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趙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2024-01-21歷史

作者:趙心放

趙翼(1727-1814),字雲崧,江蘇陽湖(今江蘇常州)人,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其作品【廿二史劄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他也是個勤政謀政的好官,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實事。

(一)子承父業,設塾為生

趙翼的先祖系宋代宗室,後來家道中落,祖父為儒林郎(清代從六品文官虛職),父親以設塾授業為生。趙翼從六歲起在外跟著父親生活和讀書。十二歲時就能寫應試的文章,還同時學習七藝(古時的七藝為文法、修辭、辯證法等三科,算數、幾何、天文、音樂等四學。)真格兒是個神童兼學霸哦,大家都驚掉了下巴。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741年父親在一家姓杭的大戶家教書時不幸病逝。15歲的趙翼孤苦伶仃。杭家有善心,留下他繼承父業繼續教書。此後的四年間,趙翼都在這大戶家裏授徒。

趙翼十九歲時入府學,成為了秀才。那年農歷「小滿」過後第二天,趙翼給學生授完課布置了作業後,就到杭家後園去散散步。杭家一貫尊師重教,對趙翼很好,飯菜每餐都是安排三葷一素一湯。

那段時間的素菜都是萵苣,這可把趙翼吃得有些翻胃了。他無意中看到院裏種了不少茄子,這菜自己從小就愛吃。雖然當的是先生,畢竟年紀小且天真活潑,按照當時文人題墻的習慣,趙翼在書房墻上寫下了兩句詩:後院的茄子堆積如山,為啥不給先生吃一些?杭老板九歲的兒子看到了,立馬告了老爹。

原來杭老板愛吃萵苣,他誤認為人人和他一樣,都喜吃這樣菜。他笑著告訴廚房將趙翼吃的素菜改為茄子。吃了三個多月茄子,趙翼吃厭了。怎麽辦呢?趙翼在墻上那首詩後加上了兩句:從此以後一直吃茄子,叫來吃容易不吃了難。這首詩寫完用了一百零二天,成了一個詩壇佳話。

(二)考取功名,嶄露頭角

1749年,23歲的趙翼離家北上,去投奔在京城作幕僚的親戚謀求發展。其文才受到刑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劉統勛的重視,把其請到家編纂【國朝宮史】。此書後來在1770年完稿出版。

翌年秋他在順天鄉試中勝出,中乾隆庚午科北榜舉人,又考中明通榜。主考官汪由敦很看重他,聘其作為幕僚,汪家藏書豐富,趙翼受益匪淺,詩文修養得以大進。在此期間,趙翼先後考取禮部教習、內閣中書。乾隆二十一年入直軍機,當時朝廷正在興兵征討準噶爾,軍事文書往返頻繁,使得趙翼有了大大的用武之地。

乾隆二十六年考取進士,本來殿試應當為第一名的,因皇上說陜西還沒人考中過頭名,就把本來是第三名的陜西考生王文瑞定為第一名,將趙翼調整為第三名。趙翼的名次雖然調低了,但名聲卻大振,壞事嘛變成了好事。

考取進士後,趙翼歷任順天府鄉試同考官、會試同考官和順天武舉主考官等職。

(三)勤政謀政,造福蒼生

乾隆三十一年冬,趙翼出任廣西鎮安知府。趙翼是個素質高有頭腦的人,他知道做地方官首先要調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數。上任前他就認真看了【鎮安府誌】以及與鎮安有關的前人筆記。上任後,他親自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如放蠱、歌墟、嚼檳榔、習居幹欄,以及一些飲食習慣、動植物特產等。他利用冬月巡邊的慣例,足跡踏遍了鎮安的山山水水。可以說,對鎮安的情況做到了一目了然。

當時為了早日完成征糧任務,以前有關部門改用大筐代替小筐收購糧食,老百姓怨聲載道,趙翼下令改回原來的用小筐收購糧食辦法,對橫征暴斂的辦事官吏嚴加懲處。他還組織制定了各種利民的改革措施。天保縣令打算重新頒發田照,以便從中盤剝鄉民。趙翼當即斥責縣令,及時加以制止。歸順州牧大筐進,小筐出,從中多收谷租。趙翼立即派員前往,把監倉官吏捆綁示眾,贏得了老百民的愛戴和擁護。

趙翼十分重視發展地方經濟。他勸農多開墾荒地多種水稻、玉米和竹桑。

註重因地制宜,大力種植適合本地生長的中藥材,是他發展地方經濟的好辦法。比如田七,是一種名貴止血消腫藥材,他專程前往種植地天保縣,了解其種植和加工技術、醫藥用途等第一手資料,回府後整理成篇,收錄在專著中。 他還向各州、縣推廣栽培田七。栽種田七的村、戶持續增加,栽種面積迅速增多。

清朝後期,歸順、安德已成為中國著名的田七產地。還有雞血藤,他見到雲南人用雞血藤治血崩有特效,即派人將雲南雞血藤藤購回分析,證明與本地產的雞血藤質素與療效無異,立即在鎮安推廣。雞血藤從此成為鎮安府名貴止血補血藥材。對傳統壯醫、壯藥,他也想方設法積極傳播、推廣。

趙翼考察鎮安與安南交界的邊境市場時,只見那裏市場貨品繁多,生意興旺,於是他鼓勵廣開市場,鼓勵邊境貿易來往,帶動了邊境的和平交流。

作為一個詩人,趙翼寫詩十分註重「性靈」,風格與袁枚接近。他反對明代前、後七子的復古傾向,也不滿王士禛、沈德潛的「神韻說」與「格調說」。他在【論詩】中闡明的觀點是:李白杜甫的詩篇傳了這麽多年,現代的人已經覺得不新鮮了。

時代在前進不斷有人才出現,但人才使人佩服也就那麽幾百年。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