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開國功臣的排位之謎:山頭平衡與君主心術

2024-07-23歷史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首次大封功臣,六位公爵、二十八位侯爵和兩位伯爵的名單,在彰顯開國功臣赫赫戰功的也隱約透露出權力分配的微妙格局。

在這份名單中,位居公爵之首的是南韓公李善長,而緊隨其後的則是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以及衛國公鄧愈,細細品味這份名單,便會發現其中暗藏玄機,並非簡單的論功行賞。

曹國公李文忠作為朱元璋的親外甥,自幼便被朱元璋撫養長大,情同父子,即使後來出於政治考量,李文忠改回了母姓,但這層血緣關系依然是其他功臣無法比擬的,更何況,李文忠本身也是一位戰功卓著的將領,在平定天下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此,朱元璋將其封為公爵,可謂是理所不僅如此,朱元璋還追封李文忠的父親李貞為曹國公,以此來報答當年李貞夫婦在自己落魄之時施以援手的恩情,由此可見,在開國功臣的排位中,血緣關系成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常茂作為開平王常遇春之子,繼承父親的爵位也是情理之中,但朱元璋並沒有選擇讓他直接承襲爵位,而是以軍功封賞的名義,授予其鄭國公的爵位。

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照顧常茂的面子,讓他不至於被人說成是 依靠父親的蔭蔽才得以封爵;另一方面也是顧及到常茂作為未來皇太子朱標舅舅的身份,畢竟「國舅」的身份地位非同尋常。

功臣排位背後的政治博弈:淮西集團與外來勢力的均衡

在六位公爵的人選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朱元璋在維護自身統治的也在極力平衡著不同勢力之間的關系,其中,李善長、徐達、李文忠三人皆出自淮西集團,而常茂、馮勝、鄧愈則屬於「外來戶」,這種「三三制」的安排,體現了朱元璋在權力分配上的良苦用心。

淮西集團作為朱元璋的嫡系力量,在開國過程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李善長作為文臣之首,運籌帷幄,為明王朝的建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針;徐達作為武將之首,南征北戰,為明王朝的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而李文忠作為朱元璋的親外甥,更是對其忠心耿耿,在戰場上屢立戰功。

因此,對於這三位來自淮西集團的核心成員,朱元璋自然不會吝嗇爵位,將他們封為公爵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如果僅僅只是重用淮西集團,而忽視其他勢力的利益,必然會導致朝局的不穩,因此,朱元璋在封爵的過程中,也註意提拔其他勢力的代表人物。

常茂作為常遇春之子,代表著追隨朱元璋較早的一批功臣之後;馮勝、鄧愈則是率領軍隊投奔朱元璋的「外來戶」,他們也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將這三位非淮西集團的代表人物封為公爵,體現了朱元璋對「早期股東」利益的重視,也避免了淮西集團一家獨大的局面。

一侯鎮百侯:湯和與郭興的爵位之謎

在公爵的名單確定之後,侯爵的排位則更加考驗朱元璋的政治智慧,作為朱元璋的發小兼「革命引路人」,湯和在追隨朱元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以他的功勞和資歷,完全有資格被封為公爵,朱元璋最終還是選擇將其排在侯爵的第一位,並公開批評他「嗜酒、濫殺」。

朱元璋的這一舉動,看似有些「薄待」老兄弟,實則是為了維護朝局的穩定,如果將湯和封為公爵,那麽與他關系密切、功勞相當的周德興、郭興等人是否也要一並封為公爵呢?

如果將所有淮西集團的核心成員都封為公爵,那麽其他勢力的利益又該如何保障呢?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朱元璋只能選擇犧牲湯和的利益,將其排在侯爵的第一位,以此來堵住其他人的嘴,畢竟,「一侯鎮百侯」,湯和作為侯爵之首,其地位和待遇也遠非其他侯爵可以比擬的。

巢湖水軍的尷尬處境:功臣集團內部的暗流湧動

除了淮西集團和「早期股東」之外,「巢湖水軍」也是朱元璋在開國過程中倚重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鄱陽湖大戰中,「巢湖水軍」為朱元璋戰勝陳友諒立下了汗馬功勞。

由於這支軍隊最初並非直接效忠於朱元璋,而是投靠了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因此朱元璋對他們始終心存芥蒂,擔心他們尾大不掉,威脅到自己的統治。

為了防止「巢湖水軍」坐大,朱元璋在封爵時對其進行了壓制,在公爵的名單中,沒有一位來自「巢湖水軍」的將領。

而在侯爵的名單中,雖然有一些「巢湖水軍」的將領,但他們的排名都被刻意壓低,排在淮西集團和其他「外來戶」之後,這種安排,既肯定了「巢湖水軍」的功勞,又有效地限制了他們的勢力,維護了朱元璋自身的統治地位。

文臣的邊緣化:開國功臣中的另類

在「開國三十六功臣」中,文臣的數量遠遠少於武將,除了被封為南韓公的李善長之外,只有劉基和汪廣洋兩位文臣獲得了伯爵的爵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明朝建立之初,百廢待興,需要依靠武將們南征北戰,平定天下;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朱元璋本人出身草莽,對於文臣集團始終抱有一定的戒心,擔心他們權力過大,威脅到皇權。

因此,朱元璋在封爵的過程中,有意壓制文臣集團的勢力,只對少數幾位功勛卓著的文臣進行了封賞,而大多數文臣,只能透過科舉考試或其他途徑獲得官職,其政治地位遠不如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將。

結語

明朝開國功臣的排位,並非簡單的論功行賞,而是朱元璋在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政治安排,他巧妙地利用爵位和官職,平衡著不同勢力之間的關系,維護著自身的統治地位,而那些身處權力漩渦中心的功臣們,則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朱元璋手中的一枚枚棋子,演繹著屬於他們的悲歡離合。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您對明朝開國功臣排位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