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73年毛主席下令:8大軍區司令員即刻對調,其中深意令鄧小平贊嘆

2024-01-14歷史

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晚年存取中國後曾直言:戰爭的‘禁律’之一,就是不能進攻中國。誰要進攻中國,就一定要大倒其黴。有感於同毛主席的會面,蒙哥馬利還說:毛主席是「凡人時代最不平凡的人」。

詳細了解毛主席的軍事生涯,我們不難發現,毛主席從來沒有上過軍校,也沒有系統學過軍事理論,在實踐上更是半路出家,但即便如此,要說毛主席是新中國的軍事統帥,沒有人會產生懷疑。

1973年,中國建軍史上發生了一次不同尋常的重大高層變動,不光在國內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國際上也曾引發熱議。對此,鄧小平還曾贊嘆:沒有人比毛主席更懂得領導軍隊的藝術。

所以1973年毛主席對軍隊做了什麽調整?又為什麽這樣做呢?

一場與眾不同的軍區高層會議

1973年12月21日,中南海春藕齋,這個原本供領導人們跳舞的地方,當日的氣氛非同尋常。

大廳內,幾十名身著綠色軍服的軍隊高級將領就正襟危坐於春藕齋內,根據當時的座次安排,八大軍司令員全部坐在最前排,大家凝神定氣,靜靜等候毛主席的到來。

軍人身上內建的殺伐威嚴之氣充斥一室,讓人隱隱覺得,有什麽事情要發生了。

不一會兒,毛主席就在一名工作人員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走了進來,身後還跟著周恩來,葉劍英。

當時,毛主席同周恩來實際上都深受病痛困擾,而葉劍英奉毛主席的命令重新出來主持軍委工作。

毛主席到達大廳站定,一道無聲的命令仿佛下達,幾十名軍人當即「唰」地挺身立正。

毛主席環顧一圈,邁步上前,同大家握手,察覺到大家先前的氣氛有些緊張,毛主席率先開口道:「我一晚上沒睡覺,想看看同誌們。」

這句話一出,緊張的氣氛一下被緩解了一大半,在場的同誌們多數是從各地奉命趕赴北京而來,聽到毛主席的問候,心裏頓時暖暖的。

隨後毛主席扭頭問葉劍英:「各大軍區的司令員全來了嗎?」

「全到齊了,一個不差。」葉劍英中氣十足地回答。

聽聞此言,毛主席放松下來,點了一支煙,溫和地說道:「我今天特意把大家請來,就是為了開個軍委會,開這個會議什麽呢?自然是議軍,議一個軍事問題,關於全國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的問題。」

借此,毛主席直接切近了主題,一句話道出開會目的,毛主席看了看大家的反應,又接著說道:「這是葉劍英同誌提出來的,我贊成他的意見,今天我代表他說話,另外對於這個意見,總理也贊同,你們贊同嗎?」

這時,南京軍區的司令員許世友同誌率先站起身來,粗聲答道:「我堅決服從主席的命令。」

「贊成就說贊成,不贊成就說不贊成,直接開門見山,不要吞吞吐吐。」毛主席聽見許世友的回答,擺了擺手道。

緊接著,毛主席又說道:「共產黨員切記不要吞吞吐吐,有話直說,我們軍隊不是有首歌,【三大紀律八項註意】,唱了幾十年了,第一就是,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取得勝利,我們現在比較當緊的,就是要步調一致。」

聽到毛主席這樣說,福州軍區的司令員韓先楚最先道出了自己心裏話:「我非常擁護毛主席的決定,只是有點擔心,怕到一個新地方搞不好工作。」

「怕什麽,我不是跟你講過嗎?世界上的事情統共不過這些,心要放寬,膽子要大,革命嘛,一個不對,無非是批,你還有什麽困難嗎?」毛主席聽完韓先楚的話,當即寬慰道。

受到鼓勵的韓先楚響聲作答:「沒有了!」

這時,毛主席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溫言道:「到一個新地方工作,困難總是有的,而且很有可能會有很多,因為到處都是透露這不熟悉,不熟人,不熟地,不熟黨,不熟軍,概括來說就是,黨政軍民皆不熟悉。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慢慢來,就會順手了。」

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誌聽到這裏,深有感觸,順勢表態道:「不熟悉可以學習,只要凡事多請教主席,遵照主席的指示辦,一定能幹好工作的。」

毛主席吐了口深煙,聞言陷入思索,不一會兒又道:「我的話也不是靈丹妙藥啊,最主要的還是要靠你們,到一個新地方,多些調查研究,從不熟悉到熟悉,總要有個過程嘛。」

楊得誌聞言點點頭,毛主席看了眼楊得誌,回想起了二人相識的過往,並借此舉例繼續說道:「我和楊得誌同誌最早也是不熟悉的,後來他帶了一個旅到延安,我才認識他,那時候,他抓逃兵,我同他說:逃兵不要抓,他不喜歡在你那裏,讓他走了算了,如果要抓,即請他吃一頓豬肉,因為他不滿意嘛,捆綁不能成夫妻嘛,捆綁能夠革命嗎?後來他照我說的做了,我們也就熟悉了。」

這時,毛主席腦海中轉念一想,又道:「各位司令員,我有熟悉的,當然也有不熟悉的,至今還不太熟悉,我們還有一位李司令,到了沒有呢?」

「到了。」聽到毛主席召喚,李德生當即起身答道。

毛主席擡眼看去,對李德生同時也是對在場的另外幾位司令員們說道:「司令常來常往嘛,如果到那邊不順手,我們也可以商量一下。」

「一定會順手的。」毛主席的話裏有了些松動的意思,也是給司令們留有余地,反倒是李德生一馬當先,像立下軍令狀一般回答道。

毛主席則含笑地搖了搖頭:「靠不住啊,你這是單從好處想了,壞處的還沒想呢,人嘛,難免犯錯誤,犯了錯誤莫慌張,改掉就好了。」

見李德生點頭,毛主席又對李德生提問道:「你離開北京了,還兼不兼總政治部主任了?我說,不要兼了吧。」

「是,不兼了!」李德生聽到毛主席這樣說,心裏大概有了個數,看來這次對調,自己大概率會在名單當中,不過他對此挑戰並不畏懼,對於是否繼續兼任的問題,有了毛主席的提議,他直接爽聲應下。

借由同李德生探討的兼任問題,毛主席又幹脆說道:「要我說,以後你們也都不要兼任什麽省委第一書記、省革委會主任了,你們就安安心心當好自己的司令,抓好我們軍隊的建設就好了!」

毛主席請鄧小平出馬

聽到毛主席這樣說,一直在一旁認真聽的周恩來插話道:「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只有軍隊建設搞好了,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穩定和強大。」

「所以呀,我給軍委請來了一個軍師,叫鄧小平。」毛主席接著話頭,朗聲說道,接著伸手一指:「就是此君。」

彼時,鄧小平剛剛從江西回到北京不久,雖然許久沒有參與中央工作,但是他早年間就是軍隊的人,同在座的司令員們很多都是生死與共的戰友,像是時任北京軍區的司令員李德生以及沈陽軍區的司令員陳錫聯,二人都曾在鄧小平的第二野戰軍任過職。

毛主席心裏對這一點十分清楚,而這也是正是毛主席請鄧小平來當軍師的重要原因,憑借鄧小平在軍中的資歷,派他來推進八大軍區司令對調的事宜,不僅有利於工作順利展開,而且還能讓老將們松一口氣。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實際上有關對調的事宜,毛主席早在召集八大軍區司令開會之前,就已經同鄧小平提起過。在一次聽取工作的匯報中,毛主席講到了八大軍區司令員許久沒有調動的問題,看向一旁的鄧小平,率先發問:「怎麽辦?」

鄧小平略作沈思,緊接著就拿起自己面前的茶杯,同毛主席的茶杯,進行了對換。

此時無聲勝有聲,毛主席見狀,當即欣慰地點了點頭,會心一笑道:「英雄所見略同!」

後來事情的發展也果然如毛主席所料,在毛主席宣布請鄧小平來當軍師之後,大廳內當即響起了大家的掌聲。

鄧小平含笑點點頭,回應了大家的掌聲。

毛主席又道:「先發個通知,當軍委委員,同時也要當政治局委員。」

鄧小平安然笑笑,溫聲說道:「不用了,我就當委員吧。」

「怎麽,你不要這個名義?那就當個參謀長。」毛主席見鄧小平話語中又推拒的意思,又做提議,緊接著,毛主席轉頭看向在座的司令員們說道:「他是你們的老上司,這回我請回來了。」

接著,一向富於幽默感的毛主席又在會上妙語連珠,緩解了會上緊張的氣氛,又道明了此次對調命令的重要性。

毛主席:「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我正是八十歲,把你們‘釣’到中南海來。」

而毛主席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八大軍區司令員在出發到北京之前,還不清楚此去目的,是為了對調,在此之前,毛主席也深思了很久,他道:「一個人在一地方待久了不行,久了就油了。」軍隊的戰鬥力也會因此大受影響。

最後,毛主席打定主意對調,在會上挨個和在對調計劃之內的司令員們談了心,還同許世友聊了【紅樓夢】,要許世友以後多搞點文學。

會議尾聲,毛主席又提問大家:「各位還有什麽話要講嗎?沒有的話,明天再開一個大會就散了吧。」

這時,周恩來道:「還要起草一個命令,鼓勵大家一下。」

毛主席聽到周恩來如此提議,贊同道:「是,這個好。你們帶個頭。底下的人才會照著去做,像是政委呀、參謀長、總部、省軍區、軍分區,還有什麽人武部,底下人也不少呢。你們呢,此番調任要交接好班,做個好榜樣。各地的政治委員們也都要提前打好招呼,歡迎新司令,找上個一兩百人,不要太多,但也不能太少,要不然‘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不好看,要我說,就開一個軍長、政委、師長、政委見面的會議,借這個機會,不認識的都認識一下。」

說話間,毛主席還舉了個例子道:「比如東北吧,陳錫聯同誌就要介紹一下李德生同誌,那同理,在華北,就要李德生同誌在場介紹一下陳錫聯同誌,另外就是政治委員們,也要講幾句歡迎詞呢。」

軍令如山堅決執行

就這樣,毛主席話音落下的第二天,1973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就正式頒布了命令。

為了加強軍隊建設和反侵略戰爭的準備;為了使軍區主要領導幹部交流經驗,熟悉更多地區的情況,經毛主席、黨中央決定,北京與沈陽、南京與廣州、濟南與武漢、福州與蘭州八個軍區司令員相互對調。特此任命:

李德生同誌為沈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同誌為北京軍區司令員;

許世友同誌為廣州軍區司令員;丁盛同誌為南京軍區司令員;

楊得誌同誌為武漢軍區司令員;曾思玉同誌為濟南軍區司令員;

韓先楚同誌為蘭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同誌為福州軍區司令員。

望有關軍區黨委做好交接、迎送工作,做好軍內外各方面的團結工作。上述相互對調的軍區司令員,自接到命令之日起於十天內到職。

在這裏,有一點值得註意,當時全國共有11大軍區,另外三大軍區司令員任本職時間較短,並未參與對調,參與對調的司令員們,像是許世友和楊得誌,最長已經擔任本職工作18年。

而隨著黨中央、毛主席的一聲令下,軍令如山,八大軍區司令員未作猶疑堅決執行,毅然決然離開了自己工作十數年最熟悉的地方,踏上對調之旅。

按照對調命令中提到的10天期限,說10天就10天,八大軍區司令員幹凈利落地完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一次大規模軍界高層對調工作。

在此次對調工作中,崗位距離最遠的原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在接到命令後,未作片刻延誤,當即舉家北上,跨越大半個中國,從福州趕赴蘭州就職。

和福州軍區相比,蘭州軍區氣候風土大有差異,蘭州軍區八百多千米的邊防線上,多的是沙漠戈壁,風沙肆虐。在福州十幾年,韓先楚主要面對的是台風,在蘭州,韓先楚面對的則是沙暴。

但正如毛主席在給八大軍區司令員們開會時所強調的,司令員們到一個新地方,必然要面對不熟悉的情況,但是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慢慢來,就會順手了。

就這樣,隨著毛主席的一聲令下,對調工作順利完成。如毛主席所說,八大軍區司令員堅決聽從指揮,服從命令,迅速地完成新官上任的工作,走上新的戰鬥崗位,為全軍上下做出了好樣子,並在之後的歲月裏發揮了長遠影響。

在當時那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之下,我軍高層幹凈利落地調動,有力保證了黨中央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和政局的穩定。

毛主席曾說:「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絕不允許槍指揮黨。」這一點,早在1927年,毛主席領導三灣改編時就已經明確,彼時,毛主席還沒有登上井岡山,更沒有成為黨內一把手,但已經深有遠見,並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一偉大的探索與實踐。

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更是重申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對於其中深意,受毛主席委托主持對調工作的鄧小平後來曾贊嘆:毛主席很懂得領導軍隊的藝術,那就是不允許任何軍隊領導幹部有個團團,有個勢力範圍。

如今,距離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已經過去了近50年,實踐證明,當年的舉措不愧為毛主席醞釀許久的一項重大治國治軍舉措,為之後軍隊高級幹部交流制度化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範例。而軍委主席一聲令下,八大軍區司令員步調一致,立即執行,10天完成對調的美談至今仍被傳頌。

一切的一切,無不如當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會議最後,毛主席領著周恩來、鄧小平、朱德、葉劍英以及各大軍區司令員們合唱的【三大紀律八項註意】中所說:「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