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3歲中秀才,26歲中進士,林則徐科舉和仕途之順,清代難有匹敵者

2024-06-04歷史

13歲中秀才,26歲中進士,林則徐科舉和仕途之順,清代難有匹敵者。在漫長的清代歷史長河中,林則徐可謂是一顆閃亮的明珠。他出身書香門第,自小就展現出過人的聰穎才智。13歲便中秀才,26歲高中進士,科舉之路可謂遄遄而登。不僅如此,他的仕途也是一路坦途,青雲直上,短短20年便從七品小官搖身一變成為二品大員。林則徐的傳奇人生軌跡,實在令人贊嘆。然而,除了出眾的天資,還有什麽原因造就了他如此非凡的成就?

林家世世為書香門第,父親悉心栽培

"曲曲折折都是緣"。林則徐的非凡人生,其根源可謂因緣際會。他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家族裏讀書人輩出。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父親林賓日作為一名秀才老師,對教育子弟的重視程度卻是無人能及。

林家是侯官鎮上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即便祖上四代也只是些讀書人,家中卻世代珍視教育。林則徐天資聰穎,自幼就展現非凡的學習天賦。祖輩們口口相傳,林則徐四歲時就能以童言吐詞,七歲就能書寫文章了。這種驚人的語言天賦,讓全家為之驕傲。

家人們一見這個孩子如此出眾,自然都希望他能走科舉讀書人的道路。尤其是林則徐的父親,更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這個獨子身上。在那個文化落後的年代,教育實在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於是,林賓日便親自教導林則徐詩書習字,從小就嚴格要求,規定他每天必須完成的功課有多少。

或許有人會覺得,林賓日這種教育方式過於嚴厲刻板。但在當時的環境下,讀書人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都是如此。林賓日之所以如此嚴格,也是出於一種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的虔誠心願。果不其然,在父親的悉心栽培下,林則徐自小就已是浐水奇葩,恰如其分的得到了良好的基礎教育。

每當看到兒子書寫的詩文章句,林賓日總是由衷贊嘆不已。他清楚,只有自小就打下紮實的基礎,將來才能在科舉大海中出挑而出。林賓日沒有名利雙全的雄心壯誌,但他希望兒子透過自己的聰明才智,贏得人生出人頭地的機會。

天資聰穎不凡,13歲透過秀才考試

林則徐的天資可謂是出眾非凡,自幼勤奮好學,加之家學淵源,基礎紮實,很快就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乾隆五十年(1785年),林則徐出生於福建侯官一個書香世家。家中祖訓有雲"勿事邊幅,惟資文學",可見林家對子孫後代有培養讀書人的雄心壯誌。

林則徐自小就展現出過人的天賦,學什麽像什麽,尤其在文字方面更是如魚得水。據載,林則徐四歲時父親就抱著他口授古文經典。七歲時就能獨自作文章了,堪稱神童。時年11歲,林則徐透過了縣試。第二年參加府試,更是一舉奪得全府第一名的佳績。

嘉慶三年(1798年),13歲的林則徐參加院試,最終以優異的成績中了秀才。13歲中秀才,在清代科舉考試中可謂是罕見的奇跡。當時,附近一位名儒鄭大謨在看到這個神童的才情後,竟主動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林則徐,可見其對林則徐前程無量的期望有多高。

盡管如此,林家人並未驕傲自滿,依舊勉勵林則徐繼續奮發向上。秀才資格雖然已經為林則徐贏得了終身榮譽,但離正式獲得進士學位並進而出仕做官,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林家人深知科舉大海浩浩蕩蕩,只有持之以恒不斷精進,才能最終突圍而出。

於是,13歲的林則徐就在當時福建最高學府鰲峰書院求學深造。期間他也參加過幾次鄉試,但都未能中舉。直到嘉慶九年(1804年),19歲的林則徐終於在鄉試中奪得第29名的好成績,獲得了舉人資格。就在發榜的當天,林家還特地為林則徐辦了一場隆重的"鹿鳴宴",並迎娶了從小定親的鄭淑卿為妻,可謂是錦上添花、喜事連連。

然而,即便已獲得了舉人資格,林則徐依舊不敢驕傲放松。在家人的支持與勉勵下,他立刻著手準備更高一級的會試。第二年,懷揣著無比憧憬的林則徐便來到京城,準備一決高下。

然而,會試放榜那天,林則徐卻沒有看到自己的名字。對於這個天資出眾的福建才子來說,這無疑是莫大的打擊。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真正體會到,在全國二三十萬名莘莘學子中,自己仍然只是很普通的一分子而已。

坎坷際遇磨練堅韌,曾兩次會試落榜

雖然林則徐自小就展現出過人的天資,但走上仕途並非一蹴而就。在透過鄉試獲得舉人資格後,林則徐接下來的目標便是更高一級的會試。但在這條道路上,他也曾遭遇過挫折和困難,歷經幾番坎坷才最終取得突破。

嘉慶十年(1805年),20歲的林則徐第一次參加會試。懷揣著對自己的狂妄自信,他對金榜題名無疑是誌在必得。然而,當放榜那天,林則徐並沒有看到自己的名字。對於這個曾在鄉試中奪魁的狀元生來說,這無疑是莫大的打擊和羞辱。

會試落榜後,林則徐並沒有氣餒,而是暫時離開書院,到福建巡撫張師誠手下入幕做幕僚,希望在實踐中增長閱歷。清代時,落榜舉人為幕僚並不罕見,既可獲得可觀的報酬,更重要的是積累經驗為日後做官奠定基礎。

入幕期間,張師誠對林則徐這個才高氣蓋的青年賞識有加,不時敦促他繼續應試。於是,經過兩年的歷練,林則徐在嘉慶十三年(1808年)再次參加會試,但最終依舊名落孫山。

這無疑是林則徐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透過會試的資格和能力。就在林則徐一蹶不振之時,張師誠再次鼓勵他不要放棄,並資助他繼續溫習功課。

經過三年的準備,林則徐在嘉慶十六年(1811年)第三次參加會試,這一次他終於傳出捷報。林則徐不僅透過了會試,而且以殿試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的優異成績,被選為翰林院編修。當時,林則徐才26歲。

在清代,近兩萬名進士中,平均年齡高達34歲。即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進士名人,如紀曉嵐、劉墉等,中進士時也都已30歲出頭。可見,林則徐26歲高中進士,實屬罕見。這份榮譽,不僅是對林則徐過人天賦的肯定,更是他經歷數載磨礪後取得的碩果。

數年的磨礪讓林則徐意識到,仕途絕非一蹴而就,需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他告誡自己,任何時候都不能驕傲自滿,而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去追求理想。正是這股不服輸的韌勁,讓林則徐最終獲得了進士殊榮,為日後的仕途掃清了障礙。

28歲入仕做七品小官,20年飛黃騰達

經歷數載坎坷後,林則徐終於在26歲那年高中進士,獲此殊榮後不久便被選入翰林院任編修。從此,他正式踏上了仕途,開啟了自己的人生新篇章。

嘉慶十七年(1812年),28歲的林則徐獲派任職於江西布政使府,出任七品小職文案。作為一名年輕有為的進士,開啟他仕途的第一份官職雖然不算高,但對林則徐來說已是一個良好開端。

不過,林則徐在任上卻屢遭同事白眼。同僚們覺得,這個年紀輕輕的進士太過銳氣逼人,處事剛愎自用,很不合群。有人還暗地裏加以冷嘲熱諷,說他"紙上談兵"、理論空談。林則徐對此深感失望,甚至一度萌生了退意。

就在此時,上司陳祖武相中了林則徐的為人,主動與他交心,開解他不要意氣用事。陳祖武告誡林則徐,做官最重要的是修身律己、先生民後生身。只有先紮紮實實做好分內之事,才能贏得上級器重和民心向背。

林則徐在布政使任上也逐漸開始做起實際的工作,發現理論確實很難simply應付復雜的實際問題。為了學以致用,他開始鉆研實務,時不時也會請教陳祖武如何用正確的方法應對棘手的問題。

幾年的磨練讓林則徐變得日益穩重,性格也逐漸溫和了下來。陳祖武對此更是贊許有加,不時極力向上級舉薦林則徐的才能。在陳的連番力保下,林則徐最終獲重用,先後被調往兩廣總督永珍手下任幕僚,後又入欽差大臣和珅麾下做辦事。

這對林則徐的官運是最關鍵的一個起飛契機。在和珅手下任職期間,林則徐也曾親身參與過一些重要軍事斬將行動,由此積累了豐富的戎馬經驗。道光元年(1821年),和珅逝世後,林則徐便被提拔為同知衡州府,一舉從七品小官飆升為正五品官員。

從此之後,林則徐的仕途就像是開啟了順風車鑰匙,一路飛黃騰達。短短20年間,他由最初的七品小官一路高升,很快就搖身變成了二品大員。其間,林則徐還曾多次調任,分別在湖南常德、四川閬中、雲南曲靖、湖南衡州等地擔任過府州縣的首領。無論在哪裏,他都以剛正不阿的作風嚴懲不法,同時施行務實利民的新政,深得民心。

尤其是在湖南衡州知府任上,林則徐頗有作為。他大刀闊斧徹底肅清了當地嚴重的徭役滋擾、衙門蠅案等積弊,並興辦義學、整頓吏治、振興教育等等,可謂一呼百應。廣大民眾無不對這位"鐵面紙司"交口稱贊。

鎮壓雲南薷蕪起義,開創禁煙前絕

林則徐作為清朝晚期的名臣,除了在他仕途之路上屢立奇功外,最讓他載入史冊的當屬其在鎮壓雲南薷蕪起義和查禁鴉片貿易上的卓越貢獻。

一直以來,雲南都是中國腹心的棘手之地,朝廷屢次派兵鎮壓當地的族群叛亂卻並無多大作為。嘉慶十九年(1814年),雲南起義領袖楊秀清在騰沖薷蕪發動了震驚全國的大規模起義。朝廷先後派出數萬大軍前去剿捕,但始終未能徹底平亂。

到了道光十三年(1833年),朝廷終於重振雄風,下令組建雲南鎮壓大軍。林則徐當時任四川閬中知府,得到欽命隨大軍同征雲南。作為這支大軍的高級參謀,林則徐負責統籌作戰計劃和後勤保障工作。

經過數月艱苦征戰,林則徐麾下水陸並進的大軍終於在雲南保靖成功包圍了楊秀清的據點。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林則徐運籌帷幄、機智果斷,發揮了領兵的傑出才能,最終徹底摧毀了楊氏起義軍,平定了闊別17年的雲南亂局。

此役過後,林則徐進一步被擢升為二品順天府尹、正二品太子太師,並獲賜"重賞方面"的封號。可謂是立下了赫赫軍功,名垂青史。當時,同僚們無不佩服他沈著冷靜、老謀深算的指揮風範。

勝利之後,林則徐並未止步於此。為了鞏固雲南地區的管理,他進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從增兵戍邊、重興農桑到開展教化,無不體現出他的遠見卓識。有了這次驕人的軍功加身,林則徐的聲望在朝野間空前高漲,被認為是清廷當前最有治理能力的重臣了。

正當林則徐威望正隆之際,一件國家大事很快就找上了他。當時,西方列強透過鴉片走私,大肆向中國輸送毒品,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極大災難。在朝野上下的強烈呼籲下,道光皇帝決意徹底禁止鴉片貿易。

由於深知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艱難鬥爭,皇帝最後經過反復考慮,特意挑選已有豐富軍政經驗的林則徐來主持這場"禁煙戰役"。於是,道光二十四年(1839年),64歲的林則徐被陞任為欽差大臣,全權負責查禁廣東沿海的鴉片貿易。

接下來,林則徐在廣東的所作所為,徹底覆寫了中國的歷史行程,也為他個人贏得了永垂青史的功勛。作為晚清首任"禁煙大臣",林則徐矢誌不渝、剛正不阿,盡管遭到西方列強的無理阻撓,但仍然威風凜凜,堅持將鴉片毒品徹底絞殺在搖籃之中,開創了禁煙運動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