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時事開講第199期|國際兒童節,一個反戰的節日

2024-06-01歷史

1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在中國,14周歲以下的兒童都可以放假一天,這是國家規定的。2019年8月1日,人社部官網釋出【法定年節假日等休假相關標準】規定,兒童節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一天。

這一天,一定是中國兒童們最快樂的日子。學校會組織各種遊園活動,有的還會組織校外參觀,比如去博物館,甚至去看一場電影,就相當於一次春遊。從商家到各社會場所,也都會為了兒童們推出各種優惠活動,包括飯店的兒童餐、親子餐。

不是說這是國際兒童節嗎,為什麽會強調在中國呢?這是因為,雖然全世界大部份國家都設有兒童節,但它的日期並不統一,只能說,全球有40多個國家在6月1日過兒童節,而另一些國家,則根據自己國家的風俗習慣、傳統文化,定立了不同日期的兒童節。

比如英國每年7月14日為兒童節,南韓5月5日為兒童節,西班牙1月6日為兒童節,日本則很特殊,一年有3個兒童節,分別是3月3日女孩節、5月5日男孩節、11月15日「七五三」兒童節;新加坡的兒童節則幾乎是全民福利,10月1日兒童節當天不僅給小朋友放假,還要給所有大人放假。原因就在於如果只給小孩放假的話,大人要上班沒法陪小朋友。新加坡人口少福利高,這條規定也有利於促進年輕夫婦透過多生小孩獲得更多的假期……

兒童節之所以不像勞動節、護士節、家庭日那樣全球統一,是有歷史原因的。

在全世界範圍裏首次提出兒童節概念的,是源自1925年8月的一次會議,當時有54個國家的代表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 透過的【日內瓦保障兒童宣言】。會上大家倡議建立兒童紀念日,首次提出了「國際兒童節」的概念,不過並沒有統一具體的日期。會後許多國家積極響應,根據自己國家的情況和風俗習慣建立了兒童節,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國家兒童節日期不同的原因。

至於六一國際兒童節,是目前最多國家采用的兒童節日期,它與一段慘痛的歷史有關,也正是設立國際兒童節的背景和初衷。

2

國際兒童節的歷史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確切地說與一起納粹屠殺慘案有關。

1942年6月10日,捷克遊擊隊員刺殺了納粹前蓋世太保頭子、黨衛軍上將海德裏希後,得到當地利迪策村村民的掩護。納粹德軍為此實施了殘酷報復,焚燒了全村所有房屋,屠殺了15歲以上的173名男性村民,婦女送往集中營,88名兒童在集中營被毒氣殺害。戰後,只有17名當年繈褓中被送走的兒童被找回。

1942年6月12日,利迪策慘案的訊息剛一傳開,美國伊利諾州的一個小鎮就宣布改名叫利迪策。一個月後,墨西哥首都附近的聖何羅尼莫也改名為利迪策,如今這裏已經發展成為200萬人口的大城市。1948年開始,來自世界各國的誌願者在原來的廢墟旁建設起嶄新的利迪策村。

2011年捷克拍攝的一部電影【利迪策大屠殺】,反映的就是這一段史實。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去找來看看,了解歷史了解戰爭了解人性。

1949年11月,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利,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

中國中央政府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國際兒童節」為新中國的兒童節,代替原來的「四四兒童節」,同時宣布廢除舊政府1931年起實行的4月4日兒童節的規定。

當時的新中國百廢待興,但是十分重視少年兒童的成長。在1950年的新中國第一個兒童節,為了籌備慶祝六一兒童節,響應民主婦聯等團體發出的「保衛兒童權利、爭取和平」呼籲,11個人民團體和中央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專門組成了籌備委員會。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紛紛為孩子們題詞,毛澤東揮筆題詞:「慶祝兒童節」。朱德總司令殷切地希望:「新中國的兒童,要愛祖國、愛科學、愛勞動,準備好好的建設新中國。」

兒童節當天,全國各地都為小朋友們舉行了聯歡活動,從這以後,每到「六一」,全國各地都會組織各種形式的慶祝、聯歡活動。

在上世紀90年代各校個人化校服普及之前,中國兒童過節的標配服裝是白襯衫、藍褲子、白球鞋。各位同學的爸爸媽媽一定記得他們小時候的這身裝扮,這是兒童節那天,參加聯歡、演出必須要穿的「禮服」。

新中國的兒童從此過上了幸福的兒童節,但是並不代表以6月1日為兒童節的國家的孩子們,都能夠安然、快樂地度過這個節日。

3

捷克利迪策大屠殺幸存的兒童蘇比科娃,當年只有10歲,她父親被槍殺,只有15歲的哥哥也慘遭毒手。而她本人被送到波蘭的集中營受盡折磨,親眼目睹了德國法西斯在集中營如何殘害婦女和兒童。所幸的是,戰爭結束後,她在布拉格的一家醫院裏找到了母親。由於飽經苦難,她母親1946年12月死於嚴重的肺結核,從此她成了孤兒。戰後,捷克政府將利迪策村辟為二戰紀念地,在附近建造了新村。

68年後的2010年6月,蘇比科娃接受采訪時曾說:「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希望戰爭,戰爭下的兒童是最不幸的。我不會忘記那場戰爭帶給我、帶給世界的災難,我希望利迪策的悲劇永不重演。」

然而,蘇比科娃者的願望並沒有實作,兒童節的設立也並沒有讓戰爭停止、硝煙散去。恰恰相反,在逆全球化的當下,戰爭的陰霾仍然籠罩。

俄烏沖突、巴以沖突、敘利亞戰亂,每一場局部沖突,時刻都在讓兒童失去家庭、失去親人、失去生命。他們的童年,沒有兒童節。

就在前幾天,外交部副部長華春瑩在社交媒體上釋出了一條影片。影片內容為一名加沙小女孩赤著腳,抱著奶粉罐逃離家園,她的家遭到了以軍的轟炸。華春瑩在帖文中說:這名女孩和無數加沙女孩應該得到的是禮物,而不是轟炸。

加沙女孩的命運僅是戰爭陰影裏眾多兒童的縮影,我們從影片裏、圖片上看到許多兒童喪身戰火。為了躲避戰火,敘利亞3歲男童艾蘭·科迪殞命土耳其海灘的照片震動人心,令全球人們扼腕。然面戰爭一直未停。

聯合國曾經在1959年和1989年兩次聲明,兒童應當成為戰爭的永久「免戰區」,幾乎所有聯合國成員國都簽署了這一公約。可是現實仍然殘酷,兒童安全仍然未有保障。

在這個被稱為「兒童保護日」的節日裏,唯願和平,不要戰爭。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