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介石敗退台灣前,族長坦言:您何時再回來?蔣介石伸出3根手指

2024-01-05歷史

蔣介石敗退台灣前,族長坦言:您何時再回來?蔣介石伸出3根手指

當人民解放軍的大軍逼近杭州時,蔣介石深知自己即將離開。他命令蔣經國準備好船只,臨行前,他迫切地想再次回望一下故土。

作為中國人,蔣介石懷揣著濃厚的鄉土情感,但他已經無法回頭,一切都是他自己的責任。

到了1948年末,蔣介石似乎失去了還手之力。他的獨裁政策受到數百萬人民解放軍的猛烈攻擊,他早已無法有效應對。

國民黨內部問題層出不窮,國民經濟徹底崩潰,蔣介石束手無策。

特殊政權內部的鬥爭一直是國民黨內的焦點。在蔣介石失去「絕對控制力」後,這一問題變得更加顯著。

1949年初,蔣介石找到李宗仁,表示自己想要隱退。在交代完事務後,他將能夠度過一段較為寧靜的時光。

失去機會的蔣介石,在兒子蔣經國的陪同下回到故土。從1月22日到4月25日,蔣介石度過了在家鄉的最後時光,這段時間裏,他的心情頗為感慨。

他對武山廟懷有特殊情感。早在清末時,他的父親曾被推為廟首,負責廟宇的日常管理。武山廟在那個時期擴大了規模。蔣介石得勢後,也為武山廟的修繕付出了不少心血。回鄉後的1949年,他望著武山廟,心情格外復雜。

從指揮大軍的角度來看,他已經無法實作自己的目標,只好將期望寄托在其他事物上。然而,在武山廟抽簽時,他卻抽到了一個「下下簽」,侍衛長在一旁感到尷尬,勸慰道:「先生不必難過,簽文未必可信。」

這番安慰深深刺痛了蔣介石,他豁然間接受了現實。他對旁人說:「你們不要亂講,武山廟的菩薩很靈的。」

在那些日子裏,蔣介石一直居住在妙高台別墅。這棟別墅展現了蔣介石最後的掙紮。雖然他已經「退居幕後」,但這裏仍然設有電台並擺放了沙盤。對他而言,這裏如果能作為「指揮部」,將是最後的機會。

每天,蔣介石的日程都排得很滿。他每晚8點就寢,早上6點起床。在外人看來,他在老家只做了三件事:接見各路政要、求神拜祖、觀山遊水。

在蔣介石身後,事務依然繁忙。

像閻錫山、張治中這樣的親信曾在別墅內與蔣介石進行長時間的交談。

1949年的除夕是個家庭團圓的時刻,對蔣介石來說,也是在家鄉度過的最後一個除夕。

在這個夜晚的家宴中,蔣氏父子是主人,而參加宴會的有立法院副院長陳立夫、終身幕僚張群,還有奉化縣長周靈均等。

飯到一半,蔣介石或許感受到了變局仍有可能發生,這變數或許取決於軍隊,於是,他專門前往探望將士。

正在吃年夜飯的軍官們看到蔣介石來了,紛紛起身。

那天,蔣介石的嗓音有些嘶啞,他對大家說:「現在,我們正面臨困境,你們從各地趕來,也經歷了不少辛苦,能在這裏相聚,實屬不易。」

這個除夕,蔣氏父子身邊的人雖然不少,但他們始終無法感到歡愉,只有深深的悲涼。

4月初,他通知國民黨政府駐日本代表團團長朱世明,讓他盡快回國,直接前往奉化溪口。

4月16日,蔣介石在溪口與朱世明會面,這次會面只有少數貼身侍從參與,其他人都不在場。

當時,蔣介石的計劃是逃亡到日本,他還要求「地點最好在東京市郊,不要太偏僻,也不能太熱鬧,大小最好能住20人。」

然而,朱世明在與蔣介石交談後,卻碰到了他的秘書周宏濤。此時,周宏濤已經接到了蔣介石的指示,將母親、妻子和孩子都送往了台灣。

周宏濤深知蔣介石是那種「大難臨頭各自飛」的人,因此一直關註著他的動向。

周宏濤趕緊詢問朱世明蔣介石談了什麽,朱世明沒多想,覺得周宏濤作為蔣介石的秘書,應該知道情況,於是重新告訴了他,並囑咐他不能告訴其他人。

聽到這些訊息後,周宏濤心情非常沈重,他覺得一旦蔣介石找到新的住所,那麽他們這些人的命運就難以預料了。

隨後,朱世明按照蔣介石的要求,在東京確立了一處住所,那是一座擁有20多間房的豪宅。

然而,這一訊息最終被泄露,日本的【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都報道了此事。蔣介石非常氣憤,痛斥朱世明「泄露國家機密」,損害了他的形象。這也導致蔣介石最終無法前往日本。

1949年4月20日,解放軍占領了太原城,太原綏靖公署內許多人選擇了自殺,這與閻錫山的蠱惑密不可分。

正是在這幾天,解放軍分三路渡過了長江,直逼南京。

在前面的一段時間裏,蔣介石或許只是有些焦慮,但還保留一些希望。然而,到了現在,他終於真切感受到一切已經無望。

為了尋求對策,他找到了李宗仁、張群、何應欽、白崇禧等人進行商討,然而,面對當前的困境,似乎已經沒有什麽切實可行的對策了。

1949年4月23日,蔣介石在一場緊急會議結束後,匆匆趕到了溪口,準備離開。

中午時分,蔣介石吩咐兒子蔣經國準備好船只,表示即將啟程。

然而,當天蔣介石只是告訴兒子準備好船只,並沒有明確說明目的地在哪裏。蔣經國也只能按照父親的吩咐,找到了「太康號」的艦長黎玉璽,開始布置開船的準備事宜。

黎玉璽詢問道:「您是否知道,他明天準備去哪裏?」蔣經國想了想,回答說:「我其實也不知道,但從這次選擇水路的情況看,目的地可能是基隆或者廈門。」

黎玉璽認為蔣經國的分析很有道理,於是匆匆趕往港口準備後續事宜。

在出發前,蔣介石最後的一項安排是去見故鄉的族長,與他告別。

族長問道:「先生多久之後再回來?」蔣介石心中充滿沈痛,沒有說話,只是伸出了三根手指頭,族長深知其中含義,也就沒有多言。

關於蔣介石當時所表示的「三根手指」究竟代表著多長時間的含義,現在已無法考證,可能是三個月,也可能是三年。然而,歷史證明蔣介石一旦離去,就再也沒有回過故鄉。

根據蔣經國日記的記載,在出發前,他和父親蔣介石一同前往祖母的墓前,然後登上飛鳳山頂。

那時,蔣氏父子或許仍對未來懷有一些希望:如果有機會,他們還是想要回來。

接著,兩人乘車前往寧海縣西店鎮,再乘木筏、轉搭小汽艇,最終登上了「太康號」。

蔣介石上船後指定了目的地:去上海。

這也是蔣介石對當前形勢做出的最後一次挽救嘗試。在感受到大勢已去後,蔣介石撤退到舟山群島,逗留了大約10天,最終啟程,前往台灣。

回到故土,是無數中國人的夢想,蔣介石自然也不例外。

1929年,身居高位的蔣介石將老家的房屋擴建成「前廳後堂,兩廂四廊」49間房屋的格局。

每年在他的生日或清明節,他都會回到家鄉一兩次,生日回去是為了避壽,而清明回家則是為了祭祖。

作為當時的最高統帥,蔣介石還擔任了兩個社會慈善機構的領導,這兩個機構都在他的家鄉:一個是武嶺中學的名譽校長,另一個是奉化縣孤兒院的名譽董事長。

這與他母親的遺言有關:所遺家產的一半要用來辦義務學校,教授鄉裏子弟之貧失學者。

蔣介石的出現使得溪口小鎮逐漸演變為民國時期的重鎮,各路要人都會來參觀。溪口的人口也從最初的幾十戶發展到後來的九百多戶,其中大多數都姓蔣。

1949年,人民解放軍進入溪口,但毛主席早已下令不要破壞蔣介石的住宅、祠堂以及其他建築物。

盡管戰士和民眾對蔣介石懷有深厚的憎恨,但有了毛主席的囑托,溪口的文物古跡得到了妥善保護。

蔣介石得知這些情況後感嘆不已,晚年的他越發思念家鄉,但他本人已無法再踏足故土。

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接任父親的位置,牢記父親的囑托:回家。

然而,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蔣經國不得不考慮許多事情,最終溪口之行未能實作。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釋出【告台灣同胞書】,之後,中央撥款修繕和恢復了蔣氏遺跡。

1984年,蔣氏遺跡成為旅遊景點正式對外開放。

蔣介石的遺願則一直被拖延,直到第三代才得以實作,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符合他對族長伸出的三根手指的寓意。

1948年,蔣孝勇在蔣介石節節敗退的軍事局勢中出生於上海。

蔣孝勇的能力在蔣介石的孫輩中相對突出,表現出的一些軍人特質讓蔣介石將他看作「未來將軍」,這也是蔣介石的期望。

中學畢業後,蔣孝勇按照蔣介石的規劃前行,但在一次日常訓練中不慎受傷,休養數月後逐漸跟不上軍校的課程。他離開軍事學院,插班進入台灣大學政治系就讀。

在這一階段,蔣孝勇的名字逐漸為人所知。然而,他在完成學業後並未從軍,而是選擇了其他道路。

在一次課堂上,教授提到蔣孝勇的名字時停頓了一下,問:「你的父親是誰?」

蔣孝勇毫不隱瞞地回答:「我的父親是蔣經國。」

這個回答讓同學們明白班裏來了一個不可小覷的人物,蔣孝勇的名字漸漸被大家銘記。

按理說,蔣孝勇原本將走上政治之路,然而隨著時間流逝,他卻逐漸迷上商業,渴望追尋商業的道路。

蔣經國有些失望,但仍選擇尊重兒子的決定,只是要求他加入國民黨中央財務委員會委員。

蔣孝勇很快就成為鴻霖公司的董事長,憑借他獨特的管理手段和特殊身份,公司的利潤大幅增長。

1980年,32歲的蔣孝勇成為「工業總會」常務理事,他的政商關系因此更加密切。

隨著蔣經國去世後,蔣孝勇對局勢變化的失望日益加深。最終,1988年,他決定攜家遷往加拿大並加入加拿大國籍。

在加拿大,蔣孝勇思考的事情越來越多,涉及到了他祖輩的問題。

1996年,他被診斷出患有食道癌,這一時機促使他決定完成長輩的遺願:回到溪口看看。

那次前往溪口的旅行中,他一路上與導遊交談,盡管導遊當時並不知道他的身份。在「蔣母墓道」前,他與家人留下了一張合影。

這次旅行算是實作了祖父蔣介石的心願,盡管離蔣介石離開已經過去了很久。

在那年底回到故土後,蔣孝勇最終因食道癌在台北榮民醫院去世,享年48歲。

蔣家的回家之路,確實用了「三代人」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