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元璋問道士自己的壽命,道士:比我多活一天,朱元璋:斬了

2024-04-16歷史

「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歷來文人墨客,都喜歡以物景為題,尤其是百花更常是文人舞文弄墨的物件。

百花之中,菊花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往往象征了高潔和自強不息,可這首【詠菊】卻偏偏將菊花寫的霸氣側漏,要讓嬌氣的菊花和西風戰上一戰。
而這般霸氣詩詞,則是由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貧苦農民出生的皇帝寫成。 #圖文萬粉激勵計劃#

這位皇帝他也曾卑微到谷底,他一生做過和尚,甚至當過乞丐,可是他最後卻得了全天下人最渴望的富貴,前朝失其鹿,天下豪強共逐之,最後卻是這位草根人物斬殺群雄,翻身做了那高高在上的天子。

這位皇帝便是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就是這麽一位霸氣皇帝,卻有人敢挑釁他的威嚴。一位道士在朱元璋看壽長短時,答了一句:「比我多活一天。」朱元璋大怒之下,直接下了命令:拖下去斬了。

古代對於道士十分崇敬,很多皇帝更是對他們的話視作神靈,那麽為何朱元璋卻沒半點猶豫,直接將此人殺之。

朱元璋問壽江湖道士

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建大明,立都應天府,年號洪武,自此,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統一王朝大明自此建立。

作為一個草根皇帝,朱元璋家族和歷史上很多皇帝世家不同,朱家在朱元璋之前是土生土長的草根起家。

唐時李淵,前朝時便為唐國公,其先祖一脈更是屢出顯貴,李廣、李虎等人一代代鑄就了李家的根基。宋時趙匡胤,其先祖在唐時便是顯赫貴族。

就連三國時那位編草鞋起家的蜀漢開國皇帝劉備,也照樣以西漢中山靖王劉勝身世為榮,時時掛在嘴邊提及。

如此看來,方可見朱元璋登基之不易,正是因為這一層身份,朱元璋上位之後尤其關註天下百姓疾苦,對貪官汙吏更是實行酷政,凡是貪了,不管多少,都以斬首為懲戒手段。

因為對天下民眾疾苦深有體會,朱元璋實行對官員的高壓統治,而他也常常微服出巡,看一看民間百姓日子過的如何。

一次外出巡遊時,朱元璋看到一群人正圍在一起熱鬧的很,他忍不住帶著手下上前檢視。

護衛撥開數人,那些被拉開的人剛開始還有些不滿,可看到朱元璋氣宇軒昂,一副不俗模樣,身邊護衛更是兇神惡煞,趕忙再往旁邊讓了讓。

人群閃開後,朱元璋看到的是一個仙氣十足的江湖道士。

這位道士端坐在地上,一身青衣打扮,談吐之間也可以看出頗有不俗之處,而他的語氣更是大得很。

這個道士聲稱自己可以看穿人的壽命長短,並且以陰陽五行之說作為佐證。可朱元璋在一邊卻是越聽越疑惑,他起了考量之心。朱元璋問道士:「那你給我看上一看可好?」

此時的道士忍不住一笑,他在這裏忽悠半天民眾,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畢竟這些尋常百姓,身上又能有多少銀兩,而朱元璋這人一副不凡模樣,身邊也是隨從眾多,道士覺得自己今天是釣到了一條大魚。

魚兒上鉤了,道士也開始下套了,可朱元璋接下來問的問題卻讓道士有點不知所措,朱元璋問,你可看得出我能活多久。

道士這時候倒是有點慌張了,自己剛剛為了凸顯不凡,誇下了海口,如今當真有人敢問自己還能活幾年,道士自然不能胡亂編造。這位大人物一看就是身世不凡,問出這樣的問題顯然是要找自己的茬,如果說錯了話,可能今天性命難保。

一番思慮後,道士卻是靈光乍現,他當下答道:「比我多活一天」。

此話如果換一個人,就算本來想要難為道士,恐怕也不會再胡亂下殺手,畢竟古時候對於陰陽生死之說很看重,常言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盡管道士這麽說是得罪了人,但卻也不至於丟了身家性命。

此言一出,道士面前那個看起來氣度不凡的老人當即變了臉色,兩旁的侍衛也怒目相視,道士雖然心慌,但是面上仍然一副道貌昂然,事事皆在預料的模樣。

可隨即這位老人的一句話,卻頓時讓道士慌了神,朱元璋當即下令,拉走帶下去斬了。

兩邊的護衛卻是猶豫了下,但皇帝的眼神讓他們選擇聽令,一直端坐的老道士終於開始大喊饒命,周圍百姓也畏畏縮縮看向朱元璋。

可是朱元璋卻又加了一句:「如果第二天我沒有死,那就證明此人是一個騙子無疑」。緊接著朱元璋的手下帶著老道士,朱元璋走在前面,一行人氣勢洶洶的離開。

朱元璋為何要殺道士

對於路邊騙人錢財的道士,朱元璋選擇不信他嘴邊的胡言亂語,而要用親身實踐去證明真相,拋開朱元璋殺人的行為,他的思想很是符合當代人不信鬼神的進步思想。

可是倘若以古代人的視角去看,朱元璋的行為卻有點不可理喻。畢竟,倘若老道士當真有看人性命的能力,朱元璋豈不是當真老道士死後第二天就沒了性命。

事實上,朱元璋之所以動了殺心,是因為對於一個帝王來說,一個老道士竟然敢把身家性命捆綁到自己身上威脅自己,這無疑是觸怒了他。

古時候皇權至高無上,而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最討厭的莫過於受人威脅。朱元璋起家於草根,好不容易坐上了高高在上的帝王之位,怎麽受得了還要受到一個尋尋常常的老道士的綁架。

事實上,翻閱史書,朱元璋對於這類相士,一直是秉持著利用的態度,有利於他的,他自然欣然接受,而諸如老道士這般說法,自然落得一個被砍頭的下場。

元末至正四年,此時的朱元璋還是一個乞丐和尚。因為家鄉大災,朱元璋不得不到寺廟當和尚,可不過才做了一個月和尚,寺廟便因為養不起過多的出家和尚,便將他們都遣散出去自行化緣求生。

此時的朱元璋無疑是處於人生的最低谷,一日在路邊化緣時,朱元璋遇到了一位看起來仙風道骨的道士。

人不如意時,總難免會有求鬼神的想法,朱元璋也不能免俗。他忐忑的掏出自己討來飯錢,要道士給自己看看前程。

道士擡頭端詳了一會朱元璋,便看出此人雖然是一身落魄模樣,但卻在眉宇之間顯得氣度不凡,於是他答可以,並讓朱元璋給自己寫一個字,以此字看前程。

朱元璋當即落筆寫了一個「帛」字,可沒曾想,這個道士看看字又看看朱元璋,反復看了幾次後表情卻愈發古怪,最後直接出了攤子,向朱元璋行了跪拜禮。

朱元璋自然是不知為何,問道:「先生,小子這字難道有什麽不當之處嗎?」

而道士則是畢恭畢敬,不敢有絲毫怠慢,他答道:「小人不敢在您面前稱先生,方才您寫下的‘帛’字,小人拆解後,倘若上下對分,便是天下最尊貴之人的名字首尾,加上您的面相,未來您必定成就不可限量。」

這一則朱元璋與道士之間的軼事自此時常被朱元璋拿出來提及,而旁人聽了之後往往感慨朱元璋果然是上天註定不凡。

可是多年之後,又是一位看前程的道士,這回朱元璋聽了結果後卻是下了殺手,這自然是因為看出來的結果不合朱元璋心意。對於他這種人物來說,絕不會信所謂的看穿生死之說。

倘若道士說的話有利於自己,那便是上天註定,道士說的話於己不利,那自然是人定勝天。

而在老道士被殺後,周邊目睹了這一切的路人卻是議論紛紛,甚至有人暗地裏說,此人恐怕是活不長了。

可接下來幾天,朱元璋卻頻頻出現在這一條街道,似乎是用自己的性命安好佐證道士說的是狗屁不通。護衛朱元璋左右的侍從這幾天是擔驚受怕,可朱元璋卻是渾然沒有危機意識,四處閑逛,百無禁忌。

幾日後,朱元璋依舊是安然無恙,人們這才相信了,那道士原來是個無能之輩。

一直到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因病死去,傳位太孫朱允炆,享年七十一歲。這般年紀,在古代已經絕對算得上是高壽。

古時天下聞名的奇士

那位為朱元璋說壽的道士,耍小聰明最後葬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自然是自討苦吃。但是,古時候那些為人看過去未來的奇士究竟是真是假?

比如說唐代最著名的道士袁天罡,一直到死後都有諸多奇事被後世深信不疑,甚至有人稱他為一代妖人。

袁天罡是隋時唐初年間人,他在洛陽時,曾有杜淹,王珪,韋挺三人一同找到袁天罡請求幫自己看一看前程,這三人未來都是留名史冊的大人物,可是此時三人都還沒有官位在身,名氣也沒有多大。

袁天罡一番閑聊後,對三人的評價卻是極高:杜淹會因為文采非凡,以文得道,身居高位;而王珪十年之內就可以官居五品,最後一位韋挺則是走的武官路,未來會在武官一途走的很長久。

三人聽了之後大喜,袁天罡卻又補充了一句,你們三人雖然都會仕途順暢,但是未來都會被罷黜,而只要挺過去了未來的仕途便會一帆風順。

果然,杜淹在仕途上高歌猛進,曾效力於王世充官至吏部尚書,後來向李世民投降又得了文學館學士之位,可眼見著未來不可限量,因為楊文幹事件,杜淹被牽連,獲罪流放至巂州。

王珪在唐朝建立之後便出終南山求官,得太子李建成重用,官至太子中允,成為太子心腹,可同樣因為楊文幹事件,和自己的好兄弟杜淹一起被流放到了巂州。

至於韋挺則是在李建成下任職太子左衛驃騎,同樣因為楊文幹事件,流放至巂州。

三位在官場上一度高歌猛進,最後因為同一件事被牽連,最終受到罷黜,而等到此事過去,三人陸陸續續再被啟用,王珪官至吏部尚書,杜淹官至大唐宰相,韋挺則是官至禦史大夫。

而在朱元璋時期,其實也有一位天下聞名的奇人,此人便是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後世人稱這位朱元璋謀臣有看盡天下人的本事。

在公元1368年,朱元璋便以碗蓋住自己吃了一半的燒餅,以此來測一測劉伯溫看事的水平到底準不準。

等劉伯溫入殿,朱元璋問道:「先生深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而劉伯溫則是稍作觀察後,就得出結論:「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依臣之見這碗中乃燒餅是也。」

隨後兩人的一番交流更是圍繞著當朝局勢,天下大勢和未來大勢展開討論,一曲【燒餅歌】自此流傳開來。

全文共計有一千九百一十二字,由四十余首隱語歌謠組成。

這些奇人對於人性極度敏感的洞察力,對於天下大勢的了然於心,成就了他們的奇士之名。可是說到底,能不能說動賞識自己的明主,才是他們能否留名史冊的前提,否則明珠暗投,恐怕最後也不過淹沒於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