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69年,北韓軍隊開赴鴨綠江邊,準備攻擊中國,看毛主席如何化解

2024-04-08歷史
1969年,北韓軍隊開赴鴨綠江邊,準備攻擊中國,看毛主席如何化解

1950年,韓戰爆發後,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 從南韓越過三八線,一直向北韓進攻,短時間內就占領了大部份北韓地區。

在北韓危急時刻,北韓向中國發來了求助信,不久後,中國便發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召集了120多萬中國人民誌願軍赴北韓抵抗美國的入侵。

可是,在中國幫助北韓贏得了這場戰爭後, 北韓在1969年卻調轉槍口,將軍隊駐紮在鴨綠江邊,準備進攻中國。

北韓為何準備向中國發起攻擊?毛主席對於這件事又是怎樣化險為夷的呢?

中蘇朝關系

從1950年代後期,中蘇之間的關系就發生了裂變。當時的蘇聯已經有了美帝的「霸權」之意,對於中國很是眼饞。本來中蘇之間的關系被稱為「偉大的友誼」,遇事雙方都要盡可能的幫助, 可是蘇聯總以「老子黨」自居,試圖在一些方面控制中國的軍事。

在1958年時,蘇聯為了加快控制中國軍事的步伐,向中國提出了建立長波電台和共同艦隊,實作中蘇共管的軍隊,在當時,從表面上看,似乎蘇聯是想與中國並肩作戰,可實際上,蘇聯的野心已經暴露了出來。

在中國領土、領海建立長波電台,這涉及到中國的主權,所以當毛主席得知這件事後,馬上就拍桌子不答應: 「我們不幹。」 此後,中蘇之間便有了隔閡,相互之間的信任也因蘇聯的野心就此崩塌。

後來1964年,布里茲涅夫上台,成為了蘇聯新任領導人。

本以為布里茲涅夫會對於中蘇之間的關系作出改變,不說馬上恢復關系,但最起碼不要有赫魯曉夫曾經對華做出過的那些行為。

實際上,布里茲涅夫簡直和赫魯曉夫如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時蘇聯對中國是有些嫉妒的,因為阿爾巴尼亞、北韓、北越這些國家,已經和中國建立了一個共產黨團體,之間也是互幫互助的關系。 這些國家越是團結,蘇聯就越是慌張 ,生怕這些國家最終形成以中國為核心的「團體」,最終脫離蘇聯的控制。

當時蘇聯的想法就是,既然暫時控制不了中國,那就先將中國身邊的朋友控制,而北韓與中蘇相連,之間的關系也一直不錯,所以蘇聯第一個便從北韓下手了。

北韓這個國家說吃香也吃香,說危險也危險,處在兩個大國之間,和平時可以得到好的發展, 一旦兩個大國鬧了矛盾,那麽北韓跟著哪一方,都可能會和另一方產生分歧。

在1965年蘇聯召開了國際共產主義大會以後,蘇聯就十分反常,經常動不動的就向北韓提供援助、援建,還在軍事上援助了不少資金,使北韓的進步非常之大。

雖然北韓表面還是與中國有著正常的外交往來,但北韓內心已經完全倒向了蘇聯。

後來,見北韓有偏向蘇聯之勢,中國也試圖挽回北韓,以免突然改變航向走錯了路。但是蘇聯給北韓的幫助太大,幾乎蒙蔽了北韓的眼睛。

之後北韓便提出了「等距離外交」這一決策 ,表面上與中蘇保持一定距離,這樣一來,即便日後中蘇關系惡化,北韓也能在中蘇兩國各拿一分利益。

但表面畢竟是表面,北韓當時在中蘇之間作對比,是有些看不上中國的,即便中國曾經出兵幫助北韓,但是在國力方面,新中國剛剛建立不久,對比蘇聯,相對薄弱。 而蘇聯是工業大國,在發展、經濟、軍事等方面都能立馬對北韓援助。

所以北韓為了發展,必然是會選擇蘇聯。除了發展之外,北韓也有自己的野心,北韓在韓戰中未能完成統一北韓的願望,所以一直也是心中的一個結。

要知道,中國是從來不主動發起戰爭的,對於北韓對北韓半島的統一,中國也絕對不會插手。可蘇聯就不一樣了,在北韓有了統一之意後,蘇聯就暗中大力支持北韓半島統一。所以相較於中國的「坐下來談」, 北韓還是比較喜歡支持自己的蘇聯,那麽在「選邊」時北韓自然而然是要靠近蘇聯的。

蘇聯挫敗,北韓出面

1969年,北韓已經完全倒向了蘇聯,再加上中美關系緩和,蘇朝更是對中國產生了恨意。布里茲涅夫認為,此時蘇美正處於冷戰時期,一旦中美聯手,那麽可能將威脅到蘇聯。

3月2日,蘇聯邊防軍在接到蘇聯軍方的指令後,開始向中國珍寶島入侵,當時蘇聯邊防軍是偷襲了中國邊防部隊。 蘇聯打出中蘇關系的第一槍,令毛主席很生氣,馬上便展開了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在蘇聯邊防軍開始對珍寶島入侵後,中國邊防部隊馬上與蘇聯展開了戰鬥,最終奪回了珍寶島。可是蘇聯不甘心,接連幾次試圖登島入侵,甚至還向中國邊防部隊發射炮彈。

此後幾天,蘇聯多次向珍寶島作出打擊,甚至把先進武器都拉了出來,但最終還是沒能成功入侵珍寶島,被中國邊防部隊給趕跑了。

在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後,蘇聯敗退,布里茲涅夫很是氣憤,他怎麽也沒想到,自己身為超級大國,居然打不過一個才建國20年的國家。

布里茲涅夫此時也不再藏著掖著,勢必要給中國點顏色看看,所以便聯系到了金日成,竄動金日成對中國作出點什麽。 金日成明白了蘇聯的意思,召集了軍隊直接駐紮在了鴨綠江邊,將槍口對準了中國東北地區。

或許北韓也不想將槍口對準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兄弟國家,但自北韓倒向蘇聯的那一刻,蘇聯就將北韓當成自己的「附屬國」了,所以「老大哥」的命令北韓即便是不願意,為了保住自己的國家,也要硬著頭皮去做。

北韓對中國做好了戰鬥姿態時,卻接到了中國戰勝,蘇軍敗退的訊息。 這讓北韓處在了尷尬之中,剛把槍口對準中國準備破罐子破摔,誰知蘇聯說撤就撤。

在蘇聯多次打擊中國沒有效果後,蘇聯也覺得中國不是好惹的,在撤退時還揚言會用核武器對中國做出打擊。這樣的話,就有種「你給我等著」的感覺。

蘇聯還是因為中美關系緩和的原因,不敢輕舉妄動。 蘇聯在史太林去世後,就開始緩緩地走向了下坡路 ,只是沒有那麽明顯,所以蘇聯才著急的到處拉幫結派。

那麽既然蘇聯與中國的矛盾徹底顯露了出來,中朝的關系又該如何緩和?這對於北韓來說是一個問題。

北韓很尷尬,中國不記仇

北韓從鴨綠江撤兵後,其實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一方面蘇聯逼迫北韓出兵,自己又將軍隊撤回到了蘇聯,這就將北韓也推向了與中國為敵的局面,所以蘇聯這步棋走的看似很妙,實際卻是將自己推進了深坑中。

而對於北韓的種種行為以及處境,毛主席當即就表示: 「北韓之所以出兵,或許也是蘇聯在背後指示的。中國和北韓是有著革命友誼般關系的兩個國家。」

這句話被金日成得知後,十分感慨,似乎也知道了眾多大國之中誰才是真心實意對待北韓的。

1969年9月末,北韓向中國發出了緩和訊號,希望可以好好談一談,之後中國也向金日成發出了邀請,同意談一談中朝關系的事宜。這次的邀請,不僅展現了中國的大國風範,同時也向北韓展示了中國對於北韓的「錯誤」,予以理解,而最重要的是中朝關系能夠和好。

金日成收到中國的邀請後,見中國不計前嫌,很是高興,便派出崔庸健前往中國。 或許有很多人好奇,既然金日成想和中國緩和關系,為什麽不親自前往呢?豈不是更顯得有誠意一些?

北韓當時和蘇聯的關系還正親密,如果金日成親自到中國參加慶典,那麽被蘇聯知道後,估計對北韓的援助也將停止。所以中國也明白北韓的處境, 只要北韓給出答復,那就證明北韓是願意緩和的。

1970年4月,中國收到北韓的存取邀請,毛主席決定派周總理作為代表,前往北韓進行存取。周總理在出訪前,還專門叮囑工作人員,隨行人員一定不要安排太多,一是國內人少事多,盡量留下些人手工作,二則北韓是中國的朋友, 隨行人員太多反而會讓北韓誤以為我們有所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