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秦楚都是超級大國,為什麽翻臉後,楚很快就被打得幾乎亡國了?

2024-04-14歷史

自春秋時起,秦、楚,就都是大國。

而自秦穆公時期起,秦楚就「十八世交好」,長期維持了良好的關系。

兩國也各自發展,成為超級大國。

到戰國中期時,秦楚與齊,並為三大超級大國!

然而,秦楚「翻臉」後,楚國卻三兩下就被秦國「幹趴下」了,甚至到了都城遺失,幾近亡國的境地!

同為超級大國,楚國怎麽就這麽不能打呢?

秦楚之好

說到春秋時期的大國關系,「秦晉之好」是一則美談。

然而,美談始終只是美麗的謊言罷了!秦晉之間的矛盾大著呢!

秦國要東出中原,晉國就是攔路虎!兩國沒有之間的仗一點沒有少打。

所以,所謂「秦晉之好」,充其量只能算是兩個大國之間的「和平協定」,反正秦國也打不過晉國,晉國也急著要與楚國爭霸,不想花太多精力攻秦,大家聯個姻,盡量維系和平。

而秦楚,卻像「真朋友」!

道理很簡單,秦國要東出,要對付晉國;楚國要北進,要對付晉國;兩個國家在抗衡晉國的問題上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

所以,秦穆公時,與楚成王交好,發誓「十八世之好」,世代互盟,相互扶持!

而事實也證明:兩國的相互扶持,是說到做到,可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春秋後期,楚國一不小心沒有搞好,被吳國打得幾乎亡國。秦國出兵相助,全力幫助楚國復國!

戰國初期,秦國被魏國打得連連失地,喘不過氣來來。楚國出兵北上,「吸火」!

很長時間內,秦楚兩國,有事的時候,都是派人到對方那裏求援!

可以說,秦楚之間的良好關系,可以用「源遠流長,真情實意」來形容!

當然,到了戰國中期時,兩國的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晉國沒有了,魏國衰落了,秦楚沒有了共同的強敵了!

既然如此,兩個好兄弟,也到了算算賬的時候了!

本處有利地位的楚國

而當時,楚國本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

從實力上來說,楚國自春秋時就世為大國。

戰國初期,吳起變法雖未徹底成功,但軍隊戰鬥力得到加強,更因大量世族被殺而集權增強,因此國力也有了長足的發展。

魏國衰落後,楚國在徐州之戰中力克強齊;五國合縱,楚國又為「縱約長」。

從地緣上來說,楚國雄踞南方,幅員遼闊,地形復雜。

所以,整個春秋和戰國早期,楚國有利則進,不利則退,即便戰敗,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而且,秦國如果攻楚,只能出武關,沿丹水而下,進攻路線單調又漫長,後勤補給困難;而且側翼要受到韓、魏的威脅,危險系數非常高!

從外交環境來說,楚國就更有利了。

盡管秦楚都是超級大國,但是,由於秦國對魏、韓的接連打擊,因此,各國皆視秦為更大威脅!

所以,楚國先是五國合縱的「縱約長」,後又與齊結盟,始終處於有利地位。

由此來看,秦楚如果翻臉,楚國本居於有利地位!

既然如此,楚國又是怎麽喪失這些有利地位的呢?

秦滅蜀,占地緣之利

在秦楚翻臉之前,秦國已經從根本上改善了地緣形勢!

前316年,秦惠文王決心滅蜀!

而在戰前的爭論上,「得蜀則得楚」,成為秦王最終下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時,主張伐蜀的司馬錯,指出伐蜀之利時,除了開疆拓土、增強國力等原因外,又著重說出了「得蜀則得楚」的意思。

蜀,水通於楚,有巴之勁卒,浮大船從東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則得楚,楚亡而天下並矣。——【華陽國誌】

確實,你楚國的疆域遼闊,地形復雜,戰略縱深大!

但是,你楚國的核心地帶,不就在江漢之間嗎?

自巴蜀而下,直接深入楚國腹地,摧毀楚國的核心城市,不就可以直接給你楚國最沈重的打擊了?

當然,我們需要強調的是:以戰國時的造船水平,秦國不可能像後世平南方一樣順流直至東南!所以,該方向不會是主攻方向,但是,這裏可順流為自武關深入楚地的秦軍主攻部隊提供便捷的後勤補給!

如此,秦國不但在側翼形成了對楚國的戰略半包圍,更使秦軍具備了深入楚國腹地,給楚國淪陷性打擊的條件!

如此,秦得蜀,楚國在地緣上就陷入了絕對被動之中!

伐交1:韓、魏依秦

隨即,秦、楚開始了「伐交」。

咱們前面提到,楚國的「人緣」更好的,他曾是「五國合縱」的「縱約長」。

但是,在「五國攻秦」時,身為「縱約長」的楚國卻不出力,導致三晉聯軍敗北。

其後,楚懷王的「抖機靈」,則使他徹底失去了韓、魏兩個朋友。

秦國在平定西南後,開始對三晉用兵。

韓軍大敗,形勢危急!

由於盟友楚國始終不救援,因此,南韓有人獻計:不如割地給秦,然後與秦一起攻楚!

楚懷王得知後,大驚,立刻派人重金出使南韓,並且鄭重承諾:楚國必救韓!

南韓相信了楚國的話,遂積極與秦為敵。

結果,秦國來攻,南韓求救,楚國卻出爾反爾,壓根不動!

如此,南韓徹底畏服於秦!

南韓畏服,魏國也不敢單獨抗秦,也跟著一起威服於秦了!

如此,韓、魏兩個盟友,就在楚國的不作為和出爾反爾間,跟了秦國!

「伐交」2:誘楚絕齊

韓、魏歸秦,但齊楚同盟還在!

隨即,張儀出使楚國,表示願意獻出商淤六百裏地與楚國交好,聯合對齊!

這一則故事,想來大家都很熟悉,咱們就不啰嗦了!

總之,楚懷王相信了張儀的鬼話,派人去罵齊王,和齊國絕交了!

如此,齊、楚聯盟,就這麽稀裏糊塗地被瓦解了。

其實,張儀的鬼話,其實稍微想一想,要識破並不困難!

商於之地靠近武關,武關既是秦攻楚的戰略要道,又是楚北進的要道!

你楚國幹了什麽呀,人家就把商於這麽重要的六百裏之地給你?

況且,做買賣還要先交個保證金什麽的吧!啥都沒有,就靠人家空口白牙,就輕率地做出關乎國運的重大決策···

懷王之昏,可謂絕倫!

然而,懷王之昏,才剛開始呢!

軍事失誤:怒而興兵,輕率進軍,兵家大忌!

楚齊絕交後,秦國當然不願意給六百裏之地。

楚懷王大怒,決定對秦用兵!

於是,秦楚之間,爆發了兩次大規模戰役!

先是丹陽之戰。

楚軍攻秦,沿漢水、丹水而上,其企圖奪取商於之地。

秦國出武關與之交戰,大敗楚軍,斬首八萬,並順手取了漢中郡!

然後,楚國調動全國的軍隊,孤註一擲,再次攻秦!

這一次,楚軍出武關,越過商,經藍田關,直接攻入了秦國的縱深之地!

秦國也緊急動員全國軍隊決戰,並寫【詛楚文】,求神保佑,隨後,在藍田決戰,重創楚軍!

這兩次交戰,規模巨大,可謂是秦楚之間的決定命運的戰略決戰!

史書對這兩次交戰的細節未做多說,但實際上,只要看交戰的地點,我們就知道楚國是昏了頭!

兩次決戰,皆是楚國攻秦,尤其第二次,居然直接達到了秦國縱深之地!

顯然,從攻守態勢,後勤補給各個角度,對楚國都是極為不利的!

大國之間的戰略決戰,是關乎國家命運的頂級大事!

咱們前面已經提到,這個方向的進軍群山阻隔,不利於進攻!何況,此時,附近的韓、魏,已經依附秦國,從側翼威脅著楚軍!

然而,楚懷王因為憤怒,全然不顧這些,直接暴兵,承擔下所有不利條件,遠出攻秦,這是自取滅亡之道呀!

經此兩次慘痛失利,楚軍精銳喪失大半,國力大挫!

連遭重擊

墻倒眾人推。

楚國攻秦遭遇連續重挫,其他諸侯自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

此後,魏、韓也出兵,打到了鄧!

再後來,齊國也與韓、魏聯兵,在垂沙之戰大敗楚軍!

垂沙之戰戰敗後,宛、葉以北的土地盡為韓、魏占領!

隨即,秦國又進行了新一輪的攻勢。

新城之戰,斬首2萬,殺楚將,取新城!

隨即,秦再出兵,又奪楚八城邑!

這時,秦國又使詐,約楚懷王復盟。楚懷王到武關,立刻被扣留!

隨即,秦又攻楚,又斬殺5萬,取10多城!

而同時,楚國內部也亂了起來!

莊跤起義爆發,楚國一度「分而為三四」!

經過秦、齊的輪番重擊,楚國終於衰落了下去!

決定性的打擊

接下來,就是決定性的一擊了!

1、司馬錯的側翼進攻。

前280年,司馬錯自隴西出發,在巴郡和蜀郡補充了10萬人馬、大船萬艘及大量糧米,攻占了楚國的黔中郡(今湘西和黔東北!

楚國被迫割讓了上庸、漢北!

這意味著:秦國已經可以透過漢水,直接進入楚國腹地了!

但是,就在楚國的註意力在這個方向時,真正的主攻卻要開始了!

2、白起南下!

次年,白起率領數萬秦軍攻楚!

白起很快攻占了鄧,並深入楚國腹地,直逼其郢都背面門戶鄢。

值得註意的是:這個方向,長期是楚國的戰略前言,守備森嚴。此前一般攻楚,都只能「至鄧」而不能下,此次白起迅速破城,一路深入,在抵鄢之前並沒有遇到大戰,說明楚國此時戰備出現了嚴重問題!

3、水攻破敵,連下楚國核心城市!

鄢是郢門戶,在所必保!

於是,楚國集中主力於此,拼死守城!

白起遂引水灌城,溺死楚國軍民數十萬人!楚軍主力遭到淪陷性打擊,鄢隨之陷落!

然而,白起並沒有立刻攻郢,而是轉兵西向,攻取了西陵,打通了自蜀至楚的長江航道!同時,白起還焚燒了在西陵的楚先王陵墓,以打擊楚國的軍心士氣!

隨即,白起再東進,破郢,竟陵、安陸,南攻至洞庭湖及其以南地區!

如此,楚國數百年以來的核心地帶,遭到了淪陷性打擊,楚都郢則成了秦國新建的南郡的一部份···

4、蜀郡出擊,將楚國一分為二。

不久,巴中郡守張若率兵伐楚!

秦軍占領了楚國的巫郡及江南,設立了黔中郡!

此前,楚國軍隊正在西南開疆拓土,並且取得了重大進展,控制了今雲南、貴州大片地方。

然而,秦軍的黔中郡,切斷了遠征軍的歸途!

如此,遠征軍遂「王滇」,脫離了楚國的統治!

這一論連續、兇猛的打擊,使楚國遭到了淪陷性打擊!

此後,盡管楚國仍然存在了50年,但是···這主要是因為,秦國在削弱楚國後,決心先擊垮趙國,然後再開啟一統之路!

同為超級大國,秦楚翻臉後,楚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連敗再敗,連續遭到淪陷性打擊,一蹶不振!

楚國幹不過秦國,毫不意外。

商鞅變法徹底而成功,吳起變法版圖失敗,此後,楚國在政治、軍事制度、戰時經濟體制等各方面皆全方位落後於秦,其終究不能勝過秦國幾乎是必然的。

然而,就事論事。

身為超級大國的楚國,敗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慘,則是完全不應該的!其主要原因,就是秦楚兩國決策層素質上的懸殊差距!

秦國先平蜀奪取地緣之利,後「伐交」孤立楚國,然後不失實際地接連出兵打擊楚國,環環相扣,牢牢掌握著勝勢!

楚國則先惑於張儀原本並不難識破的鬼話,主動孤立自己;後又因憤怒,輕率地選擇在有利於敵人的戰場連續進行大規模決戰;最後,又不修國政守備,被秦人一舉「抄家」!

一方是理性的、謹慎的、務實的,另一方則完全是情緒化的···

人吶,如果不能做到明智理性,至少,不可以「情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