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部隊,有過巔峰,有過低谷。
曾不戰而退,被國人唾棄,也曾為共和國貢獻了25位開國將軍,留名青史!
這支部隊就是被人誤解最深得東北軍!
01、奉系軍閥
1896年,奉天一個小獸醫張作霖在廣寧縣落草為寇,投身綠林,拉起了一支隊伍。
時勢造英雄,張作霖在形勢復雜的東北大地縱橫捭闔,在爾虞我詐的時局裏長袖善舞。
短短10年時間,張作霖掌握了奉天省的軍政大權。
他率領的部隊,成為北洋軍閥三大派系之一的奉軍!
1919年,張作霖徹底占據東三省,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時人稱其為「雨帥」(張作霖字雨亭)。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張作霖勢力達到頂峰。
1927年,張作霖擔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成為民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爆發,張作霖日本人暗害而亡。
6月21日,少帥張學良秘密返回奉天,接任張作霖職務,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
7月1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東北服從南京國民政府,蔣介石形勢統一中國。
東北易幟後,蔣介石投桃報李,任命張學良為陸海空軍副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
奉系從此改稱東北軍,國民黨一大軍閥派系就此登上歷史舞台。
1930年3月,中原大戰爆發。
蔣介石和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反蔣聯軍極力拉攏實力強大的張學良。
張學良待價而沽,漁翁得利,大發橫財。
9月18日,張學良正式通電助蔣,出兵華北。
東北軍一入關,反蔣聯軍土崩瓦解。張學良與蔣介石聯手瓜分了馮玉祥、閻錫山的地盤和部隊。
張學良在占據東北三省的基礎上增加了山西、河北、察哈爾、綏遠四省,北平、天津、青島三市地盤。
張學良事實上成為國民政府僅次於蔣介石的第二號大軍閥,東北軍實力發展至巔峰。
然而,張學良怎麽也不會想到,9月18日,對他來說不僅意味著巔峰,更意味著萬劫不復的低谷!
02、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石原莞爾和板垣征四郎率領幾個關東軍下級軍官,發揮日軍下克上傳統,控制關東軍。
然後,這幫膽大包天,肆無忌憚的家夥,在沒有獲得日本東京大本營的特許下,擅自指揮一萬多關東軍進攻奉天(今遼寧沈陽)。
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就此爆發。
當時,東北軍在關外有十多萬兵馬,在東北三省有16.5萬駐軍,僅駐紮在沈陽的武裝部隊共計1.2萬人。
而且東北軍裝備有坦克、裝甲車、各型火炮和歐洲進口的先進輕武器,擁有當時中國最強的空軍和海軍,僅駐紮沈陽的空軍,就擁有各型飛機265架。
無論從什麽方面去評判,這都是一支不容小覷的武裝力量。
而發動事變的日軍有多少呢?
日本關東軍就出動了1萬多正規軍,兩萬輔助部隊。
當日進攻奉天北大營的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擁有兵力600余人,普遍僅裝備有步槍、機槍等輕武器。
以600人去進攻20倍兵力於己的大城市,可能成功麽?
就算是那時參與事變日本軍人也承認:這幾乎是一場「毫無勝算的豪賭」。
但石原莞爾是個中國通,他看清了張學良色厲內荏的底細,他狂妄叫囂,他不需要拔劍,只需要揮舞竹刀就能嚇退張學良。
結果正如石原莞爾所料,張學良被嚇破了膽,根本就不敢抵抗。
張學良居然命令東北軍: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裏,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1931年9月19日上午8時,日軍在付出傷亡24人的代價下便將沈陽全城占領,東北軍撤向錦州。
12月25日,一心保存東北軍實力的張學良不顧國民政府「積極籌劃自衛,以固疆圉」的命令,從錦州撤回關內。
張學良這一撤,再也沒有回到自己的家鄉,再也沒有踏足東北這片生他養他的故土。
在少帥的表率下,駐紮東北各地的東北軍,幾乎全部軍隊繼續執行張學良的不抵抗主義。
相當於日本本土面積三倍多的東北三省10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迅速淪陷,3000萬東北人民淪為亡國奴。
東北大地,白山黑水,工農業資源極為豐富,占當時中國經濟總量一半左右。
東北的淪陷,極大擴充了日本的實力,使日本軍人們的胃口越來越大,侵略中國的步伐更加急不可耐起來。
因為九一八國恥,本應與日寇血戰卻不戰而退的東北軍被國人唾棄、痛罵得擡不起頭。
03、知恥而後勇
為人之子者,張學良將父親張作霖在東北打下的天下拱手相讓。
這一刻,張學良枉為人子,無顏面見張家祖宗,無顏面見東北父老;
為國之軍者,當保家衛國,馬革裹屍,這一刻,張學良不是一個軍人,喪失了軍人最大的責任和光榮。
從此,每逢九一八,不戰而退的東北軍被國人痛罵孬種!
不過,歷史給了張學良和東北軍一個救贖的機會。
1932年2月21日,熱河抗戰爆發。
如果東北軍能知恥而後勇,依然可以挽回在國人心目中的形象。
可士氣低落的東北軍節節敗退。
3月4日,省會承德失守,熱河全境淪陷。
張學良遺失了一次絕佳的救贖機會,他徹底被全國輿論所抨擊。
東北軍遭受國人唾棄。
1933年3月11日,張學良通電下野。
如果歷史僅停留在這一刻,張學良將會永遠擡不起頭的罪人,30萬東北軍將會被罵成孬種!
要麽就此沈淪,要麽重振旗鼓,抗日雪恥。
慶幸的是,張學良選擇了後者。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西北軍將領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逼蔣抗日,史稱西安事變。
12月24日,蔣介石終於答應張學良和楊虎城的條件,停止內戰,聯共抗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張學良改變了中國歷史,中華民族抗日統一戰線即將形成,全面抗戰即將開始。
這一刻,張學良完成了偉大救贖,他成為了民族英雄,是抗戰勝利的大功臣。
12月25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親送蔣介石離開西安。
12月26日,張學良抵達南京,隨即,他就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蔣介石父子禁錮了54年。
04、救贖之路
張學良送蔣介石去南京前,將東北軍托付給了67軍軍長王以哲,聽從楊虎城指揮。
可無論是王以哲還是楊虎城,都欠缺威望,無法進行有效的統一指揮。
張學良被囚禁後,25萬東北軍群龍無首,成為一盤散沙,無根之木,沒有補給,沒有補充。
1937年2月2日,孫銘九、苗劍秋、應德田等少壯派軍官發動兵變,殺死王以哲,主張與蔣介石開戰,營救張學良。
抗戰在即,一旦開戰,東北軍將徹底成為叛軍。
幸虧這次兵變以失敗告終,萬福麟、王樹常、於學忠、何柱國等元老派掌控了局勢,繼續領導東北軍在夾縫中求生存。
蔣介石隨即以各種方式分化、瓦解、吞並東北軍。
首先,東北軍很多番號被裁撤,比如八路軍115師、120師、129師就是東北軍的番號。
其次,將萬福麟、王樹常、於學忠、何柱國四人率領的東北軍調往河北、河南、安徽、江蘇,讓東北軍不能成為一體。
再次,拉攏東北軍將領改換門庭,比如53軍軍長萬福麟、57軍軍長繆澄流、105師師長劉多荃、107師師長劉翰東等東北軍高級將領先後投靠了中央軍。
最後,直接改編為中央軍,蔣介石將東北軍改編為6個軍(49軍、51軍、53軍、57軍、67軍、騎兵軍),比如騎兵第10師師長檀自新所部投奔中央軍後改編為騎兵第4軍。
蔣介石一套組合拳下來,東北軍名存實亡。
國民黨部隊,派系林立,傾軋嚴重,中央嫡系部隊尚且涇渭分明,東北軍這支沒有統一領導的雜牌更是前途渺茫,在抗戰中根本不知道何去何從。
但東北軍廣大將士有一個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打鬼子。
抗戰期間,東北軍將士作戰英勇,浴血奮戰,和全國人民一起,共同抗擊日寇。
比如,淞滬會戰期間,67軍軍長吳克仁壯烈殉國,成為淞滬會戰中唯一一個殉國的軍長。
於學忠、何柱國、劉多荃、白鳳翔等人都是響當當的抗日名將。
(當然,東北軍良莠不齊,有抗日名將,也有民族敗類,不如與日寇作戰不戰而退的騎4軍軍長檀自新,也有向應德田、孫銘九這樣的投降日寇的漢奸)
可以說,在全面抗戰期間,東北軍一雪前恥,是當之無愧的抗日功臣,民族英雄。
可面對蔣介石明目張膽的吞並和分化,東北軍也不得不另尋他路。
而中國共產黨也沒有放棄這支部隊,早在西安事變前,就在東北軍中發展組織。
1936年6月,中國共產黨就在東北軍中建立了建立了工作委員會 (簡稱東工委,書記劉瀾波) 。
全面抗戰爆發後,東北軍被打散,東工委無法統一領導,被撤銷,分散至各軍建立工委會,吸收東北軍將領入黨。
比如,57軍111師師長常恩多、111師333旅旅長萬毅、112師672團團長劉傑被發展為特別黨員;51軍113師339旅旅長張炳南、113師677團團長王協一、53軍116師691團團長呂正操等人被發展為秘密黨員。
正因為這段經歷,東北軍中走出了25位開國將軍。
他們分別是:
開國上將,呂正操。
開國中將,萬毅。
開國少將,解方(曾任誌願軍參謀長)、陳銳霆、賈陶、沙克、於權伸、趙承金、封永順、趙東寰、高存信、李覺、徐明、宋學飛、張學思(張學良之弟)、江潮、金振鐘、張誌毅、王振乾、楊有山、張加洛、郭維城、管松濤、羅文、紀亭榭。
結語、
「九·一八」事變,在張學良錯誤領導下,30萬東北軍將士不戰而退,被國人唾棄鄙夷了很多年。
可東北軍將士並不是孬種,他們也是熱血男兒。
在之後的歲月裏,他們知恥而後勇,浴血奮戰,誓死殺敵,屢屢重創日寇。
他們沒有給中國軍人丟臉,用生命換回國人的尊重。
他們也是中華好兒女,25位開國將軍就是最好的代表。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要能抗擊外敵,保家衛國,後人就應該敬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