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未曾親內建過一兵一卒,靠著一項特異功能,當上第二上將

2024-04-12歷史

1955年9月,新中國迎來了其歷史上的第一次軍事榮譽授予儀式。在眾多被授予開國上將銜的傑出將領中,他雖未親自指揮過部隊,卻以其非凡的才能和特殊貢獻,在開國上將中榮列第二,展現了其獨特的「超能力」。

開國上將李達,因其在軍事領域的卓越貢獻和卓越成就,被後世尊稱為「活地圖」和「李菩薩」。

李達之所以被尊稱為開國上將,並非他身上有什麽所謂的「特異功能」,而是因為他憑借堅定的信念、卓越的才能和無私的奉獻,為共和國的革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對革命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實際行動,贏得了廣泛的認可和崇高的榮譽。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李達歷經磨難,但始終堅守信仰,勇往直前。他早年參加愛國學生運動,後投身軍教生涯,在多個重要歷史節點上發揮了關鍵作用。例如,他參與了寧都起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在紅軍中歷任要職,參與反「圍剿」、建立湘鄂川黔蘇區和長征等重要歷史事件。這些經歷不僅鍛煉了他的軍事才能和組織領導能力,也加深了他對共產主義理想的深刻理解。新中國成立後,李達繼續為國防事業和軍隊建設貢獻智慧力量。他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計劃部、監察部部長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等職務,為提升國家軍事實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卓越領導和無私奉獻精神,贏得了廣大官兵的尊敬和愛戴。綜上所述,李達作為開國上將,其榮譽並非電洞來風。他憑借堅定的信念、卓越的才能和無私的奉獻,為共和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事跡和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過目不忘,軍中活地圖】

李達的一生雖然未曾親自指揮過一支龐大的軍隊,但他卻以其獨特的才能和貢獻,榮登開國上將的次席。那麽,這位開國上將的特殊才能究竟是什麽呢?

在20世紀80年代,許多記者帶著這樣的疑問去采訪已經步入晚年的李達。令人震驚的是,即使李達已經步入了高齡,他依然能夠毫不費力地背誦出中國2000多個地方的地名。這展現了李達對於地理知識的深厚積累和對細節的精準把握。

李達之所以能成為開國上將,其秘密在於他擁有超凡的記憶力,尤其是對軍事地圖的掌握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解放軍中,他的這一獨特能力使他被譽為「軍中活地圖」,展現出了他在軍事領域的卓越才華和卓越貢獻。

李達是如何掌握這種特殊能力的呢?這或許與他早年投身軍教的經歷緊密相連。與其他追隨中國共產黨的將領不同,李達最初並未選擇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隊伍。相反,他選擇了加入西北軍閥馮玉祥的部隊,並因此受到了馮玉祥的高度賞識和重用。

李達被馮玉祥派往西北軍第二軍官學校深造,這所學校因擁有眾多蘇聯軍官教師而備受矚目。在這所軍事學府,李達深入學習了先進的軍事理念,尤其是地圖繪制技術,這使他成為了軍隊中屈指可數的「地圖繪制專家」。

在西北軍中嶄露頭角的李達,因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引起了蔣介石的註意。蔣介石采取了一系列策略,試圖將李達吸引至自己的軍隊中,以增強自身軍力。然而,盡管蔣介石對李達給予了高度關註,但李達始終堅守信仰和原則,拒絕加入國民黨的軍隊。這一事件顯示了李達的忠誠和對國家利益的堅定維護。

初時,李達被蔣介石編入中央軍,滿懷期待地以為可以隨同蔣介石在中華大地上開展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然而,令李達深感失望的是,蔣介石調他前往江西的首要任務竟然是圍剿紅軍。

在與紅軍的首次交鋒後,李達深刻體會到紅軍與他之前所遇的任何軍隊截然不同。這是一支心系民眾、以人民利益為重的革命力量,贏得了廣大民眾的衷心擁護與支持。紅軍透過打擊土豪劣紳、平均分配土地的行動,展現了他們為中國革命開創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與希望。李達從中看到了中國革命的光明前景。

1931年,隨著寧都起義的爆發,李達選擇加入這場革命的國民黨部隊,義無反顧地投身於紅軍的行列。自此,他成為了革命隊伍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李達在決定聚義投誠,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隊伍後,得到了紅軍戰士們的廣泛接納。盡管他之前在國民黨軍隊中任職,但這並未成為他受到歧視的理由。這種包容與接納的態度令李達深受感動。

憑借在國民黨軍隊多年的經驗,以及他在西北軍軍校的豐富履歷,他迅速在人民軍隊中嶄露頭角,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贏得了同誌們的廣泛尊敬,成為軍隊中備受推崇的軍事參謀。

在不久之後,劉伯承這位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將領,敏銳地發現了李達這位傑出的軍事人才,並決定將他納入自己的麾下。出乎劉伯承意料的是,李達在他的身邊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他對每一張瀏覽過的軍事地圖都能「一眼識破」,展現出驚人的記憶力。

李達擁有非凡的記憶和繪畫技巧,即使面對多年前的地圖,他也能精準地重現其細節。在1934年紅軍長征期間,李達運用這種「特殊技能」,幫助紅軍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曲折,使他們的行進路線更加高效。

是什麽讓李達掌握了如此獨特的「技能」?許多戰友帶著濃厚的興趣向李達尋求答案。然而,李達總是以微笑回應,謙虛地說:「我並非真的擁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只是我經常喜歡翻閱地圖罷了。看得多了,這些內容自然而然地就留在了我的腦海中。」

【與人為善,號稱李菩薩】

在戰場上,李達以其卓越的謀略和智慧,成為我軍不可或缺的智囊。他對於地圖的記憶力超群,總能在關鍵時刻為我軍指引方向,從而取得勝利。然而,除了「參謀」這一身份外,李達在軍隊中還有一個別稱——「李菩薩」。這個稱號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

有一次,我軍參謀部的一名工作人員誤將兩支部隊的番號混淆了,這可是軍事上的一大失誤。要知道,如果參謀處錯誤地認為這兩支部隊的位置是正確的,並據此進行錯誤的指揮,那麽後果可能極其嚴重,甚至不堪設想。

李達,一位記憶力超群的軍事天才,在審視作戰地圖時,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一處標註錯誤。他深思熟慮後,決定不動聲色地將那兩支混淆的部隊位置進行了互換。待戰役塵埃落定,李達才平靜地召來了那位參謀處的工作人員,以沈穩而堅定的語氣向他指出這一錯誤,並以一種充滿智慧與經驗的方式給予了他深刻的教誨。

"自今日起,你必須以嚴謹細致的態度對待工作,倘若這幅地圖未經我仔細審查,導致後續指揮出現重大失誤,你將如何應對?"

李達的話語讓在場的工作人員感到驚心動魄,他嚴肅地指出,如果軍事地圖出現任何差錯,可能會引發戰場指揮的混亂,這樣的後果將是他無法承受的。李達強調,如果軍委追究起責任來,這名工作人員可能會面臨被送上軍事法庭的嚴重後果。

幸運的是,他遇見的是李達,李達以寬容的心態,將這件原本可能引發大問題的事情妥善處理,將小事化為無形。不僅如此,李達還善意地提醒他,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可以說,李達對他的關懷與照顧是細致入微的。對於李達的這份關懷,這名工作人員一直銘記在心,感激不已。

李達對待其他工作人員的態度同樣如此,他總是嚴格要求自己,而對待他人則表現出極大的寬容和善意,正因如此,人們常常親切地稱他為「李菩薩」。

李達之所以獲得「李菩薩」的贊譽,不僅因為他對部下寬容大度,更因為他在反對夏曦的鬥爭中展現出的堅定立場和態度。

1934年9月,紅軍踏上了長征的征程,而紅三軍和紅六軍團在途中成功會師。在會師之前,夏曦作為湘鄂西中央分局的書記,曾在軍隊中推行了肅反行動。這場行動逐漸擴大,不可避免地誤傷了許多同誌,引發了人們對夏曦行為的不滿和質疑。

所以,當這兩支部隊合並後,夏曦立刻遭受了被解除職務和拘禁的命運。

當得知夏曦被監禁的訊息,李達驚愕不已,他迅速與上級任弼時取得聯系,詳細闡述了自己對夏曦案件的看法和立場。

李達表示:「夏曦同誌雖然犯了錯誤,但這屬於人民內部的矛盾,而非原則性失誤。我們應當透過適當的批評與教育來幫助他糾正,而不是進行鬥爭,更不應剝奪他的行動自由。」

黨組織對李達的建議給予了充分的重視,經過深思熟慮後,作出了撤銷對夏曦關押的決定。夏曦在接受批評教育後,深受觸動,最終黨組織安排他擔任紅六軍團政委的職務。

在那個時候,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革命事業中,以他余下的生命為這一崇高目標獻上了自己的一切。當他後來得知是李達為他仗義執言,才讓他得以重獲新生時,他滿懷感慨地說道:

李達同誌,他可真是我們黨組織中的核心人物啊。他的存在使得我們的組織更加充滿活力和凝聚力,為我們黨的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是我們黨的重要領導者和理論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和理論成果對於我們黨的建設和指導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和尊重李達同誌的貢獻和精神財富,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常因名字與知名哲學家相同,而頻繁被誤認

李達上將不僅在軍隊中享有「活地圖」和「李菩薩」的尊稱,他身上還流傳著一個有趣的軼事。那就是他經常被誤認為是與他同時代的一位聲名顯赫的歷史人物。那麽,這位經常與李達上將混淆的人物究竟是誰呢?

這位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近代哲學家李達,常被人誤認為是與李達上將混淆的物件。然而,他實則是毛主席高度評價的卓越人物,被贊譽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理論學界的魯迅。

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創立之初,李達便與毛主席、董必武等人攜手參與了第一屆代表大會,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人物。然而,1923年,由於他在國共合作問題上與陳獨秀意見不合,李達選擇暫時離開了中國共產黨。離開後的李達,將他的生活和工作重心轉向了理論研究,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這一領域。

在新中國成立之際,經過劉少奇的力薦,李達重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他有機會見到毛主席時,李達心懷愧疚地表示:「如今我成為黨的一員,心中充滿慚愧。我既沒有在革命的戰場上建立功勛,也沒有跟隨您上井岡山,更未能參與那段蜿蜒二萬五千裏的長征。」

毛主席與李達交談時,贊賞了他的思想和行動。毛主席說:「李逵雖然勇猛,但你的智慧卻超越了他。自五四運動以來,你在理論領域的貢獻可謂舉世矚目,猶如理論界的黑旋風。」這樣的表述既體現了對李達的敬仰,又突出了他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達在中國共產黨哲學教材編纂方面的卓越貢獻,贏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評價。實際上,正是李達負責撰寫了如【唯物史觀解說】、【馬克思經濟學說】等一系列重要教材,這些作品成為了當時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基石。正是基於這些突出的理論貢獻,李達在共和國的學術研究領域中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公認為該領域的佼佼者。

盡管名為李達的人不少,但哲學家李達和參謀李達這兩位因名字相同而經常被誤認。這導致在一些國內的軍事和學術活動中,兩人均會收到邀請,但主辦方卻常常陷入困惑,不清楚自己真正邀請的是哪一位李達,這樣的狀況常常令場面十分尷尬。

最終,為了明確區分兩位名叫李達的人物,人們采取了特定的稱呼方式。對於曾經擔任參謀的李達,大家習慣性地稱呼他為「上將李達」,亦或是「武李達」,以突出其在軍事領域的貢獻。而針對那位專註於哲學研究的李達,人們則尊稱他為「文李達」,以彰顯他在學術界的成就。這樣的稱謂既準確又生動,使得兩位李達各自的特點一目了然。

盡管在革命時期,「武李達」和「文李達」兩人並未有直接的交集和合作,但新中國成立後,他們相互之間的尊重之情依然得以保持。1966年,文李達以76歲高齡離世,而李達上將則在1993年以88歲之齡辭世。盡管他們的人生軌跡未曾完全重疊,但他們在世時彼此尊重,離世後也各自留下了不朽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