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中將之子隱秘加入黨,多年後才揭露:父親更保密
在閱讀之前,請先點選「關註」,這將使您更方便地進行討論和分享,同時也能給您帶來不同的參與感。我們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1946年初春,盡管抗日戰爭已經結束了一段時間,但國共關系卻變得越來越緊張。在這時,一輛汽車載著一對夫婦停在了上海民盟主委王紹鏊的住所前。
這兩個人是南京國民政府中將軍吳仲禧和他的妻子,他們來此拜訪好友。當吳仲禧走上前去敲門時,一位女傭開啟大門旁邊的小窗,詢問吳仲禧的身份和來意。
「你的大兒子可能是個共產黨。」聽到這話,吳仲禧感到非常震驚,簡直不敢相信。
王紹鏊遞給吳仲禧一份由他兒子親手遞交的證明材料,證實他已經加入共產黨多年。吳仲禧驚訝地翻看著材料,感嘆道:「我原來並不知道。」
王紹鏊笑著對他說:「你們父子都是黨員,這真是個佳話。以後讓群敢來協助你的工作,有父子關系在,你的工作也會順利一些。」
吳仲禧點頭同意,表示會聽從組織的安排。原來,這位南京國民政府的中將吳仲禧是一名潛伏在國民黨內部的共產黨地下黨員,而他的兒子吳群敢也同樣是一名地下黨員。
令人驚嘆的是,這對父子在之前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信仰。一位國民黨中將如何成為了共產黨地下成員?而他的兒子又為何選擇走上他父親的「老路」?
戰場上,父子的心緊緊相連。1946年,吳仲禧中將任職於國防部監察局,經常到各地視察國民黨軍隊並處理駐地軍隊的事務。
雖然這個工作辛苦且不受歡迎,但他始終堅定地完成任務,甚至因此遭到許多實權軍官的敵視。
他的心中有一顆堅定的共產黨種子,為了黨的事業,他甘願在國民黨內部默默耕耘,成為一枚冷棋子。多年的埋藏讓他在國民黨內部達到了高位,而這職務的掌握也為他提供了收集情報的便利。
雖然因傾向共產主義而被調查,但幸運的是他洗脫了嫌疑。而現在,擔任監察官的他,一舉一動都備受關註。
吳群敢的出現,讓吳仲禧在生活和工作中接觸共產黨的機會變得困難,情報傳遞也遭遇阻礙。然而,吳群敢在與共產黨的上級失聯很長時間後,與黨組織在上海恢復了聯系。
黨組織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讓吳群敢成為他父親的聯絡員。此後,吳群敢常常從上海到南京看望父親,吳仲禧也可以借著看望兒子的機會,在出差到上海時處理一些事情。
透過這種一來一往的方式,這對父子成功地將收集到的情報傳遞給了黨組織,也將黨組織的新指示順利傳達到吳仲禧手中。
這種父子關系形成的天然保護,使吳仲禧多次成功地將重要情報傳遞給黨組織。
吳仲禧在赴廣東工作時,獲得了國民黨軍隊可能在華南調動兵力的情報。但由於他需要返回南京,並且身邊有人陪伴,無法傳遞資訊。
因此,黨組織只好讓吳群敢以探望父親為由,取回這份重要情報。後來,吳仲禧透過好友吳石與當時的「華中剿匪指揮部」情報科長胡宗憲相識。
吳仲禧以關心戰況為由,請求胡定期寄送幾份戰報材料作為參考。由於吳仲禧經常全國出差,為了盡早獲取這些有價值的情報,他將通訊地址留在了吳群敢的住處。
於是,這些源源不斷的戰報直接寄送到了共產黨的手中。
在淮海戰役爆發前夕,吳仲禧在徐州行營工作,肩負黨組織的重任,全力以赴在前線收集情報。抵達徐州行營後,吳仲禧碰巧與"徐州剿總"總司令及副總司令一同到前線視察,而在此期間,只有參謀長李樹正接待了他。
在機要室裏,吳仲禧有幸目睹了軍用地圖上清晰標註的國共雙方部隊的駐地、番號、兵種等詳細資訊,這為他提供了對整條戰線形式的清晰認識。
【徐州剿總情報】吳仲禧收到一張地圖,心潮澎湃,但因有李樹正在旁陪同,他只能默默記住部份內容。他隨後隨參謀到機要室,在參謀外出之際,用筆記下重要情報。
拿到情報後,他明白這份情報對於整場戰役的重要性,亟需將情報送到黨組織手中。不久後,吳仲禧以病為由返回南京就醫,李樹正爽快地批準了他的申請。
回到南京後,吳仲禧又馬不停蹄地前往上海,見到了吳群敢。吳群敢問起徐州的情況,吳仲禧只對兒子說:「現在那邊情況很亂,火車上擠得一塌糊塗,這熱天喝水都難。」
吳群敢在得到這份重要情報後,立即向上級做了口頭和書面的報告,並透過「李白電台」將資訊發送到了黨中央。這份【徐州剿總情報】成為了淮海戰役中最為完整的一份敵情情報,對我軍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吳仲禧走上革命道路,與他從小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他出生於福建福州的一個小市民家庭,是吳父晚年的孩子,備受寵愛。
在黑暗中,他尋找到了光明。
吳仲禧年少誌向高,十歲時就被吳父寄予厚望送入私塾,後轉入輔前小學。在小學就讀期間,他的英語老師經常在課堂上講述革命家的事跡,激發了吳仲禧內心的革命熱情。
16歲時,吳仲禧不顧父母反對,毅然投身軍教生涯,開啟了他漫長且充滿挑戰的軍事道路。當時的政局動蕩不安,吳仲禧在軍中服務兩年,因袁世凱竊取權力導致愛國之軍受到冷遇,幸運的是,他被安排進入軍校學習,為今後的軍事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袁世凱四年後,他被派到地方軍隊任職,此時的他感到痛苦和迷茫,不知道未來何去何從。1922年,他剛結婚不久,便果斷地再次投身軍隊,參加了北伐戰爭。
在北伐戰爭期間,吳仲禧對國民黨軍隊的腐敗現象感到痛心疾首,但當他親眼看到共產黨黨員的風範和紀律後,他深深地被共產黨人所吸引和敬佩。
1927年,他結識了共產黨人蔣先雲,並私下向他表達了自己想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願望。此時,吳仲禧已經是一位高級軍官,擔任二十六師的副師長,並代理師長職務。
吳仲禧在臨潁之戰中英勇犧牲,雖然他希望加入共產黨,但看起來已經不可能了。然而,他拒絕追隨反共的南京政府,毅然離開軍隊返回福建福州。
在「福建事變」失敗後,他避居廣州期間,結識了中共黨員王紹鏊。1936年初,抗日戰爭即將爆發,吳仲禧不顧職位高低,奔向前線。
他擔任蘇浙邊區綏靖公署參謀處科長,致力於國防工事的修建。同年,他在上海與王紹鏊相約見面,王紹鏊向他坦誠了自己的共產黨人身份。
吳仲禧對於加入中國共產黨感到十分激動,他向王紹鏊講述了自己在國民大革命時期與共產黨員蔣先雲並肩作戰的經歷,詢問是否可以申請加入。
在王紹鏊和何克希的介紹下,他在1937年「七七事變」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內部的一枚「冷棋子」。
自此,吳仲禧結束了大革命失敗後多年的迷茫和探索,開始了他一生中最不平凡、最光榮的新旅程。當時,他已經42歲了。
雖然身為國民黨軍隊的成員,但他一直與共產黨保持聯系,並利用自己作為國民黨高級軍官的優勢,多次幫助共產黨員度過難關。
在1939年,他擔任韶關警備司令期間,多次利用職務便利,保護了八路軍在韶關唯一公開機構——駐韶關辦事處的安全。
在一次宴席中,吳仲禧得知保安處要搜查辦事處,他立即假借醉酒回到司令部,讓自己的弟弟通知辦事處,並暗中派人護送辦事處負責人雲廣英等人離開韶關。
1946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吳仲禧調任南京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同年4月,他以看望兒子的名義前往上海向地下黨組織請示工作。
在上海短暫相聚後,吳仲禧匆忙前往好友王紹鏊家,隨後發生了文章開頭的一幕。他之前對兒子吳群敢在上海的工作並不看好,當初吳群敢來上海證券交易所工作時,他曾告誡兒子要小心謹慎。
在軍教生涯中,吳仲禧也曾將隨軍的小兒子交給同在軍中潛伏的共產黨特支部同誌看顧,希望小兒子能在共產黨員的熏陶下成長。
吳群敢是中國共產黨的同誌,他早在1941年就在韶關曲江仲元中學加入了黨,他的入黨介紹人是……盡管吳群敢的大兒子已經長大,但他們因為無法經常見面,所以吳仲禧對他的共產主義信仰並沒有告訴他自己。
但是,當吳仲禧看到兒子親手寫成的黨員材料,他感到無比欣慰,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兒子和他是一條路上的人。在高中時期,吳群敢就透過借閱【西行漫記】接觸到了共產黨,學校黨支部書記劉渥丹註意到了他,於是開始和他接觸。
劉渥丹對吳群敢的進步十分贊賞,於是經常對其進行黨課教育。在吳群敢高三那年,劉渥丹為他組織了入黨宣誓儀式,吳群敢在劉渥丹的引導下,感受到了共產黨的崇高和神聖。
雖然後來吳群敢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系,但他始終牢記劉渥丹的教誨,決定潛伏下來,不急於尋找關系,相信時機成熟時,自然會有人找到他。
吳群敢雖然在黨的組織外,但始終熱心於共產黨,參加過多次共產黨對外組織的活動。然而,他始終沒有公開尋找黨的關系。
直到1946年,他加入上海民盟,並認識了父親的好友王紹鏊,他是上海民盟的主委。兩人交談甚歡,王紹鏊還主動向吳群敢談及土地國有的問題,似乎是在試探他的態度。
吳群敢則以民盟的組織太松懈為由,暗示自己需要更嚴密的組織。王紹鏊聽後,慢吞吞地表示願意為他尋找這樣的組織。
吳群敢滿心激動地發現,他的父親的老友原來是一位共產黨人。他急切地想告訴王紹鏊他的入黨經歷,但王紹鏊卻讓他先寫成書面材料,交到黨組織核實。
於是,吳群敢回家後詳細地將自己的經歷寫在紙上,交給了王紹鏊。不久之後,他終於恢復了與黨組織的聯系。然而,他未曾料到的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成為他父親和黨組織之間的橋梁。
盡管他遞交了材料,但卻等了近四個月才等到由黨組織派遣的聯系員沙文威。盡管他多次詢問王紹鏊,但得到的回復只是「再等等,總要個合適的」。
沙文威吳群敢起初對一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工作的地下聯系員的工作感到驚訝,無法理解為何如此難以安排。但當他知道自己的父親也是一名共產黨地下黨員時,他才恍然大悟。
回憶起父親從王紹鏊家回來後,對他的態度更為親切,也不再告誡他不可放浪之類的話,吳群敢才意識到王紹鏊已經將他的身份告訴了父親。
盡管如此,吳仲禧從未與吳群敢當面提起此事,他們父子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心照不宣。
吳仲禧在渡江戰役後,積極響應黨的指示,返回廣州工作。然而,當了解到國民黨在廣州即將進行大搜捕的訊息後,他為了保護自己和同誌的安全,又轉赴香港。
隨著廣州解放和穗港通車的訊息傳來,吳仲禧欣喜若狂,立刻從香港返回廣州,此時的廣州已經屬於人民。建國後,吳仲禧在政法和統戰部門默默奉獻,以兢兢業業和謙虛謹慎的態度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他擔任過省司法廳廳長、民革中央委員、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等職務,並多次被選為廣東省人大代表。
吳仲禧夫婦和他們的兒子吳群敢一起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吳群敢在解放後留在上海人民政府工作,後來又被調到國務院周恩來總理辦公室工作,協助處理財經方面的工作。
他還編寫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簡史】,在工作和學術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而吳仲禧的其他七個子女也在各個領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有的在銀行業工作,有的在省直機關工作,有的當了兵,還有的做了工人。他們都在平凡或重要的崗位上憑借自己的努力發光發熱,為祖國的建設默默奉獻。
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有決心和毅力,無論在哪個崗位上,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歷程中,許多年輕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了實作自己的理想和滿足人民的願望,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無私的奉獻。
他們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為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重大犧牲。而中國共產黨沒有辜負先烈的期望,將新中國建設成了一個讓人民安居樂業的國家,使先烈的犧牲得到了回報。
我們以這篇文章,向在那些鮮為人知的戰線上奮鬥的英雄們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