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91年,張學良質問「你咋跑去周恩來那了」?老部下呂正操解答高明

2024-01-22歷史

91年,張學良質問「你咋跑去周恩來那了」?老部下呂正操解答高明

1991年5月的某一天,美國曼哈頓地區陽光明媚,一位老邁卻仍煥發精神的紳士身著一套整潔的西裝,拄著拐杖站在公寓大門前。他的眼神投向遠方,仿佛在期待著什麽。

突然間,一輛黑色轎車緩緩駛過拐角,停在老紳士面前。車門開啟,另一位上了年紀的紳士在他人的攙扶下緩緩走出車門,同樣拄著拐杖。老紳士看到下車的人,整個人仿佛被電擊一般,激動地三步並兩步快速邁向前,兩人的手迅速握在一起,激動之情無法言喻。

盡管時光已將他們帶入暮年,但這兩位老紳士的身份卻不可小覷。其中一位是中國開國上將呂正操將軍,而另一位則是中國近代史上名噪一時的「少帥」張學良。兩人跨越半個多世紀,卻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曼哈頓相遇,仍然保持著彼此間的熟稔情誼。

呂正操將軍為何會來到美國?他與張學良究竟有何淵源?這趟美國之行對這兩位老將而言又蘊含著怎樣的深意?

半個世紀的別離1990年,蔣經國去世兩年後,台灣政局發生了巨變。曾被軟禁的國民黨元老們重新獲得自由,其中就包括西安事變中扣押蔣介石的東北軍首領張學良。

張學良解除軟禁後,第一時間攜家帶口前往美國,計劃在那裏度過晚年。他選擇離開台灣,一是因為那裏已成為他心靈的傷痛之地,再無留連的理由;二是因為他的前妻於鳳至和女兒張閭瑛已在美國,對於年事已高的張學良而言,家人的陪伴才是他心靈的棲息之所。

盡管在軟禁時期,張學良經歷了蔣家的殘酷折磨,但多年過去,他對蔣家並沒有仇恨之情。現在的他對政治已無興趣,唯有家人的溫馨與親情成為他寧靜晚年的依托。

作為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張學良一抵達美國便成為眾多記者關註的焦點。在接受采訪時,張學良並沒有表達對蔣介石和國民黨的怨言,反而全篇表達了對仍在人間、昔日的老朋友和部屬的思念之情。

當這則采訪的訊息傳達到中國共產黨中央時,領導層得知了這一情況。值得註意的是,張學良曾與楊虎城合謀西安事變,這從客觀上促使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形成了統一的民族抗日戰線,對於國家和民族都有不可忽視的貢獻。

為此,中國共產黨召開了新聞釋出會,對張學良的言辭做出了回應,並明確表示,如果張學良有意回到大陸探望,將隨時歡迎。對於這份善意表達,張學良表示感激,然而在是否回到大陸探望的問題上,他透過記者傳達了否定的態度。同時,張學良指出,他不願回到大陸的原因並非對共產黨有意見,而是由於他的身份敏感,可能會在兩岸之間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對於張學良的表態,中國政府也表示了理解。為了表達對他在歷史中貢獻的認可,並在處理此事上保持低調,最終中國共產黨決定派遣一位代表赴美看望張學良。而這位特派代表正是呂正操將軍。

呂正操將軍是中國的開國上將,曾擔任鐵道部副部長和總參謀部軍事交通副部長。在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前,呂正操曾是東北軍的成員,擔任過張學良的副官和秘書。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張學良和呂正操在東北軍中形影不離,私交甚篤。

剛剛抵達美國並接受記者采訪時,張學良曾表示,在中國大陸還有兩個他難以割舍的人,一個是萬毅,另一個便是呂正操。這兩位曾是張學良的親密副手,他們的關系也一直十分密切。

在西安事變發生後,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並多次被轉移至不同地點,導致他幾乎無法與外界交流。

這段困境讓張學良深感絕望,他認為再也沒有機會與親人和東北軍的戰友見面。然而,半個世紀後的某一天,他竟然在美國曼哈頓與呂正操重逢。

呂正操的汽車緩緩停在張學良面前,兩位老者內心都湧起了激動的情感,甚至雙手微微顫抖。

一下車,呂正操緊緊握住張學良遞過來的手。時光荏苒,曾經的英俊少年如今都成了白發蒼蒼的長者。

張學良高興地牽著呂正操,一同走向他的住所。兩人相互攙扶著,交談笑語不斷,仿佛時光倒流回了他們在東北一同經歷的歲月。盡管時光已過去很久,但兩人之間的深厚感情卻未被歲月沖淡。

回到家中,張學良殷勤地請呂正操坐下。張學良的妻子趙一荻女士端來兩杯熱茶,笑著對呂正操說:「聽說你要來,昨晚我老伴激動得一宿沒睡,今天一早就在外面等著你呢。」

呂正操接過茶杯,張學良也感慨地說:「是啊,正操,想想我們初別已經過去了54年,沒想到我們居然還能再次相聚。」

呂正操微微點頭,說:「是的,我們都沒有料到會有這樣的結局,但這也算是最好的結果了,不是嗎?」說完,他示意隨行人員取出幾個包裹,繼續說:「我這次來,既是代表個人,更是黨中央的代表,這些禮物是中國共產黨送給你的心意。」

張學良和趙一荻接過包裹,高興地欲拆開。包裹裏並沒有珍貴的物品,但其中蘊含著深情,包括張學良最喜歡的京劇錄音、著名畫家袁熙坤為他繪制的年輕時肖像、一幅祝賀他九十歲生日的書法作品,以及一罐碧螺春茶葉。

離開祖國的人越遠,就越喜歡品茶,因為茶的香味能喚起他們對故土的記憶。張學良抱著茶葉罐,感慨地說:「貴黨真是用心良苦。」

禮物拆盡後,張學良便與呂正操暢談往事。他描述了被蔣介石軟禁後的諸多不堪經歷,呂正操認真聆聽,但在看到張學良談及這些痛苦時,也察覺到一絲釋然。呂正操說:「你能這樣坦然面對,想必已經釋懷了吧?這樣很好。」

張學良點頭:「是的,被蔣介石‘鎖’起來反而給了我思考的時間。回想過去,我曾做過不少荒唐事,辜負了很多人,但最後一件事促成了國共兩黨的合作,對國家有益,所以我並不怨恨蔣介石。」

呂正操點點頭:「您是一位英雄。」

兩人坐在沙發上,暢談數小時。感覺到肚子有些餓,張學良便邀請呂正操一同去公寓樓下的一家中餐館共進午餐。張學良笑道:「這家餐館的廚師是東北人,烹飪的東北菜一絕,我常常光顧。」

呂正操笑著說:「既然你喜歡東北的味道,何不抽空回去看一看呢?東北如今變化很大,你的歸來定會受到熱烈歡迎。」

張學良點點頭,但並未深入討論這個話題。在閑聊中,美味的菜肴上桌。呂正操夾起一片鍋包肉送入口中,仔細品味,張學良則笑瞇瞇地看著他。呂正操說:「不錯,確實正宗,難怪你經常在這裏用餐。」

在見到呂正操喜歡的時候,張學良推薦了幾道他平時喜歡的菜品,表達了對老鄉呂正操的熱情。然而,趙一荻總是嫌這些菜太油膩,不讓呂正操多吃。吃過半飽後,張學良好奇地問起:「當初西安一別後,你是怎麽跑到周恩來那邊去的呢?」

呂正操出生在奉天省海城,是張學良的老鄉。他在18歲時加入了東北軍,受到張學良的高度重視,建立起多年的信任關系。

張學良一直心中有個疑問,究竟是呂正操在西安事變後加入了共產黨,還是他早就是共產黨員,然後才加入東北軍呢?

呂正操對張學良的這個疑問毫不隱瞞,坦然地回答:「當時,您要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我曾力勸您不要這麽做,因為南京是他的大本營,您的安危難以保證。」

「雖然您堅信蔣介石是您的結拜大哥,不相信他會對您怎樣,但結果呢?蔣介石扣留了您,東北軍群龍無首,被何應欽、胡宗南等人肆意瓜分。正是在那個時候,我加入了共產黨。」

呂正操娓娓道來,讓張學良逐漸了解了54年前,在他被蔣介石囚禁後的那段歷史。

這段歷史揭示了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為了感謝蔣介石的和談態度,張學良決定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盡管他扣留蔣介石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一舉動也是向蔣介石賠罪的表達。在張學良看來,合作抗日的局勢已經確立,他的東北軍是抗日的關鍵力量,他相信蔣介石不會對自己出手。

然而,讓張學良感到意外的是,蔣介石並非只是對他心存怨恨,對共產黨的合作也毫不真誠。一抵達南京,張學良即刻喪失了個人自由。

盡管蔣介石嚴密封鎖了訊息,扣押張學良的情況還是不脛而走。這一訊息在東北軍內部引發了激烈的爭議,有人主張起義,迫使蔣介石釋放張學良。然而,問題在於,國共和解剛剛取得進展,東北軍是否應該因救援張學良而冒破壞和平的風險?

顯然,這一建議遭到了否定。國內正努力達成共識,不能因此而使努力功虧一簣。然而,由於蔣介石對媒體的掌控,東北軍缺乏直接證據證明蔣介石扣押張學良,因此無法透過輿論來救援他。

蔣介石行動迅速,趁機拉攏了一批東北軍將領,在軍內制造分裂。失去了主要支持後,這些東北軍的將領又何能抵擋蔣介石的勢力?

對於蔣介石手段的不滿,又不願卷入東北軍內部的權力爭奪,呂正操最終決定率領自己的部隊脫離東北軍,加入中國共產黨。

呂正操對張學良說:「東北已經淪陷,東北軍又被蔣介石操控,總有人需要抗日,總有人會為奪回東北而戰。只有共產黨堅定地抗擊日寇,我選擇加入他們。」

呂正操的回答巧妙地從國家大義出發,說明了自己「改換門庭」的原因。張學良默默地聽著,片刻後輕聲說:「當初放棄東北,父老鄉親一直責罵我。夢中我常渴望上戰場消滅鬼子,你算是替我實作了這個心願,做得好。」

幸運的是,呂正操和萬毅等東北軍人一直活躍在戰場上,英勇奮戰,堅定地向國人傳遞著東北軍的頑強抗戰精神。張學良對於他們站在哪一方並不太在意,無論是在共產黨還是國民黨,只要是為國人而戰的東北軍人,都是他心目中英勇的戰士。

在交談了很長時間後,桌上的熱騰騰的飯菜逐漸變涼。然而,張學良和呂正操兩位老者心中的信念卻一直保持熾熱。呂正操分享了自己在戰場上殺敵的經歷,張學良聽得津津有味,不禁拍桌子鼓勵,舉起酒杯向呂正操表示敬意。

「其實,不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不論是東北軍還是八路軍,我們都是中國人,都是為人民而戰的武裝,不是嗎?」最後,呂正操對張學良說道。

「是的,必之(呂正操字必之),我一直對共產黨心懷敬意的原因是,你們始終站在我們中華兒女這一邊,不會為個人或黨派利益而犧牲國家利益。雖然我現在不能回大陸,但將來若有需要,貴黨盡管提出,我必將遵命!」張學良堅定地表示。

盡管山海阻隔,歲月流轉,如今已是九旬高齡,但曾經的東北軍少帥張學良心中仍然激蕩著滾燙的愛國之情,時光未能淡化。

自從西安告別後,張學良與呂正操雖然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但最終都走上了為中華兒女謀統一、謀富強的道路。這或許正是軍人之間最理想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