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霍光為什麽追封李夫人為孝武皇後,而不追封衛子夫或鉤弋夫人?

2024-05-09歷史

後元二年,漢武帝劉徹去世,享年70歲。

托孤大臣霍光在準備漢武帝葬禮的時候,卻犯了難:根據漢朝的規定,皇帝需要有皇後配祭。

可是,漢武帝倒是有過兩位正式的皇後,陳阿嬌和衛子夫,可全被漢武帝廢了。當時的衛子夫名義上還是罪人。

至於漢武帝的其他女人,論新皇帝的生母,有鉤弋夫人;論為漢武帝生了最多的兒子,有李姬;論受漢武帝的寵愛,有王夫人和李夫人。

她們的共同點,都是已經不在人世了。

若是放在後世,新帝漢昭帝的母親鉤弋夫人,鐵定會被追封為孝武皇後,配祭漢武帝宗廟。

可霍光卻有別的考慮。

他聲稱,自己是「緣上雅意」,順應漢武帝的意思,把李夫人追封為孝武皇後。可漢武帝已經沒法為自己說話了,也沒留下這方面的遺詔,說白了,這就是霍光出於把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考慮,選定的李夫人。

那麽,為什麽選李夫人,能讓霍光利益最大化呢?這要從西漢的外戚幹政局面說起。

01、西漢外戚幹政的變遷史

和很多人的印象不一樣,西漢不是從一開始,更不是從始至終,都外戚勢大的。

我們細看從西漢建立到漢武帝去世這段時間西漢外戚的權勢,會發現,外戚們的存在感,呈波浪形變化。

劉邦剛當上皇帝的時候,外戚的存在感並不強。雖然網上有些人狂吹呂後的兄弟呂澤打下了漢朝的半壁江山,可是看漢初封賞的諸侯就知道,那時候的朝堂,呂氏說不上什麽話,呂後想保住兒子的太子之位,都只能去求張良出主意。

哪怕是劉邦去世、劉盈登基之後,劉盈面對心狠手辣的呂後,直接擺爛,由呂後垂簾聽政,但劉盈活著的時候,呂氏外戚也沒有什麽存在感,更沒有誰能身居高位。劉盈妻子張嫣家的外戚,更是只能夾著尾巴做人。

直到劉盈去世,新皇帝年幼,呂後徹底掌握了朝政大權,呂家這才崛起。呂後開始大封諸呂,呂家人不僅被封王、封侯,還手握軍權,一時之間,這天下不知是姓劉還是姓呂。

這也是西漢外戚的第一波威風時刻。

呂家外戚的權勢,是建立在呂後這個太後掌權的基礎上的。諸呂過於囂張跋扈,損害了劉家宗室和功臣的利益,早已引起了他們的不滿,只是他們懼怕呂後的權威,一直憋屈隱忍。

呂後一去世,宗室和功臣就聯合起來,誅殺了呂氏全族,並迎接劉邦的四兒子劉恒進京登基,也就是漢文帝。

這裏有一個小插曲。按照周禮「適子死則立適孫」的規矩,既然劉邦的兒子劉盈死了,宗室和功臣又不承認劉盈的兒子是親生的,那麽他們應該迎立劉邦的長孫劉襄,以繼承劉盈的皇位。

可是劉襄的舅舅是一個強勢而跋扈的人,宗室和功臣擔心,劉邦當了皇帝,外戚會太強盛,出現第二個呂氏,於是他們否決了劉襄,而選擇沒什麽根基和外戚勢力的劉恒當新皇帝。

漢文帝劉恒果然非常註重限制外戚。他的母親薄姬不問朝政,舅舅薄昭雖然官至車騎將軍,被封為軹侯,卻也沒什麽實質性的影響力,後來還被漢文帝逼死。

這段時間,是西漢外戚的低迷期。

漢文帝去世之後,漢景帝劉啟登基。漢景帝的母親竇漪房是一個強勢的女人,經常幹預朝政。但漢朝皇室顯然還記得當年諸呂的陰影,在很長時間裏小心翼翼地限制著竇氏的外戚。

竇漪房自幼和兩個兄弟失散,後來她當上皇後之後,歷經千辛萬苦,才把哥哥和弟弟找了回來。大臣們對這兩個兄弟如臨大敵,唯恐他們仗著外戚的身份幹預朝政,橫行不法,請求漢文帝派道德高尚的長者教育這兄弟倆,把他們調教成了謙謙君子。這樣的人,自然也不會在漢景帝年間起勢。

可對於皇帝而言,母親或妻子家的親戚,畢竟是他們親近且信任的人。雖然他們不一定會讓這些外戚手握大權,但平時的日常事務,免不了會依賴外戚,哪怕僅僅是出去給外戚一個好前程考慮,皇帝也會給外戚們安排個一官半職。

竇漪房的侄子竇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崛起。他在七國之亂中脫穎而出,立下赫赫戰功,竟一躍成為漢景帝年間最顯赫、最受重用的大臣,當上了大將軍,還差點當上丞相。

雖然此時顯赫的外戚不過竇嬰一人,但他的權勢實在太大,也意味著西漢的外戚開始逐漸進入強盛時期。

漢景帝去世之後,漢武帝劉徹登基。

16歲的漢武帝一登上皇位就發現,雖然他是皇帝,可這個天下貌似不是由他說了算。太皇太後竇漪房,歷經三朝,積累了不少聲望和資本,又有竇嬰作為倚仗。她臨朝稱制,就連漢武帝都得看他臉色。漢武帝甚至挺憋屈地把竇嬰提拔成了丞相。

對抗竇太後的最好方式,自然是提拔自家的外戚。漢武帝的舅舅田蚡,在漢景帝晚年,已經頗受重用,但權勢並不顯赫,而漢武帝登基之後,立馬封他為武安侯,還讓他當了太尉。

可是漢武帝急於和竇太後爭權,反而惹得竇太後勃然大怒,趕走了田蚡。直到竇太後去世後,漢武帝才又讓田蚡當了丞相。

後來,漢武帝在平陽公主府邂逅了美麗的衛子夫,把衛子夫接到宮中。皇後陳阿嬌為此醋意大發,差點殺了衛子夫的弟弟衛青,漢武帝為了和打擊陳阿嬌的氣焰,重賞並提拔了衛子夫的家人,卻無意中發現,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和外甥霍去病,是一代將才,可堪重用。

衛家自此扶搖直上。

衛子夫為漢武帝生了兒子,衛青和霍去病為漢武帝打了勝仗,率性而為的漢武帝,為此愛屋及烏,恩澤整個衛家,衛青尚年幼的3個兒子都能無功封侯,衛子夫的姐夫們也都得到重用。

衛家就此成為漢朝自呂氏之後最顯赫的外戚家族,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

可是,隨著立功的霍去病、衛青先後去世,衛家能為漢武帝做的貢獻急劇下降;衛子夫容顏老去,不再獲得漢武帝的喜愛;衛子夫的兒子劉據日漸長大,讓日漸衰老的漢武帝感受到了威脅。

年老的漢武帝,開始意識到,一個強勢的外戚家族,對他這個越來越身不由己的老皇帝,是多麽大的威脅。

巫蠱之禍,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爆發的。

太子劉據自盡之後,漢武帝轉而立母親沒有強勢背景的幼子劉弗陵當繼承人。只有8歲,漢武帝擔心他將來被母親外戚制約,竟隨便找了個理由,殺了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後宮的其他女人,也一個不留。

而漢武帝給劉弗陵留下的5個托孤大臣,也無一個是外戚。西漢的外戚家族在漢武帝期間達到鼎盛之後,又被漢武帝親手撲滅了。

02、霍光為何立李夫人為孝武皇後

了解了西漢外戚的沈浮史,我們就會發現,在衛氏家族權勢過大之後,皇帝意識到了強勢外戚對皇權的威脅,漢武帝晚年,又開始了打壓外戚。

他殺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一方面是怕她如呂後一般女主幹政,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打壓外戚,畢竟鉤弋夫人在世,如果給皇帝施加壓力,皇帝可能扛不住要重用她的家人。

漢武帝為劉弗陵留下的5個托孤大臣,也只有霍光勉強算得上和外戚有關,他是衛子夫外甥霍去病的弟弟。但他和霍去病是同父異母,本人和衛家沒有半點關系,且衛家早已覆滅。

而對於霍光而言,他和漢武帝有著共同的利益,那就是打壓外戚。

霍光不是外戚,也就意味著,他的權力全然來自漢武帝的托孤遺詔。

而如果小皇帝不滿意他大權獨攬,對抗他的最好方式,就是重用外戚。

這將進入又一輪的輪回:老皇帝費盡心思打壓外戚之後,新皇帝為了某種目的,又把外戚扶持起來。

在霍光還沒把女兒嫁入皇室、成為外戚的時候,他不會允許這種事發生。

從看著角度看霍光的考量,我們就可以理解,霍光為什麽要選李夫人當孝武皇後了。

盡管追封新帝的母親為皇後是天經地義的,但鉤弋夫人卻是第一個被排除的。畢竟,她的兒子已經是皇帝了,如果再追封她為皇後,她的家族就更威風,小皇帝就更有理由重用她的家人了。

霍光一生都在極力打壓鉤弋夫人的家族。漢文帝的皇帝雖然註重不讓外戚勢大,卻也會給外戚做官的機會,而鉤弋夫人的兄弟,一生都只是富家翁,沒有半點沾染朝堂的機會。

漢武帝的兩個廢後,既然是被漢武帝親自下詔廢的,霍光也不會再把她們追封為孝武皇後,打漢武帝的臉。

為漢武帝生了兩個兒子的李姬,她的兩個兒子都還在世,且都已經長年,比劉弗陵年長,理論上繼承權排在劉弗陵之前,卻由於漢武帝的個人意願,而被淘汰出局。若是追封李姬為孝武皇後,簡直是在給她兩個野心勃勃的兒子遞刀。

而後宮其他的小透明,漢武帝生前沒有展示出對她們的偏愛,追封她們為皇後,多少有些不服眾。

唯有李夫人,是最完美的人選。

其一, 也是最重要的,她的所有兄弟都因為犯事被滅族,家族前後被滅了兩次,已經不剩什麽人了。追封她為孝武皇後,不會有任何外戚冒出來攪亂朝堂,霍光也不用費神去打壓一個新的後族。

其二, 她的兒子已經去世,孫子年紀尚幼,對新帝的皇位,造不成任何威脅。

其三, 漢武帝寵愛李夫人,眾所周知,她去世的時候,也是以皇後之禮下葬的。霍光追封她為皇後,也可以公然宣稱這是「緣上雅意」,把選中她推到漢武帝身上,堵悠悠之口。

所以,選擇李夫人,是霍光利益最大化的選項,是他為了打壓有可能會對他造成威脅的外戚家族、穩固自己權力地位的最好選擇。

你覺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