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忽必烈在位35年發動了10場大戰,這是窮兵黷武還是開疆拓土?

2024-04-25歷史

忽必烈,是元朝的建立者,也是中國多民族大一統事業的開創者。從1260年在開平即位稱汗到1294年去世,忽必烈一共在位了35年。在這35年中,忽必烈一共發動了或者參加了10場規模較大的戰爭,其戰爭的範圍東到日本、西到伊犁,北到庫頁島,南到爪哇島,基本覆蓋了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為歷史罕見。歷史對忽必烈的評價就是「窮兵黷武」。本文就簡單梳理下忽必烈發動的戰爭。

一,忽必烈對北方諸王的戰爭

1259年,蒙哥在釣魚城下去世。隨後,忽必烈和阿裏不哥先後稱汗。為了爭奪大汗之位,忽必烈和阿裏波哥發生了四年的戰爭。1260年,阿裏不哥兩路大軍出擊:東路直接進攻開平糊燕京,西路進攻河西走廊和陜西。忽必烈派遣廉希憲、商挺進入關中,自己則親征漠北。經過三次大勝,阿裏不哥不敵,退守阿爾泰山。

1261年,阿裏不哥再次東征,忽必烈采取經濟戰,斷絕了蒙古草原的物資供應,阿裏不哥出現糧食荒。於是阿裏不哥派遣阿魯忽封地募集糧草,但阿魯忽脫離阿裏不哥後就自立為汗,建立了察合台汗國。阿裏不哥大怒,派遣大軍西征阿魯忽,此時忽必烈也趁機派兵西征,阿裏不哥遭遇前後夾擊,走投無路,最終在1264年投降。

汗位之爭的勝利,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同時,捍衛之爭也標誌著蒙古帝國徹底分裂。早在窩闊台時期,拔都就已經建立了欽察汗國。由於汗位之爭,阿魯忽趁機建立了察合台汗國。而西亞的旭烈兀則在趁機建立了伊爾汗國。

汗位之爭結束後,窩闊台系的後王海都對阿裏不哥的投降十分不滿,他在憑借拔都的支持,在伊犁河一帶建立了窩闊台汗國。1268年,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結盟,瓜分了中亞,隨後海都對忽必烈開戰。忽必烈派遣大軍西征,海都戰敗逃走。1270年,察合台汗國南征伊利汗國失敗,國力大衰,海都趁機控制察合台汗國,聲勢大盛。

從1275年,海都依靠兩個汗國的兵力和元朝作戰,不斷在西域拉鋸,雙方打得十分膠灼。關鍵時刻,駐守在阿力麻裏的宗王昔裏吉在脫脫木兒蠱惑下發動叛變,自立為大汗,並將元朝大軍的統帥、皇子那木罕以及闊闊出囚禁,分別獻給了欽察汗國和海都。隨後,昔裏吉向東越過阿爾泰山,和撒裏蠻叛軍會師,占據謙河地區(葉尼塞河上遊) 。

1276年,元朝大量部隊還在對南宋作戰,而昔裏吉、撒裏蠻兩路叛軍就趁機攻入了漠北,漠南的弘吉剌部也響應起來。但海都對昔裏吉稱汗一事不滿,拒絕出兵援助。不久,忽必烈親征北伐,在1280年平定了叛亂。

叛亂平定後,元朝再次出兵爭奪西域,戰爭呈現僵持態勢。1286年,元朝軍隊終於重新占領了吐魯番和於闐。可關鍵時刻,鎮守東北的乃顏不滿意忽必烈的漢法,於是暗中聯系海都發動了叛亂。1287年,忽必烈親征,平定了乃顏之亂,設遼陽行省。

見忽必烈顧頭不顧尾,海都大舉東進,和林宣慰司也叛變響應,漠北震動。忽必烈再次親征,海都撤退。隨後的幾年,海都多次騷擾漠北。1293年,元朝大軍大舉西征,收益蘭州等五部,海都被迫退守。從此之後,海都就在元朝的戰爭中處於弱勢地位。最終,窩闊台汗國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國瓜分,但元朝也預設了察合台汗國對西域地區的占領。

從阿裏不哥到海都戰爭,元朝所進行的戰爭都是「正統戰爭」,其目的就是確立忽必烈汗位的正統性。最終經過幾十年的戰爭,三大汗國都承認了元朝的宗主國地位。

二,統一戰爭

元朝的統一戰爭也就是消滅南宋。早在蒙哥汗時期,忽必烈就帶領大軍從陜西一帶穿越橫斷山區,征服了大理國,打斷了雲南600年的王朝世系,將雲南再次納入到了中原王朝的版圖,實作了對南宋的戰略大包圍。南宋的滅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1258年,蒙哥就發動了對南宋的戰爭,其主要的戰略是兵分三路。忽必烈帶領東路進攻江漢,自己帶領中路進攻重慶,而兀良合台則帶領西路大軍從廣西殺入。三路大軍原計劃在鄂州會師,然後順流而下,取杭州。但蒙哥在具體進攻的時候犯了重要的錯誤,也就是死攻釣魚城,而沒有選擇繞開繼續東進取會師。最終,蒙哥去世,三路大軍紛紛北返。

忽必烈吸取了蒙哥的教訓,沒有將進攻的重點放在四川,而是在江漢尋求突破。1268年,忽必烈以阿術為統帥,對襄陽進行了包圍,然後圍點打援。隨後的幾年,元朝軍隊擊敗了南宋的幾次救援,襄陽越發孤立。1272年,襄陽被攻破,南宋的長江防禦體系開始瓦解。

1275年,忽必烈將出征西北的主力逐漸調集到了江漢前線,就連伯顏也被調來擔任主將。這一年,元朝正式對南宋發動了總攻,元朝大軍順利地攻破了鄂州的江漢防禦體系,然後大軍一路東下,沿途的城池望風而降。很快,大軍就攻入了建康城。之後西北戰事吃緊,元朝暫時停止進攻。1276年,元朝再次進攻,杭州被攻陷,皇帝和官員投降,南宋滅亡。

之後,元朝對南宋的殘余勢力進行了清剿。1279年,元朝消滅了南宋最後的殘余勢力。

三,擴張戰爭

忽必烈進行的擴張戰爭很多,主要針對的物件有高麗、日本、庫頁島、緬甸、泰國、越南、占城、爪哇等,幾乎遍布了整個東亞和東南亞,但大多數以失敗告終。

高麗方面,從成吉思汗時代到蒙哥時代就已經多次東征高麗,但高麗貴族退守江華島,並修建山城防禦體系和蒙古周旋,讓蒙古每次都損失慘重。但常年累月的戰爭也消耗了高麗的有生力量,因此高麗最終選擇臣服於蒙古。

忽必烈即位後,要求高麗納質子、助軍役、輸糧餉、設驛站、編戶籍、置長官,並試圖以此為彈板進攻日本。1269年,高麗不滿,開始反抗。忽必烈立即派遣大軍進攻高麗,最終高麗徹底臣服於元朝。為了東征日本,元朝在高麗設定了征東行省。

高麗臣服後,忽必烈就對日本發動了兩次戰爭。1274年,因為日本拒絕稱臣,忽必烈調遣大軍進攻日本。由於元軍不擅長登陸戰和山地戰,因而登陸後先勝後敗,被迫徹底。徹底過程中又發生台風,大量的士兵被大海吞沒,損失慘重。1281年,忽必烈再次對日本發動戰爭,元朝軍隊依然無法在登陸後取得優勢,於是晚上撤回船上休息。可晚上發生再吹台風,船只大量沈沒,剩下的軍隊要麽被殺,要麽逃回國內。1286年,忽必烈想第三次遠征日本,但因為越南爆發戰爭而停止。

東南亞方面,1279年占城國王向元朝稱臣,但元朝要求占城必須要設定行省,遭到了占城的反對。隨後,忽必烈就對占城發動了進攻。而占城的百姓正面不敵元軍,於是退守森林和元軍打遊擊戰,元軍損失慘重。1284年,占城國王對元朝稱臣納貢,元朝為了先征服越南,也就同意其要求。

元朝時期的中南半島

為了便於征服占城,元朝想先滅越南。早在之前兀良合台征服大理後,就順勢對陳朝發動戰爭,但蒙古軍不適應越南的氣候,生病嚴重,被迫撤退。之後,陳朝為了避免蒙古軍隊再次到來,選擇了稱臣納貢,但忽必烈要求陳朝納質子、助軍役、輸糧餉、設驛站、編戶籍、置長官,陳朝拒絕。

1284年,忽必烈最終對陳朝發動了戰爭,元軍開始輕而易舉地攻占了陳朝首都河內。但很快,元朝軍隊就開始不適應氣候,大量生病,而陳朝的軍民則四面八方用來作戰。蒙古軍隊被迫撤退,在撤退過程中又遭遇了圍追堵截,損失慘重。

1287年,忽必烈再次遠征越南,越南采取了堅壁清野的政策,元軍不僅水土不服,瘟疫橫行,還沒有糧食補給。元朝的糧食補給船也被越南襲擊。最終元朝10萬大軍全軍覆沒。1293年,忽必烈準備發動第三次遠征,但是不久去世,遠征也就不了了之。

13世紀後期的東南亞

在緬甸方面,元朝和緬甸因為爭奪金齒土司的宗主權也產生矛盾。1277年,雙方就在邊境一帶爆發戰爭,緬甸戰敗,元軍追到了江頭城。1283年,元朝再次發動了進攻,攻占了江頭城,緬甸國王逃走後被將領所殺,從此緬甸陷入了幾百年的分裂之中。但元軍也未能繼續深入,因為緬甸軍誘敵深入,圍追堵截,導致元軍死亡慘重。緬甸方面也見好就收,對元朝稱臣納貢,於是戰爭結束。而緬甸北部的地區大量的小國一方面接受元朝的冊封,一方面又依附於暹羅,來回搖擺。元朝對緬甸的戰爭是今天緬北軍閥割據產生的開端。

爪哇方面,忽必烈派遣使者出使,結果被刺面而歸。忽必烈大怒,於1292年對爪哇發動戰爭。元軍到來時,爪哇分裂,其駙馬正準備進攻國王,見沒有勝算,其駙馬就邀請元軍一起進攻國王。當元軍消滅國王的軍隊後,爪哇的駙馬趁機從背後偷襲元軍,元軍死傷慘重,被迫撤回。

印度尼西亞

庫頁島方面。蒙古在滅東夏後,基本控制了黑龍江流域。然而,庫頁島上的土地居民經常到黑龍江流域搶劫,導致東北治安嚴重受到影響。為了征服庫頁島,忽必烈在黑龍江入海口設定征東元帥府,幾次對庫頁島發動進攻。最終,庫頁島的土著居民向元朝投降,對元朝稱臣納貢。後來,明朝也延續元朝的政策,在此設定奴兒幹都司以防範庫頁島土著居民的侵犯。

忽必烈的一生,參與、發動的戰爭無數。忽必烈的戰爭對於元朝的建立和統一,以及鞏固國家疆域方面都有巨大的貢獻。但是忽必烈對東南亞和日本的戰爭,基本都是以失敗告終,而且戰爭十分頻繁,對元朝造成了很大的消耗。忽必烈的窮兵黷武給明朝留下了深刻的教訓,朱元璋隨之出台「不征之國」的基本國策,禁止明朝對東南亞和日本等國發動戰爭,以免造成損耗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