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解讀牛李黨爭:如果你是唐朝皇帝,會支持誰?

2024-01-07歷史

在唐朝後期,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黨爭活動,即牛李黨爭。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牛黨與李德裕、鄭覃為首的李黨之間進行一場長達四十余年的爭鬥。黨爭雙方在內政、外交等方面進行了激烈的對抗,深刻影響了唐朝的政局,連唐文宗都哀嘆道:「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那麽,這場黨爭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

一、緣起考試

元和三年(808年),朝廷舉行賢良方正科的考試,牛僧孺、李宗閔、皇甫湜這些初入官場的熱血青年,在對策中直言不諱地抨擊了朝政,結果受到了考官的賞識,被列為第一等。然而,他們的這種行為卻得罪了當朝宰相李吉甫,因此這些人遭到了斥退,矛盾就此產生。實事求是的說,李吉甫的行為確有不當之處,但此時問題尚未擴大。

到了長慶元年(821年),又圍繞著考試發生了一件大事。前任宰相段文昌向皇帝舉報,說這次科舉考試不公,錄取都是透過「關節」。唐穆宗在詢問過李德裕(李吉甫之子)後,派人進行復試,結果真的出現了問題。唐穆宗很生氣,就把李宗閔等人貶官,這些矛盾徹底激化,李宗閔、牛僧孺與李德裕展開了一場激烈地黨爭。

二、你來我往

之後的唐朝政壇出現了這樣一種場景,凡是牛黨入朝擔任宰相時,李黨就會被貶到地方,李黨入朝任職後,牛黨就會被貶外地。比如在長慶三年(823年),牛僧孺入相,李德裕出任浙西觀察使。太和三年(829年),李宗閔擔任宰相,剛剛入朝不久的李德裕出任義成節度使。之後,李宗閔又推薦牛僧孺入朝為相,李德裕則繼續在外地擔任節度使。

在太和六年(832年),雙方一度存在和解的機會,但因李宗閔的原因而未能實作,於是雙方繼續這場爭鬥。太和七年(833年),李德裕升任宰相,李宗閔則外放山南西節度使。第二年,李宗閔入朝,李德裕外放。開成五年(840年),唐武宗即位,李德裕受到重用,開創了「會昌中興」。然而會昌六年(846年),唐宣宗即位,李德裕被貶崖州,後死於此地。

三、你支持誰

那麽,牛黨、李黨都有什麽樣的政策呢?首先,在對待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問題上,李德裕是主戰派,也是實幹派,在擔任四川節度使時頗有一番作為,他主張收復失地;而牛黨則消極保守,主張維持現狀。其次,在藩鎮問題上,李德裕力主削藩,恢復對藩鎮的統治,他在會昌年間也是這樣做的,而牛黨依然采取消極保守對策。

再次,在對待宦官問題上,李德裕主張限制宦官的權力,強化君權。為此,李德裕與唐武宗合作,將權宦仇士良趕下台,他還廢除了宦官監軍的行為。而牛黨非常不限制宦官,其中不少人還與宦官勾結,比如李宗閔就曾靠著宦官的幫助成為宰相。李德裕用「會昌中興」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而牛黨執政期間卻毫無建樹。如果你是唐朝皇帝,你會支持誰呢?

參考資料:1.【舊唐書】;2.【新唐書】;3.【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