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主席見外賓一番話留懸疑,對方苦思4年不解,主席親口給出答案

2024-07-20歷史

其實很多國家都有共產黨,即便是資本主義最發達的英美也不例外,只是其力量大小不一而已。

比如在南半球國家紐西蘭,就有著這樣一支社會主義力量,尤其是在威爾科克斯時代,其政黨還曾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威爾科克斯也曾多次來到中國,並與毛主席有著不錯的關系。有意思的是,毛主席曾對威爾科克斯說過一段話,讓後者困擾了數年之久。

來自紐西蘭的同誌

上個世紀曾有過一段十分光輝的紅色時代,由於俄國和中國革命的成功,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發展了起來,也因此誕生了很多紅色政治家。

這裏面有好些個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人物,比如土耳其共產黨人蘇布希,他從1910年參加土耳其社會黨以來歷經坎坷,最終在1920年領導建立了土耳其共產黨。

本來,蘇布希應該能成為一位偉大的人物,只可惜一年後他就被刺殺了。

除了蘇布希,澳洲的希爾也是十分著名的人物,這位是學法律出身的,1936年成為了澳洲共產黨的一員,後續一直身居核心。

不過,盡管希爾沒有遭遇意外,他卻在1963年被開除出黨,隨後又自立門戶,直至八十年代卸任。

紐西蘭和澳洲是一衣帶水的鄰邦,這裏也有共產黨,但最初的時候紐西蘭並沒有獨立的黨組織,而是作為澳洲共產黨的黨支部存在,其黨支部成立的時間是1921年的3月12日,比中國共產黨成立還要早幾個月。

另外,紐西蘭共產黨的獨立運作也要比我們更早一些,1927年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從澳洲共產黨中獨立出來了。

此後,紐西蘭共產黨一直是國際共運的重要參與者,而威爾科克斯是其中最知名的共產黨人之一。

威爾科克斯出生在英國,少年時跟著父母一起移居紐西蘭,長大後讀過大學也當過工人,在1933年加入了紐西蘭共產黨。

在成為共產黨人後,威爾科克斯的成長還是很快的,沒幾年他就是全國委員了,1951年更是成為了總書記,從此開始在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

此時新中國已經成立兩年了,盡管威爾科克斯還沒有機會到中國去一趟,但他的心裏早已對毛主席充滿了向往。

威爾科克斯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畢竟在當時的世界上,中國作為一個擁有最多人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卻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建立一個由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尤其是獨立後的中國在外交上奉行獨立自主的政策,以十分強硬的態度掃除了帝國主義的勢力,這讓很多還處在殖民牢籠中的窮兄弟十分歆羨。

因而在當時的世界上,左派人士無不向往中國,無不對毛主席充滿敬佩之情,威爾科克斯也不例外。

毛主席怎樣說「暈」外賓?

在1959年的時候,時值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慶典,很多國際友人都來到了北京參加活動,威爾科克斯也來了。

在天安門城樓的會客廳裏,威爾科克斯如願以償地見到了毛主席,兩人先是熱切地握手致意,隨後坐在沙發上聊了起來。

聊天的過程中,威爾科克斯不無敬意地說 :「在您的領導下,中國的資產階級接受了和平改造,無產階級革命實作了‘和平過渡’,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原本威爾科克斯只當自己說了一句好話,毛主席應該高興才是,卻沒想到毛主席先是淡然一笑,然後對他說: 「如果只看現在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接受和平改造,就硬說中國革命史和平過渡,那和瞎子把大象鼻子當成大象有什麽區別。」

毛主席說話向來如此,總是善於使用各種比喻、俗語、典故,所以做他的轉譯官其實是一個很有壓力的工作。

但顯然當天的轉譯很專業,威爾科克斯理解了毛主席的意思,而他的表情一下子就變得疑惑起來。

在威爾科克斯看來,中國就是透過和平改造的方式完成了過渡啊,怎麽就不對了呢?

看著疑惑不已的威爾,毛主席笑著回復他: 「為了贏取革命勝利,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長期而艱苦的鬥爭,最終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如果不是因為手裏有政權、有軍隊,怎麽可能實作對民族資產階級的和平改造呢?」

毛主席的這句話已經非常直接了,威爾也是若有所思。

誠如毛主席所說,中國革命絕不是靠和平改造贏來的,為了得到這個和平改造的契機,我們從1927年就在進行武裝鬥爭,打了二十多年的仗,期間不知道有多少流血犧牲。

別的不說,就說土地革命戰爭期間,紅軍從最初的三十多萬人被打的只剩下兩萬多人,湘江水都被染紅了,這能說是和平贏來的嗎?

再者,毛主席當年和斯諾會談的時候就提過: 「我準備了好多次,就是不死,有什麽辦法?好多次都快死了,包括你說的戰爭中的危險,把我身邊的衛士長炸死,血濺到我的身上,可是炸彈就是沒有炸到我。」

可見,盡管是毛主席,面對殘酷的敵我鬥爭也多次身處險境,死亡多次與他擦肩而過,這又有何和平可言?

革命絕不是請客吃飯,中國革命的勝利是流血犧牲換來的,正所謂「槍桿子裏出政權」。

當我們把最為頑固和強大的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都打倒了,剩下一個習慣於妥協的軟弱的民族資產階級,也就只能接受和平改造了。

這也是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的共產黨都走向了失敗的原因,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強大的資產階級,自身又沒有掌握軍隊,也就只能茍延殘喘。

弄明白了這個道理,威爾頓時感到豁然開朗,他於是贊嘆說: 「您是我見過最偉大的天才軍事家和戰略家之一。」

然而,毛主席依舊謙虛地表示 :「我哪裏是什麽天才的軍事家和戰略家,只不過比那些死背教條的人懂得三條道理。」

「什麽道理?」 威爾於是問。

毛主席緩緩說道: 「人要吃飯。」「走路要用腳。「子彈能打死人。」

當毛主席說完這句話的時候,最先楞住的是轉譯,他們已經做好了接住毛主席各種高難度包袱的準備,卻沒想到毛主席說了再簡單不過的三句話。

這三句話太簡單了,簡單到三歲小孩都懂得這些道理,但由一位偉人在這樣的場合說出來,還能是字面上的意思嗎?

當然不是,可轉譯也參不透,只能原樣說給威爾聽。但威爾聽了也是一頭霧水,參不透其中的道理。

就在威爾準備追問的時候,兩人談話的時間到了,工作人員來提醒毛主席應該去參加別的活動了,於是他們的會談只能中斷。

這之後,威爾沒能再找到和毛主席單獨會面的機會,也就只能帶著滿肚子的疑惑回到紐西蘭。

歷史記憶再浮現

回國以後,威爾一直在琢磨毛主席說過的話,他甚至把毛主席的著作翻了一遍又一遍,但始終沒有找到答案。

事實上,別說是威爾聽不懂了,了解談話內容的我方人員也搞不懂毛主席在說什麽。只是因為無關大礙,也就沒人去深究。

但威爾作為當事人就著急多了,他只能期盼著早日與毛主席再會,好搞清楚這三句話究竟是什麽意思。

這一等就是四年的光陰,直到1963年的5月22日,威爾才終於來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中國,再一次見到了他的精神導師毛主席。

本來這個季節毛主席應該是在外面視察,但得知老朋友要來,他還是非常高興地留下來待客。於是,威爾一下飛機就被請到了人民大會堂,並與毛主席熱切交談。

故友重逢,毛主席也很是興奮,顯得十分健談。看到已經是古稀老人的毛主席思考和表達都清晰如故,威爾趁機問出: 「四年前,您和我說過三句話還記得嗎?」

毛主席略加思索,然後點頭說: 「當然記得!」

威爾於是就問: 「這三句話我思考了很久,都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是否可以請主席先生為我解答?」

毛主席略做沈吟,隨即開啟了自己的思緒,他就著當年進行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的經驗向威爾談起了這三句話。

第五次反圍剿對我們並不陌生,當年國民黨軍隊在蔣介石的指揮下對中央蘇區進行了連續四次圍剿,但都在毛主席的指揮下被破除了。然後,中央蘇區來了一個博古一個李德,再加上一個王明,掌握了紅軍的隊伍。

為了打敗紅軍,蔣介石一邊從英美大量借款,一邊糾集重兵籌備第五次圍剿作戰,這一次他動員了百萬大軍,其中直接進攻中央蘇區的就有五十萬人。

面對來勢洶洶的蔣介石大軍,博古等人卻認為此次戰役是爭取革命勝利的大決戰,要和國民黨大軍正面對決。

殊不知,蔣介石也不是傻子,他吸取了前幾次失敗的教訓,此次準備采取結硬寨打呆仗的法子,透過修築堡壘封鎖線逐步向心壓縮,直至讓整個紅軍隊伍「窒息」而死。

博古李德等人罔顧現實,不體恤紅軍戰士的作戰能力已經到了極限,還讓他們倉促迎敵,這就等於讓我們的戰士一頭撞向敵人的銅墻鐵壁,結果可想而知。

小道理卻有大智慧

也是透過這場戰役,毛主席總結出了如上三條經驗。所謂「人要吃飯」,意思就是要重視後勤工作。

中國人一直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工作從古至今都是軍隊取勝的關鍵,蕭何就是因為後勤工作做得好而位列「漢初三傑」。

在現代戰爭中也是一樣的,紅軍戰士只有能吃飽穿暖才有戰鬥力,但當時的紅軍指揮層級卻不懂這個道理,在後勤不充分的情況下就讓戰士們去拼命,豈不是拿人命當兒戲?

至於「走路要用腳」,是在告誡指揮員下命令不要脫離實際,要考慮戰士們是否能完成這樣的任務。

畢竟我們沒有汽車,更沒有飛機,部隊的調動都是要靠戰士們的雙腳,這就意味著戰士們的腳力決定著我們把握機會的能力,身為指揮官必須考慮這個問題。

否則,戰爭成了在沙盤上插拔旗子的遊戲,卻讓士兵疲於奔命。最後部隊好不容易趕到了戰場,卻發現隊伍已經七零八落,好多人都掉隊了,即便是跟上來的戰士也沒有了體力,再去和以逸待勞的敵人拼命,那豈有不輸的道理?

說到這不妨提一句,解放戰爭中許世友就曾因為類似原因對粟裕大發脾氣。當時,我軍正在進行孟良崮戰役,粟裕要求許世友的隊伍向西進軍攻打整編七十四師,並且要求急行軍。

但就在許世友帶兵快要趕到目的地的時候,粟裕卻緊急要求他們折返向東,這一下給戰士們累的夠嗆。

許世友頓時就火了,他對著電話吼: 「為什麽一天一個命令!?你們看著地圖瞎指揮,當兵的就要因為你們跑斷腿!」

粟裕被這一吼也生氣了,當即掛斷了電話。還是陳老總關鍵時候頂了上來,他撥通電話後對許世友一頓怒罵,這才平息了事態。

這就有意思了,毛主席強調「走路要用腳」,但粟裕這不是打贏了嗎?這當然是有區別的,粟裕可是出了名的「精算師」,他的一舉一動都是算計好的。

而且,粟裕是正兒八經從基層成長起來的,很清楚基層的情況,這和博古、李德等「理論的巨人」是完全不同的。

至於這最後一句「子彈能打死人」,意思就是士兵是人,他們會受傷也會死亡,所以在打仗的時候一定要懂得愛惜兵力。

當一支部隊經歷了苦戰,就要讓他們休整補充,而不是一個勁地讓他們去拼殺,好像這支軍隊打不完似的。

和很多人印象中的戰爭不一樣,真正的戰爭所能承受的陣亡比例通常只有不到10%,因為當陣亡超過10%的時候,也就意味著這支部隊的傷兵可能已經占到了30%以上,即這支部隊已經損失了將近一半的戰鬥力,剩下的人肯定也有很多接近意誌枯竭,這支部隊也就沒法繼續打仗了。

戰史中固然有相當多的特例,但大多數的情況就是如此,所以指揮官必須愛護自己的士兵。

這三句話都是第五次反圍剿留給毛主席的慘痛教訓,所以盡管他一天軍校教育都沒接受過,但誰也不能否認毛主席是軍事家,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大事必作於細」!

威爾科克斯聽著毛主席的話,頓時感到猶如醍醐灌頂。盡管威爾在二戰中曾經當過空軍,但卻從未在宏觀層面思考過這些問題,這於他而言無疑是一筆寶貴的經驗財富。

只可惜,威爾這輩子是沒機會去親身實踐一下了,畢竟紐西蘭共產黨不掌握槍桿子。最讓人意外的是,威爾在1977年因為黨內分歧而被解職,從此再也沒能回歸。

結語

其實毛主席早年是想當一名教員的,在此之前他從未接受過軍事教育,對軍事的認知僅僅建立在武昌起義後的短暫兵營生涯。

可就是這樣一個半路出家的人,卻成長為領導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偉人。是什麽造就了毛主席?

除了一些天分,就是他二十余年的革命鬥爭生涯。二十余年風風雨雨,教會了毛主席太多的東西,讓他學會了領兵打仗,讓他學會了治國理政。

但戰爭教會毛主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東西卻不是這些,而是做事不貪大求全,要愛惜人,要講實際,這個道理是血的教訓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