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徐向前戰術「違背兵法」,有人公開提出質疑,但仗一打完就服氣了

2024-01-03歷史

聞所未聞四大戰役生活中的徐向前,平時話不多,生活也非常簡樸,而且走到哪都是一口山西話,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木訥。

但是一到了戰場上,徐向前又完全是另一副面孔。他沈穩多謀,戰術多變且不循常規,既能重劍出鞘,出手便是開山劈嶺的狠仗,也能狡猾如狐,把「兵不厭詐」演繹到極致。

老戰友陳賡就曾經這樣評價徐向前用兵:「大處如掌風雲,起伏跌宕,氣勢磅礴;小處如刺蘇繡,穿針引線,絲絲入扣。」

在徐向前輝煌的軍教生涯中,鄂豫皖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地方,那既是他成長為卓越軍事統帥的開始,也是戰法逐漸成型的一個階段。特別是那場橫掃6萬蔣家嫡系精銳的「四大戰役」,更無疑是徐向前戰術演繹的代表之作。

一、黃安戰役:巧妙布局,以攻代守

1931年11月7日,紅四方面軍在黃安七裏坪正式成立,下轄4個師、12個團,共3萬余人。此時的四方面軍,聲勢規模之浩大,戰鬥力之強悍,戰績之輝煌,都足夠與大名鼎鼎的「朱毛紅軍」相提並論。

在方面軍成立大會的閱兵式上,年僅30歲總指揮徐向前,穿著平平整整的灰布軍裝,騎著一匹高大的白馬,威嚴地檢驗著這一支威武之師。

從中央委派到大別山的紅31師副師長,率領300多農民幹革命,到如今組建成3萬主力紅軍,這期間徐向前經歷了太多太多。鄂豫皖的3年,是他軍教生涯最為坎坷,也是最輝煌的一段時期。

初到大別山時,徐向前聽不懂當地方言,開會都要帶著轉譯。更為窘迫的是,他先進的戰法根據地同誌根本不理解,搞個誘敵深入打了勝仗,別人還要告狀,說是他讓根據地的財產受到了損失。

再加上當時蘇區遊擊隊未經訓練,作戰懶撒,思想也不統一,經常一打仗就跑,經常讓負責指揮徐向前在陣地前搞成了「光桿司令」。

不過即使是環境如此困難,徐向前還是憑借他驚人的毅力,和優秀的軍事指揮能力,用一場場不斷累積的勝仗,打出一個紅旗漫卷的鄂豫皖,打出了一支常勝的四方面軍。

在紅四方面軍成立僅僅3天之後,徐向前就在總部召開了作戰會議,決定采取外線進攻的策略,主動迎擊國民黨進逼鄂豫皖蘇區的15個師,打破所謂的第三次「圍剿」。

不過對於這個提議,四方面軍很多指戰員的意見是「沒有必要」。當時國民黨雖然大舉進犯根據地,但卻沒有發動壓迫式的進攻,甚至因為各方勢力拖拖拉拉,根本沒有組織起像樣的攻勢。

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敵人沒打過來,我們就慢慢組織防禦,沒必要主動去觸黴頭。但徐向前卻非常果斷,他平時話不多,但在打仗這方面卻極有主見,看得透徹,所以決定的事情,一般不會輕易更改。

徐向前在全面分析戰場態勢後,第一仗的作戰地點便慢慢浮出水面,那就是黃安。在黃安建軍,那就在黃安打響第一槍。

當時在黃安駐守的,是國民黨69師,師長叫趙冠英,因為曾經負傷瞎了左眼,所以外號趙瞎子。

在當時四方面軍面對的所有對手中,趙冠英算得上是一號狠角色,他會打仗,作戰也勇猛,也因此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手下的這支69師也不是泛泛之輩。徐向前第一仗就挑中趙冠英來打,無疑是魄力十足。

而在戰術上,徐向前的思路也十分明確,那就是在局部以多打少,在全域圍點打援。

當時趙冠英指揮2個旅共4個團的兵力駐守黃安,廣修碉樓,築暗壘,防守嚴密。四方面軍雖然在人數上占了3:1的優勢,但是強攻消耗太大,劃不來。所以把趙冠英當作誘餌,打他側後負責策應的4個師友軍,才是上上之策。

11月10日,徐向前果斷出擊,僅用10天時間橫掃黃安外圍陣地,趙冠英打不過,只能龜縮城內向外求援。

12月7日,敵30師增援部隊2個旅,行軍至大小峰山一帶,遭遇四方面軍33團猛烈阻擊。33團也不戀戰,打了一個出其不意,大量殺傷敵軍後,馬上又後撤至五雲山、周家坳的第二道防線,和堅守在此的32團合兵繼續阻擊。

梯次配置,加強縱深,以最小的代價,給敵人最大的消耗,這正是徐向前的高明之處。

戰術得當,又有地形依托,四方面軍憑借口袋陣,把敵人先頭的幾個旅打得七零八落。但因為戰線過長,敵人增援兵力又過多,戰役到後期也逐漸進入了肉搏的階段,緊張程度甚至超出了徐向前的預估。

在最危急的嶂山一戰中,徐向前甚至親自率領總部手槍營上了前線,還在戰鬥中右肩負傷。

輕傷不下火線,徐向前忍著劇痛,堅持留在陣地上繼續指揮戰鬥,他的舉動也引燃了戰士們的情緒。

手槍營都是百戰老兵,危急關頭,他們紛紛抽出馬刀,跳出戰壕,突然向山下的敵軍發起反擊,配合嶂山防禦部隊,僅用半天就收復了遺失的陣地,殲敵3000余人。

幾十年後,曾有記者采訪徐向前,問到:「你就不怕受傷犧牲嗎?」

徐向前向記者談起來嶂山負傷的故事,談笑風生地說:「戰爭年代,我們都是把死傷置之度外,毫不在乎。作為一個軍事指揮官,更應該沈著堅定,從容不迫。你要是自己首先慌起來,怕得要命,部隊不亂套才怪呢!」

嶂山一戰,打得敵人增援部隊心驚膽裂,根本不敢再向黃安城前進半步。

22日,四方面軍向強弩之末的黃安發起總攻,一舉突破城垣,殲敵萬余,生擒敵首趙冠英。

整個黃安戰役持續43天,四方面軍殲敵15000余人,攻克整師防守的縣城,擊潰援敵,取得了史無前例的一場大捷。

打勝了建軍後的一場大勝仗,戰士們滿心歡喜,都以為可以好好慶祝休息一番。但徐向前卻不這麽認為,眼下的他還有更大的目標。

二、商潢戰役:故技重施,橫掃嫡系

黃安戰役後,徐向前率領四方面軍掉頭北上,發起商(城)潢(川)戰役,矛頭所指,正是蔣介石嫡系—湯恩伯的第2師。

不過仗剛打起來,徐向前就發現了不對勁。湯恩伯這支嫡系部隊,剛被紅軍一打,就灰溜溜地逃命,攆都攆不上,這氣質甚至還比不上一般的雜牌軍。

窮寇莫追,徐向前也不管湯恩伯,果斷派出少量部隊圍攻商城,並將3個主力師全部集結在商城外圍設伏,再次布置了一出圍點打援的好戲。

果不其然,商城被圍引起國軍內部恐慌,敵76師、第2師、12師、獨立33旅共19個團接到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增援商城。

而四方面軍的打援部隊,僅有10個團,這又是一場以少打多的硬仗。

不過在打援的布置上,徐向前也是王牌盡出,派出了陳賡和許世友兩位猛將。而事實證明,機敏多謀的陳賡配上自稱「專職敢死隊長」的許世友,這就是一條任誰也打不過去的鋼鐵長城。

國軍增援部隊陣地,卻寸步難進。四方面軍增援部隊又伺機繞過前線敵人,斷其後路,突然發起襲擊,打得敵人跑都不知道往哪裏跑。

戰役最戲劇性的場面,是敵人四散潰逃,各部交雜在一起。四方面軍的一個團,甚至曾一度把湯恩伯、曾萬鐘、張鈁這三個國軍師長同時包圍在一個叫劉寨的地方,可惜因為情報不明,錯失了這一次一網打盡的大好機會。

商潢戰役,四方面軍殲敵5000余人,盡挫國軍主力,再取一勝。

三、蘇家埠戰役:不按兵法,明牌出招

3月,徐向前根據情報得知,皖西有敵人4個主力師,布置相對分散。

分開就好打了,徐向前提出一個非常大膽的戰術構想,那就是再來一出圍點打援!

不過對於這個想法,四方面軍內部卻出現了非常大的反對聲音。道理也很簡單,兵法說用兵不復,就是同樣的戰法不能用第二次,因為敵人肯定有了防備。

連著來三次圍點打援,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這個時期的張國燾,在軍事指揮上一向還是聽從徐向前的,但心裏也在打鼓,問到:「敵人連著兩次吃虧,都是圍點打援,他們又不傻,不會再上當了。」

對此,徐向前倒是胸有成竹:「不是他們傻,而是我要他必須這麽辦!」

打仗打得神了,到最後就是擺出一招陽謀,你不願吃,也必須吃。

徐向前非常清楚一點,那就是皖西的敵人,一個被打,另一個就必須出來支援,倒不是因為他們對友軍多有良心,而是唇亡齒寒,不支援到最後只有被各個擊破這一個下場。

所以說到底,徐向前就是吃準了敵人的心理,要自保就必須往陷阱裏鉆。

果然,不出徐向前的意料。3月21日,四方面軍剛包圍青山店,青山店的守敵就緊急向外求援。蘇家埠的敵人兩個團收到訊號後,剛剛出城,就被徐向前打了伏擊,幾乎被全殲殆盡。

蘇家埠被圍,六安的敵人兩個團又出來增援,又是一出門就被四方面軍伏擊,同樣大敗而歸。

一時間,敵人處處被圍,處處增援,處處敗仗,徐向前出神入化的圍點打援,把整個皖西都攪成了一鍋粥。

在整個包圍戰中,有著百姓支持的紅軍,幾乎餐餐有魚有肉,天天都跟過年一樣。可被圍的敵人就不同的。

敵警備旅的一個副團長後來就說:「被圍20多天,援兵被打沒了,我們都在吃皮鞋皮帶,紅軍卻是白飯大肉,在戰壕裏舉碗喝酒,看著都軍心沮喪!」

徐向前圍著各路據點,卻遲遲不下口,等著援軍上門,把整個皖西的敵人敲核桃般的各個擊破。聞聽訊息的蔣介石也是氣急敗壞,揚言前線這麽作戰,是等著看紅軍打到南京。

在蔣介石的催促下,敵第7師、12師、57師、55師共15個團2萬余人,聯合對四方面軍發起攻勢,企圖解救皖西危局。

而這樣的局面,幾乎和上一場商潢戰役一模一樣,同樣是援敵齊出,同樣是紅軍以少敵多。但這一切,都在徐向前的計劃之內,蔣介石搞出大手筆,是他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敵人重兵壓境,四方面軍打援部隊也是全面出擊,憑借地形優勢和大雨山洪的天時,僅用2天時間,便全殲援敵2萬余人,生擒敵前線總指揮、第7師師長厲式鼎。聞聽援軍被殲,蘇家埠的敵人徹底絕望,直接向紅軍投降。

整場戰役,四方面軍俘獲敵師長1名,旅長5名,團長12名,殲敵3萬,繳獲無數,震動天下。

除了敵人被打服了之外,原先質疑過徐向前戰術的張國燾也被「打服了」。一向自大的他,也不得不承認,四方面軍在軍事上必須依靠徐向前。

四、潢光戰役:穿插分割,閃電作戰

6月,四方面軍再次發起潢(川)光(山)戰役,以機動靈活的運動戰,割裂潢川和周圍敵人之間聯系,全殲敵8個團及地方部隊近萬人。

整個戰役僅僅持續5天,這也是四大戰役中歷時最短,也是最為幹凈利落的一場。而另一個區別在於,四方面軍不再是用圍點打援這一老招,而是把快、準、狠的機動戰法發揮到了極致。

整個四大戰役從1931年11月到1932年6月,徐向前在紅四方面軍成立之後,立即旋風般地發起全線攻勢,以攻代守,不按兵法,不循常規,次次以少敵多,次次以弱勝強。

紅四方面軍在鄂豫皖起勢,以及在之後挺進川陜,達到軍事上的頂峰,都離不開徐向前在戰略戰術上的極致發揮。

在新中國的開國元勛中,徐向前是比較特殊的一位。他成名早,紅軍時期便是獨當一面的方面軍總指揮,一手帶出的共和國將帥更是多達百余人。

因為身體原因,在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中,徐向前都有過遠離前線到後方休養的經歷。但在這有限的表現時間內,這位天才的軍事家,卻依舊用一場又一場的勝仗,證明著自己。

重劍無鋒,卻能開山劈嶺,這便是最為真實的徐向前。為人內斂,樸實,懂得退讓,大事不糊塗;為帥多謀,不懼危難,敢用奇兵,敢打狠仗。無論在哪個時代,擁有這樣的元勛棟梁,都是國家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