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東嶺關總兵楊義臣
楊方,字義臣,大隋朝開國將領之一,靠山王楊林的結義兄弟。
在大隋朝這十二位鎮關總兵當中,楊義臣是地位最高、兵權最重的一位。
別的關城多的有十萬兵馬,少的只有三萬兵馬,而他的東嶺關的兵馬則超過二十萬,聲勢浩大,兵威雄壯!
他胯下一匹金頂烈焰駒,掌中一口金絲八寶滾龍刀,不僅驍勇善戰,而且極善用兵,尤其精通排兵布陣。
當初瓦崗軍南下伐五關的時候,最難打的一關就是東嶺關。
東嶺關為什麽難打?就是因為楊義臣在東嶺關前擺下了一座十分厲害的銅旗大陣,令瓦崗軍吃了很多的苦頭。
幸虧後來有羅成的相助,又聚齊了「金銀銅鐵四猛八大錘」,瓦崗軍才大破了銅旗陣。
楊義臣的結局:
瓦崗軍大破銅旗陣之後,楊義臣死在了羅成之手。
第二位:潼關總兵魏文通
魏文通,天威將軍魏成之子,靠山王楊林的得力幹將之一。
他面如重棗,鳳眼蠶眉,相貌和三國年間的蜀漢大將關羽關雲長頗有幾分相似之處,因此得了個綽號叫「賽關爺」。
魏文通這個人雖然處世圓滑,善於心計,但對大隋朝卻是忠心耿耿,尤其對靠山王楊林,更是言聽計從。
楊林之所以讓他鎮守潼關,除了他本領高強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忠心。
好家夥,那潼關可是長安城的門戶,有「潼關穩,長安寧,潼關亂,長安危」之說。魏文通要是有半點不忠,楊林能把潼關交給他嗎?
魏文通也確實沒有令楊林失望,他鎮守潼關多年,憑著胯下一匹九點桃花獸,掌中一口佝僂古月象鼻子大刀,威震八方,幾乎沒遇到過對手,人稱「九省花刀帥!」
想當初在潼關城外一場大戰,秦瓊等人和他交了手,結果被魏文通一口大刀殺的是九戰九敗,九敗九逃。
那段故事就叫「九戰魏文通!」
魏文通的結局:
「一打瓦崗山」的時候,靠山王楊林在瓦崗山下擺了一座一字長蛇陣,任命魏文通為蛇眼,結果長蛇陣被瓦崗軍攻破,魏文通也死在陣中。
第三位:南陽關總兵伍雲召
伍雲召,開隋九老之一忠孝王伍建章之子,隋文帝楊堅禦口親封的南陽侯。
他相貌俊朗,人品端正,鎮守南陽關十余年,上馬管軍,下馬管民,體恤將士,愛民如子,深受麾下將士和當地百姓的擁護與愛戴。
隋煬帝楊廣繼位登基之後,忠孝王伍建章因不滿楊廣的所作所為,在金殿之上痛罵楊廣,結果被楊廣下令處死。
除死了伍建章還不算,楊廣還下令,將伍氏滿門在京城的三百六十多口全部抄斬。
這個訊息傳到南陽關之後,伍雲召悲痛欲絕,為了替父報仇,為了替滿門雪恨,遂起兵反隋。
大戰南陽關的時候,伍雲召憑著胯下一匹照夜玉獅子,掌中一條九曲梅花亮銀槍,連敗隋軍二十三員大將,威震敵膽!
後因不敵天寶大將宇文成都,而最終兵敗。
之後,伍雲召投靠了自己的嶽父,十八路反王之一的河北鳳鳴王李子通。
十八路反王擋駕四平山之戰中,伍雲召被推舉為十八國聯軍的前部正印先鋒官,曾聯手堂弟伍天錫、義弟雄闊海,二次大戰宇文成都。
那一戰,伍雲召等三人雖然未能取勝,但也消耗了宇文成都大量體力,為銀錘太保裴元慶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伍雲召的結局:
揚州玉璽會上,伍雲召代表嶽父李子通出戰,結果在對戰高麗國大將左雄的時候,由於一時不慎,死在了左雄的戰馬「沒尾駒」的尾巴之下。
第四位:鳳鳴關總兵李子通
李子通,大隋朝開國將領之一,忠孝王伍建章的親家,南陽侯伍雲召的嶽父。
當初隋文帝楊堅打天下的時候,李子通身為隋軍之中的八大先鋒官之一,馳騁疆場,屢立戰功。
大隋朝平定天下之後,李子通被楊堅加封為鳳鳴關的總兵,擁兵十萬,雄霸一方!
後來隋煬帝楊廣繼位,害死了親家伍建章,逼反了女婿伍雲召,李子通知道不能獨善其身,於是也興兵反隋,自立鳳鳴王。
南陽關兵敗之後,女婿伍雲召來到了自己的身邊。
有了女婿伍雲召的加入,李子通的鳳鳴軍愈加強盛,他的腰桿子也變得更硬了。
可惜的是,伍雲召命喪玉璽會之後,李子通痛失了頂梁柱,他的鳳鳴軍也就變得一蹶不振了。
李子通結局:
武德四年,也就是唐高祖李淵在位的第四年,李子通與唐軍開戰,兵敗降唐。
第五位:山馬關總兵裴仁基
裴仁基,大隋朝開國將領之一,銀錘太保裴元慶的父親,混世魔王程咬金的嶽父老泰山。
裴仁基跟李子通一樣,當初跟著隋文帝楊堅打天下,他也是隋軍之中的八大先鋒官之一。
大隋朝平定天下之後,裴仁基被楊堅加封為山馬關的總兵,手底下也是兵強馬壯,雄霸一方!
裴仁基膝下有三個兒子,長子裴元龍,次子裴元虎,三子就是銀錘太保裴元慶。
「三打瓦崗山」的時候,裴仁基掛帥,三子裴元慶被任命為前部正印先鋒官。
征戰途中,由於他們父子不斷遭到奸臣的陷害,最後裴仁基只好帶領全家投靠了瓦崗寨。
裴仁基的結局:
瓦崗軍南下伐五關的時候,裴仁基留守瓦崗寨,哪知道卻被黑風山的大寨主孽世雄趁虛而入,裴仁基拼死抵抗,結果命喪孽世雄之手。
第六位:虎牢關總兵尚師徒
尚師徒,神威將軍尚司朗之子,靠山王楊林的得力幹將之一。
尚師徒號稱「四寶大將」,顧名思義,就是因為他有四寶傍身。
都是哪四寶啊?
第一寶:馬鳴盔,又叫夜明盔。
頭盔之上鑲有一顆雞蛋大的夜明珠,夜晚行軍,亮如白晝,別說道路照的見,就連蟲蟻之物也能看的清清楚楚。相當於現在的探照燈。
第二寶:七翎甲,又叫唐猊鎧。
據說是用一種罕見的動物皮所制,不僅刀槍難入,而且這鎧甲之上還有七個魚鱗一樣的銅片,一遇危險,銅片就自動豎起。相當於現在的警報器。
第三寶:提爐槍,全名叫做八寶吸水提爐槍,又叫虎頭陰風矛。
這條槍重達一百二十斤,不僅鋒利無比,而且槍桿上還拴有一個銅砣,關鍵時刻順手一甩,這銅砣能當暗器使用。最令人稱奇的是這槍桿的末端有一個小孔,只要將槍頭插入水中,小孔內就會有水流噴出。相當於現在的抽水泵。
第四寶:呼雷豹,一說「虎類豹」。
四寶之中,這是尚師徒最喜愛的一件。這匹馬不僅登山涉水,如履平地,更重要的是它還有一種特異功能。它的叫聲猶如龍吟虎嘯,只要它一嘶叫,別的戰馬當時就嚇得癱軟在地。這可太厲害了,馬上作戰,戰馬至關重要,還沒動手,你的戰馬先癱軟了,這仗還怎麽打?
尚師徒本身能耐就大,再加上這四寶傍身,更加如同猛虎生翼一般。
尚師徒的結局:
虎牢關被瓦崗軍攻破之後,尚師徒自知無力回天,於是選擇了拔劍自刎。
第七位:紅泥關總兵新文禮
新文禮,虎威新永豐之子,靠山王楊林的得力幹將之一。
他身高丈二,高大異常,據說雙臂一晃,有「橫推八馬倒、倒拽九牛回」之神力,人稱「八馬將」。
他胯下一匹金睛白毛大駱駝,掌中一條四棱鐵方朔,力猛槊沈,悍勇絕倫。
大戰紅泥關的時候,他憑著一條大鐵槊,力敵瓦崗軍二十多員戰將,不僅不落下風,反而越戰越勇。
這倒也不算什麽,新文禮最露臉的一戰,就是計殺裴元慶。
那銀錘太保裴元慶名列隋唐第三條好漢,是何等的英雄,何等的厲害?只因為中了新文禮的誘敵之計,誤入慶墜山烈火陣,結果被活活燒死在裏面。
新文禮的結局:
裴元慶之死,徹底激怒了瓦崗群雄,大家在裴元慶的英靈相助之下,最終將新文禮給亂刃分屍了。
第八位:汜水關總兵左天成
左天成,廣威將軍左都茂之子,靠山王楊林的得力大將之一。
胯下一匹虎頭映日駒,掌中一口金背七星砍山刀,馬快刀急,英勇過人,人稱「快馬金刀無敵將」。
他縱橫疆場多年,東討遼東,北禦突厥,為大隋朝立下汗馬功勞,是靠山王楊林的得力愛將,是隋文帝楊堅禦口親封的「金刀殿帥」。
後來汜水關缺少大將,靠山王楊林就把他調來了。
瓦崗軍攻打汜水關之時,左天成憑著掌中一口金刀,連敗王伯當、謝映登、尤俊達、王君可、單雄信五人,這瓦崗軍五虎將無不心服口服。
瓦崗軍五虎上將不行,身為瓦崗軍兵馬大元帥的秦瓊上去也照樣不行,他的絕技撒手鐧在人家左天成面前根本就玩兒不轉。
要不是後來徐茂公用計,根本就拿不下人家的汜水關。
左天成的結局:
揚州玉璽會上,左天成奉楊林之命看管千斤閘,結果遇到了要力舉千斤閘的雄闊海,左天成雖勇,但畢竟跟雄闊海比不了,最終死在了雄闊海的手裏。
第九位:金堤關正總兵華公吉
第十位:金堤關副總兵華公義
華公吉,金堤關的正總兵,胯下一匹渾紅馬,掌中一口金背砍山刀,人稱「金刀太歲」。
華公義,金堤關的副總兵,胯下一匹青鬃馬,掌中一口銀背砍山刀,人稱「銀刀太歲」。
在這兩位總兵之下,還有四位偏將,分別是:馬三保、段誌賢、殷開山、劉弘基。
馬段殷劉這四位也是每人掌中一口大刀。
華氏弟兄兩位總兵,再加上馬段殷劉四位偏將,他們六人鎮守金堤關十幾年,號稱「六口大刀鎮金堤!」
華氏弟兄的結局:
群雄大戰金堤關的時候,程咬金三斧子砍死了華公義,秦瓊熟銅鐧打死了華公吉,馬段殷劉四位副將不戰而逃。
第十一位:黃土關正總兵孫得龍
第十二位:黃土關副總兵孫得虎
孫得龍,黃土關的正總兵,人稱「黑面煞神」。
孫得虎,黃土關的副總兵,人稱「花面煞神」。
這孫氏弟兄每人掌中一條長槍,雖然也有幾合勇戰,但對付普通士兵還行,在能征善戰的上將面前就不值一提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哥倆兒的武藝雖然不咋地,但挺會動心眼兒,善於耍陰謀。
瓦崗軍攻打黃土關的時候,這哥倆兒使用詐降之計,曾極其殘忍的害死了瓦崗軍二百多名士兵。
孫氏弟兄的結局:
黃土關被瓦崗軍拿下之後,孫氏弟兄被憤怒的瓦崗軍給剁成了肉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