沙、上高、湘西等各大會戰大多參與,到抗戰後期,全師60%的軍官是黃埔畢業生,老兵比例占到九成以上。

至1946年整編後,該師補充了一部份新兵,但老兵比例仍占85%。這些老兵不僅軍事能力強,而且思想更為頑固,在和華野作戰時表現得既兇狠又狡猾,在淮陰和漣水的戰鬥中曾給華野部隊造成重大損失(特別是6縱)。因此,華野全軍上下對該師恨之入骨,求戰欲望極為強烈,這也是陳粟敢於發動孟良崮戰役的決心來源。

隨著戰損加劇,整編74師的骨幹老兵消耗很大,到孟良崮戰役之前,老兵已不足四成,戰鬥力已有很大削弱。即便如此,該師在孟良崮之戰中依然給華野造成了很大困難,戰鬥過程險象環生,如果不是蔣軍內部相互掣肘,勝敗難料。

從一件事就能看出74師之特殊。孟良崮戰鬥結束後,粟裕敏銳地發現殲敵數碼和74師編制數碼相差很大,下令部隊繼續搜剿,結果在山谷中發現了隱蔽的7000多殘兵,正準備在華野撤走後尋機突圍。要知道,當時74師主要師旅級幹部不是陣亡就是被俘,這7000多人是在沒有大領導指揮的情況下,由一些團營級別的中小軍官組織起來的,在那樣一種萬分緊張的戰場環境下還能保持建制而不亂,這樣的紀律性在蔣軍中是少見的。換了其他的蔣軍部隊,恐怕早就一哄而散了。

華野官兵對整編74師是仇恨的,對活捉過來的74師俘虜也不客氣,陳毅在給主席匯報工作時還專就此事做了檢討,由此也可見,我軍在和整編74師交戰中是付出了很大代價的。

華野政治部在開展訓俘工作時,認為74師戰術水平明顯高於其他蔣軍部隊,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小兵團戰術,以班、組為單位,可以獨立作戰;二是敢於夜間戰鬥;三是善於進行迂回作戰。這些特點和我軍的特點十分相似,因此有很高的學習價值。政治部主任鐘期光說:「不承認這一點,不僅俘虜不服,我們也不智。」

華野在調查後發現,這些俘虜兵有不少老兵,有的甚至打了七八年的仗,連馬夫也普遍受過正規訓練,就連拉山炮的騾子都訓練了半年以上。這些老兵很會打仗,精通各種武器,戰術意識也很強,如果改造好了,就是優秀的戰鬥骨幹。

【山東臨沂市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前的陳粟雕像】

因此,華野首長對74師俘虜的處理問題上明確了兩條政策:一是所有被俘官兵提高一級待遇;二是包括輕傷兵在內一個不放。

我軍透過對該師戰俘的調查,形成了專門的情況報告。我軍以竭誠的態度聽到了74師一些俘虜的意見,他們講到的一些問題還比較中肯。如步兵班排進攻隊形密集、戰鬥中不善於保護自己、山炮陣地選擇不當、打掃戰場「不識貨」等。華野各部隊非常重視這些有技術有經驗的俘虜兵,都搶著吸收入自己的部隊。

由於整編74師在蔣軍中具有典型性,所以被俘的1萬多俘虜就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如果隨意放走,肯定是很大的損失,更不用說該部官兵思想上頑固,放走後貽害無窮。6縱放走了一個團長、一個副團長,就遭到陳毅的點名批評,因為團級幹部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軍事素養高,思想頑固,放走後肯定又會回到蔣軍部隊,繼續為虎作倀。

【華野官兵在研究戰術】

孟良崮戰役是一場殲滅戰,但並不意味著整編74師無一人漏網。實際上,該師還是跑了一些人,例如51旅副旅長王夢庚,151團團長王奎昌,151團副團長王克己,57旅170團團長馮繼異,58旅172團長李仁俊都成了漏網之魚,歸隊之後繼續與我為敵。74軍重建後,王夢庚成為51師師長,馮繼異為57師師長,王奎昌為58師師長,李仁俊為軍參謀長。這些僥幸跑掉的死硬分子成了新74軍的骨幹力量,又成了華野的勁敵。

重建後的74軍,戰鬥力肯定不如老74師,因為老兵比例不到兩成,特別是軍官的損失是不可彌補的,這對他們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不過,74軍有底蘊,重建後的新部隊在淮海戰役中隸屬邱清泉的2兵團,其表現甚至要好於邱清泉的嫡系第5軍。在最後困守陳官莊時,74軍是最後一支被我軍殲滅的蔣軍部隊,包括5軍在內的其他部隊,在此之前都已經崩潰了。

【蔣軍俘虜(資料照)】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