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73年宋希濂韶山不想進毛主席舊居,杜聿明:不要忘記陳毅說的話

2023-12-24歷史

73年宋希濂去韶山,不想毛主席舊居,杜聿明:不要忘記陳毅說的話

1973年,曾經的國民黨名將杜聿明和宋希濂一同踏上韶山,欲一睹毛主席舊居的風采。當工作人員熱情地引領他們進入時,卻出現了一場出乎意料的情景。宋希濂突然拉了拉杜聿明的衣袖,臉上露出難色說道:「或許我們還是不要進去了。」

這突如其來的猶豫讓杜聿明摸不透頭腦,而周圍的工作人員也不禁投來疑惑的目光。

韶山,作為一代偉人毛主席的故鄉,一直以來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朝聖,懷著對偉人的崇敬之情。機會擺在眼前,為何宋希濂突然遲疑不前?毛主席舊居中難道有什麽讓他無法面對的事情嗎?

宋希濂,是國軍中備受推崇的名將。他在軍事上的才能不可否認,盡管與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相比略有差距,但排名仍然靠前。作為黃埔一期的學員,他接受過良好的私塾教育,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

考入黃埔一期的難度眾所周知,初試、面試、復試三關層層篩選,每一關都有無數人因此失之交臂。宋希濂身穿「黃馬褂」,非紙上談兵之輩,而是經歷實戰的果敢將領。在抗日戰爭期間,他以敢沖、敢拼的作戰風格,在富金山一戰中與日軍對峙整整10天,創造了一個奇跡。

然而,在1949年之前,宋希濂身上的標簽多是積極向上的,如「年齡最小的黃埔 高才生 」、「青年得誌的將軍」等。然而,這一年他多了一個恥辱的標簽,那就是「戰犯」。這個標簽讓他感到深深的羞恥,成為他無法忍受的歷史包袱。

1949年11月,解放軍在西南展開進軍,宋希濂所指揮的軍隊也被包圍得水泄不通。他先失去了荊門,接著在川東慘遭潰敗,處境艱難,身心俱疲。

一系列失利不僅動搖了國民黨內部的軍心,同時宋希濂此時剛剛過了中年,兩鬢已經斑白,頭發也開始脫落,整個人顯得極度憔悴。嚴寒的天氣、缺乏糧食,使得宋希濂對未來幾乎失去了信心。

在這個困境時刻,蔣經國親自前來,手持蔣介石的信件,向宋希濂詳細說明當前的困局和戰敗原因,並征詢他的意見。蔣經國說:「我們正在調集胡宗南的第一軍前來,希望你能堅持過去。」

回憶起蔣經國的到來,宋希濂後來表示:「他的到來並沒有給我們帶來新的希望,相反,更加讓我們感到失望。」

這時,宋希濂心中湧現出一個念頭:「盡人事聽天命。」一向奉行「君子不事二主」的他清楚前方是絕境,但仍決意勇往直前。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宋希濂率領著殘部,邊打邊逃,這或許是他戰鬥生涯中最為艱難的一段時光。

到了12月19日,在解放軍的追擊下,宋希濂知道敗局已定。絕望之際,他考慮與其成為共產黨的俘虜,不如選擇戰死沙場。手槍對準太陽穴,正當他準備扣動扳機時,一位名叫袁定侯的排長迅速奪下了手槍,緊接著抱著他痛哭不已。

此刻,宋希濂只能無奈地等待未知的命運降臨。

不久後,他被國民黨高級將領扣上了戰犯的帽子。這一年對他而言是生命中最為痛苦的一段時光,親人相繼離世,軍隊潰敗,一切似乎在這一年裏崩潰,而他的命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被捕後,宋希濂被囚禁在西南公安部第二看守所。回顧他的前半生,用「毀譽參半」來形容或許最為貼切。

毫無疑問,宋希濂是一個愛國者,在抗日戰場上他的貢獻 不可磨滅

然而,在監獄裏,宋希濂的精神狀態極為糟糕,時常忍不住想要結束生命,對看守所的工作毫不配合,給看守他的獄警們帶來了不少麻煩。

曾有新聞記者試圖采訪他並拍攝照片,但宋希濂卻堅決抗拒。一位電影攝影師想給他拍攝一些照片,但宋希濂拒絕合作,不肯正面面對鏡頭。

攝影師費盡心思卻毫無所獲,怒火中燒地責備宋希濂。面對此情此景,宋希濂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怒吼道:「你趕緊那把槍將我幹掉。」

最終,攝影師未能拍攝到照片,而雙方都帶著一肚子的不滿而歸。

在那段被俘時期,陳賡是唯一一個不敢招惹的人物。陷入無盡痛苦、敗仗和悔恨中,宋希濂的心頭無時無刻不籠罩著陰霾。絕望的情緒深深地纏繞著他,仿佛無法逃脫。

直到1950年4月的一天,陳賡得知宋希濂被捕,親自前來探望他。

見到老同學的那一刻,宋希濂原本緊張的心情得到了些許緩解。然而,他依然深陷痛苦,敗仗和悔恨的陰霾仍然纏繞在他身邊。宋希濂再次難以控制情緒,癱倒在地,淚水潸然而下。

陳賡急忙上前扶起他,微笑著問:「蔭國,你還記得我嗎?」

宋希濂:「記得,自然記得。我還記得我們在黃埔軍校的時光……」

在看守所裏,宋希濂壓抑了太久,陳賡的到來一下子開啟了他的心扉。

兩人從學生時代的回憶開始聊起,談論了大半天。

看著趴在地上的宋希濂,陳賡心頭松了口氣。在告別時,他囑咐道:「蔭國,你在看守所裏要多學習共產主義知識。只要你肯認真悔改,學習,遲早會重新發光發熱的。」

被老同學喚醒後,宋希濂開始真心悔過。他努力學習共產主義知識,閱讀馬列等人的文章。

感慨韶山之行1959年12月,宋希濂成為第一批被釋放的戰犯,得到了最高法院的特赦。

在他出獄的那一天,老同學陳賡親自前來迎接他。

宋希濂激動地握住陳賡的手,感慨萬分:「沒想到我做了那麽多錯事,以前對人民犯下了巨大的罪行,竟然還有被釋放的一天。共產黨真的很寬宏。」

陳賡認真地表態道:「你曾在為國民黨效力時犯下罪行,但那時你並非自由身,如今你已恢復自由,責任就更為重大,必須以更大的努力為人民服務,以抵消罪過。」

1960年的一次黃埔軍校同學聚會中,宋希濂再次見到了周總理。回憶起這次見面時,他激動地說:「周總理依舊和從前一樣,和藹親切,仿佛他仍然是我的導師,我仍是他的學生。」

在功德林改造期間,宋希濂深刻領悟到蔣家王朝的腐朽,老蔣的失敗是註定的。然而,作為一名職業軍人,他對自己在戰略、戰術上的失敗並不清楚,直到1973年的韶山之行。

當天,工作人員首先帶領他們參觀毛主席舊居陳列館的抗日戰爭圖片展。宋希濂和其他國民黨將領認真觀看,因為他們在抗日戰爭中也為勝利付出了很多努力,這是他們引以為傲的一點。

然而,當他們來到解放戰爭圖片陳列室時,宋希濂突然拉了拉杜聿明的袖子說:「我們還是不進去了吧!」

這番話讓杜聿明感到不解,便問:「為什麽不進去呢?」

宋希濂接著說的一句話,或許代表了許多國軍將領的心聲:「我們是那場戰爭中的失敗者,進去看了只會感到尷尬和難堪。」

作為曾經在共產黨手下受挫的杜聿明聽到宋希濂的一席話後,不禁微微一楞,緊接著卻笑了出聲。這種意外的反應讓杜聿明感到意外,他沒有想到宋希濂竟然在這個時候如此不拘小節。

為了能夠成功地說服宋希濂一同進入展室,杜聿明提出了兩個理由。首先,他提醒宋希濂不要忘記陳毅當年在世時曾與他們分享過的一句話:「當年山東的先頭一仗,我還曾被你們打敗了呢!」這句話在杜聿明看來,體現了共產黨對於失敗戰役的坦誠態度,同時也展現了名將的氣度,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接著,杜聿明向宋希濂闡述:「如果我們打贏了這場戰爭,或者將部隊推進台灣,那只會延緩解放戰爭的行程!這不就是害了人民嗎?」在杜聿明看來,他們的失敗反而對全國人民是一件好事。

杜聿明的勸說讓宋希濂茅塞頓開,意識到老朋友說得有理。於是,兩人齊心協力踏入了解放戰爭展室。

在戰爭圖片展室裏,他們齊心沈浸其中,凝視著展示的照片。時間仿佛在這一瞬間停滯,他們願意花費更多時間在這裏。

走出展室後,兩人幾乎異口同聲地說:「毛主席是戰神!」

這個 展示 讓他們深刻感受到了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的艱辛與壯麗。宋希濂回想起許多往事,蔣介石越級指揮導致部署混亂的場景歷歷在目。

自被特赦以來,宋希濂曾與不少共產黨高層接觸,發現毛主席似乎從未越級指揮。更為顯著的是,主席善於接納高級將領的意見。

1947年,中央決定讓陳賡參與陜甘寧邊區保衛戰。陳賡直接向主席提出異議,認為這一決策並不明智,建議南渡黃河,支援河南戰場。毛主席接納了陳賡的看法,在會議上公開討論,並得到許多領導的支持。最終,陳賡率領隊伍成功建立了豫陜鄂根據地。

在淮海戰役時,粟裕與毛主席共同探討下一步的軍事部署。盡管粟裕認為解放軍實力大幅增強,可以發動一場決戰,但黨中央決定分兵。在多次致電毛主席後,毛主席召開多次會議,最終回復粟裕兩個字:「同意」。得到主席支持後,粟裕全力展開行動,最終展開了淮海戰役。

隨著解放戰爭進入後期,國民黨即將全線崩潰,黨中央的士氣高漲。周總理總結說:「我們共產黨一不發人,二不發槍,三不發糧,天天發電報,就可以把敵人打敗了。」

宋希濂回憶起蔣介石先前的用人方式,他深感在國民黨內部幾乎沒有真正的信任體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毛主席,毛主席以選拔賢才任人唯賢而著稱,而蔣介石則更偏向於任用親信,尤其是對黃埔和浙江兩個主要派系(蔣介石的家鄉)的倚重尤為顯著。

在國民黨內部,除了這兩個主要派系外,其他派系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關系,如李宗仁、閻錫山等人,他們主要以金錢和利益來維系自己的地位。

隨著解放戰爭的進展,許多國民黨軍隊紛紛投降,其中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對蔣介石和國民黨政府的徹底失望。以曾澤生軍長為例,他在1948年率領國軍60軍中的大部份官兵投降解放軍,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60軍並非蔣介石的親信部隊。在每次分配軍資物資時,60軍總是得到最差的待遇,被戲稱為「雜牌軍」。

曾澤生投奔解放軍後,於1950年參與抗美援朝戰爭,成為誌願軍中的「鐵軍」。他與誌願軍50軍多次取得輝煌戰績,成為全軍的楷模和表率。

然而,一次參觀毛主席的故居卻使宋希濂產生了許多新的感觸。和許多其他國民黨將領和士兵一樣,他逐漸改變了對過去的看法,對毛主席、對共產黨、對新中國有了新的認識。

或許正是毛主席和共產黨的獨特魅力讓人產生這樣的變化吧!

自1961年開始,宋希濂便投身於為新中國做出貢獻的征途,與此同時,他也在這段歷程中找到了愛情的甜蜜。

應統戰部之邀,他出席了當年政協禮堂的盛會。這一次,與他一同出席的還有第一批被特赦的杜聿明等人,以及第二批被特赦的沈醉等仁人。

其後,宋希濂受命擔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將全部心力投入工作之中。在這段時間裏,他辛勤耕耘,以親身經歷為基礎,創作並行表了28萬多字的文獻。

然而,時光來到1961年3月,陳賡的離世令他備感沈痛,他含淚前往中山堂吊唁。

在回憶文章中,他表達道:

陳賡的離世,對國家是個巨大損失,對我個人而言更是失去一位難得的良友。陳賡的偉大、忠誠以及他的無私深深打動了我。他從不自以為是勝利者,反而談吐間更令我心悅誠服,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自1964年起,宋希濂憑借自身努力,擔任政協委員,後來連任政協常委,致力於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到了1980年,宋希濂 作出了 重要決定,決心前往美國與子女團聚,並計劃在美國定居。這樣一來,他既能與子女共聚一堂,又能組織美國華人,呼籲祖國的統一。

在抵達美國後,他發表演講,敘述了台灣回歸的必要性,同時批評了美國和國民黨當局的錯誤思想。

「中國已經經歷多年戰亂,在這一刻,我們應當團結一致,不能再讓骨肉相殘。」 不久之後,他又寫信給國民黨的黃傑,強調要爭取早日實作兩岸的統一。

1982年,宋希濂接受記者采訪時,毫不猶豫地評價毛貶蔣,對這兩位曾經的領導毫不留情。

他表示:「毛主席與蔣介石都是我們那個年代的風雲人物。如今,歷史和人民已經做出了選擇,再在這裏我就不再贅述。」

同時,宋希濂的一個心願也實作了——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正式成立,他擔任顧問並制定了該會的宗旨。

1993年,宋希濂這位在美國呼籲國家統一長達十三年的將軍辭世。他的自傳以【鷹犬將軍宋希濂自述】之名,對於國共之爭的態度備受爭議。共產黨對他的立場表示支持,並多次在【人民日報】中發文鼓勵和宣傳。相對而言,國民黨卻對宋希濂提出強烈指責,將其貶斥為「甘為中共鷹犬」。

面對國民黨的不公正指責,宋希濂選擇了透過自傳的方式默默回擊,將其自傳定名為【鷹犬將軍宋希濂自述】。這種巧妙的命名方式無聲地表達了他對於指責的反駁,展現出他堅定而不屈的個性。

值得銘記的是,宋希濂在自傳中留下了一句令人肅然起敬的話語:「台灣回歸祖國之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話表達了他對祖國統一的期盼和對家國情懷的深厚感情。