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戰時,為何我軍只撿日軍武器,很少撿子彈?因為子彈暗藏陷阱

2024-07-20歷史

近代以來,咱中華民族打過一場特別偉大的戰爭,就是抗日戰爭。這場戰爭有個很大的難處,那是落後的農業國跟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國之間的較量,屬於跨時代的戰爭。

咱國家那時候工業水平特別差,特別是咱共產黨八路軍這邊,好多戰士在戰場上用的槍還是上個世紀洋務運動造的「漢陽造」呢,比敵人的武器落後了差不多三十年。

這使得咱八路軍要是想弄些最新的槍炮裝備,那最大的辦法就是從戰場上繳獲,就像說的那樣「沒槍沒炮,敵人給咱造」。

在戰場上,咱八路軍繳獲的裝備多數只是些槍支,彈藥基本沒有,就算繳獲的槍裏有子彈,還會主動給結束來。這可不是因為咱槍少子彈多,而是八路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經驗。

【子彈就是錢】

抗戰那會子,「硬通貨」不少,像啥黃金白銀、大米白糖,就連煙土鴉片也算,那可都是實打實值錢的玩意兒。可對軍隊來講,槍支彈藥可比這些都「硬氣」,這不光是因為在那亂世道裏,槍支彈藥意味著能活下去的盼頭,還因為這些東西著實是貴得很。

抗戰前後期,槍支價格有起伏,要是按平均價格大概估摸,一把普通的「三八式」、「中正式」步槍,價錢差不多是十個大洋。

這價格可不便宜,要是跟子彈價格一比,槍支價格倒是合理不少呢。為啥這麽說?你算一下平均價格就知道了,一個大洋才夠買十顆子彈,而且這還是那種能多次復裝的最簡單的手槍子彈。

要是機槍或者機關槍的子彈,那價錢就更貴得嚇人了。原裝的子彈,一塊大洋才能買一顆;能復裝兩次的那種子彈,一塊大洋能買三顆,這價沒得商量。

這兒說的復裝,就是把打過的彈殼撿起來,再次進行回收處理,這樣就又變成一顆能使用的「二手子彈」啦。

這麽講可能大家沒法很直接地明白,那咱就來做個對比。

抗戰那會子,普通農民家裏拼死拼活幹一年,最多也就掙個十塊大洋。工人起早貪黑地幹活,跟現在說的「996」似的,一個月也就四五塊大洋的工錢。咱普通八路軍戰士一個月的補貼和薪金加一塊兒,才一塊大洋,就算是團長,一個月也才四塊大洋。

就是說啊,一個普通戰士一個月掙的錢,只夠買三顆「二手」機槍子彈,得攢十個月的錢才能買一把步槍。一個團長一個月的收入,也就一百來顆「二手子彈」。普通人家就更甭提了,那時候一塊大洋能買二十斤面粉,能買十斤糖,這麽一估摸,一顆子彈的錢夠普通人家過兩三天日子呢。

子彈定價高,關鍵在於它是用銅做的。那時候,除了大洋是白銀造的,其他一些「小蹦子」也是銅制的。這就意味著子彈本身就是錢,重新熔煉一下就能拿來用。

而且這種子彈,對鑄造工藝的要求特別高,要知道,就這麽一顆小小的子彈,那可代表著當時世界上相當高的工藝水準呢,像這樣的工業產品,咱們八路軍的「土兵工廠」肯定很難制造出來。

每個月給戰士們發的子彈特別少,有的戰士得等到打仗前才能拿到三發子彈。平常訓練的時候,就是端著槍做做樣子,只有那些真有特別本事的神槍手,才能被特別批準拿到子彈去進行射擊訓練。

這麽金貴的子彈,咋在戰鬥打完後清理戰場時就被像破鞋一樣給扔了呢?

【狠毒的詭計】

一開始啊,咱八路軍戰士那是絕對不會放過戰場上任何一點兒資源的,像啥槍支彈藥啊,還有衣服鞋帽啥的,只要能用上的,那都得給收回來,為啥呢?因為咱部隊確實窮啊。

別說是那些沒被蔣介石認可、不在戰鬥序列裏的「土隊伍」了,就算是國民政府登記在案的「正規軍」,想要保質保量地拿到補給都困難得很,哪還會嫌戰場上的東西啊。

然而等子彈拿回來後,咱的戰士很快察覺到一個事兒,這子彈壓根沒法用。

那時候日軍多數用的是「三八式」步槍,這就是咱在抗戰影視劇裏常常聽說的「三八大蓋」,它用的是6.5毫米口徑的步槍子彈。

咱國家的軍隊,像國民黨軍隊用的「中正式」步槍,還有咱八路軍多數用的「漢陽造八八式」步槍,使的都是 7.92×57mm 步槍子彈。只不過「中正式」用的是尖頭子彈,「八八式」用的是圓頭子彈。

就是說日軍的子彈比咱的小了一圈,那肯定沒法用啊。

不過要是就因為子彈小了那麽一圈,這倒也不算啥大毛病,要知道咱不光能繳獲子彈,槍咱也能繳獲啊,要是子彈咱的槍用不了,那咱直接用日軍的「三八大蓋」不就行了,照樣能打鬼子呀!

這麽一打,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就冒出來了,日軍那狡猾陰毒的心思這下子全給暴露了。

咱都明白,槍那可是相當危險的能殺人的家夥,危險的地方不光是它殺傷力大,還在於它沒準性。在那個啥槍都有的時候,誰也沒法保證自己手裏的槍會不會稍微磕碰一下就開火了,也說不準槍裏的子彈會不會突然就炸了。

對呀,一支槍突然炸膛了,就是因為槍裏的子彈不對勁,而且嚇人的是,這種不對勁是能人為操控的。

通常來講,子彈裏的火藥要是填少了或者填多了,都容易導致炸膛。

裝的子彈太少,或者幹脆就沒裝火藥,扣扳機時撞針碰底火,可沒火藥,子彈就沒法發射,會卡在槍管中,這時候要是再扣扳機,那直接就得炸膛了。

那裝藥過多的子彈就甭提了,一扣扳機,當場就炸膛了。

這就是小日本鬼子的鬼點子!

他們故意弄些有毛病的子彈,扔到戰場上,等咱的士兵撿去用,這樣就能不費一兵一卒,給咱軍隊帶來很大危害!

這種有毛病的子彈,要是炸膛了,給咱戰士帶來的危害那可太嚴重了。特別是步槍,戰士開槍時得用手端著,還得瞅準星瞄準,半邊臉都快挨著槍栓了。這要是炸膛,輕的落下殘疾、破了相,重的直接就沒了命。

一開始,咱都沒察覺到這樣的情況,畢竟槍支炸膛以前也有過。可後來,這種「意外」越來越多,而且大多都出在用日軍「三八大蓋」的戰士身上。這下子,咱軍隊覺出不對勁了,很快就都明白過來,戰場上日軍扔的子彈不能撿,就算撿了也不能立馬就用。

【鮮血終不白流】

咱沒槍,沒炮,可敵人能給咱造?那咋可能呢!特別是那些信奉法西斯,喪心病狂的日本鬼子,他們肯定是想方設法地消滅咱的力量,咱八路軍戰士就是在這種力量差距極大的狀況下艱難支撐著,就因為手裏缺少槍支彈藥,好多優秀的戰士都犧牲了。

1940 年 11 月,咱八路軍膠東灣抗聯三縱五支隊在山東掖縣堯溝跟日軍第十師團第五混成旅狠狠幹了一仗。武工隊隊長劉敏帶著戰士們拼命抵擋敵人那瘋狂的攻擊,打著打著發現子彈快沒了,趕緊叫自己的警衛員去取子彈。

哎呀,這戰鬥來得太猛啦,子彈還在固定的地兒放著呢,那可是很重要的軍用物資啊。

哎呀,糟糕!警衛員取子彈回來的途中,被流彈打中,倒下就沒了。劉敏也沒盼到子彈,最後彈都打光了,糧食也沒了。面對圍上來的敵人,劉敏一點兒都不怕,對漢奸轉譯「勸降」的叫喊,她特別瞧不起,幹脆抄起大刀,領著剩下的戰士們發起最後一次沖鋒,然後就英勇犧牲了,當時她才十九歲。

在抗日戰爭裏,像這樣的事兒那是多了去了,正是因為有好多像劉敏那樣的戰士,咱才把這場又偉大又殘酷的仗給打贏了,所以咱也琢磨出了不少沒啥好辦法時的辦法。

好比在打仗前,不少戰士會把玉米稈、高粱稈剪成跟子彈長短差不多的小段,放進隨身的子彈袋中,或者幹脆把小石子裝進子彈袋裏,這麽一來,敵人看到我們的子彈袋都是鼓鼓的,這就跟敵人耍起了「空城計」。

而且咱八路軍拿手的「伏擊戰」,常常是在鬼子必走的道兩邊埋伏好,一打起來就把槍裏那三發子彈全打光,隨後就跟鬼子拼刺刀,直接幹白刃戰。

咱子彈沒了,那就把這仗整成冷兵器的打法,大夥一塊兒上刺刀!

但實際上這種戰鬥方式挺危險的,關鍵是那時日軍的身體素質比咱強太多了,人家後勤補給比咱好,營養能跟上,身體自然就好。可就算這樣咱也得上,畢竟比起熱武器作戰,冷兵器作戰的差距還是相對小些。

這抗戰中的各種「冒險之舉」,其實就是沒辦法,就是因為缺槍少彈,後勤補給也跟不上。要是咱軍隊當時子彈管夠,誰會傻了吧唧地跟敵人去拼刺刀啊?要是咱們的槍支彈藥充足,那得有多少犧牲的烈士能活下來呀!

如今,咱國家變得特別強大啦,咱的軍工廠在世界上那也是數得著的,海、陸、空的各種武器都展現出國家的厲害勁兒,烈士們的血啊,到底是造就了繁榮昌盛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