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不僅是我們國家文質彬彬的總理和外交家,也是中國歷史上備受贊譽的軍事家。他的軍事才能位居全國第二,比朱德和鄧小平還要優秀,是唯一能夠與毛主席並肩作戰的軍事家。
國內外媒體都曾給予周恩來高度評價,認為他是全世界最傑出的政治家。甚至美國前總統尼克遜也表示,如果沒有周恩來,中國可能就會陷入混亂。
那麽,周恩來具體都做了哪些驚天動地的事跡呢?他究竟是外交家,還是軍事家?為何他的名望享譽世界?為中華之復興而讀書——周恩來經歷朝代更叠,無論在哪個時代,總有那麽幾個引領時代的英雄人物,周恩來就是其中之一。
周恩來誕生在19世紀末的一個沒落世家,那個時候的中國正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狀態,愛國人士們急切地希望能夠變革求新,希望恢復清朝的昔日輝煌。
但是,當時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封建勢力過於強大,國內幾次變革求新都以失敗告終。據傳,周恩來母親的去世,也與封建勢力脫不了幹系。
在這種背景下成長,使得周恩來從小就具備了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尊心,他深刻理解了民族獨立的重要性。據史書記載,在私塾求學期間,年輕的周恩來就已經立下了「為中華之復興而讀書」的遠大誌向。
為實作夢想,少年周恩來勤勉好學,十歲前已飽覽【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歷史名著;十六歲前,已通讀「四書」、「五經」等國學經典。
隨後,周恩來接觸了孫中山等革新派思想,深感「革命」或許才是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1920年底,學富五車的周恩來經南開大學創辦人嚴修推薦,赴法勤工儉學;留學期間,結識張申府、劉清楊等朋友,並在他們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2年,周恩來與趙世炎、李維漢、王若飛等在法國巴黎發起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更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擔任中共旅歐支部負責人。
開國元勛如鄧小平、陳毅等都曾是該支部成員。
周恩來,這位中國革命的先鋒和軍事家,回國後立即投身革命事業。他的智慧和才能使他在軍事領域有著卓越的貢獻,無法估量。
他的軍事才能使他能夠在軍事家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一位能與毛澤東並肩的軍事家。 在革命的道路上,周恩來始終如一位預言家,預見並引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成長和壯大。
他見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從零到一的蛻變和完善,史無前例地連續開創了我軍十個第一。 第一個清晰認識到建立革命軍隊重要性的人就是周恩來。
他在1922年3月的一次中共旅歐部的會議上參照了德國革命領袖盧森堡的話:「我們要無軍隊便不能革命」,這是一語道破建立軍隊對於中國革命的重要性。
他的這一觀點對當時入黨的知識分子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們開始認識到只有擁有自己的軍隊,才能在中國革命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1. 周恩來深刻認識到革命軍隊的重要性,他在這方面的觀點在【西歐的「赤」況】、【論工會運動】、【俄國革命是失敗了麽】等文章中均有體現。
他的論述是以當時國際上各國的革命經驗為依據的,顯示了他大膽創新的精神。最後,在【評胡適的「努力」】一文中,他更是直接明確指出建立革命軍隊的重要性,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重要戰略思想,對於改變中國的革命道路,擺脫帝國主義和軍閥的統治具有重要意義。
2. 黃埔軍校的大刀闊斧的開創政治工作回國後,周恩來在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主任,繼續從事革命事業。他將他在留法期間對於建立革命軍隊的戰略思想套用在工作上,如設立並逐步完善政治工作機構;指導建立「中共黃埔特別支部;制訂軍校政治工作計劃,加強軍隊政治建設;提高共產黨對軍隊建設的作用以及展開戰地動員與發動群眾等。
周恩來在黃埔軍校的工作成果,被毛澤東高度認可。周恩來設立的黨代表和政治部機構,不僅使軍隊和政黨更好地融合,還為中國歷史上創造了獨特的制度。
這一制度不僅有助於團結軍隊,擴大軍隊影響力,也對順利北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即使到了今天,周恩來在黃埔軍校的工作機制仍然被沿用。
周恩來成功指揮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1927年春,中共中央決定在上海工人中組織罷工行動。雖然當時參與罷工的人數從十萬人迅速發展到二十萬,但由於組織計劃不完整,缺乏目的性以及領導人的態度問題,這場聲勢浩大的罷工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終。
然而,周恩來作為中央組織部秘書兼中央軍委委員,迅速總結了失敗經驗,發動了第三次武裝起義的綱領性計劃,並確定了武裝起義的核心是建立一支由自己直接領導的有戰鬥力的武裝隊伍。
同時,他還成功地將這支隊伍發展壯大為發動起義的主力軍。
3月21日,周恩來作為總指揮,組織上海工人進行第二次武裝起義。這次起義分為七個作戰區域,區域間分工合作,共有八十萬人罷工,三千多名工人武裝糾察隊為核心,負責組織起義隊伍,同北洋軍閥五千多人激戰。
經過一天的激戰,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了勝利,這是中國城市武裝起義第一次取得勝利,為中共贏得工人階級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後來建立新型人民軍隊積累了豐富經驗。
周恩來,作為這次武裝起義的總設計師,宛如一輪冉冉升起的明月,格外璀璨奪目。 不久之後,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後,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整個上海籠罩在白色恐怖的氛圍之下。
周恩來等共產黨人不得不離開上海,開始了逃亡生涯。5月,周恩來等人先後在武漢、長沙躲避蔣介石的追蹤,卻又遇上了「馬日事變」。
7月,汪精衛公開宣布與中共決裂,並號令捕殺共產黨人及革命群眾。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周恩來決定在「湘鄂贛」地區發起武裝起義——南昌起義,以此為序幕,拉開了建立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7月26日,周恩來與陳賡秘密抵達南昌,準備起義工作。在黨中央反復討論後,8月1日淩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終於打響,南昌起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支革命軍隊——人民軍隊。
自人民軍隊建立以來,周恩來一直站在軍隊建設的核心領導層。1928年,為順利召開中共六大,周恩來代表秘密前往莫斯科主持會議,及時解決軍隊內部存在的矛盾問題,尤其是紅四軍前委方面的爭論問題。
在當時黨內外混亂的形勢下,周恩來總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分清是非,團結大家,顧全大局,走出誤區。這次周恩來領導的黨內軍隊的整頓工作,為後來「古田會議」的順利召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基本確定了人民軍隊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總體路線。
第六,紅軍戰略大轉移-長征,萬裏長征始於國民黨的第五次反「圍剿」,面對巨大的軍事壓力,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長征。
期間,歷經了無數艱難險阻,如飛奪瀘定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壯舉,展現出了革命軍隊的頑強意誌和英勇精神。
長征的勝利,保存了革命的火種,為後來的抗日戰爭奠定了基礎。 第七,西安事變,西安事變是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發動的兵諫事件。
事變發生後,中共中央以民族大義為重,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並派周恩來等人前往調解,最終促成了國共兩黨的合作,共同抗日。
西安事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對於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
1. 為揭露國民黨頑固分子破壞抗戰統一戰線、站隊日軍的陰謀,周恩來在【新華日報】三周年慶祝晚會上怒斥「皖南事變」。
2. 針對以蔣介石為首的頑固派,周恩來在【新華日報】連續揭露「皖南事變」的真相,並對蔣介石等人的行為表示痛心。
3. 周恩來的揭露行動在國統區迅速引起爭議,有力地打擊了蔣介石等人的囂張氣焰,為維護第二次國共合作、穩住抗日統一戰線發揮了重要作用。
4. 抗日勝利不久,蔣介石單方面撕毀「雙十協定」,國共合作關系再次破裂,國內解放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周恩來作為人民解放軍第一屆總參謀長,在抗戰期間發揮的智慧和貢獻無人能敵。 5. 二十年來,中國人民革命軍一直居於被動地位,面對強敵只能小心翼翼地守護中國大地。
而解放戰爭是中國革命軍真正意義上的戰略進攻,這正是周恩來所提出的方針政策,為中國贏得了全面獨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1. 第九,推進軍隊現代化建設,為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周恩來作為中央軍委的主要領導人,早在1947年就開始關註軍隊現代化建設,並為開展空軍培養工作提出了建議。
2.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成立,海軍也初步組建完成。這為抗美援朝和南越自衛反擊戰等提供了強大的戰鬥力量。
3. 周恩來為了提高人民解放軍在多領域的覆蓋,即使行程萬裏也要推進軍隊建設工作。在他的指導下,人民解放軍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防空兵和海軍艦隊等相繼組建完成。
4. 新中國成立後,軍隊現代化建設面臨著新的難題,周恩來作為首要領導人,以堅定的決心和卓越的領導能力,為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周恩來同誌在軍隊現代化框架初步建立後,辭去中央軍委工作,主動請命擔任中央專委主任,投身「兩彈一星」事業,致力於加強新中國的國防建設。
此外,周恩來同誌還是第一個獲得國民黨少將軍銜的中共黨員。結尾語:為實作中國的繁榮昌盛,周恩來同誌願意傾盡畢生智慧和精力,全力以赴,他是誰人不愛戴的時代英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