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周村狀元府的來歷

2024-01-02歷史

□孫方之

周村古商城內有一座「豪宅」狀元府,坐落在絲市街西端路北,是周村歷史上唯一的狀元——清康熙年間武狀元王應統的私家宅邸,前後三個院落相連,設有習演武地。歷經滄桑,這位武狀元的頤養勝地成為近代周村繁榮富庶的載體,現在為周村大街一處景點,遊客每天熙攘進出,王應統的事跡也廣為人知。

狀元府與武狀元

狀元新街是周村一條古老的街道。始開於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嘉慶六年【長山縣誌】記載「狀元街在縣南十八裏周村鎮,康熙四十八年王公應統所開辟,村人遂名之曰狀元新街。」它誕生300余年以來,見證了周村由一個普通村落發展成為魯中商貿重鎮的歷程,向後人昭示,周村不僅是近代山東的商貿手工業中心,也是英才薈萃的人文勝地。而狀元新街的開創者王應統,於國有功,造福桑梓,一直被周村民眾所懷念。狀元新街路南,他的府邸已經開辟為周村古商城的一處重要文化旅遊景點,隨著周村旅遊業的發達興盛,王應統的事跡廣為傳揚。

王應統,字緒光,號敏齋,舊長山縣王家毛坨(今屬鄒平縣)人,清康熙三年(1664年)出生於一個累代讀書仕宦的門庭。曾祖王重明,明末以「明經」任山西沁州同知。家有土地九千余畝,莊園數處;生有九子,王應統祖父一支分得王家毛駝的莊園,因家於此。伯祖王楨,字大木,清順治三年進士,歷任中書舍人、兵部、吏部、戶部等部給事中、太常寺少卿等官,立朝十余載,為當時頗負盛名的諫官。祖王棐,字非木,順治初年以「拔貢」任壽州知州,後調鞏昌府通判,在赴任的路上,道經茌平時被農民軍所殺。父王廷揚,康熙二十三年中武舉,一生隱居不仕。王應統最初以儒為業,讀詩書,學八股制藝;因自幼喜武術,好騎馬射箭,遂以父命棄文就武,康熙二十六年中武舉,二十七年成進士,殿試欽點狀元及第,被任命為山西中路利民參將。

足智多謀王應統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準噶爾貴族葛爾丹在沙皇俄國的支持和配合下,再次大舉內犯。康熙皇帝親自率兵三路出擊,大破噶爾丹於昭莫多,王應統隨撫遠大將軍費揚古參加了這次戰爭,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作出了貢獻。在戰爭中,各路將領因路途遙遠、運輸困難,多將糧餉就地轉賣以圖省便。及深入不毛之地,糧餉不繼,士氣動搖。只有王應統一軍,糧餉有余,士氣穩定,人皆贊其深謀遠慮,老成持重。各軍既缺糧餉,士卒饑疲,紛紛向內地回竄。主管將領驚慌失措,轉而求救於王應統。應統單騎追潰兵,曉之以義,惕之以利害,眾皆聽命歸隊,軍勢復振。王應統認為糧餉問題不解決,終必有變,適駐地有積存的準備撤軍時供應的糧餉,遂往見督糧官王國昌和喻成龍,要求暫時借支以應急需。二人以未奉大將軍令,堅持不允。王應統反復曉以利害,謂「如糧餉不繼,軍心搖動,後果將不堪設想」,言辭懇切,聲淚俱下。二人大受感動,說:「莫非王臣,何獨讓爾急公耶!」立即以20天的糧餉相借,保證了平叛部隊的順利進軍。

戰功卓著沐皇恩

噶爾丹分裂勢力平定之後,王應統於康熙三十六年,以戰功升任山東總河中軍副將。康熙皇帝在晉北行營召見了他,改授神木副將,付以守邊重任。神木地處邊陲,土地貧瘠,五谷不生,居民靠與關外民族貿易牛羊等物以自給。適值邊外大雪,牛羊大部凍死,貿易停頓,民不聊生。王應統看到邊外土地肥沃,適於耕種,便提請督撫、提鎮,準許邊民出關耕種;同時,以重金致書阿爾多斯王,答應每牛一犋,給以若幹地租,隨即組織邊民開墾。有力者給以腰牌,無力者助以耕牛、種籽,任其出關耕種。並委任官吏檢查督促,課其勤惰。當年即獲豐收,軍民存活。三年後,元氣恢復,邊防鞏固。從此,出關開墾成為定例。

康熙三十八年,王應統調任江南總漕中軍副將,晉京謁見時,改調總河中軍副將。他在濟寧河務任上,認真負責,幹練明達,克己奉公,拒絕賄賂。按舊例,河道總督委派官員檢查河防和兩岸柳樹種植情況,所到之處,文武官員照例都有饋送,每人每次可得萬金。他獨照章辦事,不取分文。

康熙四十一年,王應統調任山東文登副將。是時康熙皇帝恰巡遊駐蹕德州,王應統即赴德州皇帝駐地謝恩。皇帝賜以禦書【唐句】一幀,贈其父母玻璃眼鏡各一副,升他為河南、河北總兵,鎮守懷慶。康熙四十二年春,王應統復於濟寧接駕。皇帝賜以禦書【雨中遠望】一幅。他感激皇帝的殊恩,工作益加勤奮。在鎮守懷慶期間,嚴格訓練,查究虛冒,政事公開,杜絕賄賂,積弊為之一清。

清正廉潔受誣陷

在黑暗腐朽、賄賂公行的封建社會,清正廉潔、奉公守法、為政有為的官吏是註定吃不開的,被史家所稱「康乾盛世」亦不例外。王應統不與濁世同流合汙的「獨清」「獨醒」作為,自然引起貪腐集團多數貪官汙吏的嫉恨。康熙皇帝南巡回京時,經河南界。王應統部下建議他」隨大流」,仿照慣例,暫時挪用軍餉賄賂皇帝的左右近臣,免得奸佞們在皇帝面前進讒言,以求自保。他卻認為鞠躬盡瘁為國盡力,皇帝是明君不會輕易聽信讒言,何必以軍餉行賄,對部屬的建議置若罔聞。果不其然被部下言中:皇帝左右近臣一路上收受沿途官員孝敬金銀財寶已成慣例,獨獨這個小小的總兵敢不把自己放在眼裏!於是,他們以代替皇帝檢查兵營為理由,找了一個「營中盔甲破壞嚴重」的罪名在皇帝面前狠奏一本。康熙皇帝大怒:朕如此信任重用於你,你卻辜負朕的重托!而盔甲損壞,事出有因,也並非捏造。康熙三十五年西征期間,營中盔甲損壞嚴重未及修補,王應統鎮守懷慶不到一年,即三次接駕,道路馳驅,疲於奔命,未及向皇帝奏明。這是一個可大可小的「罪過」,如果伺候的皇帝「左右」們高興,如實稟報,會是另一種結果。於是,王應統被罷免職務,與其屬員數人俱被捕下獄。家人惶懼,計議用重金行賄以脫罪。王應統說:「我自戊辰登第,歷任山陜總鎮,這些恩典,都出自聖上,與左右近臣有什麽關系?賄賂以求免罪,我不幹這樣的事。」繼任代理總兵閆定國陰謀實授,害怕王應統復職,又以王的親丁糧餉和修建演武廳等項開支俱作為財政虧空疏奏皇帝。皇帝更加震怒,要將王治死罪。適值直隸等省督撫、將軍、提鎮均以修補盔甲事,向朝廷題奏。皇帝始知盔甲損壞並非懷慶一鎮如此,這才下旨,對王應統從寬處理。但礙於面子並不改正。王應統被釋出獄,貶為庶民,放歸田裏。

回歸故裏建家園

王應統不僅懂韜略,會帶兵,還能文章,通制藝,平時恂恂如儒生,軍政余暇,經常集合文武生童,考其文藝,試其騎射,較其優劣,評定等次。還經常捐俸祿以獎勵士子。許多名士出其門下。他還善書法,尤喜王羲之的字帖,每日臨摹百余字以為常事。嘉慶六年【長山縣誌】稱其「自服官以迄家居,囊無長物,唯有兩袖清風,圖書數卷而已。」

王應統歸裏時,正值周村集鎮已經形成,大街、絲市街、下河集市逐漸繁榮之際。他用多年的俸祿,買下大街和絲市街之間的一片空地,建宅第一處,人稱「狀元府」。狀元府有前後兩院,中有磚木結構二層樓一座,人稱「狀元樓」,府前逐漸形成了一條東西向的街道,人稱「狀元新街。」狀元新街通往絲市街有一條南北向小巷,人稱「狀元胡同」。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時至現代,狀元府已幾易其主。狀元樓也於1966年拆除。作為狀元府的遺跡,只有南院西廂房仍殘留斷壁。近年,周村古商城開發旅遊,「狀元府」走市場開發的路子,拍賣於個人,在舊址上建起一座新的「狀元府」,以供遊人參觀、憑吊。

王應統在建狀元府的同時,看中了現在周村城西王家莊這塊寶地。這裏,西依長白,東望周村,淦河由南而北,再由西向東流入市區,有山有水引人入勝,確是理想的遊樂勝地。遂在此購置土地數畝,建成了王家花園。有一支王氏後裔在此看守園子,定居落戶,繁衍生息,形成了現在的王家莊。據王氏族譜載,王應統由於居官清廉,又突遭大變,歸田日久,生計艱難,晚年四壁蕭然,以至衣食不繼。但他處之泰然,不以為意。康熙五十二年春,皇帝六十壽辰,王應統進京朝賀。這時被貶黜的同事多復職起用。但王應統早已心灰意冷,絕意仕進,因以親老為辭,回家終養。在周村期間,他優遊山水,並與正在修撰縣誌的邑令孫衍時相過從,討論文獻。康熙五十四年,王應統因病逝世,葬於長白山脈象山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