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武術高手輩出,許多人的傳奇故事流傳於世。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前清大內高手宮寶田。據說,他曾在20米開外成功躲過張作霖射來的兩槍,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武藝。這個離奇的故事引起了當時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的濃厚興趣。為一睹宮寶田的真容,許世友不遠千裏,專程前往宮寶田的家鄉拜訪。在這次拜訪中,究竟發生了什麽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宮寶田的絕技又是如何被許世友識破的?
一、奇人宮寶田:八卦拳宗師躲槍絕技的由來
山東青山村,地處偏僻,村民世世代代以務農為生。然而,就在這樣一個普通的村落裏,誕生了一位武林巫師——宮寶田。他從小就對武術有著異乎尋常的天賦,13歲時進京城做學徒,不經意間結識了王府護院總管尹福,由此踏上了習武之路。
尹福見宮寶田聰敏過人,對武術如癡如醉,便將他收為徒弟,日夜傳授功夫。幾年後,尹福將宮寶田引薦至紫禁城,拜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為師。董海川乃是清鹹豐皇帝的武林總管,將道家八卦掌與少林拳融會貫通,創造了一種獨樹一幟的"八卦遊身連環掌"。
宮寶田雖資質平平,卻格外用功。他骨骼纖細,身手矮小,然而熱忱執著,加之聰慧過人,很快就得到董海川的賞識。董海川不但親自將八卦掌絕學傳授於他,還將自己畢生心血總結的【八卦拳譜】盡數相授。
功夫有了根基,宮寶田日臻精進,終於在17歲那年被征召為清廷帶刀侍衛。一年後,他憑借過人的武藝和忠心耿耿的品行,被破格提拔為大內武術總管,守護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的安危。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宮寶田力保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一路逃亡西安,展現了高強的武功和護衛本領。慈溪太後對宮寶田加以重賞,可宮寶田心中只有苦悶。他深知這場戰爭彰顯了清王朝的無能,早晚會被推陷。
果不其然,光緒和慈溪太後雙雙辭世後,宮寶田在1905年就選擇還鄉,在家鄉村子裏傳授八卦拳入門功夫,過著隱士般的生活。
可是,真正讓宮寶田名聲大噪的,卻是1922年的一件事。那一年,軍閥張作霖聽聞他的大名,便派人請他出山,任奉軍武術總教練兼貼身保鏢。當時的張作霖號稱"槍法百步熄香火",宮寶田一開始也被他的謙卑外表所迷惑,直到張作霖讓他當靶子試一試實力。
20米開外,宮寶田用右手挑高氈帽,高喊"123開槍!"張作霖果真舉槍連開兩槍,宮寶田卻在一聲令下便消失無蹤。當張作霖準備開第三槍時,竟聽到宮寶田在背後說話,嚇得手足無措。從那一刻起,張作霖對宮寶田肅然起敬,百依百順。
二、許世友考校宮寶田絕技的真偽
宮寶田的武藝傳聞久矣,然而世人對其20米內躲過子彈的絕技卻一直存疑。許世友作為當時膠東軍區的司令員,武藝高強,早就聽聞了宮寶田的大名。他雖然未見其人,但對這種看似神乎其技的本領心存狐疑。
正當他思忖間,一名軍士突然跑來報告,說是有人自稱是宮寶田的弟子,要見許世友一面。許世友聞訊,不禁心生好奇,遂命人將其請入。
那人進來後,僅是微一施禮,就開門見山說道:"小人是宮寶田的入室弟子,特來稟告大人,師尊已年逾八旬,眼看就要升仙,希望能夠一睹大人的武藝,並將自己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許世友聽後陷入沈思。宮寶田的絕技雖遠播,但恐非等閑之輩可比,如此貿然前去,難免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另一方面,他也有些懷疑宮寶田所謂"絕技"的真偽。於是,他決定親自前去宮寶田的家鄉探個明白。
次日一早,許世友帶領親隨數人,乘馬前往山東青山村。一路上,他都在盤算著和宮寶田交手的對策。畢竟宮寶田曾是清廷的大內高手,他的武功定非同日而語。
行至村口,只見炊煙裊裊,雞犬相聞。幾個步行的老者見了許世友的軍隊,連忙避在一旁,面露驚惶之色。許世友趕忙下令止步,自己攜兩名親隨,步行前往宮寶田的住所。
推開院門,只見一老者正在練功。雖年已八旬,但動作精準有力,看來是一位老道高手。待許世友跨入院中,他才住手,微一躬身,說道:"宮某有眼無珠,望大人恕罪。"
許世友打量四周,發現地上已布置好一塊靶子。他看向宮寶田,說:"在下久聞閣下大名,特來一見。不知閣下可願賜教一二?"
宮寶田笑了笑,說:"晚輩的三腳貓功夫,哪裏是大人能學的?不如大人先展示一番武藝,晚輩在一旁粗通評點便是。"
許世友見宮寶田謙遜有禮,不禁對他生出幾分敬意。他點了點頭,隨即抽出佩刀,擺開架式運氣。刀光霍霍,勢若疾電,每一招都力拔千鈞,威不可擋。
宮寶田在一旁看得目不轉睛,豎起大拇指贊道:"果然是一代名家!晚輩這就請教大人一些刀術上的疑竇。"
他說罷,主動上前切磋起來。只見二人你來我往,旗鼓相當,場面相當激烈。良久,許世友甩出一記冷門絕招,宮寶田險些沒擋住。
他趕忙後退幾步,不住搖頭贊嘆:"果然是宮寶田老臣眼拙,望大人指教。"說罷,他轉身招呼手下,將一頂老舊鬥笠捧了過來,戴在頭上,緩緩行至20米開外的靶旁。
許世友眉頭一挑,料定宮寶田要顯絕技了。只見宮寶田提氣凝神,右手挑起鬥笠,高聲喊道:"123,開槍!"
三、師徒殊途同歸,交流切磋武藝
許世友一聲令下,手下便各執一桿長槍,同時狙擊宮寶田的頭頂鬥笠。宮寶田聞聲,身形微凜,鬥笠竟如在頃刻間憑空消失,槍尖只擊中一片空氣。
許世友和左右親隨面面相覷,一時無語。待宮寶田重新現身時,他們這才回過神來,紛紛鼓掌贊嘆。宮寶田這一手"遊身避實"的確是出神入化,堪稱武學絕頂。
許世友上前一步,鄭重說道:"果然名不虛傳,老前輩的武藝超絕人寰。晚輩今日有幸一見,實在三生有幸。"
宮寶田笑著搖了搖頭,說:"世友兄言重了。老朽年過八旬,當年的一身好手藝兒早已不在,方才那一手只不過是些年輕時練就的皮毛而已。"
許世友見他謙遜有禮,不禁更加欽佩。他連連擺手,說:"老前輩切莫謙虛。晚輩窮其一生,也難及老前輩如此境界。今日一見,確有諸多長進。"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漸漸話題開闊。原本是前來考究宮寶田絕技的許世友,無形中已成了宮寶田的入室弟子。二人暢所欲言,你道我詳,對於武藝的體會和心得毫無保留地交流切磋起來。
許世友不時揮灑自己的少林刀法,贊嘆宮寶田的八卦拳路數精湛絕倫。宮寶田則頻頻誇贊許世友的刀法沈穩犀利,指出了少林武學的特點和長處。
二人漸漸投機,宛若相識已久的知己好友。待到天色將暗,方才驚覺時光飛逝,一個師徒的緣分竟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樹立起來。
宮寶田請過許世友進屋分晌,敞開心扉,娓娓道來自己半生習武經歷。他說起入宮習武的艱辛,講起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的高超武學,又說到為慈禧太後驅敵的護衛經歷,無不令許世友侃侃而談,如獲至寶。
最後,宮寶田緩緩搖頭,有些失落地說:"可惜了,可惜了。老朽今年已是八旬老人,當年的一身功夫所剩無幾,今後也難有更上層樓的希望了。"
許世友聽了,微一凝神,緩緩說道:"老前輩切莫這般說。縱然年歲漸高,但武學正道,源遠流長,永不止步。況且老前輩的武學根基了得,只需將心一力放在弘揚正道上,必將福澤蒼生,垂範萬世。晚輩雖然比老前輩晚生幾十載,但也誌在傳承正宗武學,庶幾不愧為少林門人。倘若老前輩不嫌棄,不如…"
兩人對視一眼,心有靈犀,決定自此薪火相傳,攜手並肩,共度艱難時世。這一夜,宮寶田和許世友促膝長談,諄諄教誨,把武學上的精華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對方,也從對方身上獲益匪淺。一對師徒就此結下了武林的不解之緣。
四、延師從徒,武林薪火相傳
自那天相遇後,宮寶田與許世友的師徒之情日益深厚。二人對武學的探討漸入佳境,宮寶田的八卦拳和少林刀法也在不斷融會貫通之中,孕育出全新的武學風格。
許世友常在宮寶田家中久住,二人師徒手把手切磋武功,不分彼此。有時,他也會在宮寶田的指點下自己鍛煉,努力將八卦拳和少林武學的精髓融會貫通。
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許世友自幼就心懷大誌,立誌將正統武學發揚光大,而宮寶田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大師。從宮寶田身上,他汲取到了八卦掌和清朝武術的精髓,也學到了許多從未接觸過的武學理念。
雙方雖分屬不同的門派武學,但都對彼此的功夫由衷欽佩。宮寶田贊許許世友少林刀法剛猛有力、變化精妙;許世友則對宮寶田八卦拳輕靈飄逸、變化莫測贊嘆不已。兩人就連對待武學的態度都不謀而合——舍棄門戶之見,發揚正統,大公無私,才是武學應有的風範。
難怪宮寶田對許世友贊賞有加,多次直言:"世友乃是少林高徒,實乃武壇巫師。老朽有幸得遇,實在三生有幸。"
而許世友也同樣對宮寶田欽佩備至,時常說:"前輩乃八卦掌的正宗傳人,老臣焉敢不虛心學習?"
就這樣,二人相視而行,攜手共鑄武學大業,度過了一段充實而快樂的歲月。
宮寶田歲數漸高,行將就木,他便決定將畢生心血盡數授予許世友。於是,兩人遍訪當年的舊地,重溫往事。
他們首先返回董海川曾經的居所,那裏已是一片土丘,當年的宮闕荒蕪不堪。宮寶田眷戀地望著周遭的景致,緩緩吐露心聲:"當年老師留下的心血,如今只怕也要隨風而逝了。幸而當時有賜教於我,如今才得以薪火相傳。"
許世友聞言,頓時百感交集。他急忙伏身跪下,說道:"前輩所言極是,晚輩今後必將竭力薪火相傳,發揚光大正統武學!"
宮寶田點頭微笑,隨即攜許世友再往紫禁城而去,重遊當年為慈禧太後護衛的老地方,依稀回憶往昔歲月崢嶸。
待到回程,宮寶田已是氣力漸竭。但他仍舊咬牙堅持,一一將自己所知的武功秘笈、武林典籍悉數傳授於許世友,生怕有疏漏遺憾。
直到臨終,宮寶田才長長舒了口氣,對許世友說:"世友啊,你我雖同屬少林和八卦兩大門派,但武學正道,原本無門無派,只不過是後人杞人憂天,生生將它分割成兩途而已。我八卦拳融匯道家哲學,你少林刀法出自佛門,但其本源均出自至善,皆可歸於正道。"
"今日,咱們已然攜手相扶,將兩家武學融會貫通。從此以後,你我桃李滿天下,門人遍布武林,必將讓武學正道繼續在世間昌盛。你我二人,不啻為武林中人,責無旁貸。你可要銘記,發揚光大正統武學,為有識之士樹立終身楷模!"
五、武學正道,傳承萬世
宮寶田離世後,許世友深感重任在身,決心將師徒二人共同創立和發揚的武學理念傳播開來。他立誌要在中原武林中揚正統武學的正道,讓包括少林和八卦在內的各家各派武功能夠薪火相傳、代代相授。
許世友在膠東一帶雲遊數載,廣收門人。他嚴格遵循宮寶田的教誨,以"武德為先、發揚正道"為宗旨,誨人不倦。無論是少林寺的年輕僧人,還是本地習武的漢子,只要誌同道合、誌在修身,他都欣然收下,並一視同仁。
這些門人無分門戶,個個滿懷報國之誌,誌在將武林正統發揚光大。有武學高手棄絕門戶之見,拜入許世友門下;也有一些漢子雖然未習過武藝,但性格忠厚愛國,他們也不放過。
許世友不分門戶,只重品行。他采取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方式教導門人。對於天資聰穎、武功高強之人,他以八卦拳和少林刀法的精髓作為根基,融會貫通各家之長,創造出獨特的武術體系。而對於一些武學初階的門人,許世友則循序漸進,耐心教導。
有幾個門人以熱忱踏實著稱,許世友便專門傳授他們宮寶田生前所授的絕學。他說這些門人雖然天賦不算出眾,但勤懇好學,將來必將成為武林中堅。
就這樣,在許世友的辛勤培養下,各路英雄好漢被他一一擁入懷中,薪火相傳,逐漸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武林力量。
許世友將這股力量統稱為"正道門",寓意要發揚正統武學,樹立武德精神。他諄諄教導弟子們,武術之道只是手段,最終目的在於修身立德、扶危救民。每逢清明或其他節日,許世友便會帶領眾徒重回宮寶田的故鄉,祭拜恩師遺跡,緬懷二人當年並肩作戰的歲月。
就這樣,在許世友的倡導下,正道門迅速發展壯大,門下遍布華夏大地,聲威赫赫。無數武林人士都被他們高尚的情操和武德所折服,紛紛投身於正道門的行列。
有人問及正道門的正統,許世友笑而不答。他只是沈吟片刻,開口參照宮寶田的一句古訓:"武學正道,路漫漫其修遠兮。"意指修習武學只是一個開端,要擔當起武林正道的使命,還任重而道遠。
這一番話,深深印在了正道門弟子們的心中。在許世友的精心培養下,他們個個誌存高遠、艱苦奮鬥,終於將正道門推向武林巔峰,成為整個武林的中流砥柱。
正統武學借此機緣得以恢復生機,在中原大地上重新煥發光芒。正道門的威名日益響亮,久而久之,許多人提及"正道",便自然而然地與正道門門下武學家聯系在一起。從此,武德和正道的旗幟在華夏大地上高高飄揚,成為武林人士心之所向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