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79年對越反擊戰,眾人提出收兵,粟裕卻說:不行!至少要打下諒山

2023-12-10歷史

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4581期。粟裕是解放軍開國大將之首,以出眾的軍事謀略和戰功戰績著稱,五十年代他曾出任全軍總參謀長,在軍民之中極有威信。盡管從1958年開始,粟裕因故蟄伏多年,很少直接參與一線軍事指揮,但1979年中央決定發動對越反擊戰前,還是非常尊重粟裕大將,多次向他征詢意見建議。

出人意料的是,年輕時一向果決堅定的粟裕,卻表示「此戰不打為好」。難道是因為太久沒有帶兵打仗,導致將軍失去了銳氣?粟裕認為,外戰事關國運,戰則必勝。越南統一後軍力和區域野心大大加強,自詡「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但在硬實力方面,占據規模優勢的解放軍,仍然在越軍之上。粟裕真正顧慮的,不是眼前的敵人越南。

南線出擊,隱憂卻在北方。由於中蘇交惡多年,中國在六七十年代大修防禦工事、發展民兵組織,為的就是抵禦蘇聯可能發起的入侵行動。粟裕當然清楚79年反擊戰的目的,是為了爭取好的國際環境、推動改革開放。對於國家政策,將軍內心是非常支持的。他反對出境作戰,是擔心國內兵力空虛,導致北方的蘇軍趁虛而入。

粟裕可謂老成謀國,對於他的顧慮小平同誌十分重視。當時中央形成了兩種意見,徐向前、葉劍英等老帥跟粟裕看法相似,所以是否發起反擊戰,一時之間難有定論。關鍵時刻,以經濟才能見長的元老陳雲,卻罕見展示了他的軍事戰略眼光。陳雲提出:為防止蘇聯幹預,我們應發動快速而有限的反擊戰,即「懲戒性戰爭」,達成目的便迅速主動撤兵。

最終小平同誌采納了陳雲的思路,「速戰速決」成為79年反擊戰的主旨。粟裕曾經反對出兵,但當中央下了決心之後,他義無反顧地表示支持。在整個反擊戰過程中,粟裕和徐向前兩位「戰神」級軍事家,一直在北京總部運籌帷幄,向前線提出作戰分析和有效建議,很好地指導了這場戰爭。

值得一提的是,當不少幹部日益擔心蘇聯出兵,提出盡快從越南撤軍時,粟裕卻異常堅定地表示:已經開戰了,至少要打下諒山,不然絕對不能收兵!果然,在粟裕等人的堅持下,我軍順利攻克了諒山,反擊戰局勢明朗。1979年3月16日,參戰部隊全數撤離,整個行程耗時不到一個月,並且實作了戰略目標。粟裕的態度是非常有道理的:諒山是越軍最重要的防線,只要我軍攻克這裏,其首都河內便無險可守,意味著勝負已分、高下立判。

粟裕認為,只有打下諒山,才能在實質上和心理上打服越南當局,不然「懲戒性戰爭」就成了自說自話,無法真正贏得安定的外部環境。雖然粟裕是最早提出蘇聯可能武裝幹預的我軍高級將領,但戰爭決策已經做出,就要堅定果決而非瞻前顧後。經過多年沈澱,解放戰爭中那個令反動派軍隊聞風喪膽的「戰神」,並沒有什麽變化,他的謀略和決策依然令人膽寒。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史源歷史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