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顧成:朱元璋愛將,70歲投降朱棣,85歲鎮守邊關,穩固明朝一個省

2024-04-15歷史

1355年,朱元璋率領軍隊渡江,一位年輕小夥前來投奔,自報家門名叫顧成,朱元璋欣賞他的勇氣,將他留作自己的親兵,並負責掌管傘蓋。

此時的朱元璋還不知道,這位親兵將來會產生什麽樣的能量,第一次震撼朱元璋發生在不久之後。

朱元璋乘坐的船只擱淺在泥沙中,眾人面面相覷、毫無辦法,只見顧成走過去直接背起船就走,朱元璋被顧成的力量驚呆在原地。

【明史·顧成傳】記載,「嘗從上出,舟膠於沙,成負舟而行。」

顧成以朱元璋親兵出身,他將會有哪些傳奇經歷,又有哪些彪炳史冊的貢獻呢?今天就來聊聊明朝第一代鎮遠侯的故事。

1330年,當時還是元朝統治時期,顧成出生在江都,也就是今天的江蘇揚州。從年齡上看,顧成比朱元璋小2歲,比徐達大2歲,都是年紀相仿之人。

顧成從小就喜歡伸張正義,身材高大魁梧,臂力驚人,最擅長使用馬槊,唐朝名將尉遲恭、秦瓊都擅長用這種武器。

顧成的祖父是船夫,整天在江淮一帶「跑運輸」,他曾經指著顧成說「家門興盛就在孫子」。光耀門楣是大多數人的心願,也許很多長輩也都說過這樣的話,但是顧成讓它「美夢」成真。

顧成膽識過人、武藝高強,有一次,一夥10多人的劫匪要搶奪顧成的船,船上其他人都驚恐不已,而顧成一人挺身而出,最終劫匪被打得落荒而逃。從此之後,顧成的名聲便流傳開來。

1353年,張士誠帶領鹽丁舉起反抗元朝統治的大旗,短短幾個月時間,先後攻克興化、高郵,可謂是聲勢浩大。顧成平日行俠仗義,有人勸他投奔張士誠謀前程,遭到顧成的拒絕,他認為張士誠胸無大誌。

一年之後,顧成決定投奔朱元璋,這才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顧成憑借驚人臂力獲得朱元璋的贊賞。

1356年,在攻打鎮江的戰役中,顧成和10多位先鋒率先爬上城墻,結果雙拳難敵四手,全部被敵人活捉。

顧成趁敵人防備松懈的時候,用力掙脫身上捆綁的繩索,打倒守衛救出戰友們,在沖出城的過程中,只有顧成一人幸存下來,其余人全部戰死。

回到軍營的顧成迅速將城內情況匯報給上司,受到徐達等人的親自召見,顧成毫不膽怯地說「城中將士都是平庸之輩,我可以為大軍做精靈」。

鎮江被順利攻占,顧成因戰功被封為百戶。百戶在明朝已經是世襲的軍職,大概掌管120人左右,但對於顧成來說,這僅僅是開始。

此後,顧成先後跟隨徐達、鄧愈、常遇春等名將攻城略地。1360年,實力強大的陳友諒,邀請張士誠夾擊朱元璋,聲稱平分應天。

朱元璋利用康茂才詐降,在江東橋伏擊陳友諒,大獲全勝,期間顧成率軍在龍江擊敗陳友諒,獲得戰艦以及軍馬無數,朱元璋大喜,特別賞賜顧成白金。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隨後論功封賞,顧成因戰功被封為堅城衛指揮僉事。這是非常重要的職位,雖然官職只有四品,它擔負著守衛都城南京的重任。

【明史·顧成傳】記載,「大小數十戰,皆有功。」

雖然朱元璋已經建立明朝,但是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洪武元年,朱元璋派徐達等將領在山東、河南等地迂回作戰,而顧成也親自率領軍隊攻克了信陽、唐光等地。

1371年,顧成跟隨傅友德攻打蜀地,在這次征戰中,顧成的表現極為亮眼。在攻打羅江的戰鬥中,顧成殺敵超過百人,活捉敵軍將領20多人,此戰順利讓四川平定下來,顧成也被提拔為成都後衛總指揮。

【明史·顧成傳】記載,「從伐蜀,攻羅江,擒元帥以下二十余人,進降漢州。蜀平,改成都後衛。」

1375年,貴州多個地方發生叛亂,朱元璋想要找一位合適的將領到貴州平叛,在徐達和傅友德推薦下,顧成被任命為鎮守貴州的主將,從此,顧成與貴州結下不解的緣分。

顧成率軍到達貴州,發現當地情況非常復雜,土生土長的酋長眾多,叛亂導致百姓民不聊生。

【明史】記載,「時群蠻叛服不常,成連歲出兵,悉平之。」

也就是說,當時眾多的蠻夷部落,時而叛亂、時而降服,顧成經過連續多年的出兵平亂,將所有部落都降服平定。也正是在這段時期,貴州的百姓經歷了10年和平穩定的生活,對明朝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在不斷增強。

1381年,朱元璋任命傅友德統兵征伐雲南,傅友德專門上奏請求顧成做前鋒,得到朱元璋的允許。征討雲南的第一戰是普定戰役,顧成首戰告勝,攻克普定,隨後又負責駐守這裏。

不久之後,上萬蠻夷組成的軍隊前來圍攻普定,顧成在貴州經營多年,深知蠻夷部落的心理,於是放棄堅守謀略,率領精兵出城「硬碰硬」,用武力征服敵人。

【明史·顧成傳】記載,「蠻數萬來攻,成出柵,手殺數十百人,賊退走。」

顧成成功擊退蠻夷部落,在斬殺俘虜的時候,顧成故意放走一人,並透露半夜率軍突襲的訊息。當天夜裏,顧成命令將士大聲敲鼓,導致蠻夷軍隊慌忙撤退,收獲兵器鎧甲無數。

朱元璋手下第一猛將是常遇春,常遇春英年病逝之後,傅友德是朱元璋的軍鋒,而顧成就是朱元璋手中「軍鋒中的尖刀」。

朱元璋得知顧成智慧的戰法、驕人的戰績,特地賞賜衣服和金腰帶,封為世襲的指揮使,繼續鎮守貴州。

1385年,貴州水西酋長再次發動叛亂,朝廷任命顧成為征南將軍,他帶領軍隊率先沖入敵軍,斬下叛亂酋長的頭顱,一時之間,顧成在貴州當地名聲大噪。

【明史】記載,「成在貴州凡十余年,討平諸苗洞寨以百數,皆誅其渠魁,撫綏余眾。恩信大布,蠻人帖服。」

意思是說,顧成在貴州的十多年時間裏,征討叛亂超過百次,都是采用誅殺首領、安撫群眾的做法,顧成在貴州有很強的威信,很多蠻夷部落都誠意歸順。

顧成在治理貴州期間,恩威並施,獲得極好的效果,1392年,顧成奉旨回京,明太祖朱元璋專門賜宴會同館,升任鎮國將軍、貴州都指揮同知,顧成的長子顧統也被封為指揮使。

後來,朝中有人「誣告」顧成收受賄賂、僭用玉器,朱元璋相信顧成,沒有派人深究查實。

【明史·顧成傳】記載,「有告其受賕及僣用玉器等物者,以久勞不問。」

1397年,顧成奉旨再次回到京城,第二年,朱元璋就駕崩了,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由於建文帝急於削藩,導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朱允炆命耿炳文率軍平亂,顧成擔任左軍都督。

出乎意料的是,耿炳文的大軍在真定反復大敗,顧成在撤退途中被燕軍抓獲。此時的顧成已經67歲,征戰一生的硬漢決心赴死,被俘虜後始終一言不發。

燕王朱棣得知顧成被俘虜,親自給他松綁,然後請到主帥大帳。朱棣對顧成非常尊敬,他略顯激動地說「這難道是先帝在天之靈將您送給我?」,朱棣又將自己被逼無奈只能起兵的原委細說一遍,顧成聽完流下感動的淚水。

【顧成神道碑銘】記載,「文皇識公先朝舊人,解其縶與之語曰:「豈非皇考之靈以爾授我乎」因語以不得已興師之故,言已泣下,公亦泣。」

兩人交談後,朱棣請顧成到北平,幫助妻子徐氏、長子朱高熾守衛北平。

顧成到達北平後,徐氏極為尊敬顧成,始終以晚輩自居,徐氏是徐達的長女,顧成曾是徐達的部將,兩人早就熟識。顧成在北平大為感動,決心全力輔佐朱高熾守城,擁護朱棣登基做皇帝。

【明史】記載,「南軍圍城,防禦、排程一聽於成。」

也就是說,在建文帝軍隊圍困北平時,雖然朱高熾、徐皇後是守城負責人,但是全部都會聽顧成的建議,因為顧成在軍事上的才能的確出眾。

顧成投降朱棣,在北平幫助朱高熾守城,建文帝得知後大為惱火,將顧成全家老少16人全部殺死,其中包括顧成的5個兒子。顧成一生共有7個兒子,但是有2個是夭折的,也就是說活著長大的兒子全被朱允炆殺死。

不幸中的萬幸,是顧成的長孫在奴仆的幫助下逃過一劫,保住顧成家族的血脈,幸存的孩子名叫顧興祖,他將來承襲了顧成的爵位。

四年之後,朱棣在南京登基稱帝,史稱明成祖。朱棣封賞靖難功臣,顧成被封為鎮遠侯,賞賜免死鐵券,值得一提的是,朱棣冊封的13個侯爵當中,顧成排在第3位,僅次於張武、鄭亨。

被封為鎮遠侯的顧成,主動上書朱棣,表示不想要賞賜的金銀、府邸,只希望能夠回到貴州為君分憂。

明成祖朱棣考慮到顧成年事已高,此去貴州路途遙遠、跋山涉水,多次挽留顧成在京城休養,但是顧成決意前往,最終朱棣同意了顧成的請求。

永樂元年,朱棣親自送別這位年逾花甲的老將,顧成帶著孫子,從南京出發前往貴州,這位身影落寞的老者,將繼續照亮明朝的西南邊陲。

不管是秦漢時期,還是唐宋時期,只有中原王朝發生戰亂,蠻夷狄戎部落就會伺機而動,有的占山為王、擁兵自重,有的甚至大舉入侵、劫掠中原。

發生靖難之役的四年間,貴州的蠻夷部落再次崛起叛亂,朱允炆和朱棣都沒有時間管,更加讓這些部落首領猖狂起來。

當顧成將要回到貴州的訊息傳來,叛亂者都感到心有余悸,紛紛出城迎接顧成,貴州境內竟然很快恢復安寧。

【明史】記載,「歡趨出拜,叛者皆歸,境內靖寧。」

在明朝初期,雲南、貴州雖然都是明朝疆域領土,但是實際統治效果並不好,因為當地有很多土著酋長,他們都擁有自己的軍隊,一方面,朝廷的政令不能順利下達,另一方面,酋長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兼並土地、屠殺百姓的現象時常發生,百姓也生活窮苦。

很多人都知道,明朝沐英家族鎮守雲南,其實,顧成家族同樣世代鎮守貴州,不管是沐英家族,還是顧成家族,他們都將明朝的統治觸角延伸到西南邊陲,對於以後徹底將雲貴地區納入疆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永樂3年,顧成上奏明成祖朱棣,建議加強朝廷在西北地區的防守,並且早立太子。顧成的建議得到朱棣的褒獎,認為顧成格局宏大、眼光長遠,隨後下旨提醒鎮守西北的宋晟加強防務。

永樂6年,明成祖朱棣將顧成召回京師,他想讓顧成留在京城輔佐太子朱高熾,人人都知道,輔佐太子乃是飛黃騰達的任務,將來一定會榮耀加身。

但是,顧成婉言拒絕了朱棣,他說「太子仁義寬厚,朝中有楊士奇、夏元吉這些能臣輔助,我在京城不過是擺設,不如讓我到貴州為陛下鎮守邊疆,那裏的百姓也更需要我。」

顧成即將離開京城,來到文華殿辭行,當時朱高煦、朱高燧都覬覦太子之位,顧成對太子朱高熾說「殿下只要盡心孝敬父母,體恤黎民百姓,但凡大事都稟告陛下,那些小人不用太過在意。」

【明史·顧成傳】記載,「殿下但當竭誠孝敬,孳孳恤民。萬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就在顧成回到貴州的5年時間裏,貴州先後發生3次較大規模的叛亂,顧成與孫子顧興祖,順利將所有叛亂平定,還百姓安寧。順便說一句,顧興祖這個名字也寄托著光宗耀祖的期盼,和顧成的祖父心願一致。

朱棣對顧成的評價非常高,他曾說「漢武帝窮兵黷武,征伐邊疆,導致國內百業雕敝,我不想效仿他。顧成老練持重,能夠安定邊疆,不是好大喜功的人,因此特別嘉獎他。」

【明史紀事本末】記載,「漢武帝窮兵黷武,以事遠方,罷敝中國,朕無取焉。顧成老成,能持重安邊,非喜功好事之流,以是特嘉獎之。」

從朱棣的話可以看出,他不想效仿漢武帝窮兵黷武,因為有顧成這樣的能臣,朱棣同樣也可以讓邊疆安寧。

1414年,即永樂12年,顧成在貴州病逝,終年85歲,追封為夏國公,謚號「武毅」,安葬在家鄉揚州,他的孫子顧興祖承襲鎮遠侯爵位。

在江蘇揚州市城南,有顧成夫婦的合葬墓,1958年經過考古發掘,其中有完整的墓誌銘,還有很多金銀器具,都存放在揚州雙博館內,供後世觀賞、瞻仰。

同時,在貴州省安順市九溪村,也有一座顧成墓,墓碑上用楷書寫著「明鎮遠侯晉封夏國公武毅顧公成字景詔之墓」,碑文中更是用「功蓋南幫第一家」來頌揚顧成的功績,這座墓應該是當地人為了紀念顧成而立。

顧成少年有誌,擔任朱元璋的親兵護衛,在明朝建國戰場上奮勇拼殺,幫助朱棣鎮守老巢北平。每當想起顧成被殺的全家,都讓人潸然淚下,在無數個漆黑的夜裏,老英雄一定在心裏思念著慘死的親人,責怪自己帶來的災禍。

家事不幸,為國盡忠,顧成率軍在貴州鎮守多年,穩固明朝邊疆,幫助貴州納入大明王朝的統治下,這是鎮遠侯顧成的貢獻,應該讓更多人知道他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