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淮海戰役中的王牌對王牌:國軍223團全軍覆沒,中野76團慘勝

2024-04-15歷史

眾所周知,在解放戰爭的過程中,存在著三大戰役,分別是「遼沈戰役」、「淮海戰役」以及「平津戰役」。而淮海戰役對於解放戰爭的影響,幾乎就是決定性的,正是這場發生在解放戰爭中期的淮海戰役,奠定了我軍贏得解放戰爭的基礎。

淮海戰役後,解放軍的整體姿態也從防禦收縮,轉為全面反攻。而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主力,以及其最為精銳的力量,也在淮海戰役中盡失。既然都說了是精銳力量,那麽淮海戰役中很多的國民黨部隊,戰鬥力肯定也是相當的高了。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這些戰鬥力彪悍的國民黨精銳,甚至在幾次戰鬥中,對我軍造成了較大的損失,而「張圍子之戰」就是其中一場戰鬥...。

(國民黨精銳)

一、「先打黃維」

張圍子戰鬥,其實是我軍在淮海戰役剿滅黃維兵團過程中的一場分支戰鬥之一。1948年淮海戰役爆發,而在戰役中,我軍基本上對徐州城形成了圍困的態勢。而蔣介石萬般不希望徐州這座戰略重鎮落入中國共產黨的手中,於是命令此時位於河南的黃維兵團支援徐州。

而黃維兵團也確實星夜兼程趕往了淮海戰場,而黃維兵團則是蔣介石國軍中的精銳。

其下轄的第18軍,則是兵團內戰鬥力最為彪悍,裝備最好,且對蔣介石最為忠誠的一支部隊。第18軍曾經是蔣介石手下大將陳誠的嫡系部隊,而整個黃維兵團,實際上都脫胎於曾經的國民黨中央軍。

(國軍精銳)

而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第18軍被改編為整編第11師。不僅進一步的擴大了部隊規模,同時全員也列裝了美械裝備。淮海戰役開始前,整編第11師擁有美式長短槍11520支,衝鋒槍2370支,火炮440門,美式火箭筒180支,各類汽車360輛,可謂是陣容豪華。

這支部隊,更是由蔣介石的心腹愛將胡璉直接指揮,胡璉在解放戰爭中,也是數次重創了我軍。而黃維兵團中的數支精銳部隊,其實都是以整編第11師,也就是第18軍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其中就包括著著名的第10軍,這支部隊在抗日戰爭中更是表現非常的出色。在衡陽會戰中,第10軍硬抗日軍的優勢兵力,死守了衡陽整整47天。其戰鬥力甚至是得到了日軍精銳師團的肯定。

(黃維)

因此我軍高層卻決定,優先打掉黃維兵團,這支蔣介石手上的王牌力量。因為此時我軍已經贏得了遼沈戰役的勝利,基本上已經控制住了廣大東北地區,有了穩定的大後方。

所以我軍,已經不需要在淮海戰場上慎之又慎了。另一方面,遼沈戰役的勝利,也使得國軍在淮海戰場上的士氣變得異常的低落。因為誰也不知道淮海戰場會不會變成「第二個遼沈戰役」,因此從將領到普通士兵,可謂是人人畏戰。

因此,此時包括主席在內的中國共產黨我軍高層,都認為目前可以優先消滅最強的黃維兵團。因為這樣做能夠對淮海戰場上的國軍,造成非常大的震懾效果,使得國軍更加怯戰。我軍也能夠消滅最大的戰場威脅,並且對敵人造成最大的負面影響。

(影視劇中的黃維)

二、國軍精銳223團

1948年11月25日,我中野的主力部隊將黃維兵團包圍在了宿縣西南的雙堆集。12萬大軍,被壓縮在了12平方公裏的土地中,可謂是動彈不得。然而這麽多人數的大軍,固守在這麽小的範圍內,同樣也意味著無論是在哪個方向,都有著大量的部隊在防守。

而當時的我軍,一沒有火炮,二沒有飛機,很難透過「取巧」的手段,對雙堆集內的國軍進行打擊。只能夠將黃維兵團團團包圍,同時透過常規手段圍剿敵軍。然而我們前面也提到過,這件事情遠沒有看起來那麽簡單,因為黃維兵團以精銳居多。

同時黃維兵團內的不少部隊,本來就在抗日戰爭中被圍困過,已經了解突圍之道。因此黃維兵團的士兵,其實面對我軍不像是其他國軍那麽發怵,士氣也還算是比較高昂。

(陳誠)

而其中表現得最好的一支團級部隊,無疑就是國軍第10軍第75師下轄的第223團了。223團算是蔣介石軍隊中的王牌部隊。千萬不要覺得這個王牌部隊很簡單,在蔣介石的軍隊中,並不是所有的精銳部隊都能夠被稱之為是王牌部隊的。

223團,也是陳誠當年「土木系」的直屬部隊之一。當年的陳誠,治軍可謂是相當的嚴格,非常重視所謂的「三民主義青年團」的發展。陳誠的部隊內,也曾經大量吸收青年骨幹,並且也會有選擇的吸收一些高學歷青年入伍。

在當年的抗日戰爭時期,陳誠的部隊氛圍,對於很多熱血青年就有著天然的吸重力。而這些熱血青年往往和老兵油子有著很大的區別,主要就體現在戰鬥意誌非常強上面。而223團,就是這樣一支以「三民主義青年團」骨幹為基礎,所打造的「青年團部隊」。

(胡璉)

另一方面,由於這支部隊是陳誠的精銳嫡系,因此從來都不欠餉,該發軍餉也向來都是足額發放。所以在忠誠度上,這支部隊對於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也是非常忠誠的。所以不存在「臨陣起義」的可能性,只能硬打。

這樣一支精銳部隊,自然也是黃維和胡璉兩人的殺手鐧。這支部隊也被黃維放在了雙堆集東北方的門戶,張圍子村。說是個村子,但是其實張圍子的面積相當的小,整體範圍也就僅僅只有3個足球場那麽大,並且地勢非常狹窄,可是內部卻很平坦。

十幾座土木結構的房屋,也是根本無法抵擋炮擊,非常難以防守。而223團在實地觀察後,更是認為這些土木建築,實際上就連改造的必要都沒有。223團根本就不想在這樣一個地方龜縮防守,但是目前整個兵團都被包圍,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了。

(黃維兵團)

但是面對這樣種種不利的情況,223團的團長刁秉魁卻並沒有氣餒。刁秉魁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嚴格來說也算是蔣介石的學生之一,並且也打過抗日戰爭,算是老資格了。而像是刁秉魁這樣的軍官,在黃維兵團中簡直多如牛毛。

這也間接說明了黃維兵團的重要性,而這樣的兵團,蔣介石根本不可能不救。

所以刁秉魁是非常有信心的,他只是命令自己手下的部隊,圍繞著張圍子村構建了三道防線,並且構築了地堡網絡以及工事群,而這裏也能夠和雙堆集的主力部隊遙相呼應,並且得到主力部隊的火炮支援。

(戰役)

刁秉魁認為,他只需要在張圍子村守住一周左右,蔣介石一定會派大軍把他們救出來。在他看來,最外圍並不見得就是最危險的,如果蔣介石來救,他這個最外圍的部份,也是最有可能逃出生天的部份。

然而刁秉魁的想法,終究只是夢幻泡影罷了...

三、血戰張圍子

1948年12月6日,解放軍部隊開始圍攻雙堆集的黃維兵團。而令刁秉魁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眼中足以守一周的工事,實際上連兩天都沒有守住。而他的223團,也將會在兩天內,就徹底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戰役)

不過第一天的戰鬥,的確如同刁秉魁預想的那樣。解放軍的戰士們開始不斷的沖擊223團的工事,然後被地堡群內強大的火力所擊倒。我軍戰士甚至都很難沖到村子20米的範圍內,因為這裏的火力網實在是太過於強大了。

如果我軍的大批部隊壓上來,223團就會呼叫火力支援。這時張圍子地形狹窄的情況,反而派上了用場。

因為我軍沖鋒也必須擠在一個非常狹小的地形內,這種地形,簡直天然就是為炮擊而創造的,所以我軍的戰士們,在敵人強大的炮擊火力下,也紛紛被炸的血肉模糊...

(解放軍)

就算是我軍沖進了張圍子村內,也會被敵軍步兵兇狠的沖鋒趕出來。7個小時,我軍展開了三次大規模沖鋒,然而最終的結果全部都是以失敗告終。

當天晚上24時,223團的陣地幾乎沒有任何的變化,223團甚至得到了指揮官胡璉的親自嘉獎。

負責張圍子戰鬥的中野九縱司令員秦基偉,甚至親自趕往了張圍子戰場,在現場視察了情況之後,秦基偉果斷決定,撤下原定的進攻部隊,換上九縱的「家底」,第二十六旅第七十六團。第七十六團其實也算是九縱的王牌部隊了,部隊內甚至有打過國共內戰的紅軍老兵。

(沒良心炮)

第七十六團最早是脫胎於晉豫邊抗日遊擊隊,後來被改編進入八路軍序列,同時一支曾經參加過國共內戰的紅軍赤衛隊也被編入該團內。可以說這個團也是打過抗日戰爭,以及國共內戰的老部隊了。

第七十六團的團長李忠玄在趕到戰場後,果斷的得出了自己的判斷,這處戰場不能硬拼。如果猛紮猛打,就算是第七十六團這樣的精銳,也只會被平白消耗在陣地群面前。如果想要打下張圍子,首先就必須敲掉刁秉魁的地堡群。

李忠玄和參謀們想到了一個「老辦法」,那就是使用「沒良心炮」。所謂的「沒良心炮」其實就是使用汽油桶,將炸藥包投射到敵軍的陣地上。「沒良心炮」的射程往往都不夠遠,僅僅只有200米左右,但是其威力卻相當的大。

(沒良心炮)

12月8日夜,223團突然發現大量的爆炸物被砸到了自己的陣地上。並且這些爆炸物的威力相當的大,數十米範圍內的士兵,不是被炸死就是被炸殘。此時張圍子地形狹小的情況又被凸顯了出來,只不過此時被炸的不再是我軍,而是223團的國軍了。

轟炸結束後,第七十六團的先鋒部隊立刻出擊,僅僅在5分鐘內就沖進了張圍子村內。一般來說,戰鬥發展到現在這一步,國軍的士氣早就應該崩潰了才對。但是223團確實是王牌部隊,戰鬥意誌相當的強,即便是被敵軍沖進陣地,依然還是要和敵軍玩命。

而在這種短兵相接的情況下,223團的裝備優勢就體現出來了。由於223團是全美式裝備,而美軍的加蘭德步槍是典型的連發步槍,所以敵軍的射擊速度要遠高於我軍,同時敵軍手裏還有著大量的衝鋒槍,戰場形勢對我軍非常不利。

(影視劇中的淮海戰役)

第七十六團的尖刀連三連,160人不到兩個小時,就拼的只剩下17人了,這支紅軍時期就存在的連隊幾乎被打光了。戰鬥一直持續到了第二天的淩晨四點,國軍223團兩千多人的部隊,幾乎被全部消滅,僅僅只剩下百余人被我軍俘虜,而敵軍的團長刁秉魁,更是被我軍擊斃。

但是我軍的第七十六團,同樣損失慘重,可謂是元氣大傷,之後圍剿黃維兵團的戰鬥,都險些未能參加。而第七十六團,其實就是日後參加了上甘嶺戰役的第十五軍。

這支部隊的英勇,其實也早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張圍子戰鬥時,也早就已經有所體現了。或者說,其實張圍子戰鬥,才是奠定這支強軍靈魂的基礎。張圍子之戰,也被刻在了這支部隊的靈魂與精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