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遼沈決戰:衛立煌「身在曹營心在漢」,劉少奇指示他四個字

2024-07-17歷史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送心]

1947年底,國民黨在東北的地盤在以蔣介石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萎縮後,只剩下長春、沈陽、錦州及附近的一些小城市。

蔣介石很撓頭。忽然,他「靈光閃現」,想起來自己的「救火隊長」。於是,他一個電話打到法國,催促位列「五虎上將」的衛立煌趕快回國,並到東北上任。

但是,蔣介石的如意算盤打錯了。

衛立煌此時早已「身在曹營心在漢」。但事發突然,他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便透過蘇聯駐法國大使館給延安的劉少奇同誌發去了一封電報。

鑒於衛立煌的特殊身份,劉少奇同誌回復了意味深長的四個字。

1年後,遼沈戰役結束,東北「國軍」灰飛煙滅。

那麽,作為蔣介石「鐵桿」的衛立煌怎麽成了我們的人?

劉少奇同誌給他到底回復了哪四個字的指示?

遼沈戰役的勝利和衛立煌到底有多大關系呢?

小胡子的來歷

說起衛立煌的人生經歷,那是頗有幾分傳奇色彩。

他是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他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之一。他又是毛主席「親點」的第13號國民黨戰犯。最後,他在新中國人民政府還擔任了一系列要職。

是不是很神奇?

衛立煌生於1897年,比蔣介石小10歲,比周總理大1歲。他的老家是當初的安徽合肥縣。他老爹原來是農民,後來因為有點文化,就到縣衙門當了差。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4歲的衛立煌立刻剪了封建辮子,加入同盟會。在上海參加的反袁運動中,他往北洋軍的兵營裏扔過不少炸彈,後南下廣東,參加了粵軍,並在1917年成為孫中山的衛士,頗受國父器重。

1918年,「護法運動」失敗,孫中山離開廣東。衛立煌則調到粵軍宿將許崇智麾下任排長,因戰功,22歲就成為最年輕的營長,所以大夥都叫他「小營長」。

衛立煌聞聽此言,遂留起來將陪伴他30個春秋的小胡子,以示老成持重。

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炮轟孫國父。當年10月,孫國父組織了討賊軍討伐陳炯明,許崇智任總司令,蔣介石任參謀長。

大戰期間,衛立煌巧設「空城計」,叛軍不明就裏,怕中埋伏,遂撤軍。由此,衛立煌晉升團長,並引起蔣介石的關註。

討賊勝利後,孫中山接見了衛立煌,贊其善戰,並贈簽名照及合影各一張。此後,無論身處何地,衛立煌都把與國父的合影照擺在辦公室最顯眼的位置。

1924年,國共開始第一次合作,粵軍也進行了改編。蔣介石則開始四處拉攏,擴張自己的勢力。他每次到國民黨元老、也是合肥人的吳忠信家裏吃飯時,都會叫上同為合肥人的衛立煌一同前往。

1925年,孫國父逝世,不到半年後,廖仲愷就遇刺身亡。蔣介石趁機逼許崇智下台,然後順勢把粵軍精銳編入了自己的嫡系第一軍,驍勇善戰的衛立煌當然也在其中。

得此大將,蔣介石洋洋得意,而衛立煌卻上了火。

這是為何呢?

憋屈的五虎上將

在東征時,衛立煌已經官至補充旅旅長,但編入第一軍後,他反而成了3師9團的少將團長,這叫哪門子事?!

所以,衛立煌怎麽能不上火呢?

不過,作為職業軍人,衛立煌的素養很高,雖然對蔣介石不滿,但打仗還是很賣力氣。在北伐中,他憑借戰功讓蔣介石不得不晉升他為14師師長。

在1927年的龍潭大戰中,14師力挽狂瀾,可結果怎麽著?

蔣介石把自己保定軍校的兩位校友兼黃埔軍校的老同事~顧祝同和劉峙都提拔成了軍長。衛立煌則「原封沒動」,轉年還被送到陸軍大學「回爐」,實際就是被奪了兵權。

要說衛立煌真是個老實人,就這麽被蔣介石橫捏加豎捏,都沒產生什麽二心,反而在替蔣介石進攻蘇區時,照舊拼死拼活。

第四次反「圍剿」時,衛立煌帶著14軍與紅四方面軍激戰。因為張國燾的錯誤指揮,14軍兵不血刃就占領了鄂豫皖根據地的軍政中心~金家寨。

這下可把屢戰屢敗的蔣介石樂出了鼻涕泡兒。他先親自慰問,隨後不但給衛立煌發了超大的紅包,還在金家寨新建了一個縣並命名為「立煌縣」。

要知道,在這之前,國民黨政府用人名命名的縣,只有廣東的中山縣。而第二個就是這個立煌縣了。由此,衛立煌名聲鵲起。

不過,這個事得細品。

盡管衛立煌立下「不世之功」,但蔣介石獎勵給他的只有錢和虛名,像安徽省主席這樣的封疆實位可沒給他。而與衛立煌資歷差不多的顧祝同,當時已經是江蘇省主席了。

不久之後,蔣介石把衛立煌調到江西當了贛江「清剿」總指揮,可他上面還有個頂頭上司~陳誠。這讓老實人衛立煌實在是忍無可忍,一怒之下,幹脆撂了挑子。

這下好,正中蔣介石下懷。蔣介石當時把撤職檔都擬好了。最後還是熊式輝往來斡旋,讓衛立煌趕快住院「做了個小手術」,並補上一個病假條,才把這事給「糊弄」過去。

1933年11月,「福建事變」爆發,蔡廷鍇和蔣光鼐率十九路軍豎起義旗,成立了福建人民政府。蔣介石大驚失色,生怕反他的勢力搞一個大聯合。於是,他厚著臉皮又把衛立煌請出了山。

憑借鎮壓福建人民政府的大功,衛立煌在1935年終於熬成了國民黨中央執委,但封疆大吏的缺兒還是沒他事兒。

當時的蔣介石嫡系中央軍有5名上將被人合稱為「五虎上將」,就是劉峙、顧祝同、蔣光鼎、陳誠和衛立煌。這5位在北伐時都是第一軍的團長,可謂和蔣介石的關系最鐵。

但即便如此,蔣介石也會「厚四薄一」。厚待的四位都是「黃埔嫡系」出身,而衛立煌既不是浙江人,也和黃埔軍校沒關系,所以到頭來,他只能是嫡系中的雜牌軍。

蔣介石對衛立煌的評價是「能打仗,但沒政治頭腦」。這個所謂的「沒政治頭腦」就是衛立煌不會揣摩他的心意,更不會拍馬屁。

而且,蔣介石還幹過一件讓衛立煌毛骨悚然的事。

有一次,衛立煌在休假時,和朋友打麻將。突然,蔣介石打來長途電話,上來就「很關切」地問道:「今天手氣怎麽樣呀?」

這多恐怖。蔣介石就是要告訴衛立煌:不管你在哪,我都有人盯著你!你對我要忠誠哦!

放下電話,衛立煌開始認真地思考一個問題:對老蔣這麽死心塌地,他值嗎?

發現新希望

「西安事變」前,蔣介石又把衛立煌頂到了「剿共」的最前線,任命他為「陜甘寧邊區總指揮」,同時還拉上了張學良和楊虎城。

可等到「西安事變」槍一響,衛立煌、蔣鼎文、錢大鈞等一眾將領都跟著蔣介石成了「階下囚」。

衛立煌深知自己欠下紅軍很多血債,心想「這回算完了!」但中國共產黨卻不計前嫌,倡導了第二次國共合作。事變和平解決後,「死裏逃生」的衛立煌感慨萬千。

在蔣介石手底下混跡20余載,衛立煌雖能隱忍,但「好人、壞人」還是能分辨得清清楚楚。

全面抗戰爆發後,衛立煌成了閻錫山的副手,擔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閻錫山老奸巨猾,中國共產黨、國民黨、鬼子他都不想得罪,於是就把指揮權全都交給了衛立煌。於是,衛立煌在名義上成為八路軍的上級領導。

平型關大捷後,衛立煌親率第14集團軍與八路軍一起同仇敵愾,血戰忻口。戰役期間,八路軍120師不但截斷日軍退路,陳錫聯還率部突擊陽明堡機場,擊毀日機24架。衛立煌率部死戰不退,把鬼子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寺內壽一都逼到前線。

血戰之時,劉峙等國民黨其他將領作壁上觀,導致衛立煌被日軍前後夾擊,最終不得不率部撤出戰場。經此一戰,衛立煌的思想發生了徹底轉變,開始主動接近中國共產黨,並與周總理這位老領導見了三次面。

那「老領導」這關系是從何說起的呢?

原來在1925年的東征中,周總理正是東征軍的總政治部主任,衛立煌是補充旅旅長。在 1926年的北伐中,周總理是軍政治部主任兼第一軍1師黨代表,衛立煌是3師9團團長。而「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衛立煌更是把周總理當成了救命恩人。

所以,衛立煌對周總理一直非常敬仰。這3次會面雖然都很短暫,但卻讓衛立煌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彼時,他身邊的秘書叫趙榮聲,是衛立煌從八路軍這邊點名要過去的記者,可事實上,趙榮聲是劉少奇同誌特意安排在他身邊的一顆「冷棋」,而且對推動衛立煌親近中國共產黨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衛立煌在1938年4月對延安的存取就是他一手促成的。

當時,衛立煌準備得非常仔細,不但讓趙榮聲幫他寫了一篇在「抗大」的演講稿,而且還連夜翻閱了很多中國共產黨的期刊報紙。出發前,他還在趙榮聲面前進行了演講的演練。

4月17日,衛立煌一行來到延安。按他自己的話講:這輩子都沒受過如此熱烈而隆重的歡迎。毛主席率中國共產黨眾多領導迎接這位貴客,並設宴款待。在得知衛立煌準備演講後,接待同誌特意安排他在當天下午就參觀了「抗大」。

演講地點是在抗大大操場。衛立煌一上台,學員們就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各種口號此起彼伏。這下,衛立煌也是激情澎湃,完全沒用準備好的稿講。

他透過自己的經歷,說明只有和八路軍合作,抗日才有希望,並表示今後將與八路軍密切合作,要向中國共產黨學習,向八路軍學習,要抗戰到底。他每講一段,學員們就大呼口號,而越呼口號,衛立煌就講得越帶勁。

雖然延安之行只有一天,但這足以讓衛立煌發現了一片嶄新的天地!他言而有信,不負毛主席所托,給八路軍撥出了大批彈藥物資。不久之後,他又讓趙榮聲給他講講通俗易懂的共產主義理論,還會見了朱德老總、劉少奇同誌,甚至很認真地提出要加入中國共產黨。

當趙榮聲把這事跟劉少奇同誌匯報時,劉少奇同誌嚇了一跳,對他說道:「你膽子挺大!敢打蔣介石心腹的主意!這樣對中國共產黨沒有好處。你在衛立煌身邊呆下去就是勝利!」

1942年,因為蔣介石對衛立煌與中國共產黨走得太近非常不滿,就找借口又把他架空。衛立煌則幹脆告老還鄉。

1943年,中國軍隊在緬甸失利,蔣介石又想起來數次救自己於水火的「五虎上將」。於是,衛立煌接替陳誠擔任了遠征軍司令。在他的率領下,中國健兒卷土重來,捷報頻頻。他親臨前線的照片被美國【時代周刊】發表,威名遠播海外。史迪威贊譽他為「國民黨軍中的常勝將軍」。

可到了抗戰勝利,蔣介石又來了一回過河拆橋,這回他用的是什麽損招呢?

歷險歸來

鬼子被打跑了,蔣介石開始大肆封賞嫡系,而衛立煌呢?

蔣介石美其名曰派衛立煌出國考察歐美,實際上則再次解除了衛立煌的兵權。

衛立煌心知肚明,但隨著蔣介石發動內戰,他幹脆不想回國了。

轉眼到了1947年底,東北戰況已經讓蔣介石撓墻。

東北「國軍」的第一任「主帥」熊式輝因為損兵失地,被蔣介石撤職。

第二任「主帥」陳誠的表現也是越來越拉胯,以至於他幹脆以看病為借口,一個勁地要求蔣介石把自己「撈」回關內。

「水深火熱」之際,蔣介石又想起來自己的「救火隊長」,於是一個越洋電話打到法國,催衛立煌趕快回國去坐鎮東北。

這讓衛立煌很是頭疼,於是,他透過蘇聯駐法國大使館給延安發去了電報,商量一下下一步該如何是好。

鑒於他的身份太過特殊,劉少奇同誌代表黨中央給衛立煌回復了四個字:相機行事。

衛立煌心領神會。

其實蔣介石這次又留了個心眼,說是讓衛立煌在東北當「主帥」,並給了軍事指揮權,但衛立煌連身邊的警衛團都指揮不動,而且還有特務隨時監視。

既然不好帶兵起義,衛立煌就幹脆「相機行事」,在沈陽一呆,天天練兵,不管哪的「國軍」被我軍打得如何哇哇叫,不管蔣介石如何死催活催,他一律不救。

1948年10月,蔣介石迫不得已飛到沈陽,親自指揮,但衛立煌還是按兵不動。而廖耀湘在聽了蔣介石「穩紮穩打」的命令後,成了我軍的俘虜,為「遼沈戰役」畫上了完美的句號。東北「國軍」精銳灰飛煙滅。

這下氣得蔣介石暴跳如雷,把衛立煌運回南京,革職問罪。

可就在這個當口,「奇跡」發生了。

12月25日,中國共產黨釋出了國民黨43名戰犯的名單,蔣介石當仁不讓地位列榜首,而衛立煌則是毛主席「親點」的第13號。

蔣介石一看大夥都是戰犯,就饒過了衛立煌,只是把他軟禁起來。

1949年初,蔣介石「下野」,李宗仁上台,放松了對衛立煌的監控。春節後,衛立煌一家逃出虎口,輾轉到香港定居。也就是此次,衛立煌為了化妝瞞過國民黨特務,特意剃掉了自己的小胡子。

當時,國民黨特務在香港活動很猖獗,所以衛立煌一直深居簡出。1955年初,心思縝密的周總理為保萬全,委托衛立煌夫人的侄女給衛立煌夫婦寫了一封信,信中特意寫了一句話:「姑父在太原認識的好朋友,邀請您和姑父歸來。」

衛立煌一見信,立刻明白了這是周總理在邀請他回到新中國。

1955年3月,衛立煌一家抵達廣州,再次受到中國共產黨的熱烈歡迎,並在6月遷入北京新居,安度晚年。

1960年,衛立煌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

行文至此,衛立煌將軍對中國共產黨事業的貢獻已無需多言。

但最後還是要慨嘆一下,蔣介石真是機關算計,反誤了卿卿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