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陳毅擬定五個方案,毛澤東理都不理,陳毅大悟:把指揮權交給粟裕

2023-12-12歷史

陳毅曾說,和他結識和共事的領導人中,粟裕是「多年受委屈,是提拔最慢的一個。」從粟裕年譜來看,粟裕擔任連級幹部長達21個月,擔任營級幹部17個月,擔任團級幹部1個月,擔任師級幹部則長達180個月。粟裕任師級幹部時間, 可能是十位元帥和十位大將中最長的一個。

抗戰末期,粟裕開始異軍突起,逐漸展示了他過人的軍事才能。特別是天目山戰役後,毛澤東慧眼識英,做出了一個預言:「粟裕以後能帶幾十萬大軍」。而這個預言在數年後便很快應驗了。

抗戰結束後,我軍建立了山東、華中兩大解放區。從名義上來說,山東解放區和華中解放區都由陳毅統一領導。但實際上,由於地理的區隔,導致陳毅很難一肩挑兩擔。華中軍區的部隊有很大的自主性,主要由粟裕統一帶領。因此形成了陳毅奮戰於山東,粟裕轉戰於蘇中的局面。而鄧子恢把守的兩淮地區,又將兩人聯系在了一起。

可以說從一開始,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是分兵作戰的。從效果和戰果上看,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在粟裕那一邊,他以3萬兵力大破李默庵的12萬大軍,殲敵5.3萬人。粟裕出色的戰績讓毛澤東大為驚喜,他親自擬定電報稿,向全軍推廣粟裕指揮作戰大軍經驗。整個解放戰爭,還沒有哪一個戰區能得到毛澤東如此毫無保留的褒獎。

粟裕在蘇中占據了先手,然而陳毅在山東卻呈水深火熱的狀況。陳毅和宋時輪一起發動了泗縣戰役,結果在桂軍的反撲中落敗。戰後,陳毅將責任一把攬過,下了「罪己詔」。

然而山東野戰軍的困難並沒有結束。泗縣戰役後,薛嶽制定了所謂「穿心戰術」,也就是假意攻擊魯南,實則襲擊兩淮,切斷山東與蘇中的聯系。

在薛嶽的陰謀面前,陳毅的判斷出現了巨大的失誤,忽視了國民黨軍奇襲兩淮的可能。最終張靈甫偷襲兩淮得手,讓粟裕的蘇中陷入嚴重的孤立之中。由此,粟裕在蘇中的七場大捷均化為了無用功。

無論是攻打泗縣,還是保衛兩淮,粟裕都曾給出了自己的意見。而事實也證明,粟裕的預判確實比陳毅更準確。兩淮遺失後,三面受敵的蘇中自然不可保。因此粟裕決定提兵北上,與山東野戰軍會合。

將兩野戰軍由戰略配合推進至戰役配合,一直是陳毅的夙願。華中野戰軍撤出兩淮給了他一統軍力、大展宏圖的機會。 華中方面也希望重回老軍長指揮下, 使山東與華中形成戰略整體, 獲得更廣闊的回旋空間。

在兩軍會師之前,必須要解決頂層設計問題。因此到了1946年9月23日,毛澤東親自起草軍委命令:「山野、華野兩軍集中行動,兩個指揮部亦應合一。」在電報中,毛澤東提議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從嚴格意義上講,這是毛澤東對華東統帥體制的最初設計,陳主粟副,陳、粟還不是真正的搭檔關系。

9 月 28 日, 陳毅來到華中野戰軍, 決定以華中野戰軍司令部為統一指揮機關, 作為合並指揮系統的第一步。10月1日,陳毅提出了自己的構想,即集中兩野戰軍主力於宿遷、沭陽之間, 如敵東進即殲敵於運河之岸, 敵如不進即西渡運河恢復淮北。

此時的陳毅已經進入了他軍事生涯的至暗時刻,兵敗泗縣、遺失兩淮,他的聲望已經降到了谷底。有人說陳毅不善於指揮、只會下棋,實際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評論。如果陳毅不善於指揮,蔣介石緣何說他是我軍中的「狡獪之最」?如果陳毅不會打仗,知人善任的毛澤東為何幾十年如一日地對他信任如一?

作為統帥,陳毅的優點很明顯,他極具戰略視野,很多方面都與毛澤東不謀而合。他軍中資歷高、威望足、人緣好、政治能力強且足智多謀;但缺點也不是沒有,毛澤東就曾在電報中批評陳毅「戰局顧慮太多」,特別是在戰役戰術和軍事細節上,有時失之粗豪,多了些詩情, 少了幾分縝密。因此陳毅才會在泗縣和兩淮問題上,出現了重大判斷失誤。

相比之下,粟裕則能完美地彌補陳毅的不足。如果說陳毅像文科生,那麽粟裕更像是嚴謹的理科生,他更願意用地圖和數碼來說話。在戰役之中,粟裕判斷能力極強,很少有失手的時候。粟裕判斷能力之強,甚至連毛澤東都要為他「讓步」。

因此陳毅在10月1日給中央的電報中,就極力推崇粟裕的作用:

「今後集結張(鼎丞)、鄧(子恢)、粟(裕)在一起,軍事上多由粟下決心,定可改變局面?」

這份電報很少被人提及, 但卻是陳毅力薦粟裕軍事上掛帥的歷史見證。

對於陳毅的謙讓,毛澤東非常欣賞,因此他欣然確立了華東野戰軍的新體制:

「在陳的領導下, 大政方針共同決定 (你們六人(陳毅、張鼎丞、鄧子恢、粟裕、譚震林、曾山)經常在一起以免往返電商貽誤戎機), 戰役指揮交粟負責。」

其中最後一句尤其重要。

作為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仍負有統轄的職責,但軍事指揮權卻被剝離。其所承擔的工作更像是政委,抓大局、起領班、掌舵、壓陣的作用;而粟裕作為副司令,卻負有軍事指揮之責,擁有了戰役決策權與指揮權。他既像司令,又像參謀長,是軍事指揮的專員。

從全域來看,粟裕是陳毅的助手;但在軍事指揮上,陳毅是粟裕的主心骨和幫手。

10月19日,陳毅與粟裕等人會合。見面後,陳毅緊緊地握著粟裕的手說:中央下了指示,戰役指揮交你負責。

粟裕的言語十分樸實:「還是跟過去一樣,盡力當好你的幫手。」「好,我們一如既往。我出題目,你做文章。」陳毅爽朗的笑聲,感染了在場所有的人。

山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會合後,一開始磨合得並不好。山野和華野雖然已經聯合作戰,但部隊番號有些是八路軍的,有些是新四軍的,還有地方部隊的,很不統一。

大家是各個山頭來的,誰也不服誰。山東八路軍穿黃軍裝,北上的新四軍穿灰軍裝,南方部隊到北方,生活習慣與當地差別很大,難免產生隔膜和誤會。山東野戰軍的一些戰士評價華中野戰軍:

說話像鳥啼,好像來了一群外國兵;個個留頭發,好像來了一批學生兵;不少人蓋著五顏六色的綢面絲棉被,有的還穿綢子襯衣,好像來了一批少爺兵。因此山野的戰士們悄悄議論:「這樣的部隊也能打仗?」

山野和華野有如此多齟齬,因此兩軍一開始打得並不好。從10月到12月,陳、粟時分時合,兩支野戰軍時聚時散,隨後先後組織了6次規模不等的戰役,但均未能取得殲敵一路,扭轉戰局的效果。

明明已經合兵一處了,為何依然打不好仗?毛澤東曾一再指示:「兩軍會合後第一戰必須打勝」。但是這個開門紅卻遲遲無法到來,這就像一塊巨石,壓在了兩支野戰軍和領導人心頭,拖得越久、背得越累。

進入 12 月, 敵情越來越嚴重。薛嶽根據山野和華中野戰軍主力分置南北兩翼的態勢, 判斷其中間地帶必定空虛 , 集結 25 個 整 編 師(軍),擬定了四路進攻計劃,定於 12月中旬發起進攻。

陳毅和新任參謀長陳士榘一商量,擬定了五份作戰預感,並報送軍委審批。然而陳毅左等右等,毛澤東卻一篇電報也不回復。陳毅左思右想,終於恍然大悟:

「中央之所以冷處理,就是為了落實「戰役交由粟裕負責」啊!」

心領神會的陳毅,立即努力營造讓粟裕放手指揮的環境。

粟裕看完陳毅的五個作戰預案,認同了陳毅「在沭陽打一仗,殲滅國民黨軍一路」的方案。於是他建議山野主力迅速南下,以便能在兩天內趕到淮北一帶的宿遷、沭陽地區參戰。

陳毅和粟裕定計之後,毛澤東的回電果然如期而至,他回復陳毅並電告粟裕:

「應待鹽城作戰結束,粟率一師北返,並待敵情完全明了後再考慮部署。」除此之外,他還特意囑咐:「屆時請粟提計劃電告·。」

毛澤東隔空而來的幾個字可謂是字字珠璣、一字千鈞,體現了他對粟裕軍事才能的絕對信任。

軍情如火、軍令如山,接到電報後的粟裕立即放下手中事務,日夜兼程北上,身邊只帶了一個參謀——周誌英,可謂是單騎救駕。從此時起,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才真正合二為一,成為我們所熟知的華東野戰軍。

對於粟裕來說,此次戰役的壓力是巨大的。山一樣的權力,必然帶來山一般的責任。粟裕只身前來,人地兩疏,還必須打贏。後來粟裕用「緊張」二字形容當時的心情, 在回憶中少有地露出一絲「怯」意。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確實非常嚴峻,山東野戰軍已經有5個月沒打勝仗了,戰士們的情緒都不高。粟裕晚年回憶:

「由於我軍這一段戰事進展不算順利,部份同誌產生了一些埋怨和懷疑情緒,雖然做了許多工作,思想認識有所提高,但真正解決問題還是靠打勝仗。」

毛澤東的囑托,陳毅的渴望,還有山東野戰軍戰士們的期待,粟裕別無選擇,只能迎難而上。

面對插滿紅藍兩色小旗的沙盤,粟裕苦苦思索。他將目標集中於沿著宿遷東進的一支國民黨軍。這支部隊由「五大主力」之一的胡璉第11師以及戴之奇的69師組成。從戰場態勢來看,這支部隊相對孤立,可集中兵力一舉殲滅之。

毛澤東一直強調,要打有把握的仗。相比於狡猾、兇狠的胡璉,戴之奇只能算一介政客,對蔣介石個人忠誠,軍事上卻乏善可陳。因此相對於11師,粟裕更想殲滅第69師。

隨後粟裕開始調兵遣將,他將華東野戰軍分為突擊和監視、阻援兩部份:以24個團為突擊集團,集中兵力實行中央突破,首先圍殲立足未穩的整編69師於蘇北,分割、阻擊並視情殲滅整編11師;以28個團擔負監視和阻擊任務,防止其他三路國民黨軍增援。

對於粟裕的部署,陳毅想都沒想,直接同意。隨後陳、粟二人聯名向毛澤東送出了報告。毛澤東獲悉是粟裕的部署,第二天便欣然同意;

「決心與部署甚好。戰況望隨時電告。」

12月15日,宿北戰役打響,華北野戰軍如神兵天降一般,突然出現在胡璉和戴之奇面前。僅用一個小時的時間,葉飛的華野一縱便迅速打掉了胡璉的工兵營和騎兵營大部,距離胡璉的師部不過300米,把胡璉嚇出了一身冷汗。此戰之後,華野成功切斷了11師和69師的聯系。

隨後華野第八師按照原定計劃,奪取戰場的制高點——峰山。峰山一失,戴之奇一時間慌了神,他非常清楚,峰山一失,69師就將陷於四麪包圍之中,想逃跑就難了。天亮後,戴之奇讓60旅旅長魏人鏡親內建隊,不計傷亡地向峰山發動沖擊。

第八師堅守峰山的部隊派上了一波又一波,峰山像一個巨大的黑洞,多少兵力都填不滿。胡璉為重新打通與第六十九師的聯系,向北猛攻,峰山南側的一縱遭受巨大壓力。這時, 隨第八師前進的前指給葉飛打來電話:「敵人連續攻擊,飛機狂炸,大炮猛轟,八師陣地很難抵擋,要求撤退。」

葉飛一聽就急了:「這咋行!」峰山一撤,最危險的就變成了深入11師與69師之間的3縱,將從三面受敵變成四面受敵。

就在這時,前指首長(不是陳毅)突然給葉飛打來電話:「我已經同意8師撤退,你們也撤下來吧。」

葉飛不同意撤,報告一縱情況:「敵整編第十一師正向我縱深瘋狂進攻,並以大量飛機、大炮封鎖我縱後路,而且四面受敵。」他提出請首長到一縱加強指揮。「我試過。」首長說,「敵人封鎖得很厲害,帶一個警衛班都進不來。」

就在葉飛和前指首長爭執不休之際,粟裕突然出來一錘定音。他親自下達命令:「八師不得撤退,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死守。」

眨眼間的功夫,整編69師徹底陷入了華野的重圍,戴之奇在電話中不斷向胡璉哀嚎:「拉兄弟一把吧!」

然而胡璉別說救了,自身都難保。他派遣的兩個旅被葉飛死死堵在陣地前,只能幹瞪眼,其中距離戴之奇最近的一個旅,還在葉飛的猛烈反擊之下倉皇潰散而去。如果繼續待在這個是非之地,恐怕11師也逃不了被圍殲的命運。

就這樣,粟裕指揮華野大軍,對被圍困自人和圩的69師展開了四面合擊。正所謂困獸猶鬥,絕境之中的69師拼命抵抗,華野一時間還拿不下來。就在這關鍵時刻,粟裕給在前線指揮的韋國清打來電話,命令他立即集中所有的炮火,包括剛剛繳獲的大炮,將戴之奇的火力點和軍事設施全部轟平。

遵照粟裕的命令,韋國清耗費三個小時的時間,終於攻克了敵陣,全殲69師。在絕望之中,戴之奇引槍自盡,中將副師長饒守偉等人被活捉。

粟裕與戴之奇有一面之緣,看著戴的屍體,粟裕且喜且憐,於是指令部下,務必用一口好棺材將戴之奇厚葬。在宿北戰役中,整編69師全軍覆沒,此戰之中全殲蔣軍2.1萬人。

真是換帥如換刀,這是原山東野戰軍長久以來獲得的第一次勝利,於是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啟用華東野戰軍新番號以來的第一場大捷。

陳毅高興地說:「長期抑郁的心情一掃而空。」毛澤東也發來賀電:「慶祝宿沐前線殲敵 2 萬以上的大勝利, 於大局有利, 甚好甚慰!」對於粟裕本人來說,也是長出了一口氣。

殊榮屬於過去,換了也屬於其他將士,但粟裕並沒有沈浸其中,而是馬不停蹄地開始策劃下一場戰役。在不久後的魯南戰役中,陳、粟組合再次大獲全勝,共殲滅國民黨整編第二十六師、 第五十一師和第一快速縱隊共5.3 萬人,生俘中將師長馬勵武、 周毓英,繳 獲 坦 克 24 輛 、汽車 474 輛 、 各 種 炮217 門及其他大量武器裝備,創造了華東戰場的新紀錄。

粟裕一生勝仗無數,但他卻尤其看重不算出名的蘇北魯南戰役,因為這是華東野戰軍的拐點。透過這兩場戰役,山野和華中野戰軍實作了真正意義上的融合,部隊的裝備也在不斷殲滅和繳獲國民黨機械化部隊後出現質的變化。陳士榘評價說:「從這次戰場之後,我們不再是‘小米加步槍’單一兵種的作戰了。」

更重要的是,陳毅和粟裕結成了新型搭檔關系。陳不離粟、粟不離陳,兩人正式成為華野的雙雄。他們珠聯璧合、如虎添翼,他們搏擊華東,最終掀起了席卷中原以至全中國的解放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