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有人發問,紅軍為何?八路軍為何?解放軍又為何?想必多數對我軍歷史知之甚少之人,皆難以明言。
事實上,紅軍、八路軍以及解放軍,存在著一脈相承的關聯。
1927 年,南昌起義興起,1928 年 4 月,朱德引領起義軍行至井岡山,同彼時毛主席帶領的秋收起義軍成功會合。
在這一年,於湖北的黃安、麻城兩縣爆發起義,由中國共產黨引領的農民自衛軍攻克黃安縣城,且設立「黃安縣農民政府」,此即為「黃麻起義」。
起義取得成功之際,彼時傳出一副對聯,「紅軍」這一稱謂首次現身。
且觀碧雲紫氣,眾民紛紛向紅軍。
此外,1927 年 12 月,著名的廣州起義發生,彼時起義的領導機關對外表明,其組織與隊伍稱作「工農紅軍」。
盡管此次起義未獲成功,然而工農紅軍這一稱謂,卻在全國範圍內迅速傳播,漸為各地革命武裝所采用。
1928 年 5 月,中共中央正式頒布通告,啟用紅軍這一稱謂。
在西安事變之後,中國共產黨大力推動與國民黨的合作洽談,積極表明「全民族展開抗戰,凝聚力量共同抵禦日本侵略」的立場。
經由中國共產黨積極促成,最終於1937年8月上旬,即淞滬會戰伊始之際,同國民黨達成合作協定。
經多輪談判,國民黨應允我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與此同時,國民黨把一一五師、一二〇師以及一二九師這三個師的番號,賦予我紅軍主力,供紅軍改編成八路軍時所用。
為強化中國共產黨於紅軍改編後對軍事工作的領導,經中央政治局於洛川會議研討,最終作出如下人事任命決策:
首先,是關於這三個改編後師的師長及副師長的任命事宜。
其中,原紅軍第一軍團、第十五軍團與第七十四師整編為一一五師,此師的師長是林彪,副師長為聶榮臻。
原二方面軍的二十七軍、二十八軍以及獨立第一師、第二師等部隊,共同整編為一二〇師,該師師長是賀龍,副師長為蕭克。
原屬四方面軍的二十九軍、三十軍等部隊,經整合編為一二九師,該師師長為劉伯承,副師長是徐向前。
其次,八路軍的核心人員之總指揮等職務亦有任命。彼時,朱德獲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
此外,當年8月22日至25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決議組建由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11人構成的中央軍委,且由毛澤東擔任書記(主席)。
八路軍著名的「三大紀律八項註意」,系於此次會議中作出決定並予以透過。
至此,八路軍這一稱謂,正式成為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的名號,且此稱謂自此廣泛傳播。
直至 1948 年 9 月,中央軍委下達通知,把全軍團以上的各部隊皆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至此,八路軍這一稱謂,遂完成自身使命,告別歷史舞台。
事實上,紅軍與八路軍,為解放軍的前序存在。
講完此小知識,接下來我們探討一下,紅軍與八路軍,是否確實如不少人印象裏那般土裏土氣呢?
受諸多電視劇影響,許多人覺得,八路軍彼時的各類條件均欠佳,雖其精神可勝任何敵人,然而物質方面卻極度貧乏。
因而,便會呈現出頗為老土的模樣。
誠然,此說法確具一定合理性,倘若將我八路軍幹部與國民黨軍官相較,在著裝等方面,我八路軍幹部著實不及他們。
然而在老百姓眼中,我八路軍戰士們,非但不顯得土氣,反倒極為時髦,乃至可用「富家子弟」作比。
在此言及,或許會有人對我加以指責,我們的八路軍向來秉持艱苦樸素之作風,又怎會如公子哥那般呢?
請勿急躁,我們緩緩道來。
此處所提及的公子哥,並非意指我八路軍戰士外表浮華、裝扮艷麗,而是他們的某種習慣與做法,致使老百姓產生如此看法。
何種做法與習慣呢?實則很簡易,即為註重衛生。
提及講衛生,不少人會不以為意,認為這並非什麽大事。誠然,於現代社會而言,講衛生的確並非極為非凡之事。
然而,在彼時之年代,講究衛生實乃頗為罕見之事。
歷經多年的軍閥紛爭、外敵侵擾,身處舊社會底層的民眾,生活極為困苦。
直言不諱地講,彼時部份地區的底層民眾,其生活狀況,尚不及一頭牲口。
此言論雖欠悅耳,然確為實情,尤在貧困之地更為顯著。他們為謀生計,求飽腹以免饑餒,黎明未啟便勞作,直至天色昏黑方歸。
此刻,人已疲憊至極,最為強烈的念頭便是隨意進食些許,而後盡快躺臥休息。
關於您提及的讓他洗漱完畢後再上床這一說法,很抱歉,目前既不具備相應條件,也缺乏足夠精力,其唯一期望的便是進行休息。
故而,在彼時,不沐浴屬常態,沐浴反倒異乎尋常,乃至在某些僻遠山溝中,一人終其一生,僅沐浴三次而已。
降生於世一次,步入婚姻一次,與世長辭一次。
長時間不沐浴,家中的衛生狀況不難想象。再者,彼時條件滯後,眾多人家將雞鴨鵝、牛羊等牲畜徑直飼養於家中。
在此種情形下,衛生狀況欠佳,冬季狀況或許稍好,而一旦步入夏季,其異味狀況便可想而知。
曾有一位八路軍戰士回憶稱,當他與部隊在一老鄉家借住時,屋內氣味濃烈,令人需屏氣忍耐。
事實上,此種情形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部份地區仍可目睹。
我八路軍彼時依據毛主席的戰略,施行的為遊擊戰術,而遊擊戰勢必需多處轉移,在其轉移期間,無可避免地需於百姓家中休憩。
然而,面對老鄉家中欠佳的衛生狀況,我八路軍戰士豈會嫌棄?斷無可能。
若不應嫌棄,那當如何?答案很明確,即為協助老鄉進行衛生清掃。
故而在各類資料中我們能夠發現,無論我八路軍行至何處,定會將借住的老鄉家的房前屋後,清掃得潔凈異常,乃至毫無塵埃。
而此類行為,令民眾驚嘆不已。
為何如此?緣由在於,於這些百姓而言,長期過著窮苦日子,怎會有諸多講究,然而八路軍卻將衛生工作落實得如此到位,莫非八路軍皆是富足之人?
而此,僅是百姓感到怪異的首要之處,更為令他們驚嘆的是,八路軍戰士每日皆會洗臉刷牙。
甚至,每日會進行燙腳之舉。
在民眾的觀念中,這些習慣皆是富家子弟所具的「不良習性」,未見有哪個貧困之人每日洗臉刷牙。
然而,令老百姓更為詫異的是,在八路軍戰士幫老鄉把房屋周邊清掃整潔,且自身洗漱完畢的次日,這些曾被視為「公子哥」的戰士,竟挽起衣袖,積極為老百姓從事農活勞作。
有的負責挑水,有的承擔砍柴之務,不但勞作極為積極,而且態度頗為和善。
此時,百姓們無不為之感動落淚。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緣何我八路軍戰士僅是協助老鄉挑水、砍柴並打掃衛生,便能與老鄉親密無間。
事實上,若您能如前文所述那般設想,那種人畜共處、屋內屋外臟亂不堪、毫無落腳之地且各種異味混雜的環境,而後再思量一番,經我八路軍戰士的一番清掃與整飭,一個原本邋遢的家變得潔凈敞亮,便能知曉其中緣由了。
並且尤為關鍵的是,我八路軍並非將此項工作視作「作秀之舉」,而是將其視為日常之事。但凡他們去過的老鄉家中,在其離開後皆會如此。
這般的軍隊,這般的作風,怎會不令老百姓觸動呢?
正因這般,八路軍與老百姓之間方存有深厚的軍民魚水情誼,羅瑞卿曾歸結道,講衛生這一習慣,對八路軍構建優良軍民關系發揮了重大效用。
故而,盡管我八路軍欠缺更為精良的裝備,亦無筆挺的軍服,然而,我們具備優良的習慣與作風,因而,言八路軍土,定然是錯誤的。
並且,於彼時的外國人視之,八路軍雖在物質方面有所欠缺,然而絕非落伍。
據相關記載,彼時外國記者對我八路軍進行采訪時察覺到,八路軍有時因行軍或戰局之需,會宿於窯洞之中,乃至馬廄之內。
然而,這些房間或許並無特別之處,不過有一共同特征,那便是極為整潔幹凈。
房間頗為潔凈,此外,西方記者亦察覺到,八路軍戰士對飲食尤為註重,此註重並非指在飲食上講究,而是極為重視傳染病的防治。
最為基礎的一點在於,彼時明令嚴禁飲用冷水,而開水則是八路軍戰士最為普遍飲用的「飲品」。
不但在生活中重視衛生且具防範意識,而且在精神層面,八路軍戰士亦「頗為卓越」,確切來講,就是極為註重學習提升。
學習的形式多種多樣,諸如毛主席等,彼時均會投身其中,和戰士們一同閱覽書籍報刊,並且為一些文化水平較低的戰士教授認字之法。
不僅如此,彼時西方記者的最大感受為,八路軍戰士的物質條件欠佳,就連毛主席的住宿條件亦屬平常,然而他們的精神生活卻極為豐富。
據記者所言,我八路軍純粹、高級且愉悅。
故而,僅就物質條件而言,無論是紅軍時期,還是八路軍時期,著實是頗為簡陋與基礎。然而,這種簡陋與基礎,乃是中國共產黨我軍自主的抉擇,只因他們承擔著拯救中國的重任。
故而,他們未擇富足之生活,情願身處貧困,然其精神頗為充實且愉悅,就此而言,他們絕非落伍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