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紅四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個營,營長們後續發展如何

2024-04-14歷史

大家都知道,全面抗戰爆發後,國共迅速達成了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協定,陜北紅軍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其中,紅四方面軍第四、第三十一軍和陜北紅29、30軍改編為129師。紅四軍10師、12師改編為385旅769、770團。紅三十一軍91師、93師改編為386旅771、772團,陜北紅軍則改編為各師直部隊。原來師縮編為團,原來團縮編為營。這樣,紅四方面軍一共編為12個營。那麽,這12名營長後來都怎麽樣了?

首先說說769團,769團在抗戰中可以說是戰功赫赫,也是太行根據地發展最好的部隊。

一營營長吳榮正,四川通江縣人,年輕時在家鄉組織了一支400多人的遊擊隊,殺富濟貧,威震鄉裏。四方面軍紅軍到達川北後毅然率隊加入,任紅九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營長。在抗日戰爭時期,吳榮正被任命為769團一營營長,轉戰晉冀,在老爺嶺戰役中,率隊與日寇展開了肉搏戰,吳榮正一個人就殺死了四名敵軍,靠肉搏戰生生將日軍殺敗。解放戰爭時期奉調東北,任東野6縱17師參謀長,第四野戰軍48軍143師師長。建國後任炮兵第21師師長、昆明軍區炮兵司令員,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二營營長孔慶德,孔子家族後裔,山東曲阜人。16歲到陳調元部第46師當兵,1931年2月在安徽六安參加營長魏孟賢等領導的六安兵變,隨部編入鄂豫皖蘇區紅軍中央教導第2師。紅四方面軍到陜北後任紅4軍教導團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2營營長,參加夜襲陽明堡和神頭嶺、響堂鋪等戰鬥。1938年4月隨徐向前等率領的路東縱隊南下冀南,任769團第二任團長、冀南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2縱隊4旅旅長、第10縱隊副司令員。建國後任中南軍區炮兵司令員。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第三營營長趙崇德,河南商城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任紅四軍十二師特務隊隊長。長征到達陜北後任紅四軍營長,抗戰爆發,趙崇德是紅軍中極少數沒有降職的幹部之一,從紅軍營長平級改為八路軍769團三營營長,在769團抗戰首秀——奇襲陽明堡機場戰鬥中身先士卒,率三營炸毀敵機24架,殲敵百余人,在部隊撤退時為了掩護戰友壯烈犧牲。

第二個說說770團,770團比較特殊,從1937年到1944年一直負責戍守陜甘寧邊區。

770團一營營長蔔萬科,安徽金寨人,1930年8月參加紅軍。紅四方面軍到達陜北後任紅四軍十二師三十四團團長、十師三十一團團長。抗戰爆發轉任770團一營營長。率部粉碎了胡宗南蓄意進犯邊區的「隴東事變」。1941年春任七七團副團長。1944年770團奉命東進豫西開辟局面,蔔萬科任河南人民抗日軍第四支隊第十團團長、中原軍區二縱十三旅旅長。解放戰爭爆發後率十三旅沖破了敵人圍追堵截,順利到達延安。之後奉命返回中原軍區,任豫皖蘇軍區汝南軍分區副司令員,參加了淮海戰役阻擊黃維兵團的戰鬥。建國後任河南軍區信陽軍分區司令員,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二營營長張學文,安徽金寨人,1928年參加紅軍,從班長一路幹到紅四軍十二師三十五團團長,抗戰爆發後轉任770團二營營長,1942年因病去世,二營營長由擔任過周副主席警衛班長的770團二營3連指導員郭應春擔任。郭應春1955年授大校軍銜。

三營營長張德發,河南新縣人,1928年參加紅軍,歷任紅十一軍三十一師、紅一軍戰士、班長、團長,紅四方面軍獨立師師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任770團三營營長,團參謀長、警二旅旅長等職。抗戰勝利後奉調東北,任冀熱遼軍區30旅旅長、獨立16旅旅長、東野八縱23師師長、四縱十一師師長。建國後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部處長,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

第三個說說771團。

771團一營營長徐其海,安徽金寨人,15歲參加了金寨縣遊擊隊,後遊擊隊編入紅軍,徐其海任紅25軍73師218團連長兼指導員、副營長、紅31軍91師721團參謀長。在反六路圍攻中,271團一夜殲滅川軍四個團,殲敵數量冠絕全軍,徐其海因功破格從團參謀長提拔為91師參謀長。抗戰爆發,徐其海調任771團一營營長,1938年調任八路軍留守兵團綏德警備司令部科長,1943年3月任關中警備司令部特務營營長,一邊擔任延安的衛戍任務,一邊參加南泥灣大生產。1945年奉命進入東北,任冀熱遼軍區炮兵第三團團長、熱河軍區教導團團長、東野八縱隊二十四師參謀長。1949年1月任四十五軍一五八師副師長,在解放天津時率部於海河金剛橋與主攻部隊會師。建國後任四十五軍參謀處長、教導大隊大隊長、四十五軍一三三師師長等職,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771團二營營長鄒國厚,湖北紅安人,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在紅軍中最高任紅31軍91師272團團長。抗戰爆發後任771團二營營長,最出名的就是發明了麻雀戰,將4個連的兵力分解成上百個3至5人戰鬥小組,散布在路旁林間,日軍接近時施放冷槍,而且打了就跑,將前來掃蕩的日軍20師團一個步兵大隊和一個騎兵中隊折騰得夠嗆,被迫退回出發地,我軍僅傷一人。後任冀南軍區第6分區司令員、新4旅副旅長。解放戰爭時期,任鄂豫軍區第4分區司令員。建國後任河北省軍區邢台軍分區司令員、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河北省政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771團三營營長吳宗先,安徽省六安縣人,1932年參加紅軍,從排長、連長一直幹到紅三十一軍第九十一師二七六團副團長。抗戰爆發後任771團三營營長,1938年夏隨三八六旅主力向在晉冀豫邊區開展抗日遊擊鬥爭,調任386旅十一團政委。1945年1月,吳宗先調任771團團長,並率部移駐關中,參加了1947年春的延安保衛戰。1947年10月15日,新編第四旅和教導旅奉命組成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吳宗先任新四旅副旅長。1949年1月任第六軍十六師師長,建國後出任哈密軍分區司令員,率部建成直達天山南麓的紅星渠,紀念館哈密打造成新疆糧食生產基地。1952年奉命組建空軍第二十五師並任師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最後說說772團,三名營長非常悲壯,全部在抗日戰爭中壯烈犧牲。

772團一營營長丁思林,湖北紅安人,1932年加入紅軍,1934年年底任31軍93師271團長,抗戰爆發後任771團一營營長,1938年9月任386旅新1團團長。1939年2月指揮所部在香城固伏擊日軍安田中隊和40聯隊補充大隊,打死日軍250余名,俘虜8名,毀掉汽車9輛,繳獲火炮3門,槍百余支,1939年7月5日,日軍109師團107聯隊3000多人向晉東南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7月8日,為掩護部隊撤退,他主動阻擊日軍進攻,壯烈犧牲,時年26歲。

772團二營營長郭國言,湖北黃陂人,1929年參加紅軍,歷任鄂東獨立一師三團三營九連連長、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272團團長等職,抗戰爆發後任772團二營營長、太行軍區3分區司令員、山西青年決死三縱隊副司令員。1942年2月29日黎明,4000多日偽軍掃蕩第三縱隊指揮部所在地——大有鎮。郭國言率部在西崗頭埋伏。被伏擊的日偽軍惱羞成怒,用大炮狂轟亂炸,我方陣地上瞬間硝煙彌漫,突然,敵人的一枚炮彈呼嘯著在郭國言的身旁爆炸,郭國言壯烈犧牲。

772團三營營長易良品,湖北省麻城縣人,畢業於長沙第三師範學校,是紅四方面軍軍事幹部中少有的知識分子。1928年參加紅軍,歷任紅四軍紅十一師三十一團一營連長、三十一師九十一團團長、三十一軍九十三師二七一團團長。抗戰爆發後轉任772團三營營長,後到抗大學習,畢業後擔任129師隨營學校校長、129師新7旅旅長兼冀南軍區六分區司令員,1943年3月25日率部轉移時,在河北省棗強縣西高莊與日軍遭遇,突圍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