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絕口不言和議事的左宗棠

2024-05-11歷史

全文共 11340 字 | 閱讀需 16 分鐘

公元2000年,美國權威雜誌【時代周刊】評出「近一千年來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中國只有三位,毛澤東、成吉思汗與左宗棠名列其中。

毛澤東、成吉思汗可都是開天辟地、鼎定乾坤的偉人,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左宗棠?他在國內好像並沒有那麽高的聲望,甚至在某些年代,還被視為「劊子手」和法國在華「代理人」,一個似乎頗有爭議的人物,為什麽能和他們比肩齊輝呢?

梁啟超更是評價左宗棠:「五百年來的第一偉人!」

那麽,左宗棠是被高估了嗎?他到底有著什麽樣的人生經歷?他又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什麽樣的歷史貢獻?

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左宗棠出生於湖南湘陰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左家家學淵源、耕讀傳家,家風淳樸、樂善好施。

祖父左人錦曾是國子監生,父親左觀瀾是個秀才。左宗棠4歲隨祖父在長沙私塾學習,5歲遍讀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8歲開始學作八股文。

左宗棠祖上家境尚可,只是到了父親左觀瀾這裏,全家十口人僅靠「遺田數十畝,歲收租谷只有四十八石。」碰到天災,莊稼欠收,全家人只能以糠為餅充饑。

左宗棠出生的時候,母親奶水不足,他只能喝米湯,因日夜啼哭不止,以致肚臍突出,「肚大臍凸。」

左宗棠自幼接受了系統的儒家教育,像大多數讀書人一樣,左宗棠小小年紀便胸懷「修齊治平」的遠大抱負。

湖南地屬楚地,少年左宗棠繼承了楚狂接輿的直率、狂放而高傲的個性,他特別崇拜諸葛亮,自稱「當代諸葛亮」,即「今亮」。

1826年,14歲的左宗棠參加人生第一場科舉考試:湘陰縣試,考取全縣第一。

1832年5月,左宗棠為父守孝期滿,9月份參加鄉試,中第18名舉人。

左宗棠意氣風發、躊躇滿誌。1833年正月,左宗棠挑書北上,跨過洞庭湖,進京參加會試,不中。心有不甘左宗棠分別於1835年、1838年兩次進京趕考,均告失利。

科考連連受挫,讓左宗棠非常郁悶,更急人的是,「笨拙」的曾國藩都考中了,他平時的成績不知道要比曾國藩好到哪裏去了。

那麽以「今亮」自稱的左宗棠為什麽科考屢屢失利呢?

出身「秀才世家」的左宗棠,本來可以有一個很好的科舉前途。

一個偶然的機會,左宗棠在地攤上淘到了【讀史方輿紀要】、【天下郡國利病書】和【水道提綱】等書籍,他如獲至寶,從中發現了與八股文不同的知識天地。

他反復閱讀書中提到的山川險要、戰守機宜等,接觸了大量的實用知識。

1830年,江寧布政司賀長齡因丁母憂留居長沙,左宗棠仰慕他的品學才能,特上門拜訪。

盡管兩人身份地位懸殊,但一番交談後,賀長齡十分欣賞左宗棠的才華,「以國士見待」,並親自登梯子為他取書。

臨行前,賀長齡將自己主編的【皇朝經世文編】相贈,勉勵他要誌存遠大,不要拘泥小事,限制了將來的發展。「幸無茍且小就,自限其成。」

但在當時,「經世致用」只是逐步興起的一種潮流,相當於素質教育,科考根本就不考,在傳統士人眼中不過是「旁門左道」,他們對左宗棠專註於實用之學嗤之以鼻。

但左宗棠不為所動,仍然攻讀不輟,興趣與執著,使他定下了終生關註的兩個方面:地理學、農學。

1831年他進入到了湘水校經堂,專門學習「經世致用」之術,曾取得7次名列全校第一的好成績。左宗棠的學習興趣不再在作八股文上,他的經世致用學問也漸漸為當地人所熟知。

1836年,24歲的左宗棠應湖南巡撫吳榮光的邀請,到醴陵淥江書院擔任院長。這期間,機緣巧合,左宗棠結識了兩江總督陶澍。

二人一見如故,徹夜長談,最終結為忘年交,左宗棠對陶澍仰慕已久,陶澍則視左宗棠為天下巫師,兩年後二人結為兒女親家。

盡管二人身份地位相差懸殊,一個是道光年間第一疆臣,一個是落魄小舉人,可二人卻能像磁鐵一樣相互吸引,左宗棠征服陶澍的,只能是才華和霸蠻的氣質。

這副對聯,就是縣令為迎接陶澍,請左宗棠代寫的:

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這副對聯既頌揚陶澍為官之功德,又完全不露吹捧之痕跡,令陶澍贊嘆不已。因這幅對聯,左宗棠和陶澍結緣,才有了後來陶澍對左宗棠的提攜。成功從來就不是偶然的,靠的是實力、才華。

左宗棠的大部份時間都用在「經世致用」的學問上,「學非所考」,科考反倒成了「副業」,加上他的知識面太廣,思想也比較先進激進,主考官未必能看懂他的策論,直接導致會試三次落榜。

上文說過,左宗棠出生於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左宗棠大哥先亡,後父母離世,三個姐姐相繼出嫁,8口之家,轉眼就剩二哥和自己。為了求學和科考,左宗棠家欠了不少外債。

左宗棠和二哥商量,將家中僅有的幾畝薄田留給嫂子,債務則由他們兄弟兩個承擔。

鄉試結束後,左宗棠當務之急不是什麽功名前途,活下去才是最要緊的問題。那麽左宗棠是怎麽活下去的呢?

吉人自有天相。左宗棠父親還在世的時候,和湘潭周家訂過親。只是現在物是人非,左家已破敗潦倒,而周家則是湘潭高門大戶,家底厚實,左家和周家已是門不當戶不對,這親還能算數嗎?

左宗棠有自知之明,他早把同周家訂親的事忘了。倒是周家,眼看周大小姐一天天大了,那左家遲遲不來迎親,只好派人到左家提醒。

左宗棠為難了,都窮成這樣了,自己都吃不飽穿不暖的,還怎麽娶老婆?

周家到底是大戶人家,並沒有嫌棄左宗棠,相反,他們十分看好左宗棠,認為他將來一定會有大出息的,提議左宗棠作上門女婿。

雖然倒插門讓左宗棠覺得很沒面子,但生活的確很艱難,左宗棠最終入贅周家。好在嶽父母對左宗棠很好,靠著周家的接濟,左宗棠得以繼續求學和科考。

夫人周詒端善良賢惠,她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左宗棠的生活起居,同時她還是個文藝女青年,在當地女詩人群體中頗有名氣。

左宗棠「不務正業」,遍讀地理學、農學、經濟學、邊防、外交等書籍,周詒端不但不怪罪他,還主動給他當助手,比如二人合作完成了中國地圖的繪制。

周詒端的這些性格,對左宗棠未來的事業都有著難以估量的積極作用。他們二人被時人稱為「清朝第一模範夫妻」。

三次科考失利,並沒有擊垮左宗棠,第一次會試落第後,左宗棠感懷憂憤,揮筆在家門上題下了一副驚天動地的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勉勵自己,這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第三次科考落第後,27歲的左宗棠寫下了「不向科舉討前程」,宣布不再參加會試,專心於經世致用之學。

我們知道,天下讀書人要想出人頭地,大多數情況下唯有科考一途。左宗棠的決定猶如壯士斷腕,狠狠地切斷了自己的仕進之路。

他甚至給自己寫好了挽聯,「七尺軀委殘芳草,滿腔血灑向空林。」抒發自己血氣方剛卻報國無門;「縱教黃土埋予,應呼雄鬼。」死亦為鬼雄!

最後他在挽聯中寫道:「唯恐蒼天負我,再作勞人。」只怕中國缺不了我,到時你們又要來打擾我。我去,大有地球離了他不轉的感覺,太霸蠻了,簡直比楚狂接輿還要狂。

該吹的不該吹的牛逼都吹出去了,那麽,斷了科舉之路的左宗棠,靠什麽實作他的人生報負呢?

左宗棠寄居妻家,盡管周家待他像親生的兒子一樣,但他還是覺得難為情,就向嶽父借了一間西屋居住,算是另立門戶了。他自號「湘上農人」,潛下心來,做真學問。

1839年7月,陶澍病逝於兩江總督任所,其子陶桄年僅7歲,孤兒寡母無人照料。1840年春,左宗棠受朋友委托,來到安化小淹,設館教授陶桄,自此他在陶家一共生活了8年。

陶家藏書甚豐,他利用這一條件博覽群書,開拓了視野。這一年鴉片戰爭爆發,炮火牽動了左宗棠的心,他寫下了「和戎自昔非長算,為爾豺狼不可訓。」堅決反對同英國議和。

他結合形勢變化,更加專註研究輿地學、農學和兵學。在精研兵學後,他立下了「不為名儒,即為良將。」期待有朝一日能為國征戰。

銷煙英雄林則徐被貶為流放罪犯,從廣州發配伊犁。左宗棠聽聞後是怒發沖冠,他對林則徐的為人、事功早有耳聞,並極為敬仰,尤其是林則徐的那句名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如黃鐘大呂,時時警醒著他。

林則徐對左宗棠的大名也有所耳聞,他在雲貴總督任內接受胡林翼的推薦,邀請左宗棠入幕,左宗棠因事未能成行,引為憾事。

1850年一月,林則徐告病還鄉途經長沙,神交已久的兩人終於在湘江的一條船上見面了。左宗棠因過於激動,一腳踏空,落入水中,林則徐笑道:我可承受不了你這份大禮。

他們二人在舟中徹夜長談,林則徐將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資料和繪制的地圖全部交給了左宗棠,說將來西定新疆之人,非君莫屬。林則徐和左宗棠的這次對話,史稱「湘江夜話」。

這次見面,是他們二人僅有的一次見面,當年十一月林則徐病逝於廣東,臨終留有遺書,向鹹豐帝大力推薦左宗棠,稱其為「絕世巫師」,希望朝廷能重用他。

驚悉林則徐去世的噩耗,悲痛萬分的左宗棠寫下了一副挽聯:

附公者不皆君子,間公者必是小人,憂國如家,二百余年遺直在;

廟堂倚之為長城,草野望之若時雨,出師未捷,八千裏路大星頹。

1851年7月太平天國運動爆發,農民起義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沖擊腐敗的清王朝統治。清王朝統治者被迫廣開才路,一批在野的賢明之士乘勢而起、脫穎而出,左宗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852年6月,太平軍前鋒挺進湖南,長沙告急。

在好友胡林翼的推薦下,蟄伏已久、已經40歲的左宗棠第一次出山,入主湖南幕府輔佐張亮基,此時他的身份只是個沒有編制的臨時工;兩年後又應新任湖南巡撫駱秉章力邀,第二次入主湖南幕府。

在擔任幕僚期間,左宗棠的軍事指揮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他運籌帷幄,指揮有方,數次擊退太平軍對湖南的進攻。湖南境內的太平軍主力被肅清後,左宗棠還主動出擊,出兵援助江西等五省鎮壓太平軍,「內清四境,外援五省。」

左宗棠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和戰後撫眾能力,獲得了兩任巡撫張亮基和駱秉章的高度認可,尤其是在駱秉章幕府上,駱秉章幾乎將所有公務都交給了左宗棠,自己當起了甩手掌櫃,左宗棠成了事實上的巡撫。

湖南廣為流傳的「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隨著左宗棠的大名很快傳遍九州。

人怕出名豬怕壯。左宗棠八年的湖南幕僚生涯,經過大大小小幾百次戰鬥,鮮有敗績,這為他贏得了巨大聲譽,但也招至了小人嫉妒。

在「樊燮京控案」中左宗棠險被處死,好在左宗棠朋友眾多,在郭嵩燾、胡林翼、駱秉章、潘祖蔭、肅順等人的斡旋下,左宗棠逃過一劫。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此時太平軍鋒芒正盛,清廷寄予厚望的江北、江南大營先後被攻破,重新組建後又遭太平軍圍殲。清廷的正規軍八旗、綠營全盤崩潰,不得不倚重由漢人曾國藩等人組建的湘軍。

湘軍和太平軍此時激戰正酣,左宗棠再入曾國藩幕,奉命募練楚軍。左宗棠率領新組建的楚軍與太平軍幾度交手,戰績可嘉,使左宗棠聲望大增。在曾國藩的大力舉薦下,清廷任命左宗棠為浙江巡撫。

左宗棠任浙江巡撫後,用了三年時間,克杭州、收復浙江全境,接著進軍閩粵追剿太平軍,肅清了以李世賢、汪海洋為首的太平軍殘部。

左宗棠憑借在鎮壓太平軍中的出色表現,確立了自己作為晚清名臣地位。從落魄舉人到閩浙總督,左宗棠用了整整30年。

鴉片戰爭的慘敗,暴露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落後和清王朝的腐朽,也促使一部份有識之士「爭眼看世界。」林則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國內開展了歷時30多年以學習外國先進技術、造炮製船等內容的洋務運動。

左宗棠是洋務運動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創辦的福州船政局是中國近代最早的造船企業,也是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廠;同時為了培養造船和海軍人才,他又創辦了福州船政學堂。

福州船政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海軍學校,被稱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有用之才。

思想家、轉譯家嚴復,北洋水師將領鄧世昌、葉祖珪、薩鎮冰、劉步蟾、林永升等都畢業於福州船政學堂。左宗棠也被稱為「中國近代海軍之父」。

後來,他還創辦了西安機器局、蘭州制造局、甘肅制呢局、蘭州火藥局等,還在肅州、新疆等地試采金礦,開拓和發展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

就在左宗棠緊鑼密鼓規劃中國未來船廠時,撚軍暴亂,左宗棠臨危受命,任陜甘總督,直奔平撚前線。左宗棠推薦沈葆楨任福州船政大臣,繼續推進造船廠工作。

與太平軍作戰勝多負少的左宗棠,在征剿西撚軍時遇到了硬茬。左宗棠是南方人,不習慣北方撚軍的遊擊戰,不但沒把西撚軍趕跑,反而差點將西撚軍趕進了北京城。

朝廷震怒,削去左宗棠一切官爵,要不是慈禧寵他,怕是又要掉腦袋。最後留在任上,讓他戴罪立功。李鴻章因連帶責任,也受了降職處分。

左宗棠和李鴻章一向不和,但為了共同利益,二人只能聯手。好在此時西撚軍高層發生內訌,西撚軍首領張宗禹將帶頭內亂的10多個將領一口氣全殺了,西撚軍軍心大亂,人人自危。

左宗棠趁機發動猛攻,李鴻章率淮軍助陣,最終西撚軍被左宗棠的楚軍和李鴻章的淮軍聯手剿滅。

慈禧大喜,左宗棠官復原職。只是身為陜甘總督的左宗棠片刻不得安寧,撚軍覆滅了,陜甘地區的回民起義也是如火如荼,左宗棠再奉旨前往陜甘鎮壓回民起義。

經過調查了解,左宗棠認識到回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朝廷制定的「以漢制回,護漢抑回」的政策,回民遭受長期的壓迫和剝削。

他遵循「不論回漢,只辨良匪」的原則,對陜甘回民起義采取「剿撫兼施」的政策,他知道,一味地靠軍隊的鎮壓,是不可能徹底解決問題的。

在武力征剿的同時,左宗棠制定了一系列安撫舉措,采取適宜的戶籍政策、土地安置措施,改善流民的生存環境,讓人民安居樂業。

左宗棠歷時五年,夙興夜寐、宵衣旰食,終於平定了陜甘回民起義,這期間他年僅33歲的小女兒左孝瑸和夫人周詒端相繼去世。

左宗棠和夫人周詒端相濡以沫、感情至深。周家更是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自己,資助自己完成學業,沒有周家就沒有現在的自己。因王命在身,他不得不強忍悲痛,繼續領兵作戰。

身不得至,他只能寫一篇飽含深切哀悼的墓誌銘寄回老家,以寄托自己對妻子的一片深情,「珍禽雙飛失其儷,繞樹悲鳴淒以厲。」、「未知何日事定還山,一踐同穴夙約。」

在左宗棠的辛勤治理下,陜甘地區日漸穩定。長年征戰、遠離家鄉、親人離世,花甲之年的左宗棠病骨支離疲憊不堪,該解甲歸田、頤養天年了。

可左宗棠天生就是勞苦的命,他就像一個救火隊員,哪裏起火哪裏就有他的身影。

西北的新疆又出事了,阿古柏侵入新疆成立偽政權,沙俄也趁機侵占伊犁地區,左宗棠得知訊息,義憤填膺,本該退休的他不顧年老體衰,毅然投入到收復新疆的戰鬥中,他也將迎來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

新疆古稱西域,自漢代以來,就納入到了中國版圖。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派兵征服此地,乾隆後期將西域改為新疆,設立伊犁將軍管理此地,此後新疆完全歸入中國版圖。

1864年,新疆境內庫車、伊犁等地發生民眾起義,浩汗國的阿爾柏,打著民族和宗教的旗號,悍然率軍侵入新疆境內,並成立偽政權,在英俄的支持下,侵占新疆大部。

沙俄也早想侵占新疆,當然不願看到阿古柏獨霸新疆,於1871年悍然出兵侵占伊犁地區,並欲東侵。

在俄國、英國對新疆虎視眈眈之際,1874年5月,日本在美國的支持下侵入台灣,一時間,東南海警,西北烽煙,清廷陷入了手忙腳亂境地。

對日本入侵台灣,恭親王奕䜣、直隸總督李鴻章等人卻選擇妥協投降,最終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中日北京專約】,賠款50萬兩白銀,並承認原是中國屬地的琉球由日本「保護」。

一向主戰的左宗棠悲憤不已,怒斥李鴻章,說為人臣者應堅守「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的底線。

清政府一以貫之割地賠款,暫時打消了日本對台灣的覬覦。透過此事,清廷上下認識到加強海防的重要性,而在西北,阿古柏和英俄不斷侵入新疆,整個新疆面臨著被吞並的嚴重威脅。

為此,清廷為要不要出兵新疆展開了討論,出現了所謖海防與塞防之爭。

主要有三派,一派是以直隸總督李鴻章為首的妥協投降派,主張放棄新疆,將西征之兵餉用來加強東海沿海防務;一派以湖南巡撫王文韶為首,認為塞防重於海防,提出暫緩海防,全力西征。

兩派之外的左宗棠狂懟李鴻章賣國,也不同意王文韶,而認為塞防和海防「二者並重」。

具體的,左宗棠和李鴻章激烈交鋒如下:

李鴻章:新疆廣袤貧瘠,是百無一用的土地,不但不賺錢,反而耗掉國家大把的錢,不如送給別國。

新疆這麽大,周圍全是虎狼之師,就算現在守得住,也不代表將來守得住,不如將用在新疆身上的錢、兵省下來,用到海防上。

對大清來說,新疆就像中國的手腳,東南沿海相當於中國的心臟。手腳給人砍了,頂多殘廢了,心臟要是被刺中了,那就麻煩大了。

朝廷將李鴻章的上述意見,下發給左宗棠參考。

左宗棠還沒看完,就給扔火盆裏了,滿口芬芳:嘛個玩意兒,真是「崽賣爺田心不疼。」琉球嫌小,你給扔了,新疆又嫌大,你還是要扔,就沒有你不想扔的。

你認為砍手腳是最佳方案,為什麽就不去想想,還有既不用砍手腳也不用刺心臟的方案呢?你也可以拿刀去砍他嘛。什麽,打不過?還沒打你怎麽就知道打不過,打得過得打不過也得打!

中堂大人,你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裏了嗎?誰說新疆貧瘠了,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瓜果累累,牛羊遍地,牧馬成群。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為豐富,就連你眼中「貧瘠」的大沙漠,下面也孕育了豐富的寶藏。

中堂大人,你們能在北京過得舒舒服服的,那是因為北京有蒙古和新疆的蔽衛,蒙古和新疆唇齒相依、指臂相連,若新疆有失,則蒙古不安,蒙古不安,則不僅陜甘受到外來威脅,直隸、京畿等地也將永無寧日。

塞防不保,則壞京師之「肩背」,你海防縱使是銅墻鐵壁,又有何益?

當然左宗棠也不是不重視海防,他在任閩浙總督時,就擘畫了福州船政局和船政學堂並付諸實施,就是為了加強海防。

他建議兩手抓,一手抓塞防一手抓海防,兩手都要硬,不可顧此失彼。雖然財政緊張有困難,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國家的前門後門都絕不允許洋人踏進一步!

那麽,海防和塞防之爭的結果如何?

好在左宗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湖南、山東、江蘇的巡撫都支持左宗棠,更為關鍵的是,軍機大臣文祥在大臣中的威信很高,他站在左宗棠這邊,在軍機處會議上力排眾議,主張對新疆用兵。

當然最後拍板還得看慈禧。慈禧雖然名聲不佳,但在國家生死攸關的時刻,她總算是做了一件好事。1875年5月,清廷正式任命左宗棠為統帥,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新疆軍務」,發兵武力收復新疆。

收到任命的那一刻,60多歲的左宗棠老淚縱橫,他高興的不是自己當了什麽統帥、欽差大臣,他早已拜相封侯,完全可以高臥養老,無需再獲取任何功名。

他沒有曾國藩、李鴻章那樣會做官、做人,他只會實實在在做事,為國家為民族做事,從沒有半點的虛以委蛇與私心。

他高興的是,朝廷終於做出了這樣的偉大決策,他高興的是能為國家出征,收復失地,揚中國威,興我子孫。

在這之前,左宗棠的夫人、小女兒、二女兒和長子相繼去世,因忙於公務,他也沒能回去見他們最後一面。

他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味的七尺男兒,在國家需要他的時候,他毅然把小愛深埋,把大愛灑向祖國需要他的任何地方,無遠弗屆!

此身許國難許卿,請原諒他的「無情」吧,他不過是為了「留點福澤與兒孫,留點榜樣在人世耳。」

「這世上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歲月靜好,只是因為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是我們都聽膩了的雞湯,但用在左宗棠身上,他的「負重前行」,卻讓我們莫名落淚。

那麽左宗棠率領的西征軍會遇到什麽樣的困難?他最後又是如何收復新疆全境的?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左宗棠西征是頂著萬千壓力的,眼下擺在左宗棠面前最大的困難,是出征的糧餉問題。

經過嚴格裁汰的西征軍共121個營,將士、夫役共八萬余人。八萬人的餉銀、武器裝備、後勤保障等開支大約需要1000萬兩,而晚清政府國庫空虛。開弓沒有回頭箭,只能硬著頭皮上。

為了籌餉,左宗棠求爺爺告奶奶跑斷了腿,最後各省協餉、戶部撥款、向富商貸款三方加起來500萬,仍有500萬的缺口,無奈的左宗棠只能向洋人借款500萬,最後總算湊齊了1000萬兩。

當然這1000萬僅僅是個起步價,事實上,從1874年到1881年的七年多時間裏,左宗棠共向華商借款846萬兩,向洋商借款1375萬兩,總計借款2221萬兩,收復新疆總花費在6000萬兩左右。

左宗棠向華商、洋人借款肯定要支付高額利息的,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和新疆166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面積相比,這點高利貸利息又算得了什麽。

值得說一下的是,「紅頂商人」胡雪巖在華商、洋人之間往返奔波,為左宗棠籌餉立下了汗馬功勞,胡雪巖也自然被視作左宗棠的人。

後來,李鴻章為了壓制蒸蒸日上的左宗棠,透過各種手段搞垮了胡雪巖,對此,左宗棠無能為力。論搞權謀、玩詐術,左宗棠又哪裏是李鴻章的對手。

車轔轔,馬蕭蕭。

備足糧草後,西征統帥左宗棠率八萬大軍,誓師出征。身跨戰馬,一身戎裝、銀發飄飄的左宗棠,在夕陽余暉的映照下,悲壯而高大。

左宗棠坐鎮肅州,制定了「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作戰方針,首先要清剿阿古柏侵略集團,至於沙俄占領的伊犁,待解決了阿古柏後,再徐圖之。

西征軍準備精良、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從1876年8月起,西征軍僅用一年半時間,就消滅了阿古柏侵略集團,收復了被阿古柏侵占長達13年的領土。

消滅阿古柏侵略集團、收復被占領土,粉碎了英、俄瓜分新疆的圖謀,給病懨懨的清廷註入了一針強心劑,讓大清揚眉吐氣了一回。

那些對左宗棠質疑的聲音很快平息,朝廷給予了左宗棠各種褒獎,左宗棠成了當時最大的流量擔當。

左宗棠的強硬態度,也贏得了洋人的尊重。英國人對此評價,這是:「從一個多世紀前的乾隆時代以來,一支由中國人領導的中國軍人所曾取得的最光輝成就。」

左宗棠對此保持清醒頭腦,伊犁仍被沙俄侵占,而要收復伊犁,難度只會更大。

左宗棠按照朝廷指示,和沙俄談判,爭取以和平方式收復伊犁。但左宗棠明白,沒有以武力為後盾的談判,不可能從談判桌上得到什麽。在和沙俄談判的同時,左宗棠加緊備戰,談不攏就打。

果不其然,沙俄眼中根本就看不起懦弱的清政府,對清政府要求歸還伊犁之事置若罔聞,還不斷地向清政府炫耀武力,以此讓清政府知難而退。

對此,左宗棠早有準備,他將西征軍分北路、中路和西路布防,劍指伊犁,意在和沙俄談判破裂後武力收復伊犁。

1880年5月,殘陽如血,黃沙漫天。

年近古稀的左宗棠離開肅州西行,為表示自己與俄人決一死戰之決心,在他的車後,一隊威武的士兵擡著一口黑漆漆的棺材鏗鏘前行。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左宗棠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那種無言的悲壯,極大地鼓舞了士氣,震懾了一切內外之敵。

而在朝廷內,面對沙俄的咄咄逼人,在英法的調解下,以李鴻章為首的投降派主張接受英法調解,以和議為重。他們知道左宗棠性格剛烈、執拗,外號「左騾子」,為避免和俄國人發生武力沖突,影響和談,左宗棠被急調回京。

而俄國得知左宗棠被急召入京的訊息,他們誤解為清廷有意出兵,態度急轉,同意就伊犁問題同清政府再次談判。

最終於1881年2月24日,曾紀澤代表清政府同俄國訂立了【中俄伊犁條約】,雖然仍是個不平等條約,但總算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大清的領土完整。

沙俄將業已吞下去的中國領土又吐了出來,這在近代史上是頭一回,這得歸功於左宗棠的強烈主戰,而且能戰善戰敢戰。

在晚清喪權辱國的年月,投降派軟骨頭對洋人卑躬屈膝一味退讓,幸有左宗棠挺身而出,以一種最熱血澎湃的方式迫使沙俄讓步,其錚錚鐵骨凜然浩氣,印證了我泱泱華夏熱血從未冷卻!

在左宗棠的反復敦促下,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劉錦棠被任命為首任新疆巡撫。從此,新疆這片廣袤、美麗、富饒的神奇土地,就如同鑲嵌在祖國西垂的一顆璀璨星辰,熠熠生輝。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左宗棠就沒有現在的新疆,沒有了新疆,我們就真的「西出陽關無故人」了,那樣的話,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不知會是一種怎樣的痛?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壯舉,是近代中華民族抵抗外侮史上不可多得的光輝篇章,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件大事。

左宗棠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或許稱他為民族脊梁更為恰當),「其愛國情懷之激蕩,其置生死於度外之精神,其排兵布陣之謀略,其安撫並用之智慧,無一不令人動容。」(林釣一語)

1881年2月,左宗棠被召回北京入值軍機處,擔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並負責管理兵部事務。

左宗棠因性情耿介,對朝中奸佞貪詐之輩十分不滿,加上他在新疆的時候也得罪不少滿清權貴,所以他在朝中處處被人排擠、掣肘,只在軍機處待了八個多月,就調任兩江總督兼充辦理南洋通商事務大臣。

在入值軍機處的短暫時間裏,他不忘練兵,並在興修水利、增加洋藥稅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左宗棠在兩江總督任上,除了興水利、改革鹽務外,整頓江防海防是他最為關註的。

為了鼓舞士氣,左宗棠曾四次巡視上海。首次巡視,他帶領數百名親兵前往,租界以結刀持械透過必須照會為由加以阻攔。左宗棠大怒道:「上海是中國的地盤,爾等只是租借,中國軍人行走在中國土地上,何來照會?」

左宗棠命令親兵槍實彈、刀出鞘,氣勢昂揚地行走在上海英租界。洋人一看左宗棠氣勢凜然,馬上乖乖讓道,換升中國龍旗,鳴炮十三響以示迎接。

租界工部局告誡屬下:「左公乃中國名將,今以馳驅王事過此,慎勿犯其怒也。」

左宗棠侍衛驕傲地對左宗棠說:大人,洋人這麽怕咱們呀。

左宗棠:怕,是打出來的!

就在左宗棠加強江海防務之際,法國對越南的侵略不斷擴大,並將戰火燃燒到中國的雲南、廣西。

正在休病假的左宗棠提前銷假,強烈主張抗法援越,他派出舊部王德榜趕赴雲南、廣西和越南交界的邊境,相機而動。

但清廷畏敵如虎,朝中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投降派占據了上風。認為「對法戰事,不能不鄭重,可和寧可和」的李鴻章,與法國在天津簽訂了【中法簡明條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侵占。

只是【中法簡明條約】墨跡未幹,1884年8月23日,停泊在福州馬尾港的法國軍艦向福建水師發動突然進攻,福建水師全軍覆沒,清廷正式對法宣戰。

風燭殘年,倔強的左宗棠執意請纓,他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左宗棠到了福建後積極調兵援台,粉碎了法軍占領台灣的企圖。

接著,左宗棠旗下的恪靖定邊軍與馮子材部大敗法軍於鎮南關、諒山,取得中法戰爭中鎮南關-諒山大捷。法國茹費理內閣被迫倒台。

可出人意料的是,腐敗無能的清廷「乘勝即收」,派李鴻章和法國議和,簽訂了【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承認法國在越南的殖民統治。

73歲的左宗棠此時已是重病纏身,家人根本不敢將和議的事告訴他。後來左宗棠得知和約內容後,氣得渾身發抖,怒斥李鴻章:「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他又說:「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

1885年9月5日,剛烈、鐵血、不屈、清廉的左宗棠在福州抱恨而終。留下遺言:「-----惟此次越事和戰,實中國強弱之一大關鍵。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中國威,遺恨生平,不能瞑目!」

在病逝前的一個月,他仍心憂國事,連上兩折,其一請求專設海防大臣,其二請求將福建巡撫改為台灣巡撫。

左宗棠一生清廉,不蓄錢財,除了家常開支,稍有結余就是各種捐。他去世的時候,除了留下一年的俸祿外,再無其他財產,這和李鴻章死後給子孫留下的巨額財富形成了鮮明對比。

左宗棠戎馬半生,和親人是聚少離多,他對子女的教育主要透過寫家書的方式,既溫和又嚴厲,嚴禁他們結交紈絝子弟,不允許他們奢侈浪費,諄諄教導子女們要節儉吃苦、扶危濟困,「慎交遊,勤耕讀;篤根本,去浮華。」

一百多年來,左宗棠子孫後代秉承左家耕讀家風,如左公一樣,奉獻國家服務人民,在各行各業默默耕耘,在醫學、藝術、教育、科研等領域都頗有建樹,左氏家族已成為近現代以來湖南的一大文化世家。

左宗棠逝世的訊息傳出後,山河垂淚,九州同悲。清廷釋出諭旨,高度評價了左宗棠的生平功績,追贈太傅,恩謚「文襄」。

作為深受儒家傳統思想教育的封建官吏,左宗棠有一定的階級局限性,存在「忠君」思想,鎮壓過太平天國運動和少數民族起義,以挑剔的眼光看,這或許是他身上的唯一「瑕疵」。

瑕不掩瑜,在國家和民族危難時刻,左宗棠排除萬難挺身而出敢於擔當勇赴國難,最後成功收復新疆,維護了國家領土主權完整和民族尊嚴,功在千秋。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民族脊梁,乃千古一人,其摩天功勛也必將永載史冊。

無論生前還是身後,他都獲得了廣泛贊譽:

胡林翼:橫覽九州,更無才出其右者。

曾國藩: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

李鴻章: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爭,唯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詔,文以治內,武以治外,為天下惜公。

翁同龢:蓋世豐功猶抱恨,臨分苦雨敢忘情?

有人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個有英雄而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憐的。

如今,我們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風雲白衣蒼狗,是一個呼喚英雄崇尚英雄捍衛英雄的時代,學習、研究和宣傳左宗棠精神,尤顯迫切和重要。

他是帝國最後的「鷹派」,「絕口不言和議事,千秋獨有左文襄。」

左公千秋!

<終>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報刊輿論與「粵變」後陳炯明形象的塑造——以【南僑月報】為中心考察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台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