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94年,國家計委透過了松遼運河的可行性報告,為何至今沒有落地?

2023-12-28歷史

大江大河入海口一般都是經濟發達地區,唯有遼河入海口是一片荒蕪。

早在三百多年前,康熙大帝就計劃溝通遼河與松花江,在東北的土地上修築松遼運河。

可惜直到今天,松遼運河依舊沒有實作!

「北水南調」工程

目前東三省的交通運輸主要依靠鐵路和公路。

提起東北,誰又能想起,這裏被幾條大河大江沖刷,水資源豐富。

松遼運河的修築,將會給東北帶來怎樣的經濟效益?

東北是中國重工業基地,但近年來,隨著產業轉型和資源枯竭等因素,東北的發展已經出現瓶頸。

松遼運河的修築將極大便利交通運輸,會給整個東北地區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但通運河卻面臨著幾項重要問題!

東三省對中國來說,意義非凡。

早在明朝時期,朝廷就已經認識到加強松花江與遼河的聯系刻不容緩,明廷在安東衛設立了老米港和吉林船廠。

直到清康熙年間,還沒人提出松遼運河的構想。

從東三省出來的統治階級,開始真正認識到這片土地的重要性。

康熙大帝提出松遼運河構想後,本想快速溝通遼河與松花江,結果因為邊疆戰事解決的太快,最終讓康熙大帝放棄通運河。

在這之後,還有不少英雄豪傑為松遼運河奔波。

不管是張謇還是孫中山先生,這些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人,都曾提倡修築松遼運河。

但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松遼運河最終只是停留在紙上。

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十分重視東三省的發展問題,同時也開始讓松遼運河落地生根。

從1955年開始註意,後來經過多年的研究考察, 松遼委終於在91年提出松遼運河的可行性!

遼河與松花江流域的綜合開發利用,主要形式就是北水南調工程。

三年後國家計委批準了松遼委的報告。

後來,相關部門還為「北水南調」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遼河與松花江之間的距離很短,而且中間這片空地,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帶,相比南水北調工程來說,工程量小且簡單。

可以預見的是,通運河後,會給東北帶來新機遇!

戰略性水利規劃

水路交通運輸,在全世界範圍內備受歡迎。

水路運輸不僅運能大,而且運輸成本也比較低,十分適合東北的情況。

東北的地理位置,緊緊挨著俄朝兩國,本來這對經濟發展會有不小的作用,但偏偏東北水路運輸不發達。

當前的東北運力十分緊張,松花江和遼河的溝通,將有利於解決該問題。

通運河對東北來說,將會推動產業轉型,並帶動當地旅遊業發展,解決東北留不住人才的問題。

而且會直接加強東北和關內地區的聯系,改變經濟發展現狀。

松花江和遼河沖刷的泥沙,大量堆積在原有河道。

修築松遼運河的話,這些原有河道上堆積的泥沙,預計會有一百億立方米的泥沙流入遼東灣。

這些本來沒用的泥沙,就可以用來圍海造田。

松花江與遼河沖刷而下的泥沙,可以圍海造田五百平方公裏,再或者修築海堤 ,都是不錯的選擇。

松遼運河將助推流域經濟發展,暢通物流通道,這是一項十分遠見的戰略性水利規劃。

松遼運河除了能帶來經濟效益之外,還能加速東北的生態恢復。

長久以來,東北都是中國的重工業基地,生態問題極為嚴重。

遼河上遊的生態環境,已經變成不容忽視的問題。

松遼運河能有效恢復遼河上遊的水量問題,而且透過大規模植樹造田,還能解決泥沙堆積問題。

作為「基建狂魔」的我們,松遼運河成功的可行性很大。

但這樣的水利工程,為何直到現在還沒有落到實處?

這就不得不提,修築松遼運河將遇上的困難。

通運河面臨的難題

松花江與遼河流域的河流問題是所有問題的重中之重。

松花江河流利用率還不到百分之三十,但遼河上遊以及中下遊,卻面臨著嚴重的水資源危機 ,導致東北地區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遼河流域的大城市,不得不大規模抽取地下水使用。

要想讓松遼運河成功落地,就要在東北地區修築大量水利樞紐,讓遼河真正恢復航運條件。

不需要擔心水從哪來,畢竟就守著幾條大江,還能解決遼河流域水資源問題,間接緩解過量抽取地下水所帶來的生態問題。

除此之外,松遼運河還需要面臨一個難題!

東北地區的四季劃分並不明顯,每年四五個月的冬季時長,甚至有些地區的冬季時長能達到半年,這對松遼運河的影響很大。

松花江的結冰期,能達到五個月,遼河的情況相對好一些,但就算是這樣,結冰期依舊是四個月左右。

這對水路航運來說,無疑是巨大挑戰。

保證冬季水路運輸正常,是一筆很大的投資,更何況是在東北這樣的地區,畢竟總不能在結冰的水面上,用冰車運輸。

其次就是 東北地區,鐵路公路發展時間相對較早,鐵路、公路網十分密集。

在松花江和遼河上,還有不少鐵路橋和公路橋,這些建築由於建設時間很早,當時並沒有考慮到水運,所以並未給水運預留高度。

要想通航只有兩條路,一是挖深河道,再或者幹脆將一部份公路、鐵路橋直接拆除。

挖深河道對航運並沒有太大影響,大型船只依舊無法通航。

拆除橋梁更是天方夜譚,要想拆除橫跨在松花江和遼河上的橋梁,建設成本會高到難以想象,也會徹底超出航運帶來的經濟效益。

水利工程並不像想象的那樣簡單,唯有國家統籌到位,才有機會見證松遼運河正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