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美軍觀察組與中共外交工作的開啟——美軍觀察組赴延安80周年

2024-07-23歷史

美軍觀察組與中共外交工作的開啟

——美軍觀察組赴延安80周年

劉 建 管 嚴

實行統一戰線,團結各方力量,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更是我們黨的三大法寶之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我們黨在延安迎來了美軍觀察組。

美軍觀察組能到延安,並不是說來就能來的,其間經歷了不少曲折過程。

1941年2月,周恩來在重慶與美國總統特使居禮秘密會晤過,這是歷史上美國高級官員與中共領導人的第一次接觸。周恩來時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居禮時任美國總統經濟事務顧問。在這次秘密會晤中,居禮向周恩來詢問了蔣介石有無向日本投降的傾向、皖南新四軍事件真相、中共目前民主主張等情況。周恩來一一作了回答,並說明蔣介石若不改變反共政策,將引起國內戰爭,使抗戰熄火,日本南進。會晤不久,居禮就向蔣介石聲明:美國在國共糾紛未解決前,是無法大量援華的。國共內戰只對日本有利。

周恩來在重慶還結識了在美國大使館工作的一些年輕外交官,如謝偉思、戴維斯、文森特(即範宣德)、莊萊特等,他們大都是出生在中國的美國人,被稱為「中國通」。

1942年5月,周恩來向隨美國官方軍事代表團來華存取的美國記者斯諾表示,希望他們能去存取延安,並委托斯諾將宣傳八路軍、新四軍抗戰業績的有關材料和一封信捎給居禮。在信中,周恩來指出:中共領導的軍隊雖然兩年來沒有得到國民政府的任何補給,在裝備上遠遜於國民黨軍隊,卻牽制著日本在華兵力總數中將近一半的軍隊。在信中,周恩來還希望美國政府采取措施,保證美國的援華物資能專項專用,不要被重慶當局囤積起來用於今後打內戰。

在史迪威的主張下,1943年6月,史迪威年輕的政治顧問戴維斯向白宮寫了第一份報告,建議美國應直接與中國共產黨建立聯系。報告寫道:國民黨和蔣介石認識到共產黨是對中央政府及其腐敗制度的挑戰,他們得到人民的支持,並且由於進行政治改革和行事正直深孚眾望。報告最後主張向中共控制區派駐美軍觀察員。1944年1月,年輕的美國外交官謝偉思也上交了一份「派團考察延安並與中共方面加強聯絡」的報告。但他們都知道,美國能否派代表去共產黨的「首府」延安,一切阻力都在於蔣介石。有求於美國人的蔣介石知道羅斯福要派美軍觀察組去中共控制區,在給史迪威劃行動路線時有意避開了延安等中共根據地。

1944年6月,美國副總統華萊士來到重慶,轉告蔣介石,羅斯福要做國共兩黨的朋友。史迪威也借機再次向華萊士提出了建議。華萊士在談判桌上與蔣介石苦鬥了三天,終於迫使蔣介石答應美國方面向延安派觀察組的要求。本來是叫美軍觀察團,蔣介石非要降格稱為美軍觀察組,目的已達到,美方也就不再計較。在選擇觀察組負責人時,史迪威提出,這名負責人應當是一名能受中共尊重並會講中國話的軍官,最後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包瑞德上校被確定為美軍觀察組的第一任組長。

中國共產黨對美軍觀察組的到來給予了高度重視。中共中央提出,這次美國觀察組來延安及敵後根據地,是我們國際統一戰線的開展,是中國共產黨外交工作的開端。1944年7月22日,史迪威安排第一批以包瑞德為組長的9人從重慶飛抵延安,這是美國軍用飛機第一次飛抵延安。第二批也是9人於8月7日飛抵延安。8月15日,【解放日報】發表了經毛澤東親筆定稿的【歡迎美軍觀察組的戰友們】的文章,「戰友們」三個字,還是毛澤東親自加上去的。好客的共產黨人給觀察組準備了最好的窯洞,賀龍還把自己的窯洞讓出來給觀察組住,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親自參加了歡迎他們的宴會。

觀察組在延安所看到的一切都令他們振奮。在這裏,清正廉潔、人人平等、充滿生氣和活力,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可以在集市上隨便走走逛逛,和老百姓進行交談,他們深得人民愛戴,與國民黨形成鮮明對比。

觀察組發回的報告,為美國高層真正了解中國共產黨人提供了真實情況。史迪威也被觀察組發回的報告所吸引,找到在重慶的林伯渠和董必武會談,表示要大力支持中共軍隊,「必須想法把武器交給鬥誌昂揚的共產黨人」,待他從桂林前線回來後可專門去延安商談。遺憾的是,史迪威沒能實作去延安的願望。而作為羅斯福總統私人代表和特使的赫爾利卻於11月7日興高采烈地飛到了延安。選擇11月7日這天,不僅是俄國「十月革命」紀念日(俄歷是10月25日,公歷是11月7日),更是羅斯福連選連任美國總統的日子。延安是歡迎赫爾利的,一個月前毛澤東就寫信邀請了赫爾利。赫爾利來時還給延安領導人帶了一些禮品,他送給朱德一把雙管獵槍和一件皮衣。朱德送給赫爾利一套八路軍軍裝。史迪威也曾托美軍觀察組代送給朱德一件皮衣。赫爾利來延安是按照羅斯福的要求來處理中國問題的,他要調停國共關系,促使國民黨進行民主改革。在與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人進行了三天的反復討論後,雙方終於就以建立「聯合國民政府」為核心的五點內容達成一致意見。赫爾利當時十分興奮,對毛澤東、朱德和周恩來說:「我回到重慶將盡快使蔣先生接受這五點」,根本沒想到回到重慶會遇到什麽麻煩。毛澤東還給羅斯福總統寫了一封信托他轉交,朱德也精選了一盆蘭花托他轉送給羅斯福總統。

觀察組與延安的中共領導人經常進行交流,並且很愉快、很融洽。朱德夫人康克清還向榮譽軍團勛章獲得者包瑞德獻花。他們經常請毛澤東、朱德坐他們的吉普車,前排的座位好坐,這次毛澤東坐前面,朱德坐後面,下一次毛澤東請朱德坐前面,他自己坐後面。出生在四川的觀察組成員謝偉思、戴維斯、惠特爾西還與朱德、陳毅、楊尚昆攀上了四川老鄉。毛澤東更是與擔任外交官的謝偉思長談,還摸底地詢問能否在延安設美領館。自從美軍觀察組的到來,中共領導開始考慮「外交」的問題,過去由於共產國際的關系,沒有考慮過外交問題,這次美軍觀察組來延安,雖不辦外交,但本身就具有外交性質。對於經歷長征血與火洗禮而到達陜北立足,並在抗日戰爭中發展壯大的中國共產黨來說,一個嶄新的課題擺在面前。在南方局來的長長的電文中,也對美國對華政策的兩面性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外交政策基礎的看法:關於我們黨外交政策的基礎,必須以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我們的出發點是爭取民族民主革命的徹底勝利,建立獨立、民主、統一、和平、繁榮的新中國。毛澤東說:「我們黨辦外交,即使現在算‘半獨立外交’也好,已經提到中央議事日程上來了。它不僅涉及當前我們對待美軍觀察組,我們還要考慮到戰後,我們還面臨著與各國政府和人民打交道。」「註意強調兩方面,一方面是我們開展國際間的統一戰線,另一方面強調我們必須站穩民族立場、加強民族自尊心,善於與人合作。」於是,由周恩來起草、毛澤東修改、擴大的中共七中全會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外交工作的指示】就誕生了,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份關於外交工作的方針性檔。檔指出:這次外國記者團及美軍觀察組到延安來,「我們不應當把他們的存取和觀察當作普通的行為,而應把這看作是我們在國際間統一戰線的開展,是我們外交工作的開始」。

美軍觀察組在延安認認真真地觀察,深入負責地調查研究,也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中國的前途、中國的未來在延安,在中國共產黨。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了。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遜來華存取,中美雙方開始商討建交事宜。1979年1月1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中國領導人歷來重視同世界各國密切關系、增進友誼。近來,國家主席習近平接連復信和寄語美國友人及相關社會團體。2023年8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復信美國史迪威將軍外孫約翰·伊斯特布魯克時指出:「中美關系的基礎在民間,力量源泉在人民友好。兩國人民應該加強交流、增進理解、擴大合作,為兩國關系發展不斷註入新動力。」2024年7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寄語美國青少年「青春同行」交流團時指出,中美關系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活力在地方。希望他們透過存取,在兩國人民之間架起更多相知相親的橋梁,為增進中美兩國人民友誼作出貢獻。中國共產黨的外交工作,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更加蓬勃發展。

特別提示

轉載請註明:「來源:方誌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誌工作辦公室

文/圖:劉 建(朱德外孫,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原解放軍裝備學院副院長,少將)

管 嚴(朱德思想生平研究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