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楊勇出訪南斯拉夫遭拒,鄧公:該升官了

2024-02-06歷史

楊勇出訪南斯拉夫遭拒,鄧公:該升官了。

1978年6月,中國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楊勇率領軍事友好代表團存取南斯拉夫。然而,代表團到達南斯拉夫後,楊勇並未受到總統鐵托的接見,只是被邀請到參謀部休息。

面對這種情況,代表團中的一些同誌感到不滿,準備向南斯拉夫人提出投訴。然而,楊勇卻阻止了他們。

「看來是時候給楊勇升個官了!」那麽,南斯拉夫總統為何不願見楊勇的代表團?而鄧公為何得知此事後,不僅不生氣,反而要給楊勇升官呢?

南斯拉夫總統鐵托不願接見楊勇的原因是等級不夠。在國際外交中,接待存取團的方式有著一定的規則,通常是派與對方級別相當的官員負責接待。

例如,一個國家的大使存取另一個國家,對方不會直接由總統來迎接,通常會派出職位稍高一些的人來接待,以表達對客人的尊重。

楊勇上將存取南斯拉夫時,以軍事友好團團長身份進行存取,因此南斯拉夫方面按照楊勇在解放軍的職務來確定接待規格。

盡管楊勇擔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但作為總統的鐵托親自接見並不必要。

盡管鐵托並未與楊勇會面,但他並未忽視我們,而是指派了南斯拉夫人民軍的總參謀長斯塔查·波托查爾上將接待楊勇上將率領的代表團。

他們兩人都擁有上將軍銜,斯塔查擔任總參謀長,而楊勇擔任副總參謀長。雖然斯塔查的職位比楊勇高一級,但這並不算冷落我們。

然而,為何我們的代表團中仍有人對此不滿?楊勇上將是否具備會面鐵托的資格呢?

【悍將楊勇的革命之路】讓我們從楊勇本人的故事開始說起。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副總參謀長,更是一位世界級的猛將。

楊勇原名楊世峻,1913年出生於湖南瀏陽,他的父母都是地主家的佃農。然而,在他13歲那年,他的生活發生了轉變。

那一年,正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楊世峻的老家受到了共產黨的影響,充滿了革命的氣息。他的父母也受到了這種影響,產生了投身革命的想法。

楊世峻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家中老兩口因為年紀大又沒有文化,他們將對未來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楊世峻在學習上非常努力,他記得一次語文課上老師講解「勇」字,講述它用來形容戰士的勇敢精神,不怕困難,不怕犧牲。

那一刻,楊世峻被深深打動,他對「勇」字產生了特殊的感情,甚至決定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楊勇,以此表達他對「勇」字的理解和向往。

楊勇雖然名為勇,但在剛加入革命隊伍時卻並未踏入軍營,而是擔任了一名普通文員。然而,金子無論在哪裏都會閃耀光芒,楊勇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成為了紅軍第八軍的政治處處長,如果按照這個軌跡走下去,他很可能在文職道路上越走越遠。

然而,楊勇從未忘記自己改名的原因,盡管文職工作同樣重要,但他的心卻向往著軍隊,渴望成為一名戰士,與敵人並肩作戰。

他曾向組織提出過上戰場的請求,但由於組織認為他是個知識分子,工作能力強,所以沒有同意。然而,隨著局勢日益惡化,紅軍隊伍在敵人的圍剿下力不從心,再加上他再次堅決要求上前線作戰,組織只好勉強同意。

然而,誰也沒想到,他給自己改的名字竟然如此貼切。在戰場上,他所向披靡,常常忘我地戰鬥。

在抗日戰爭中的平型關之戰中,楊勇以其英勇無畏的精神贏得了戰友們敬佩。作為團部政委的他,在戰鬥的白熱化階段,直接扛著大刀沖進戰場,與敵人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白刃戰。

盡管身中數槍,但他仍斬殺了十幾名日本兵。戰友們在看到他渾身是血的狼狽樣時,都被他的英勇所震撼。然而,只有勇武並不足夠,楊勇以其智勇雙全的特質,早早就展現出了他在戰場上的卓越才華。

1938年,八路軍115師在山西展開了激烈的遊擊戰。當時的楊勇已由686團政委升任團長,他率領團部執行了一次特殊任務——偷襲日軍。

任務看似簡單,實則困難重重,因為目標附近有一座日軍碉堡。如果先行攻擊碉堡,會暴露行動,打草驚蛇;但若不先攻擊碉堡,直接進攻目標,碉堡內的日軍隨時可能進行支援。

在對是否攻打碉堡及其具體策略的激烈討論後,楊勇做出了決定,即在需要集結部隊的途中,利用全團的所有火炮迅速清理碉堡,然後帶領戰士們進入碉堡,等待滿載日軍和物資的20輛汽車前來。

當這些前往前線運輸作戰物資的車出現時,楊勇下令全團發動進攻。

經過686團的全力進攻,成功繳獲了運輸的物資和20輛汽車,僅剩余3名日軍投降。物資被燒,直接導致前線日軍斷糧,幾天後,他們不顧一切地派出了100名日軍前往後方運送糧食。

此時,楊勇手下有人建議直接消滅這支日軍小隊。

楊勇認為之前殲滅的日軍數量不足,他決定采用"放長線釣大魚"的戰略,讓這一隊日軍透過,以便將來能夠一舉殲滅。

果然,當這支日軍順利離開後,第二天又出現了一支押送物資的隊伍。楊勇再次施展故技,將這支隊伍也全部消滅。

然而,日軍已經從連續兩次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為了保護運輸物資的車隊,他們將數量有限的軍隊分散開來,還在道路周圍設定了大量的哨點。

他們以為這樣就能阻止八路軍的再次襲擊,讓楊勇知難而退。然而,楊勇深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策略,他利用日軍的部署,再次成功地將他們消滅,證明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戰鬥實力。

楊勇選擇了一條反常規的策略,他直接在敵人的視野範圍內埋伏,等待日軍車隊再次經過。兩天後,他帶領686團第三次發起攻擊,又成功擊斃300多名日軍。

在呂梁山的短時間內,楊勇的部隊取得了三場連續的勝利,總共消滅了近1000名日軍,包括一名日本少將。在打掃戰場時,光是焚燒日軍屍體就持續了好幾天,這讓日本人發出了挑戰,要與他決一死戰。

然而,楊勇並不屑於理會這種絕望的請求。然而,經過這次戰役後,楊勇和他的686團名聲大噪,成為了讓日本人聞風喪膽的一支軍隊。

楊勇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夢魘,同時也是美帝國主義的克星,毛主席甚至把楊勇、楊得誌和楊成武三位將軍並稱為「三羊」。

在韓戰中,除了楊勇,其他兩位將軍已經奔赴北韓戰場,這使得楊勇心急如焚。毛主席看出了楊勇急切的心情,還開玩笑地說:「如果再把你這只‘羊’送過去,美國佬就得頭疼了!」

1. 盡管這句話是開玩笑的,但毛主席或許真的這樣想過。楊勇將軍很快就被派遣到了北韓戰場。抵達北韓不久的楊勇,就碰上了南韓首領李承晚率領大軍試圖「北進」,然而還沒等他們囂張起來,就被剛到達北韓的楊勇將軍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楊勇下令炮兵部隊擺出1000多門火炮,連續轟炸了半個小時。盡管南韓的軍隊已經和誌願軍交手多年,但以往都是誌願軍發起沖鋒,而南韓軍隊則開始逃跑。

然而這次卻發生了變化,半個小時的轟炸把李承晚本人都給炸懵了。 2. 可能毛主席並沒有說這句話,但這不妨礙楊勇將軍被派遣到北韓戰場。

剛到北韓沒多久的楊勇,就遇到了南韓首領李承晚帶領大軍想要「北上」,結果還沒等他們囂張起來,就被剛到北韓的楊勇將軍來了一記重擊。

楊勇命令炮兵部隊架起1000多門火炮,連續轟炸了半個小時。盡管南韓的軍隊已經和誌願軍交手多年,但是以往都是誌願軍發起沖鋒,然後南韓軍隊就開始逃跑,結果這次卻「換了花樣」,半個小時的轟炸將李承晚本人都給炸蒙了。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誌願軍在僅僅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就成功打垮了金城內的守軍,守軍士兵如同失去理智般開始四處逃散。

甚至南韓的精銳部隊「白虎兵團」也在此次戰鬥中被誌願軍全數殲滅,連番號都找不到了。這場戰鬥讓李承晚深感顏面掃地,他為了挽回自己的聲譽,展示自己的能力,決定調動全部精銳部隊再次對誌願軍發起攻擊。

美國軍隊也提供了強大的火力支援,雙方意圖聯手擊敗楊勇。

楊勇早已預見敵軍的反撲,因此在美軍和南韓軍到來時,等待他們的是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最終,這場戰鬥使得美國和南韓損失了超過五萬人,也驗證了毛主席的預言,雙方簽署了停戰協定。

戰後,楊勇被任命為人民誌願軍的司令員,他決定留在北韓,幫助北韓人民重建在戰爭中被摧毀的家園,並防止美國和南韓再次侵犯。

楊勇與北韓領導人金日成在北韓相處的歲月裏,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金日成在每次來中國存取時,都對與楊勇的再次相見充滿期待。

楊勇也因此在他的軍事存取生涯中,常常被委派到世界各地與各國領導人交流。

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在二戰結束後,以團結南斯拉夫多民族的精神建立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當時,中國國民黨執政,鐵托為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從未向國民黨表示過建交的意願。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南斯拉夫在5日就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在第二天致電周恩來總理。然而,當時的南斯拉夫與蘇聯關系緊張,甚至一度斷絕了外交關系,因此中國和南斯拉夫的建交計劃被暫時擱置。

在史太林去世後,蘇聯外交政策經歷調整,南斯拉夫與蘇聯的外交關系得以恢復。1954年,中南兩國建交後,雙邊關系始終保持友好。

1975年,南斯拉夫官員存取中國時,受到了毛主席的熱情接待。在交流過程中,毛主席對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表示了高度贊賞,稱其「鋼鐵般的決心,毫不畏懼蘇聯的壓制」。

1978年,中國為了展示對兩國友誼的珍視,派遣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楊勇率軍事友好代表團存取南斯拉夫。

盡管楊勇的職務前有一個副字,但當時的總參謀長鄧小平同誌身兼數職,無法全身心投入總參謀長的工作,因此實際上,楊勇承擔了大部份總參謀長的工作。

這次存取進一步加強了兩國之間的友誼,彰顯了中國對友好關系的重視。

原本對存取南斯拉夫充滿期待的各位,卻在抵達後遲遲未見鐵托總統的迎接。南斯拉夫方表示,以楊勇的職務,鐵托總統親自接見可能會超出常規規格,因此由南斯拉夫總參謀長負責接待。

面對這一情況,代表團中有人情緒激動,希望能找到南斯拉夫負責人,明確表達情況,爭取鐵托總統親自接見楊勇。

新文案的核心思想:存取南斯拉夫的代表團未能如期見到鐵托總統迎接,南斯拉夫方面由總參謀長接待,有人希望找南斯拉夫負責人爭取鐵托總統親自接見楊勇。

楊勇為了維護兩國友好關系,化解尷尬氣氛,機智地化解同伴的不滿,展現出他的聰明才智和外交風度。他以輕松愉快的態度與南斯拉夫總參謀長斯塔查進行了交流,並且在交流過程中沒有提及自己在國內的實際職務,展現了他的低調和謙虛。

楊勇的行為為兩國之間的關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贊譽。

9月,南斯拉夫總參謀長斯塔查存取中國,一下飛機就被迎接他的楊勇所吸引。他們曾在南斯拉夫見過面,因此兩人非常親切地握手。

然後,斯塔查對楊勇說:「恭喜楊先生晉升了!」楊勇聽了後,感到遺憾地告訴他:「抱歉,我現在還是副總參謀長。」

斯塔查被楊勇的話弄得有點懵,最後透過轉譯解釋了一段時間,他才明白,雖然楊勇是副總參謀長,但他的職位比自己的總參謀長還要高。

他不禁回想起楊勇存取南斯拉夫時,被鐵托拒接的尷尬場景,羞愧得滿臉通紅,不斷向楊勇解釋鐵托沒有接見他是因為不了解這件事。

在楊勇的陪同下,斯塔查見到了鄧公。見到鄧公後,斯塔查仍然在解釋這件事情。然而,鄧公在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後,並沒有生氣,反而調侃道:「與鐵托相比,楊勇的官職確實小了點。

我也沒有能力讓鐵托降職,那就給楊勇升職吧!」

最終,當需要對楊勇晉升時,出現了變故。參謀部的成員向鄧公建議,由一位沒有在軍中擔任過重要職務的開國上將楊得誌擔任總參謀長。

鄧公深思熟慮後,決定不忽視功臣,讓楊勇繼續擔任副參謀長。此外,楊勇和楊得誌作為「三羊」之二,共同作戰多次,而且楊勇當時還患有肝癌,因此,鄧公決定讓楊得誌擔任總參謀長。

1982年1月6日,楊勇上將在北京逝世,他在臨終前對家人說:「我這一生沒有什麽遺憾。」以此文緬懷為新中國浴血奮戰、默默奉獻的楊勇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