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喜歡擰掉人腦袋的羅士信在史料中更兇殘:他是秦瓊的好兄弟,處理首級的方式很特別

2024-06-01歷史

唐朝陜州道行軍總管、絳州總管、郯國公羅士信跟羅成是不是一個人,不同的小說和評書有不同的說法,比如在【大唐秦王詞話】中,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後賜姓改為李世勣、李勣)向秦王李世民介紹的時候是這樣說的:「其人姓羅名成,字士信。當初在金塘城,魏王(指李密)駕前,也是五虎之將。」

瓦崗內馬軍四驃騎,肯定有秦瓊和程咬金,另外兩位可能就是羅士信和裴行儼——裴行儼是裴元慶的歷史原型,卻不是程咬金的小舅子。

羅士信在小說和評書中是一個力大無窮的壯漢(也有版本說他瘦小枯幹,李元霸好像有時候也是比較瘦的),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擰敵人的腦袋。

擰掉人頭不太容易,但是羅士信擰人頭,還真不是一點歷史依據都沒有,我們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都能找到羅士信那令人脊背發涼的悍勇記載——那「悍勇」兩字,簡直是可以用「兇殘」代替的。

絕大多數隋唐英雄系列小說和評書,都說羅士信是秦瓊最好的兄弟,這是符合史實的,但是說秦瓊是羅藝的內侄、羅藝的兒子羅成是秦瓊的表弟,這就是對秦瓊的不尊敬了。

羅藝當然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而且還真受封過燕郡王,並且跟徐世勣一樣,被李淵賜姓,所以很多史料稱羅藝的時候都叫他「李藝」。

羅藝並沒有被隋朝哪位高級將領害死,直到李世民登基稱帝,他還活著呢。

羅藝雖然沒有太早死亡,但還真不如早些死了,還能落個好名聲——羅藝是以叛徒的身份,被部下騎兵斬殺並傳首長安,他即使有像羅成一樣的兒子,也會被李世民誅滅:「 太宗命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右武候大將軍尉遲敬德率眾討藝。藝大潰,棄妻子,與數百騎奔於突厥。至寧州界,過烏氏驛,從者漸散,其左右斬藝,傳首京師,梟之於市(腦袋掛在鬧事高處)。

羅藝跟秦瓊沒有親戚,當然也不是羅士信的父親:羅藝是 襄州襄陽(今湖北省襄陽)人,後來在京兆雲陽(今陜西省涇陽)混了一段時間,而羅士信則是名副其實的山東好漢——他和秦瓊都是 齊州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

小說和評書雖然對羅士信的形象進行了一些藝術加工,但至少有三點是對的:其一,羅士信是少年英雄;其二,他從小就跟秦瓊並肩作戰;其三,他確實勇悍得有些兇殘。

瓦崗群雄基本都能在新舊兩唐書中找到記載,比如翟讓、李密、魏征、徐懋功、秦瓊、程咬金、王君可(歷史原型為王君廓,壞人)、單雄信、王伯當、賈閏甫,他們的事跡讀者諸君大多耳熟能詳,這裏不再贅述,咱們還是回頭來聊聊羅士信的體貌特征和作戰風格。

按照兩唐書【忠義傳】的記載,羅士信應該比較苗條,這倒跟影視劇中的「俏羅成」有幾分相似:當年羅士信和秦瓊都在齊郡通守張須陀麾下效力,羅士信長得不如秦瓊雄壯威猛,張須陀最初也看走了眼。

秦瓊在大隋 平壤道行軍總管、左翊衛大將軍、榮國公 來護兒(與演義小說不同,正史中的來護兒是忠臣良將)軍中當副官或侍衛(當時叫「賬內」)的時候,就很受器重,到了齊郡通守、河南道討捕黜陟大使麾下,當然也是頭等戰將,而十三歲的羅士信因為身材單薄,並不太為張須陀看好。

當年 長白山地區活動的武裝力量(隋朝稱之為「寇」,但實際可能是義軍)王簿、左才相、孟讓一起來打齊郡,張須陀準備迎戰,十四歲的羅士信堅決要求一同上陣,張須陀說了一句很傷人自尊的話:「 汝形容未勝衣甲,何可入陣!

這句話換成方言是這樣的:「就你這小身板,哪能上陣殺敵?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吧!」

被激怒的羅士信穿上兩套鎧甲,掛上兩副弓箭,表現得就像電視劇那樣來了一人頭拋繡球:「 士信馳至賊所,刺倒數人,斬一人首,擲於空中,用槍承之,戴以略陣。

十四歲的羅士信就如此「兇殘」,在電視劇裏擰人腦袋也就不足為奇了——極有可能電視劇裏羅士信擰人頭的人設,就是根據這段史料而來。

我們細看兩唐書就會發現,羅士信一直與秦瓊形影不離,如果不是過早陣亡,他也能受封上柱國、畫像淩煙閣。

瓦崗軍在李密的瞎指揮下戰敗,身負重傷的羅士信和秦瓊、程咬金等人都被王世充俘虜,然後又都找機會投奔了唐軍。

小說中的羅成是被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害死的,而正史中的羅士信,這可能是被李世民「指揮失誤」斷送了性命:「 太宗擊劉黑闥於河北,有洺水人以城來降,遣士信入城據守。賊悉眾攻之甚急,遇雨雪,大軍不得救,經數日,城陷,為賊所擒。黑闥聞其勇,意欲活之;士信詞色不屈,遂遇害。

洺水守將原本是王君廓,但是似乎李世民舍不得王君廓死,就讓羅士信僅帶著二百騎兵把劉黑闥的包圍圈撕開一個口子,救出了王君廓,並代替王君廓守城。

羅士信入城,正趕上天降大雪。劉黑闥冒雪猛烈攻城,李世民卻以雪大無法出戰為由坐視不救,那一戰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劉黑闥能冒雪攻城,羅士信能冒雪守城,為什麽偏偏李世民不能冒雪救援? 羅士信在洺水城苦苦堅守了八天,什麽大雪能連下八天?

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諸君都知道,秦瓊和羅士信的國公爵位都是唐高祖李淵封的,如果秦瓊和更年輕的羅士信守在李淵身邊,尉遲敬德可能就沒有膽量提著帶血的長槊,「勸說」李淵下旨宣布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為「叛軍」了。

羅士信犧牲於武德五年,玄武門之變發生於武德九年,在羅士信戰歿於洺水城之前,李家三兄弟的矛盾就已經公開化,所以唐初猛將基本都得選邊站隊,而羅士信會站在哪一邊,估計李世民心裏也沒譜。

秦瓊一直在李世民麾下為將,而羅士信則獨領一軍,並不受李世民管轄:「 高祖以為陜州道行軍總管,使圖世充。世充平,擢授絳州總管,封剡國公。

隋唐時期的某州總管,基本相當於軍分區司令;某道行軍總管,似乎相當於集團軍或方面軍司令,以羅士信的級別,在據守洺水城的時候,麾下居然只有二百騎兵,這不能不讓人疑竇叢生:李世民也是優秀的軍事家,怎麽會犯如此低階的戰術錯誤?李世民一向以善於苦戰著稱,天上的雪花,怎能攔住他救援羅士信的馬蹄?

這些疑問,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破解,最後只好請教熟讀隋唐史料的讀者諸君:如果羅士信沒有在武德五年辭世,李家儲君之爭,他會站在哪一邊?如果羅士信活到貞觀年間,又會建立怎樣的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