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解放大西南時,一隊農民找到解放軍:我們是紅軍,在等周恩來命令

2024-07-19歷史

1949年 ,隨著三大戰役結束, 蔣家王朝早已房倒屋塌 。在解放南京上海之前,國民黨就已經把幾乎所有能搬走的都帶到了台灣,這其中當然也包含人。

到解放大西南時,國民黨軍仍有 接近百萬數量的人馬 被蔣介石丟在在川南一帶。 小小的台灣養不起這麽多人 ,只好讓解放軍吃掉了。僅僅用了 57天 ,環境最復雜的大西南就迎來了解放,雖然還有部份土匪殘余,但大致上已經沒有了反動政府的影子。

百姓們歡聲高歌喜迎勝利,各家各戶都分到了屬於自己的田地。解放軍們也是精神十足,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眼裏有光。

在西南解放後的某天, 幾個穿著農民服裝,還扛著很多老式槍械的中年人突然找到了當地解放軍。

裏面帶頭的人上來就拉住了解放軍的新軍裝,隨後又怯生生地松了松手,張口道:

「同誌,我們是中央紅軍派出來的川南遊擊縱隊,看你們這個樣子,應該是紅軍又打回來了吧,革命現在勝利了嗎?周恩來副主席承諾過我們,等革命勝利後,他要親自下令讓我們歸隊的。我們一直在等...」

解放軍這邊小戰士聽完,下巴差點兒掉到腳上,老紅軍?這麽多年了,竟然還存在著紅軍?!

幾個人不敢怠慢,馬上領著他們先去休息,並立馬把訊息發給了上級。

而後經過 周總理的確認 ,這些人竟然真的是 「紅軍」 ,是一支 存活到1949年的紅軍隊伍!

川南遊擊縱隊的成立

在解放後才被發現的,流失到祖國邊緣一隅的紅軍武裝,主要有兩支。

一支是遺失了電台和聯絡途徑,被困在海南島的 瓊崖縱隊 ,前後接連與反動派、日軍和國民黨軍作戰,始終堅持了下來,最終迎來了解放。而另外一支,則就是上面我們所提到「 川南遊擊縱隊 」,他們的遭遇可就慘烈得多了。

1935年1月 ,紅軍長征到達 貴州遵義 ,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 遵義會議 ,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革命的危局。在遵義會議後,紅軍內部開始討論 處理傷兵問題。

紅軍在長征期間沒有穩定的後方,一貫是付錢將傷病員委托給當地老鄉照顧,等傷員養好傷再想辦法回歸部隊。但此時敵人追得太緊,這種方法無法適用。 如果帶著傷病員繼續長征,會拖累全軍的行動,如果把傷病員留在當地,又會遭到敵人的殘酷迫害。 經過商議,紅軍決定分出一支 川南遊擊縱隊 ,一來是前往遠離戰線的地方安排傷員,二來也是吸引和幹擾敵人的註意力,為紅軍主力爭取時間。

當時紅軍經過湘江戰役,實力大損,只有四萬余人, 哪個部隊都不願抽人出來 ,因為這支部隊擔負的任務太過危險,而且幾乎看不到生還的希望。即便是 周恩來親自開會勸導 ,響應號召的也是寥寥無幾。最後只好由做出此項決定的中央先帶頭,率先把 中央保衛局第五連抽調了出來,整整一百多名幹部。 然後是 紅三軍團又抽了三百多人 ,如果不算上傷病員和民兵,總共才 400多人 。部隊領導班子由 徐策、戴元懷、余澤鴻 擔任。

1935年2月18日 ,經周恩來親自下令, 川南遊擊縱隊正式與中央紅軍分別 ,並承諾 革命勝利後一定要來讓他們歸隊。 周恩來還給他們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和政治任務,要求他們在川南地區開展遊擊戰爭,打擊國民黨和當地軍閥的統治,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配合紅軍主力的戰略轉移。川南遊擊縱隊的戰士們,雖然知道自己面臨著極大的危險,但是都毫無畏懼,高唱著【國際歌】,向周恩來敬了一個軍禮,然後踏上了艱難的征程。

正式分別後,遊擊隊開始向附近的敘永特區前進。

為什麽要去 敘永 呢?

實際上,在井岡山時代,有一個名為 王逸濤 的紅軍將領因為個人生活習氣問題,被排擠出了 井岡山 ,後來他回到了 敘永老家 ,在當地又拉起了一支 遊擊隊 ,川南遊擊縱隊前往敘永,正是要和王逸濤的這支隊伍 合流

不過,此時隊伍裏的眾人還不知道,這個決定,可能會讓他們後悔一輩子。

王逸濤帶人入隊

王逸濤 此人曾是 黃埔出身 ,而他的家鄉敘永縣,正是 秋收起義的中心 。當年雖然離開了井岡山,他也沒有放棄對共產主義的信仰,還在這裏找了個女地下黨 安碩甫 結婚,並自己拉起了一支約 200人的隊伍

與川南遊擊縱隊合並後,遊擊隊上升到了約 600人 的規模,並一路向南,沿著烏江直穿四川,並在一路上都打著 紅軍主力的旗號 。正是由於川南縱隊的策應,中央紅軍後來的作戰行動才能如此順利地進行。

川南遊擊縱隊的首戰,便是 向著四川軍閥的領地進攻。 四川軍閥的思路與蔣介石的中央軍完全不同,可以說,只要紅軍不碰四川,川軍就不會怎麽管紅軍的死活。相反,一旦紅軍有要在四川紮根的跡象,川軍的敏感神經馬上就會被調動起來,不惜用數倍兵力予以彈壓。四川軍閥的這種作戰理念, 讓後來草地分兵的紅四軍團吃盡了苦頭。

但另一方面,這對於要進行幹擾和迷惑作戰的川南縱隊來說就再好不過了。對四川軍閥開火,就可以地調動起敵人的大量部隊,從而吸引更多追兵向著自己的方向走。這無疑會給中央紅軍提供極大的掩護效果。

薛嶽 的中央軍在四渡赤水期間,就上了川南縱隊的套,被帶著到處轉。這讓紅軍主力得以 第二次攻陷遵義, 川南縱隊也大獲全勝。

為什麽能打得這麽順利?除了這個部隊的幹部含量極高之外,還要得益於他們的優良裝備。

當初分兵時,中央就有意要對部隊做精簡處理,但許多裝備丟了實在可惜,後來就交給了川南遊擊縱隊使用。當然了, 如果這支部隊帶著的真的都是非常粗劣的武器,他們也不可能偽裝得了紅軍主力,更不可能騙得過國民黨的眼睛。

但很快,局勢就陡轉直下。

川南遊擊縱隊的困境

川南遊擊縱隊雖然在戰鬥中表現得很英勇,裝備也不錯,打仗如魚得水。但僅僅如此仍是不夠與國民黨 幾十萬大軍 為敵的。隨著中央紅軍完美地完成了 四渡赤水 的壯舉,徹底甩脫了國民黨追兵,川南遊擊縱隊的處境就突然變得險惡了起來。

少了中央紅軍的實際策應,川南縱隊可就真的沒了「後方」,四周可以說全是敵人。再加上此前四渡赤水的最後一步,中央紅軍 佯攻貴陽 ,給老蔣嚇得不輕。即便得知紅軍遁走,他也還是下令要嚴格清剿遊擊隊,被打出了陰影。

1935年3月 ,隨著作戰環境的持續惡化,川南縱隊面臨著生死考驗。他們被圍困在大石盤山一帶,只能選擇血戰突圍。突圍時,組織部長 戴元懷與數名戰士不幸犧牲 ,遊擊隊受到重創。

而很不巧的是,縱隊司令員王逸濤的妻子 安碩甫,被國民黨抓到了 。被捕後,國民黨沒花多少力氣就策反了她, 還派她給王逸濤送了封勸降信。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王逸濤是因為生活問題被踢出井岡山的,本身 意誌力就不堅定 。再加上遊擊隊長期處於劣勢,前途渺茫,王逸濤動搖了。一邊是不斷減員的小小遊擊隊,一邊是國民黨承諾的高官厚祿, 王逸濤比較順滑地就墮落了。

某天夜裏, 王逸濤偷偷放跑了政委徐策的馬,引發混亂後獨自離開了隊伍,並聯系上了附近的國民黨特務。 後來隨著王逸濤叛變訊息的確認, 遊擊隊士氣再度受到重創 ,許多當初來自敘永縣的隊員都偷偷開了小差跑掉了。

不僅如此,由於王逸濤是黃埔出身,在叛變後,他立刻選擇了 加入國民黨 。並且,沒有絲毫猶豫, 只換了身軍裝,就帶著人開始掉頭圍剿起遊擊隊來。 這種過於無恥的行徑反而讓一些遊擊隊員的士氣有了些上升,政委徐策也當機立斷,宣布 開除王逸濤的黨籍

可自打有了王逸濤這條 「聞過味兒」的獵犬 ,國民黨對川南遊擊隊的圍剿越來越嚴密,也越來越不留活路。 政委徐策在孤身引誘敵人時被川軍亂刀砍死,頂替政委一職的余澤鴻,後來也在江安縣碗廠坡不幸中彈犧牲。

聽聞余澤鴻犧牲的訊息,王逸濤非但沒有覺得傷感,反倒是主動獻殷勤, 專門跑去陣地上認屍體。確定了余澤鴻的身份。

1936年6月 ,國民黨開始了一場 三省聯合圍剿 ,川南遊擊縱隊也仍沒有放棄。只可惜實在勢單力孤,在 苦苦支撐了三個月 後,川南遊擊縱隊被幾乎 全滅 ,只有少部份人分散逃了出去。

這裏可能有人要問,為何這些逃出去的遊擊隊員在西安事變後不趁機去延安呢?難道延安在國共合作時期就沒有派人去找過他們麽?

首先, 延安真的是認為他們已經全滅了。 當初由於國民黨的三省圍剿規模太大,遊擊隊在突圍的過程中也走散了,最後一任縱隊長 龍厚生 當場犧牲,他的不少戰友也 不幸被俘 。其中一些僥幸挺到了國共合作抗日的到來。緊跟著,他們在被放出來後就馬上去了延安, 經過他的描述,中央也一致認為,川南遊擊隊已經沒有幸存者了,所以搜尋工作也就停了下來。

至於遊擊隊的幸存者 為何不主動聯系延安 的問題......這個確實是難為他們了,在抗日戰爭時期, 川南地區的資訊極為閉塞 。再加上國民黨將首都遷到了 陪都重慶 ,他們與外界就更加難以聯系上了。當年 粟裕 也在紅十軍團被圍後進山打過遊擊,由於國民黨持續的壓迫,連浙閩邊遊擊隊都無法及時得知國共合作抗日的訊息,更何況是條件更加艱苦的川南縱隊呢?

他們甚至都不知道紅軍主力已經在陜北建立了革命根據地,也不知道周恩來已經多次發出了尋找他們的訊號,為了躲避川軍的追捕,他們慢慢減少了活動頻率,但依然在川南的持續著小規模抵抗,靜靜等待著革命勝利的到來。

川南遊擊支隊的歸隊

1949年,解放戰爭進入了最後的階段,解放軍開始解放大西南,向川南地區進軍。

川南遊擊支隊的幸存者, 雖然不知道這新來的解放軍到底是哪路武裝,但他們還依稀認得那軍裝上的紅色五角星。 於是,這些人重新拿起了槍,互相匯合後找到了解放軍主力,並表明他們的身份。

這麽多年來,他們一直都在等周恩來的歸隊命令。但真的與解放軍搭上話時, 又怕被認為是逃兵 ,心情十分復雜。

至於那個叛徒 王逸濤 ,他在川南遊擊隊被全滅後,就被國民黨認為失去了價值,別說什麽榮華富貴,最後連一張到台灣的船票也沒有撈到。 1951年,叛徒王逸濤被抓捕歸案,川南遊擊支隊的幸存者親自確認了他的身份,隨後這個寡廉鮮恥的叛徒被當眾處決。

逆境中方知決心,暗夜後方曉烈陽

川南遊擊縱隊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而他們不忘初心忠於革命的品質,在今天也顯得越發光輝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