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太湖「南門李」:一門十二進士,父子「鼎甲傳臚」(之三)

2024-06-08歷史

太湖「南門李」光耀一方
據太湖【李氏巨誠公支譜】記載和樹林沖文化人李敬政老先生介紹,太湖李氏巨誠公支系(即南門李),太湖始遷祖李槐在元朝中後期由江西浮梁遷徙舒州太湖九村畈(原地址在花亭湖水庫中遊寺前塔鎮旁),一直單傳十幾代至巨誠公,直至清朝嘉慶五年才始修宗譜,譜名【李氏巨誠公支譜】,該譜以巨誠公為始祖。巨誠公第八代孫即獻武、獻臣、獻齡兄弟三人遷入現居地城西鄉「樹林沖」。 樹林沖李氏,當地俗稱「南門李」。

(開枝散葉)

又據太湖【李氏廷芳公支譜】記載,「南門李」遷湖始祖李巨誠,「字相甫,明朝貢士,遷湖始祖。由江西鄱陽瓦屑壩遷居太湖縣北鄉九村畈……生子二:誌忠,誌材。」其中長子李誌忠的曾長孫李淳,「字元樸,明弘治戊午舉人,壬戌進士,任行人,擢刑科給事中,調廣西按察使,誥授通議大夫。載邑選舉誌宦績傳。娶程氏,誥封淑人,生子二:良材,良楨」;曾次孫李溶,「明弘治甲子舉人,任山東齊東縣知縣,勅授文林郎,載邑選舉誌……生子二,良機,良模」。此後該譜就沒有關於其後裔的記載。

據太湖【李氏廷芳公支譜】,巨誠公次子李誌材支下,第二至四代均為單傳,第五代僅有李洪、李壯兄弟二人,至第六代發展到蘭、芹、藻、菽、槐、科、紏、㪷弟兄八人,其中李菽曾任浙江鄞縣知縣,敕封文林郎。李蘭「字廷芳,德厚才優,明有功熙湖,合邑稱賢,聲聞於上,旌義宰官……生子十:向東、向暉、向元、向化、向節、向薰、向時、向榮、向春、向達」。【李氏廷芳公支譜】詳細記載了李蘭(即李廷芳)支下裔孫的繁衍和遷徙等情況,其他兄弟七人的裔孫均未載入。從【李氏廷芳公支譜】記載看,李蘭「生卒失考,葬北鄉青石保走馬灘金鐘山沖內」,其子孫中向東、向元、向薰等遷居太湖縣城西鄉龍門山前的樹林沖、可溪沖一帶。

(太湖樹林沖上述湯祖堂)

——【李氏巨誠公支譜】與 【李氏廷芳公支譜】兩譜記載關於「南門李」遷湖始祖和遷出地有出入,李敬政老先生影印的「浮梁」李氏老譜記載「槐公遷舒州太湖縣九村」。經過比較對照太湖「南門李」遷出地應為「江西浮梁」, 遷湖始祖應為「李槐公」,由於中間斷代且年代就久遠無考,所以清朝嘉慶五年始修宗譜【李氏巨誠公支譜】時,該譜以巨誠公為始祖。
另外【李氏巨誠公支譜】記載,從九村遷到樹林沖的是「巨誠公第八代孫即獻武、獻臣、獻齡兄弟三人」, 【李氏廷芳公支譜】記載,從九村遷到樹林沖的是「 向東、向元、向薰等遷居太湖縣城西鄉龍門山前的樹林沖、可溪沖一帶」。
兩譜記載小有差異,亦或是口語誤差,亦或修譜方言記載差異造成( 我們只做興趣了解,不去深究了。如有緣下次去實地再問詢 )遷湖始居地一致,均為舒州太湖縣九村。

(太湖樹林沖「南門李」槐公遷入)

樹林沖位於太湖縣城西鄉,距縣城約十公裏。樹林沖背倚龍門山余脈,面對花香畈,三面環山,綠樹成蔭,九井溪水蜿蜒而下,從樹林沖前緩緩流過,滋潤著花香畈的千頃良田,養育著一方百姓。近年來,當地建起了狀元橋、狀元亭,修復狀元祖堂,狀元匾,立有碑祀,將橋、亭、祖堂、匾、墓融於一體,讓狀元文化影響激勵後人。

(太湖樹林沖九井溪)

南門李遷入太湖幾百年來,瓜瓞綿綿,人丁興旺,歷代名賢輩出,燦若 星辰,望重熙湖(太湖,現仍有晉熙老街)。巨誠公五代孫李 淳,明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年)考中進士;巨誠公十五代孫 李長森,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 考中第二甲第一名進士,欽點「金殿傳臚」,此後相繼有子孫李振祜、李振鈞、李德星等直系八人考中進士,特別是李振鈞在道光九年(1829年)狀元及第。至光緒三十年(1904年),巨誠公支下共有十二名進士。

(太湖樹林沖「南門李」尚書堂祖堂)

據【李氏巨誠公支譜】記載,太湖樹林沖「南門李」 」一門十二進士」。據【李氏廷芳公支譜】記載應該是「一門十三進士」,均是李巨誠的後裔;經過比較差異是「李萬傑」,【李氏巨誠公支譜】沒有發現有「李萬傑」 。據【李氏廷芳公支譜】記載,李巨誠長子李誌忠支下有李淳、李萬傑兩名進士;次子李誌材支下有李長森、李振祜、李振翥、李長蓁、李振庸、李世彬、李振習、李振鈞(狀元)、李德泂、李德星、李德鑒等十一名進士。其中,李長森官至按察使、布政使,李振祜官至刑部尚書、太子太保,李振翥官至鹽運使、按察使。

(太湖樹林沖「南門李」尚書堂祖堂前旗桿石)

其中李長森父子三人進士及第,次子李振鈞為鼎甲狀元,父親李長森為金殿傳臚(二甲第一名),像這樣 父子「鼎甲傳臚」 全國僅有三家,故傳為佳話。李長森官至正二品江寧布政使,其長子李振祜官至刑部尚書加太子太保銜,在嘉道年間盛極一時。因為李振祜曾任六部主事,本地人都尊稱他為「李六大人」。李振祜是明清時期太湖官階最高的一位。樹林沖「南門李」自從李長森考中進士以後,樹林沖李氏就成為了名震一方的望族。

據樹林沖文化人李敬政老先生介紹,巨誠公第八代孫即獻武、獻臣、獻齡兄弟三人現居地樹林沖後,約50年由獻臣、獻齡兄弟倆一起共建東西頭兩個祖堂。新中國成立後,東頭(即獻臣公)祖堂遷徙到中午,再次建造李氏獻臣公祖堂。清朝初年, 大鶴公從西頭獻齡公祖堂分支到下屋建了大鶴公祖堂。之後分別有宗親從獻齡公祖堂(即老屋)分遷到(樹林)沖外各地十幾處居住。

(太湖樹林沖「南門李」祖堂前四顆旗桿石——據說是原物件)

據了解,大鶴公祖堂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原名大鶴公祖堂;大鶴公,為清乾隆年間進士李長森的爺爺,清末李氏宗親為紀念大鶴公及狀元公而俗稱該祠堂為大鶴公祖堂、狀元公祖堂。祖堂為青磚小瓦磚木結構,座北朝南,一幢兩進三開間,硬山頂,格扇門,大門前廊一字並列圓形石質旗鼓4個,大門兩側印有水墨畫「狀元遊街」、「狀元及第」’,廳內還懸掛有李氏各個時期的人物簡介牌匾。李氏祖堂,它承載著樹林沖李氏許多有價值的歷史資訊和歷史故事及家族文化的深厚底蘊,它反映了數百年來樹林沖社會前進演化的痕跡與傳遞的過

(太湖樹林沖「南門李」尚書堂祖堂)

待續:李長森父子「鼎甲傳臚」

(部份照片源於網絡,如侵通知則刪)
特別說明: 本人是民間文化愛好者,敬慕太湖「南門李」。但由於本人水平有限,有些史料了解可能存在遺漏或有誤,敬請理解,歡迎點評補正。
讓我們共同宣傳中國家族「根」文化,弘揚中華傳統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