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共元老姬鵬飛: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外交部長,因故未授將軍軍銜

2024-05-10歷史

姬鵬飛,我軍傳奇英雄,曾是軍醫,21歲即投身紅軍,歷經長征磨礪。他既曾揮劍沙場,又在外交舞台大展才華,是經受住重重考驗、矢誌不渝的共產主義衛士,其事跡令人敬仰。

這位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外交戰線上功勛卓著,曾任外交部要職,為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良多。盡管遺憾未曾榮獲軍銜,但他的卓越貢獻與不朽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

【醫生加入了紅軍】

姬鵬飛,本名姬宏邠,別名吉洛,1910年誕於山西鄉野。少年時,為謀生計,16歲入馮玉祥所創西安陸軍醫院訓練班,畢業後留任看護。年方弱冠,便晉升第五陸軍第十四軍軍醫處副處長,才華橫溢。

姬鵬飛在軍閥軍營中,雖身處混亂,但內心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他曾在西安接觸並深入理解了共產主義,閱讀了【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著作,對革命充滿了同情和支持。甚至在李大釗這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遭遇不幸後,他也毫不猶豫地參加了悼念活動。

1931年12月,國軍26路軍掀起「寧都暴動」之際,姬鵬飛懷揣著堅定的信念,毅然投身革命的洪流。他後來回憶道:「起義前,我得知訊息並深表贊同,共產主義的理念已在我心中生根發芽,我義無反顧地加入了紅軍的行列。」

起義部隊後來前往蘇區,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姬鵬飛擔任15軍軍醫處處長。正值中央蘇區紅軍遭受嚴重「圍剿」,姬鵬飛挺身而出,參與了贛州、龍巖、漳州、水口等地的「反圍剿」戰役醫療救護工作,在戰火紛飛中展現了其救死扶傷的堅定信念。

那段艱辛歲月,卻意外鑄就了他更加堅定的革命信仰。1933年2月,他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在蘇區紮下了根。同年8月,姬鵬飛接任紅5軍團衛生部部長一職。每當回想起在蘇區的醫療工作經歷,他的內心總是充滿了深深的感慨。

昔日蘇區醫療匱乏,物資緊缺,敷料須反復清洗消毒,直至破敗不堪方得遺棄。下肢潰瘍病在戰士中屢見不鮮,醫療隊卻不畏艱難,因地制宜,施展土法妙手回春,竭力救治傷員。

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主力部隊無奈撤離。姬鵬飛調任軍委衛生部保健局副局長,率野戰醫院追隨紅1軍團踏上長征之路。征途艱險,醫療條件極差。食物與醫療物資匱乏,病患眾多而醫者寥寥,每團僅有一軍醫,護工多為孩童,婦女僅數人。

姬鵬飛曾回憶:「醫療隊總殿後,絕非安全之所。病患眾多,藥食匱乏,我們仍盡力而為。」首批紅軍出草地,有人飽食而亡。聞訊後,姬鵬飛速告全軍,先飲稀粥,勿貪食過量,避免無謂犧牲。

1935年深秋,姬鵬飛隨著紅1軍團的步伐踏足陜北,此後便肩負起中央軍委衛生部部長的重任。一年後,他抵達延安,隨即被任命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衛生部部長。

在延安時期,姬鵬飛於中央黨校、抗日紅軍大學及中央馬列學院深入學習馬列主義及軍事理論,這一時期的深厚學識為其日後在軍隊政治領域的傑出表現打下了堅實基礎。

【棄醫從軍,展露軍事才能】

1938年冬季,姬鵬飛被派往皖南,協助新四軍構建醫療體系,他參與了後方醫院的設立,為新四軍醫療服務的完善和發展奠定了基石。至1940年初,當醫療體系逐步成熟,姬鵬飛做出了重大決定——放棄醫生身份,全職投身軍教。自此,他結束了十四年的醫療工作生涯,擔任新四軍蘇北挺進縱隊政治部主任,踏上了新的征程。

姬鵬飛擔任領導期間,始終貫徹黨中央的「南穩東戰北進」戰略,引領挺進縱隊在蘇北開辟抗日根據地。此地不僅是華中敵後抗戰的關鍵支點,也是新四軍與八路軍的重要橋梁,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他積極參與了被稱為「東進序曲」的郭村保衛戰和黃橋戰役,為新四軍在蘇南站穩腳跟、建設蘇中抗日根據地立下赫赫戰功。隨後,他與陶勇將軍攜手,共同開辟了蘇中抗日根據地。

1941年初,「皖南事變」後,姬鵬飛英勇擔當,出任新四軍一師一旅政治部主任,迅速安撫軍心,築牢了蘇北抗日根據地。同年秋,他調任蘇中區第四地委書記,全面統領該地區黨、政、軍、群各項工作,展現了卓越領導才能。

自1943年4月至1944年10月,根據地軍民在英勇的領導下,靈活運用戰術,成功打破了日偽梳篦式大「清鄉」的企圖,不僅守護了根據地與軍民的安全,更為抗戰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

日本投降後,姬鵬飛為將蘇北、蘇中、蘇南解放區連成一片,指揮了興化、鹽城等戰役,配合新四軍清除了運河與通榆公路的日偽據點。其中,興化解放戰役尤為出色。

當時,國民黨偽二十二師占據興化城,拒絕歸順新四軍。為穩固蘇中、蘇北解放區,黨委毅然決定發起解放興化之戰。在姬鵬飛的精妙指揮下,經過三天四夜的激烈戰鬥,我軍成功攻克興化,樹立了蘇中部隊攻城的典範,並為蘇中大兵團作戰積累了寶貴經驗。

蘇中區黨委的機關刊物【蘇中報】在9月3日的社論中高度評價:「興化戰役書寫了興化抗戰史上的嶄新篇章,其戰鬥之激烈、戰果之豐碩,堪稱蘇中地區前所未有的壯麗篇章,展現了英勇無畏的抗戰精神。」

1945年11月,華中野戰軍正式組建,由新四軍原班人馬構成,包含四個縱隊。其中,姬鵬飛出任第七縱隊司令,領導該部隊開展各項戰鬥任務。

內戰爆發後,1946年7月,蘇中解放區英勇發起蘇中戰役,斬獲「七戰七捷」的輝煌戰績。姬鵬飛領導第7縱隊在如南戰役中大放異彩,重創國民黨49師,俘敵六千余人,繳獲大批武器。此役成果斐然,毛主席親發電報祝賀。

姬鵬飛,這位驍勇善戰的將領,在淮海戰役中嶄露頭角。作為陳毅司令員的得力助手,他長期沖鋒陷陣,立下赫赫戰功。1949年春,他奉命南征,橫跨長江,參與了解放杭州的偉大戰役,並擔任杭州警備司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為新中國的誕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將軍」成大使,只因國家有需要】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宣告誕生。僅一個月後,11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正式成立。國家之立,交往為先;交往之道,使者為要。在選拔外交人才時,毛主席曾言:

中國已與眾多國家締結外交關系,亟需充實外交人才庫。新中國外交如「重起爐竈」,亟需新鮮血液。解放軍歷來是育才之地,故中央決定從軍中精選一批精英,充實外交戰線,共築國家未來。

依照該指示,周恩來總理兼任外交部長,親自從軍隊中挑選精英。這批來自新中國的外交官,因其獨特的背景,被譽為「將軍大使」,他們肩負起國家對外交往的重任,開啟了新中國外交的新篇章。

由於在軍隊政治工作方面的卓越表現,1949年11月,周恩來總理慧眼識珠,特邀姬鵬飛進京參與外事籌備。姬鵬飛雖意外獲此殊榮,卻內心矛盾,既留戀軍教生涯,又恐難以勝任外交重任。

因此,他前往上海,與老首長粟裕和陳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粟裕將軍以軍人的身份耐心地開導他:「身為軍人,當國家需要時,將軍別無選擇。」他深受觸動,立即表示堅決執行命令,並隨後前往北京接受外交官培訓。

姬鵬飛39歲便踏上了外交舞台,以年輕將軍大使的身份開啟了他的外交生涯。他將後半生獻給了中國的外交事業,成為駐外使館工作的先鋒。他為中國駐外機構的建立和首批外交人員的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得到了中央的認可和贊譽,並成功地將這些經驗推廣至其他駐外機構。

1950年9月,姬鵬飛奉命赴民主德國上任。臨行之際,周總理叮囑他:「外交如同軍事,需以‘文仗’取勝,切勿輕舉妄動。」姬鵬飛不負重托,出使期間,他穩健行事,推動中德關系穩步發展,實作了雙方關系的全面進步。

在民主德國,毛主席的威名遠揚,許多工作站、農技站、農業生產合作社及少年先鋒隊皆以他的名字為榮。1955年,姬鵬飛圓滿完成使命,返回祖國。那時,已有約60個中國代表團存取過民主德國,展現了中德之間的深厚友誼。

姬鵬飛因1950年投身外交事業而錯過軍銜授予,實屬遺憾。然在出任大使之際,毛主席慷慨允諾大使保留軍籍。故1952年軍隊評級時,姬鵬飛亦獲參與,此等殊榮,足以彰顯其非凡地位與卓越貢獻。

因其在戰場上表現卓越,姬鵬飛榮獲預備役中將軍銜,並享受行政六級待遇。然而,在1955年的軍隊授銜儀式上,作為駐外使節的他未能參與評銜工作,最終預備役中將軍銜未能正式授予,留下些許遺憾。

建國以來,眾多軍人轉業至中央與地方,雖未獲軍銜殊榮,卻貢獻卓越。其中,黨和國家領導人如劉少奇、李先念等尤為傑出。外交舞台上,耿飈、伍修權等被譽為「將軍大使」,同樣功勛顯赫。他們雖無銜,但功勛永載史冊。

【投身外交場,成傑出外交家】

自民主德國歸來,姬鵬飛投身外交事業,歷經近二十載春秋。他曾任外交部副部長,任期長達十六年,後升任部長,履職兩年。

姬鵬飛是外交部的中流砥柱,由副部長晉升為部長,深得毛主席的贊譽,被譽為外交部的「中堅力量」。在周總理的高度評價下,他的存在對於外交部而言至關重要,周總理曾言:「無姬鵬飛,外交部難以運轉。」

姬鵬飛在外交部工作期間,曾多次代表中國存取英國、法國等十多個國家。他遵循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教導,致力於加強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友好關系,為70年代中國外交的輝煌時期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主導並精心策劃了中國一系列重要外交策略,親力親為地推動了包括中國重返聯合國、中美外交破冰、中日建交以及簽署【巴黎協定】等重大外交活動,展現出卓越的外交智慧和領導力。

在外交舞台上,他堅定立場,機智敏銳,盡顯外交家的風範。特別是在中美兩國關系解凍的關鍵時刻,他更是展現出卓越的智慧和魄力,為兩國關系的正常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基辛格第二次訪華時,曾遭遇風波,幸得姬鵬飛一句話巧妙化解。1971年10月20日,基辛格再次來華,隨行百余人,為尼克遜總統的訪華之旅鋪設前路,雖遇波折,卻終得以順利推進。

在通往釣魚台國賓館的途中,一條醒目的「打倒美帝國主義」的橫幅引起了人們的註意。更令人驚訝的是,基辛格入住的房間內,一份英文電訊稿上赫然印著:「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倒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這一幕令基辛格心生不悅,也為中美關系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次日,姬鵬飛陪同基辛格遊覽人民大會堂時,輕松地笑道:「別介意,各國與民眾互動方式各異,你們靠電視報紙,我們則依賴墻上的標語。昨日反美標語今日變歡迎標語,宣傳有時略顯誇張。」此言一出,基辛格的疑慮煙消雲散。

當面對傲慢的對手時,他毫不退讓,堅守原則。1972年1月3日,黑格作為基辛格的副手來到北京,負責尼克遜訪華的具體事宜。在與姬鵬飛外長會談時,黑格以命令的口吻要求中國提供恐怖分子名單,以確保美國總統的安全。

姬鵬飛聽聞後,雖心懷怒火,但依舊鎮定自若地回應:「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生活安寧,社會秩序井然,何來恐怖分子之說?請貴國總統寬心,中國政府必將全力保障總統先生之安全。」其言辭堅定,合情合理,令黑格無言以對。

外交談判場上,他立場堅定,進退自如。尼克遜訪華之際,姬鵬飛外長與美國國務卿羅傑斯共襄五次會談,每次交鋒均秉持理據,巧妙周旋,終占上風,彰顯大國風範。

在一次會談中,羅傑斯巧妙運用措辭,試圖在關系正常化這一概念上玩弄文字遊戲。他聲稱:「正常化即意味著改善關系,甚至在尚未建立外交關系時也能實作關系的改善。」

姬鵬飛態度堅定,毫不動搖地堅守原則,他清晰地闡述道:「關系正常化,其核心在於建立穩固的外交紐帶。即便目前尚未建立外交關系,我們仍可逐步增進了解,推動雙方關系走向更加正常的軌域。」

羅傑斯提議擱置台灣問題,先構建兩國間的常設聯絡機制,並互設貿易、旅遊辦事處等。姬鵬飛則強調,台灣問題不解決,其他問題將難以推進。羅傑斯進一步聲稱大陸與台灣為兩個「實體」,暗指「兩個中國」。姬鵬飛果斷反駁,重申中方立場,讓羅傑斯啞口無言。

論及經濟貿易合作,羅傑斯竟擺出一副高傲姿態,聲稱中美貿易的經濟價值微不足道,美方並不急於推進。對此,姬鵬飛堅決回應:「我們秉持平等互利、互通有無的原則,貿易合作本是美方所倡,更有眾多美國商人熱切希望與中國外貿部開展商貿往來。」

此事隨後呈報至周恩來總理處,訊息亦傳至尼克遜耳中,令其大為不悅,對羅傑斯予以嚴詞斥責。次日會談之際,羅傑斯坦承前言之失,並表明美國對中美貿易深感興趣,願提供諸多便利。

【為「一國兩制」竭忠盡智】

1979年初,姬鵬飛肩負起中央外交領導小組組長與對外聯絡部部長的重任。同年九月,他又出任國務院副總理。自1983年八月至1990年十月,他還兼任了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一職。他身兼多職,始終堅守崗位,全心全意為國家服務。

在那個歷史性的時刻,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姬鵬飛先生傾註了無盡的精力與心血,為兩地的回歸談判和立法工作作出了傑出貢獻。他的努力與智慧,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1983年8月起,姬鵬飛親自主持中英談判。談判初期,英國方面回避主權議題,導致四個月內五次磋商均無顯著進展。為此,姬鵬飛召集會議專題研討,會上他明確指出:

在考慮香港問題全盤部署時,宜盡早啟動談判。對於議程內容,我們堅守香港主權移交為核心,但在表述上亦需兼顧英方接受度。在此次會議原則指引下,我們靈活應對,既堅持原則又不失靈活,從而成功化解了中英談判的僵局。

在談判的關鍵時刻,姬鵬飛精心策劃,帶領團隊細化政府對香港的具體政策,力求明確務實。該政策經中央批準後廣泛傳播,他更親自主持港澳工作會議,召集骨幹力量,深入解讀政策內涵與制定背景,確保各項措施落地生根。

1984年9月,中英雙方就香港問題初步達成共識。姬鵬飛親自領導談判團隊和港澳辦成員對協定草案進行細致審查,特別對附件一進行了多處修改,最終獲得英方認可。同年12月,中英聯合聲明在北京正式簽署。

1985年盛夏,中央決策層決定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並任命姬鵬飛擔任主任一職。同年七月,姬鵬飛主持了委員會的首次全體會議,他著重強調,制定這部基本法,旨在以法律形式確立並鞏固「一國兩制」的宏偉構想,為香港回歸奠定堅實法治基石。

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求我們深入而細致地展開討論,並不斷修正完善。每一環節都需謹慎對待,不容許任何輕率行事,以確保工作的圓滿完成。

姬鵬飛為了解香港同胞對基本法起草的意見,消除其政策顧慮,三次親赴香港。他詳盡介紹了起草工作規劃,與各界人士廣泛交流,並在多個場合重申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方針政策,展現出政府對香港事務的高度重視和誠意。

在1990年2月17日,起草委員會終於透過了【草案】,同年4月,人大也順利透過了該草案,這標誌著「一國兩制」的法律框架正式確立。他曾表示,到香港去「只帶耳朵,不帶嘴巴」,充分展現了其務實低調的作風。

此舉象征著香港回歸,並確立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石,為香港的繁榮穩定鋪設了堅實的道路,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裏程碑。因此,姬鵬飛被譽為「香港基本法之父」,其貢獻永載史冊。

在主持香港基本法工作期間,姬鵬飛不僅參與了香港談判,還為中葡關於澳門回歸的談判貢獻智慧,並兩度親自赴澳門調研。1988年10月,他主導成立了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歷經數次公開征意和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於1993年3月獲得全國人大授權透過,為澳門回歸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姬鵬飛在推動香港和澳門回歸、起草基本法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重要推動者和實踐者,他的貢獻不可磨滅,堪稱「一國兩制」的傑出拓荒者。

【「我只是個普通的幹部和黨員」】

2000年2月10日,享年91歲的姬鵬飛在北京安詳離世。他的一生豐富多彩,無論是醫者仁心、戰士英勇,還是外交家的智慧與風範,都展現了他非凡的才華與卓越的品質,讓人深感敬佩與緬懷。

他最為人稱道的,便是那份質樸的自我定位。他生前未曾撰寫自傳或回憶錄,對此他坦言:「我不過是一名平凡幹部與黨員,無甚可道。」他強調:「所有成就,皆歸功於黨和毛主席的指引,我僅是追隨其後,盡職而行。」

他以一生之力,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卓越風範,無論何時何地,只要黨和祖國召喚,他便奮不顧身,無論是在烽火連天的戰場,還是在風雲變幻的外交舞台,都傾註全力,矢誌不渝。姬鵬飛,黨員楷模,楷模之典範,值得我們所有人敬仰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